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頁
第111章 有多少人是在上幼稚園之后才明白“喜歡的東西如果不緊緊抓在手里,馬上就會被別人搶走”的道理的? 至少宮侑是在這之前,在絕大多數同齡人還沒理解何為“爭搶”之前,就已經與自己的孿生兄弟在母親zigong里展開搶奪營養的斗爭了的。 起初在父母備孕的階段,所有的東西都只準備了一份。誰也沒想到去醫院檢查出來的結果居然是一對雙子,而且還是兩個男孩子。 接著兵荒馬亂的,他們的父母又把第二套的衣服搖籃奶粉買齊了。還把舊屋賣出,換了個更寬敞的大房子。 他們以為自己做到了最充足的準備,但事實是作為一對新手父母,僅憑他們當時全部的人生經驗,尚不足以將一對健康活潑、哭起來一個比一個厲害的的新生兒照顧得面面周全。 于是在大概是連話都還不會說的年紀,宮雙子便已經知道了該如何將父母的注意力從對方身上搶過來的方式,以及得到父母關注的重要性。 同卵雙胞胎是很神奇的存在。 尤其是肖像到連父母都無法很好區分他們的同卵雙胞胎,更是稀奇。 甚至在他們六歲前,宮夫人都不敢給他們穿錯衣服,因為害怕喊錯名字,從而影響他們的自我認知。 父母在能力范圍內盡可能地悉心呵護他們。給予他們愛與物質,甚至很少將他們放在一起比較。 然而縱使如此,養出來的小孩卻不知道為什么與溫馴相去甚遠,還仿佛他們是兩匹不知溫飽為何物的狼一樣。 彼此與彼此之間的勝負心強得,說出去可能都會讓人以為輸了的那一方就要不給飯吃似的。 到底是哪個環節出問題了? 老實說,宮侑與宮治的父母也不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每次他們問宮侑宮治,為什么要和自己的兄弟爭得頭破血流的時候,他們都會異口同聲地扔來一句: 這不得問你們嗎?為什么我偏偏和宮治/宮侑是雙胞胎呢? “競爭”一詞貫穿了宮侑之前的十六年。 如果他們沒有對方的話,活得說不定會比現在更快樂一點——至少他們不用到了十六歲也依然還住在同一個房間,同用一個衣柜,甚至睡在同一張上下鋪的床上。 如果不耍一點小聰明,或者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宮侑能夠擁有的——至少在他們分開之前——他能夠得到的都只有“必須與宮治分享的東西的另一半”。 明明只是比別人多了個比自己晚五分鐘出生的弟弟,就連擁有一個只屬于他的、完完整整的、不會被切成兩半的生日蛋糕的理由都被剝奪了。 因為在父母眼里,他們的孩子更多時候是“宮侑宮治”,而非“宮侑”和“宮治”。 唯獨在這種無論如何都要跟宮治分享的時候,宮侑會想: 去他媽的雙胞胎。 他為什么就不能和宮治差個一年幾載? 從小他就知道,只要一直大哭不停,他不僅能抱著他們都喜歡的小熊玩具多玩一會,還能在老爸的肩膀上多呆一會兒。 而如果回到開頭的那個話題。 第一次讓宮侑明白“喜歡的東西不緊緊抓著就會被其他人搶走”這個道理的家伙,不是別人,正是與他出生只相差五分鐘的親弟弟——宮治。 宮治的食欲似乎從小就比宮侑好那么一點。對于自己的胞弟對食物有種天然的成迷的執念,宮侑雖然不解,但也不會多說些什么。 畢竟即使是雙胞胎兄弟,他們之間也該有點區別。 然而這也不代表宮侑會大方地將自己喜歡的零食讓給宮治。 雙胞胎真正的年齡差距只有五分鐘,要讓只比弟弟早出生五分鐘的哥哥恪守禮讓的良好品質,未免太強人所難了,明明都是相同年紀的小孩子。 反觀宮治呢。 宮治是沒有這些煩惱的。他總是活得比宮侑瀟灑那么一點。 而用宮治的話說,是宮侑自己心眼太小了。他哥哥的腦子全用在了排球和記仇挖苦上。 前者是熱愛的天性,后者是與生俱來劣根性作祟的產物。 少了其中一個,都不可能組成此時此刻人們所見的宮侑。 有這么一位胞兄,自然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 所以宮治不常與宮侑爭搶東西,否則宮雙子的“美名”估計會在他們進入高中排球屆之前傳遍整個大阪商圈。 不過比宮侑性格更加沉穩一點的宮治,也不總是無辜的。 而吃獨食的快樂,也不是那些獨生子女們能夠感受得到的。 “mama以為你把布丁放在那里是不吃的意思,就給我了?!?/br> 某日以一人之力消滅了兩份布丁的宮治如是說。 會出現這種意外,追根溯底,是上層分配出了問題。 但宮治是真的不知道宮侑不想吃布丁嗎? 當然不是。 從出生之前他們就一直呆在一起,說起宮雙子對彼此的了解,大概連父母都會自愧不如。 然而即使如此,宮治也還是接過了mama遞給他的那份“宮侑不想要的布丁”。 他吃得好快樂好開心,甚至在看到宮侑生氣的臉之后更加想笑了。 “所以誰讓你自己把布丁放到一邊去的?!?/br> 他一面說著風涼話,一面舔了舔嘴角,好像還能嘗到焦糖的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