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節
但這樣一封信,也讓人半信半疑—— “公主怎么可能被南明王帶走?南明王明明被王爺派出去執行秘事了,不可能出現在這里?!?/br> “秦景是要把事情推到南明王頭上,讓我們王府和南明王府兩敗俱傷?他這種背叛舊主的人,根本不值得信任!” “你怎么收到的這封信?秦景人呢?你怎么沒擒住他?他要沒死,我們怎么向王爺王妃匯報?” 沒有主心骨,眾說紛紜。有人信任秦景人品,有人懷疑秦景人品;有人主張公主沒死,應該去尋找公主,有人覺得要緊的是向王府匯報……到最后,只能兵分兩路,一隊回去通知王府,一隊試著去尋公主。 不過不管是哪種意見,都主張擒住秦景,拿他問罪。 當那些人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秦景已經喬裝打扮,和白鸞歌一起出了城。找到公主的尸身后,封城令就已解除,可以讓人自由出入。 只是秦景看到官府貼出的告示上,自己成為了逃犯,人人得而誅之。 秦景從告示下走過,根本沒有被認出。他心知自己沒有回去的決定是對的,就算他們相信自己的話,自己也一定會百般被詢問。這樣,一定會耽誤找公主的時間。 他不相信別人會如他一般,全心全意地去找公主,他只能依靠自己。 不過他也抱著希望:這些人拿不定主意,回報給王爺王妃后,他們一定會下令找公主,包括向陳昭發難。只要王爺出手,希望就大一些。 只是他們都沒有想到,嘉慶十三年的這一年夏,發動兵亂,全國暴動。這一亂,持續了好幾年,全國才得以再次統一。 嘉慶十三年的夏天,太子逼宮,將皇帝囚禁,要皇帝禪位與他。兩月后,太子登基。登基這一天,四皇子發動兵變,帶禁衛軍和世族私軍入朝,斬殺新皇,救出先皇。先皇很快病逝,將皇位傳于四皇子。四皇子登基,下令四王來朝,共賀新帝。卻接連有入京的王爺被莫名殺害…… 九月,平王以皇叔身份,向天下發了一道通報,稱太子逼宮一案有隱情,王爺們前后被殺也與此相關,將矛頭對準新皇,要求新皇徹查此事,并拒絕入京。新皇大怒,下令擒拿平王……平王反,以“清君側”為號。 秦景和白鸞歌一路而行,朝廷局面動蕩,人心惶惶。等到九月份平王與新皇交惡,反了天下,長達幾年的“玄武之亂“由此拉開序幕。 誰做皇帝,誰理朝局,這些間接,也與秦景有些關系。平王一旦造反,便不可能花費太大精力去尋找一個已經找到尸體的公主。他要么對此不理,要么看在父女情誼上,也只會派少許人馬去尋公主。 南明王的行蹤,一直沒有得到公開。 秦景猜測,大概陳昭在一開始就投靠了平王,為平王做一些不方便為外人道的私事。想尋到陳昭,還得靠他自己的能力。 時局的動亂,也給秦景和白鸞歌的行走帶去不大不小的麻煩。到處都要路引,到處都要人指正,唯恐放了不法之徒進去。好在秦景和白鸞歌都是容顏出色之人,一開始秦景還要躲官府的逮捕令,后來國家一亂,根本沒人在意了,他和白鸞歌的出行比之前方便了很多。 整整一年的時間,秦景和白鸞歌都在不停地走啊走。時間長了,白鸞歌都開始迷茫:表哥到底在哪里?他是不是消失了,再也不會出現了?自己這樣漫無目的地找下去,是否有意義呢? 當她絕望的時候,便去看秦景。 青年從來淡然無比,每一次的失望,每一次的遍尋無果,白鸞歌也從未在他臉上看到茫然的神情。他一直堅信公主沒有死,堅信公主還活著,堅信自己一定能找到公主。 白鸞歌不懂他為什么這樣確信。 常日相處,他們兩人雖然同路而行,相互照樣,但其實他們并不熟,一直不熟。 白鸞歌有心跟秦景打好關系,想從他那里探聽一些事情??上鼐俺聊蜒?,大多時候都不說話。時間長了,白鸞歌也沒有興趣理會他了。 大多時候的趕路中,他們都是各管各,誰也不跟誰說話。秦景的作用,大概只有白鸞歌的美貌被人覬覦時,才能看出來。就沖著這一點,白鸞歌也要跟著他走。 日升日落,月明月暗,前路不知到哪里,后路不知怎么退。白鸞歌起碼知道陳昭活著,可是秦景連公主的生死都不確認。 這是一條沒有希望、看不到前景的路,他卻仍堅定地走下去。 看不到前途又怎樣呢? 他當初喜歡公主時,向公主低頭時,一樣的看不到前路。那時候他都走了下去,這時候又害怕什么? 他只是常??匆粡埌櫰鸬募垪l:那是出事的那晚,公主非要他打欠條,硬塞給他的。 后來泡了水,紙上字跡早就模糊,紙張也爛了。他是一點點把紙條拼起來的,但即使拼了起來,仍有缺失,當初的字跡,也已經看不清了。 公主曾經送過他很多東西,但是出事的那晚,那些全不在他身邊。等他逃離危險后,身上留下的,和公主有關的,只剩下這一張紙條。 就連這字據,他一開始都不愿意寫,是公主逼著他寫的。 他??粗垪l,想當晚公主的笑靨,心中便一陣陣痛。 若知道、若知道……那晚她想做什么,他都不會拒絕。她喜歡什么,就去做什么好了。 他想念她當時驕傲又淘氣的笑容,作弄他,逗他,想看他出丑。 他那時總覺得尷尬,總覺得不好意思。如今他想要她再那樣,她的人卻不知在哪里。 他還想起曲水邊,她流出的眼淚。公主大多時候的哭泣,都是病痛、做作、故意。那晚,他第一次在公主清醒的時候,看到她淚水中的絕望和難過。 秦景更為難過:是他沒有護好她。 秦景從不后悔遇見公主,他只開始后悔,自己以前,沒有對她更好些,讓她更開心些。 千里月明,萬里云同——她如今,又歸于何處? ☆☆☆ 一年后,臨夏府。 街旁一間鋪子里,一對青年夫妻正帶著家仆一起逛著。青年氣質儒雅溫潤,目帶柔意,一直追隨著旁邊的女子。 女子著金橘色云煙衫,外罩一層雪色輕紗,她長發如云,只用一根鏤空雕蘭碧綠簪子斜挽著,松松垂在腦后。額上掛黑玉額環,額環下長眉如翠,雙眸漆黑,唇如丹朱。她執著一把扇子看花樣,露出一段皓腕。 掌柜熱情道,“夫人真是好眼力,這是新到的貨,時下可流行了?!?/br> 女子勾唇,“時下不是打仗呢么,哪來的流行花樣?誰有這閑心?”她啪地扔下手中扇子,“我不喜歡,走吧?!?/br> “夫人,”她身旁的丈夫追上去,扯了扯她袖子,無奈輕聲,“你好歹給人留點面子吧?沒看到人的臉都被你氣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