第167節
但,既然終歸要死,那又何必活著? 這得想想。 楊朱的回答是:既然有了生命,那就只能活著,還得好好活著。這就叫“且趣當生,奚遑死后”──過好當下每一天,別管死后怎么樣。 那么,什么叫好好活著? 或者說,人活著,為什么?人生一場,干什么? 對此,先秦諸子也有不同的態度。這些態度,對中華民族影響深遠。只不過,他們有的是發表宣言,說給我們聽;有的是身體力行,做給我們看。 先看孟子。 要做就做大丈夫 孟子的主張,是要活就活出個樣兒來! 什么樣兒? 大丈夫。 什么是大丈夫? 萬物皆備于我;不怨天,不尤人;富貴不能yin,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 孟子是大丈夫嗎? 是。 有一次,齊宣王派人來說:寡人原本應該去看望先生的??墒枪讶烁忻傲?,不能吹風。如果先生肯來,寡人就上朝,不知能讓寡人見到先生不? 孟子馬上說:不好意思,碰巧臣也不能吹風。 其實孟子沒病。 而且,他還原本是準備去見齊宣王的。 那么,孟子為什么要裝??? 因為直覺告訴他,齊宣王是“托疾以召”,5 也就是借口生病來召見他。這當然不行。 對此,孟子曾做出解釋。 孟子說,天底下最尊貴的有三樣:爵位,年齡,道德。在朝廷,看爵位;在鄉里,看年齡;要平治天下,就首先看道德。因此,哪怕貴為國君,也只能登門求教,哪有隨隨便便把有德之士呼來喚去的道理?6 所以孟子寧肯裝病,也絕不遷就。 孟子還說,一個士人要想游說諸侯,就先得不把他放在眼里,叫“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7 因為他有他的財富,我有我的仁德;他有他的爵位,我有我的正義。我們又不比他少什么!8 難怪他能辦“國王培訓班”了。 其實孟子的培訓班,也不是隨便什么人都能進的。齊宣王和梁惠王,算是上了分數線?;萃醯膬鹤酉逋?,孟子就看不上眼,說是“望之不似人君”。9 所以,孟子還有個說法:我不屑于教育他,那就是教育他。10 孟子不屑于教誨的,都有誰呢? 上不了培訓班的國王。 如果考試及格呢? 也不能跟孟子平起平坐。孟子曾借孔子之孫子思的口說:論地位,你是君,我是臣,哪敢跟你交朋友?論道德,你是徒,我是師,怎么能夠做朋友?11 這就是傲骨了。 傲骨,是士人的氣節。 的確,人不可有傲氣,不可無傲骨。有傲氣,則驕人;無傲骨,則媚人。不驕不媚,是為大丈夫。 那么,怎樣才能成為大丈夫? 養浩然之氣。12 有了浩氣,會怎么樣? 浩氣充盈胸中,就是“美人”,叫“充實之謂美”。如果還能放射光芒,就是“大人”,叫“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如果這光輝還能感化影響別人,就是“圣人”,叫“大而化之之謂圣”。如果這感化和影響還不知不覺,就是“神人”,叫“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美、大、圣、神,是人格修養的四種境界。13 境界是需要提升的,但只要有此浩然之氣,就會以天下為己任,以正義為擔當,至大至剛,至正至強,光明磊落,坦坦蕩蕩,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當然,他也任何時候都會敢于直言。 于是,孟子所向披靡。 有一次,孟子到齊國某地視察。 當地的地方官,叫孔距心。 孟子問:如果手下的戰士,一天之內三次失職,大夫您會開除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