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第一百四十八章== 隨著夜幕降臨, 保和殿的殿試已然結束, 而集義殿的閱卷方正開始。 監臨官乃是錦衣衛指揮使杜繼鵬, 由他親手從受卷官那里接過卷箱, 當眾在桌案上打開。 這次的讀卷官由六位閣老及數位高官組成, 內閣里除了吳閣老、費遷, 都來了。另還有刑部尚書尹年、鴻臚寺卿趙良玉、國子監祭酒阮成杰等人, 共計十位讀卷官,桌案挨著桌案,圍成了一個圓。 杜繼鵬拿出考卷, 依次分發下去。 乙酉科貢士三百,也就是三百份考卷,每個人分下來也就是三十份兒。 這一次徐閣老和譚亮都沒有像以前那樣, 找個什么年老體衰之類的借口先離場, 而是讓人多擺了兩個燭臺在桌上,便拿起卷子閱了起來。 讀卷官看完一份, 會將卷子傳閱給下一個讀卷官, 輪流傳閱一圈算是結束, 此舉又稱轉桌。讀卷官閱完一份, 就需在卷角上留下自己的意見, 這些意見一般以‘圈’、‘點’、‘豎’、‘叉’為表現。 其實會試評卷規矩就是從殿試里學來的,殿試因為讀卷官人數較多, 顯得更復雜講究一些。 例如這幾位讀卷官抬頭不見低頭見,一般不會太掃對方面子, 如果第一個讀卷官在考卷上打下‘點’的符號, 后面的人必然不會畫圈。 畫圈就是代表你覺得這份試卷好,你覺得好,別人覺得次,這不是大家互相不給面子,不給面子就得‘打架’。 當然肯定是不會打架,只會另派讀卷官再次閱卷,還需經過首席閱卷官審核。一般情況下,讀卷官們都不會給自己找這種麻煩。 所以也就是說卷子會第一個落在誰手里至關重要,至少對一個貢士來說,能不能進頭兩甲,就得看自己在首閱官上的運氣如何。 此時十位讀卷官看似在認真看卷,實則大部分都在找一份卷子。 這份卷子便是薛庭儴的。 在來之前,有些人便看過薛庭儴的字跡,也因此只要卷子到手就能認出,可這份卷子偏偏沒落入想找卷子人的手里,而是到了鴻臚寺卿趙良玉手中。 趙良玉拿到考卷,便看了起來。先不看內容如何,而是看是否有犯了忌諱或是錯漏的地方,一般閱卷都是這般開始。 迅速瀏覽了一遍,趙良玉滿意地點點頭,才仔細去看內容??赐旰蟾鼮闈M意,此卷文章可謂上等,既不會顯得假大空,又言之有物。且在對當今歌功頌德之上,既不會著墨太多,顯得過于逢迎,又不是太少,而是恰到好處。 不管從什么方面來看,此卷都是可圈可點,不列入上等對不起天下文章。他在卷角上畫了個圈,并在圈后簽自己的姓。 坐在他右手邊的是馮成寶,卷子甫一入手,馮成寶便認出是誰的卷子了。按他所想自然畫個大叉最好,可他又不想做得太明顯,便猶豫地將卷子看了一遍。 一遍看完,猶豫心更重,這般考卷若是他給個太差的評價,坐在他右手邊的是尹年。尹年此人素來是個混不吝,且一直和他不對付,他若是意見相左給個高一等的評價,這事可就不好圓場了。 馮成寶往右側看了看,尹年邊上是沈學。沈學雖是面上從不與閣老來往,可兩人卻是姻親關系,于情于理他都該站在吳閣老這邊。 就算沈學不給面子,沈學的旁邊是阮成杰,阮成杰是他們的人,自然認得出薛庭儴筆跡。而阮成杰的右側是翰林院侍讀包銘,包銘也是他們的人。 他若是給上一個圈,哪怕不算上沈學,也有兩個不會打圈。前三名即一甲的試卷必須是八個‘圈’,所以只要后面的人隨便給個不是圈的評價,薛庭儴就穩穩當當入不了頭甲。 而這次他的任務就是不讓薛庭儴入頭甲,只要不是頭三名,卷子便不會到嘉成帝手中,他的任務也算是完成了。如此一來,既不會將自己顯出來,又能達成目的,何樂而不為。 為了確保萬一,他在打圈后將卷子遞給沈學時,還專門看了對方一眼。 馮成寶也沒看出沈學有沒有看出來,因為左邊又遞來卷子了,他便忙佯裝認真看卷。不過他眼角余光倒是看見沈學在閱過卷子后,在上面畫了一筆,見此他心中大定,認真投入閱卷中。 阮成杰從沈學手里接過卷子,細看之下也認出是薛庭儴的筆跡,見上面畫著兩個圈一個點,也猜出馮閣老的意思,他也沒細看卷子,便在上面畫了個點,交給下面的包銘。 與此同時,乾清宮里,薛庭儴遺失的稿紙正握在嘉成帝手中。 東暖閣里,燭火明亮,淡淡的龍涎香從一角處鎏金饕餮三足的香爐里吐了出來,暈得滿室淡香。 嘉成帝面色陰晴不定,眼中異光閃爍,目光時不時投注在那張紙上。 這紙張著實稱不上體面,上面許多涂改,不過倒也能看出寫了什么。恰恰是那些一看就涂改掉的只字片語,讓嘉成帝獨坐近半個時辰,時不時下炕來回踱步一番,看得出內心洶涌澎湃,鄭安成幾次想湊上前看看,都沒敢上前。 “鄭安成?!?/br> “奴才在?!?/br> “去再跟徐首輔說一次,務必要保證薛庭儴的卷子遞到朕的手里?!?/br> “是?!?/br> 此時集義殿里正安靜著,只能聽見紙張翻動和偶爾喝茶的聲音。一個小太監端著茶盞來到徐首輔身邊,徐首輔看了他一眼,便長嘆一聲道:“這上了歲數,不如你們年輕人火力旺盛,各位稍坐,老夫去去就來?!?/br> 徐首輔乃是首席閱卷官,又是首輔,眾讀卷官俱都放下手中的卷子,向他拱了拱手,待其離開后,放又繼續看起卷子。 不多時,徐首輔就回來了,而此時薛庭儴的卷子已經到了包銘的手中。包銘自然也是要畫點的,畫完后卷子便流向右邊去。 就這么轉了一輪,薛庭儴的卷子算是閱完了。 * 經過緊鑼密鼓的一日,在第二天晚上之前,殿試所有卷子才算是閱完了。 接下來便是評卷,先將八個圈以上的擇出,之后按圈的多少為首要評卷要點,圈數相同者再比點,再比豎,以此類推。 這次也是巧了,八圈以上者只有兩個,也就是說頭甲只選出兩人,還得從七個圈里擇出一個填入頭甲三名之列,才能送到御前,選出狀元、榜眼、探花的名次。 七個圈的那一摞考卷很快就被擇了出來,馮成寶心中生了一絲不安,卻沒當成回事。他并不認為薛庭儴有這么好的運氣,除過沈學、阮成杰和包銘,但凡后面只要有一人畫上圈以外的,他就還是與頭三名無緣。 一番對比后,七個圈的優異者很快就選出來了,恰恰就是薛庭儴的卷子。 其實還有一個優異者,可惜薛庭儴有三個點,對方有兩個點一個豎,還是略輸了一籌。 馮成寶面上不顯,心里卻是惱怒至極。他哪里知曉后面畫圈者都是看了前兩個的評卷,能連得兩個圈,文章本質定是上佳的,之所以后面會得了點,大多是因為青菜蘿卜各有所愛的緣故。 當然也有其他原因,就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了。 馮成寶眼睜睜地看著徐首輔將三份考卷,命人送去乾清宮,心里還在想著怎么跟吳閣老交代。當然最后悔的還是自己為何要怕惹麻煩,故意畫上個圈。 一圈之別,境遇就是天翻地覆。 且不說這邊,嘉成帝拿到了三份考卷。 看到其中一份考卷,他笑了起來。笑完后,他命鄭安成將那張稿紙拿來。 對照著看了一遍,嘉成帝面色似怒非怒,似喜非喜,半晌才低聲說了一句:“這小子倒是個懂得藏拙的?!?/br> 鄭安成還正在好奇陛下何出此言,就見嘉成帝執起朱筆,在那份考卷的第一折上寫下:第一甲第一名。 并讓鄭安成捧來印,在其上留下印記。 鄭安成順勢瞅了一眼,恰好看見薛庭儴的大名,心中當即對這個新進的狀元爺,是如何討陛下歡心有了些數。 要知道最近朝中連著發生許多大事,陛下龍心不悅了好些日子,能是這般也屬難得。 * 又是一日黎明將至的清晨,三百新進貢士齊聚宮門前。 此時天色微亮,淡白色的晨霧繚繞,卻遮不住新進貢士們臉上的躍躍欲試。 其實也就他們能顯出這般,常年做京官的無不怨聲載道上朝太早。卯時上朝,寅時就要起,還有那住的離紫禁城遠些的,甚至半夜就要爬起來,摸索著前來上朝。 東方漸漸染上一抹紅霞,天際終于褪去了灰色,昭告著今日將是個萬里無云的好天氣。 伴隨著莊嚴肅穆的鐘聲,午門上的五扇門齊開。 老百姓只道紫禁城正門的午門只有三個門洞,其實不然,在三個門洞外,還另有左右掖門,只是左右掖門極少打開,所以有明三暗五之說。 因今日嘉成帝在太和殿舉行大典,此時自然門戶大開,也是代表著皇權者對天下人才之重視及籠絡。 有禮官唱道,文武百官攜貢士覲見。 還是如同殿試當日那般,薛庭儴打頭,率著其他二百九十九名貢士,尾隨在百官身后踏入幽深的門洞。 他們走的是左側門。 按規制,百官走左側門,宗室王公走右側門。當中的正門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時,皇后可進一次。當然還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金殿傳臚后,新科狀元、榜眼、探花可走一次。 這可是無上的榮光,哪怕位列九卿,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若不是正經科舉出身,又是在科舉中拿到一甲名次,也只能望洋興嘆。 門洞黑且深,再加上前面后面都是人,也因此當出去后,格外有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 太和殿前,一字排開的鹵簿發駕讓人肅然起敬,太樂署設中和韶樂與大殿兩側,還有讓人看得眼發暈的金甲衛等等,無不顯示著皇權的威嚴。 在鴻臚寺官員的調動下,這些新進貢士們讓跪就跪,讓起就起。其間,文武百官依照次序魚貫入了太和殿中。 不知道過去了多久,徐首輔捧著皇榜從太和殿走出,將其放置在太和殿丹陛前的黃案上。樂聲起,徐首輔退開,一名鴻臚寺官員宣制:“奉天承運,皇帝制曰:乙酉年六月初二,策試天下貢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br> 頓了一下,似乎想讓眾人消化了這些話,此名官員才又繼續宣道:“乙酉年殿試第一甲第一名,薛庭儴?!?/br> “乙酉年殿試第一甲第一名,薛庭儴——” “……第一甲第一名,薛庭儴——” “乙酉年殿試第一甲第一名,薛庭儴——” 三百貢士跪于太和殿丹陛之下的廣場上,這丹陛長約幾十米,而鴻臚寺官員站在丹陛之上的臺基上,聲音要想傳下來,只能靠一個個人的接力。 此時,接力從上之下,毫無停頓,匯集成一股巨大的聲流響徹整個天際,似乎耳廓中全是薛庭儴的名字。 按制,一甲頭三是要唱名三次的。 上面還在繼續著,薛庭儴其實并不意外,卻有種震耳欲聾之感,頭腦也有些發脹。他的身后全是欽羨的目光,似乎場上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他的身上。 這時有名鴻臚寺的官員走上來,低聲對他道:“狀元郎,快別發呆了,出來謝恩啊?!?/br> 薛庭儴忙走到正中御道上,掀起衣袍下擺,先是三跪九叩,再是謝恩。 * 整個金殿傳臚進行了很久,方才結束。 禮部官員迎了金榜,懸掛于午門外,三日后恭繳內閣。這邊一甲頭三名則被鴻臚寺官員引去更衣,只待之后的跨馬游街。 原本深藍色地進士服被換為了朱紅色的朝服,腰間的革帶則換成了銀帶,就連那烏紗帽上,也被簪了兩朵花。這是薛庭儴第二次簪花,上一次是鄉試,不過那會兒是一朵,這次則成了左右各一朵。 待他從里面出來,見到新科的榜眼和探花。一個三十些許,面白微須,高大魁梧,乃是榜眼盧申明。另一人面黑且瘦,看模樣也有四十好幾了,正是探花孟浩昌。 兩人與他相同,都是一身紅衣,烏紗帽上也簪了花,卻是一左一右。 薛庭儴心里頓時舒服多了,特意叫來內侍拿鏡子再給自己照一照,著重看了下頭上簪花的位置。 嗯,他生得斯文白凈,勝在年輕,即使簪花也是風流倜儻,翩翩佳公子。至于另外兩人嘛,就不可細說了。 薛庭儴不說,可一旁服侍的幾個小太監已經在憋著笑了,俱是因為榜眼和探花簪的那花,實在不妥。 尤其是探花孟浩昌,人本就黑,還簪了朵大紅花,怎么看怎么怪。不過這些可不是他們能做置喙的,只是心里這么想,倒是這年輕的狀元公,若是得個探花還能相得益彰,也不知曉今年京城中等著看探花郎的女子會生出何等失望。 且不容多說,三人在禮部官員的引領下,從午門的正門出了皇宮。期間披紅跨馬至順天府飲宴,自是不細表。 宴飲畢,方是跨馬游金街之始。 * 正陽門大街上,擠滿了看熱鬧的男女老少,沿街兩旁的茶樓酒肆二樓更是站滿了人。 隨著一陣鑼鼓開道,三匹高頭大馬馱著新進的狀元郎、榜眼、探花來了。其后還跟著彩旗、牌仗,以及負責維持秩序的兵丁。 就見狀元郎居前一個馬身,榜眼和探花在后。都是一身朱袍,頭戴金花,身上披著紅。 “狀元郎來了……” “探花郎呢……” 一聲聲尖叫拉開了跨馬游金街的序曲,不管男女老少俱是雙目放光的看著馬上的那三個人,其實不乏年輕貌美地女子。 往常不敢做的不敢說的,今日都可百無禁忌,甚至有些女子手里提著花籃,里面裝滿了鮮花,一見人從面前經過,便抓了鮮花往那處擲去。 主要的目標還是狀元郎,榜眼一看就老相,探花是個黑瘦子,唯獨狀元郎年輕斯文又俊秀,一看就還沒娶妻。那一身紅衣,再被高頭大馬一襯,當即宛如天神下凡一般,俊美不可言。 “好俊的狀元郎……” 薛庭儴哪里經歷過這種陣勢,尤其又都是些女子,各種鮮花手帕香囊從天而至,他狼狽地在馬上躲著。 狀元郎的狼狽之態,惹來一陣陣低笑。兩側的榜眼和探花俱是欽羨不已,只恨爹娘為何不給自己生一副好皮囊。 一處酒樓的二樓,招兒也帶著弘兒來看熱鬧了。 弘兒趴在欄桿上往那處喊,可喊了好幾聲爹,都沒能傳入薛庭儴耳朵里。 “娘,爹怎么不理我呢?” “這么多人,你爹聽不見呢?!?/br> “為什么會聽不見,那我叫更大聲些?!闭f著弘兒就趴在欄桿上,扯著嗓子往那邊喊:“爹!爹!我是小狗子呀,你快看我,我在這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