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節
前537年(魯昭公五年),楚伐吳,蹶由使楚被扣,囚禁十四年后回國。 前531年,楚靈王殺蔡靈公,滅蔡,以蔡國太子祭祀社神。 前529年,楚國內亂,靈王自殺,蔡人復國。 前525年,吳伐楚,公子魴占卜,戰死。裨竃預言宋、衛、陳、鄭同日火災。 前502年,晉衛會盟,衛靈公讓晉國大夫執牛耳,自己先歃血,發生沖突。 前480年,子路戰死。 前453年,豫讓刺殺趙襄子未果,自盡。 前397年,聶政刺韓,后自盡。 前227年,荊軻刺秦。 ?易中天中華史:從春秋到戰國 鄭莊公命令各部,只要看見大旗一揮,就擊鼓進軍。他的手下一箭射去,拉開了新時代的帷幕。 第一章 禍起蕭墻 窩里斗開始 鄭莊公跟他親媽和弟弟都翻臉了。1 這事發生在公元前722年(魯隱公元年),即春秋的第一年。也就在這年,立國二百年的以色列被亞述滅亡,只剩下猶太王國茍延殘喘。但,亞述滅以色列是見慣不怪的外族入侵,鄭國這邊卻是地地道道的禍起蕭墻。春秋史以母子兄弟的窩里斗來開篇,雖然要算碰巧,卻也意味深長。 先看人物關系。 本案的男一號,當然是鄭莊公。莊公是鄭國第三任國君,鄭武公的嫡長子,名叫寤生。武公的正妻是申國的公主,史稱武姜。武,是丈夫的謚號;姜,則是娘家的姓。申國據說是伯夷之后,姓姜;鄭國則是厲王之后,姓姬。武公娶武姜,不過姬姜兩族長期通婚之一例。 武姜給武公生了兩個兒子,老大叫寤生,老二叫段,都是嫡子。刀兵相見的,就是這哥倆;翻臉不認人的,則是寤生和武姜母子。 奇怪!親媽親兄弟,血濃于水,怎么就水火不容呢? 據說是因為武姜不喜歡老大。不喜歡的原因也很怪異,據說是因為老大出生時兩條腿先出來,著實把武姜嚇了一大跳,因此管他叫“寤生”,也就是“倒著生”。 倒著出生的寤生,從小就不受疼愛。后來有了弟弟,老媽的一片愛心便全部給了段,甚至多次在床上吹耳邊風,要武公立段為太子。只不過,未遂。后來武公去世,寤生接班,武姜又為段討封地。這時武姜已是老夫人,相當于后世的太后,自然得逞。叔段如愿得到了京邑,從此人稱“京城大叔”。大,就是太,也讀太。京城大叔,就是“住在京邑的鄭君之頭號弟弟”。 叔段得到京邑之后,便開始擴軍備戰,圖謀不軌,《左傳》稱為“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完,就是高筑墻;聚,就是廣積糧;甲是甲胄,兵是兵器;卒是步兵,乘是車兵??傊?,叔段建立了“反政府武裝力量”,武姜則在鄭都充當臥底和線人。魯隱公元年,叔段自認為羽翼豐滿,計劃偷襲鄭都,武姜也做好了開門接應的準備。鄭莊公得到消息,派大夫子封率領二百輛戰車伐京。京人聞訊,立即宣布與叔段劃清界限。叔段無力抵抗,只好狼狽逃竄到鄢。莊公當然不會讓他在鄢安家落戶,便揮戈東進。五月二十三日,叔段再次逃亡。只不過這一回,他逃到了衛國的共(讀如恭),從此叫共叔段。 叔段逃到共以后,鄭莊公把武姜遷到了城潁(今河南省臨潁縣西北),宣布母子二人恩斷情絕,不到黃泉不再相見。 春秋編號第一大案,大體如此。 但,此案可疑。 鄭國的受封之地,原本在今陜西省華縣,后來遷到今河南省鄭州市和新鄭市之間,靠近現在的新鄭市。因為是新的鄭都,所以叫新鄭。鄭莊公的鄭,就在這里。那么,它跟叔段受封的京、避難的鄢,又是什么關系? 二者之間。 請看地圖。 京,在今河南省滎陽市,位于新鄭西北;鄢,在今河南省鄢陵縣,位于新鄭東南。京、鄭、鄢,剛好連成一條直線。也就是說,叔段從京逃到鄢,要路過新鄭。這種逃亡路線,豈不怪異?難道段的本意,是要去投案自首?或者莊公的戰車開過來時,段是像賊一樣夜行晝伏一路狂奔的? 再說了,鄢與京,相距甚遠,中間還隔著新鄭,不大可能是段的地盤,也沒聽說他在那里有什么盟友。他的勢力范圍,主要在鄭國的西北部,最遠到廩延。廩延在今河南省淇縣和滑縣南,延津北,跟鄢可謂南轅北轍,八竿子打不著。跟共,倒是近。共,在今河南省輝縣,而且當時是衛國的地盤。事實上叔段到了共,就平安無事,莊公也沒派人去捉拿或暗殺,反倒自我檢討說“寡人有弟,不能和協,而使糊其口于四方”。2因此段的逃亡,應該是由京而廩延,再到共。甚至逃到廩延,說不定就安全了,為什么要往鄢跑呢? ◎實線箭頭為段的逃亡路線:京→鄢(路過新鄭)→共(衛國勢力范圍)。 虛線箭頭為合理的逃亡路線:京→廩延(鄭國勢力范圍)→共(衛國勢力范圍)。 這就只有叔段自己知道了,歷史上沒有任何解釋。 更難解的,是鄭莊公。 我們知道,鄭莊公是春秋最早的牛人,之后才輪到齊桓和晉文。他即位時,鄭立國不過半個世紀。然而在他掌權的四十三年間,鄭卻崛起為中原第一大國。3這樣一位雄霸天下的政治家,為什么會讓叔段肆意妄為長達二十二年之久?4難道他對段的狼子野心,事先竟毫無察覺,也沒有任何人提醒和勸阻? 當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