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第一百四十三章== 這聲高呼是招兒喊出來的, 她只是下意識這么喊。 喊完后, 她想起自己一身男裝, 當即挺了挺胸, 對身旁的人說道:“我見這薛舉人少年成名, 定然不是無故誹謗, 誰不知道登聞鼓不能亂敲, 三十廷杖受下來半條命都沒了,不是有天大的冤屈,哪個讀書人會來吃這種苦頭。今年恩科, 明年正科,他完全可以等一年再來考,這明擺著就是讓人沒了活路, 薛舉人才會來擊登聞鼓?!?/br> “這位兄臺所言甚是, 最近關于春闈流言蜚語甚多,本該考中的人落了第, 一些名頭不響之人卻是俱都金榜題名, 而這些人平時不過是爾爾, 相信大家都心中有數?!?/br> 有一個士子站出來對眾人說道, 立刻引來無數人的附和。 “這薛舉人條理分明, 一看就不是胡亂攀扯?!?/br> “就是,且這種大事若是亂說, 那是要治罪的?!?/br> “肯定是有人背后舞弊,我們不能讓這兩個人打了薛舉人, 三十廷杖下去, 若是人死了,不是正合那有些人的意!” “對對對,不能打!” 被禁衛軍擋住的人群激動,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趕至,甚至有些失控之態。 一個年輕的士子走出來對錢田兩人道:“方才那位趙公公是代表著陛下,陛下圣裁未至,你二人是哪一部的官員,竟敢私自做主?” “我乃通政使司右參議錢有得,這登聞鼓是由我通政使司負責,面圣之前先受三十廷杖,乃是太/祖留下的規矩。且誰知此人是不是危言聳聽,故意玩笑,想要證明真偽,自然要先受了這三十廷杖再說……” “你少拿□□他老人家嚇唬我們,太/祖也說了,擊登聞鼓必有大冤情,官員如有從中阻攔者,一律重判。那如若薛舉人所言屬實,你二人從中阻攔,可是愿意受重判?” 若論講道理,可極少有人能勝得過這些讀書人,都是各地的精英才子,才能赴京師會試,自然不是升斗小民,被幾句話就能嚇退的。且讀書人最喜歡評論時政,若是出去赴什么茶會詩會,不能說兩句有關時政的話,都沒人和你說話。 尤其打從前朝起,文官就勢大,到了今朝,太/祖當年成事,一些讀書人和文官起了莫大作用,地位自然不差。文官勢大,勢必讀書人地位崇高,這些士子們個個身負功名,還真不怕一個小小的五品官。 更何況大勢在己方,就不怕這小官敢在天子眼皮子底下,對他們這些國家未來棟梁怎么樣! “就是,你們可敢受罰?” 又有人道:“本來若是沒人阻攔,我還只當是熱鬧看,如今這兩人一看就是居心叵測,定然有人想欺瞞圣聽?!?/br> “貪官當道,我朝危矣?!?/br>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你們這些人沆瀣一氣,要打就把我們都打了!我倒要看看,英明神武的陛下如何治你們這些人的罪!” “對對,把我們都給打了?!?/br> 禁衛軍已經快攔不住這些義憤填膺的士子們了,卻又不敢動手,只能連連往后退去,狼狽至極。 那頭領氣急敗壞,他不過是個守宮門的,科場舞沒舞弊跟他一點關系都沒有,他就知道若是讓這些人闖進宮門,他的腦袋勢必不保。而若是他們禁衛軍的人對這些人動了手,還是腦袋不保。 這禁衛軍頭領冷笑地看著吃驚的錢參議,道:“錢大人,我禁衛軍的人已經快擋不住了,你可確定還要打這舉子?” 錢參議臉色乍青乍白,望著涌動的人群目光閃爍。 忽然,他氣憤地一甩衣袖:“你們這些人真是不知所謂,本官不過是恪盡職守,竟被你們誤解至斯。罷,這事本官不管了,你們愿意怎么辦就怎么辦吧!” 那位田大人也道:“本官不過是個監察御史,今日之事定會稟明陛下,不過這登聞鼓不是我都察院所轄,本官可做不了什么主?!?/br> 這兩人見事態不對,竟是一推之下就甩鍋了。 禁衛軍頭領冷笑,不過也沒說什么,而是大聲吩咐手下之人不得對這些士子們動粗。又解釋道人已經不打了,還是等圣上命令,讓士子們勿要激進犯事,這一場才漸漸平息下來。 錢田兩人狼狽離去,迎來人群中陣陣噓聲。 沒過多久,從宮門里又匆匆行出來幾人,還是鄭公公的領頭,并帶來嘉成帝的口諭,宣薛庭儴覲見。 薛庭儴并未猶豫,對宮門又行一禮,便打算跟著鄭公公等人進去。 人群里,有個‘士子’道:“薛舉人,我們就在這里等你,今日你若是不出來,我們就不走了?!?/br> “是的,我們就不走了?!?/br> “薛舉人我們都等著你?!?/br> 薛庭儴回頭看了那士子一眼,點點頭。不知想到了什么,他還是停下腳步,往這邊走來,直到了人前,才拱手一鞠:“今日之事,還要謝謝各位兄臺,庭儴才能免受皮rou之苦。諸位不用不辭辛苦等候,愚相信陛下定能明察秋毫,還我等一個公道?!?/br> 一位姓武的舉子走了出來,此人正是方才連番為薛庭儴助言之人。 “薛舉人還是快進去吧?我等不過只是等候一二,你卻要……”說著,他嘆了一口氣,抱拳對薛庭儴道:“我等既然說了這話,定然在此處等你。陛下雖是明察秋毫,可有些人堂而皇之就敢行那見不得人的手段,誰又知你這次去是禍是福,我們等著,總是要給你壯些底氣的?!?/br> “我們就在這里等著,看那些蛇鼠之輩敢暗害我們這些應試的舉子?!?/br> 薛庭儴眼見說服不了這些人,只能又是一拜,便走到等候他已久的鄭公公身邊,與這些人一同進了宮門。 * “……那些人說,我們就在這里等著,看那些蛇鼠之輩敢暗害我們這些應試的舉子……” 稟報之人磕磕絆絆才將之前的場景復述了一遍,就聽得咔的一聲,吳閣老手里的茶蓋便碎了,可以想象他用了多大的力氣。 “你先下去,去叮囑那錢有得,一定要咬死了此乃規矩,自己也是按規矩辦事?!卑肷?,吳閣老才吩咐道。 “是?!?/br> 此人剛離開,便有人來催道:“閣老,各部的大人都已入宮,很快就會到乾清宮,您這里可再是耽誤不得?!?/br> “本官這便就去?!?/br> 吳閣老站了起來,又整了整官帽,才往門外走去。 他剛出內閣大堂的大門,楊崇華、馬奇、譚亮、馮成寶、費遷、沈學都跟著出了來。自然不能說刻意為之,不過是巧合罷了。 內閣中數位閣老里,以徐首輔年紀最長,譚亮次之,都是垂垂老矣,行走之間還得人攙扶著,且動不動就是人老眼花耳朵也不中,像此時譚亮就讓一個小太監攙扶著。邊往前走,還邊問道發生了什么事。 因為譚亮耳朵有些不好使,那小太監得放大了聲音,他才能聽見。 “你說什么?到底發生了何事,陛下如此匆匆忙忙召喚我等。首輔大人呢?他可是去了?” “徐首輔不在宮里,已經命人去請了,陛下是召各位閣老有事相商,您過去后就知道了?!?/br> “徐首輔已經去了?那我們得快些走了。這到底是發生了什么大事,陛下如此急匆匆的召我們,我怎么心里感覺有些不好,像是要發生什么大事……” 就隨著這一路念念叨叨,譚閣老已經匆匆忙忙越過了吳閣老往前行去。至于為何不跟吳閣老這個次輔打聲招呼,自然是因為譚閣老年邁眼花沒看見。 吳閣老黑著臉瞪著遠去的譚閣老背影,這腿腳靈便的,可一點兒都不像是體虛老邁,不過是這老東西使得花招罷了。 不過有人不待見吳閣老,也有人待見的。吳閣老在內閣中勢大,自然是附庸之輩眾多。兵部尚書馮成寶和刑部左侍郎費遷已經走過去了,陪在吳閣老身邊,同他問好并邊走邊說著閑話。 至于戶部尚書楊崇華和工部尚書馬奇,不疾不徐地在后面龜爬著,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兩人并不重視嘉成帝的傳召,還有沈學,綴在最后。 其實這不過是他們內閣里的一種形態罷了,僅憑看這走路的架勢,就能看出其中的派系之分。 等到了乾清宮時,走在最前面的譚閣老腳步卻慢了下來。 直至吳閣老等人走上來,此時的他突然又不老眼昏花了,和幾人打了招呼。又等楊崇華、馬奇、沈學跟上,幾人一同立在乾清宮門前,等待里面的傳喚。 很快就有人來接引他們,進去后果然徐首輔已經在里面等著了。 御座下方不遠的位置放了張椅子,這是徐首輔的專座。徐首輔年事已高,幾番乞骸骨,都被當今駁了回來,也算是對朝廷鞠躬盡瘁,自然多有厚待。 幾人一同向嘉成帝行了禮,就在下首站定。不多時,刑部尚書尹年、大理寺卿王崇耀、通政使蔣承俱皆到場。 九卿俱到,也算是難得一見的場面。 而如今俱是因為那登聞鼓。 “好了,你們也都到了。鄭安成,將之前宮門前發生的事告知諸位大人?!庇系募纬傻鄢鲅缘?。 鄭安成也沒敢隱瞞,便將之前午門外發生的事一五一十又復述了一遍,包括通政使司左參議錢有得與監察御史田松德,欲在午門前對那上告之人行刑,卻被群情激奮的士子們阻攔,甚至到現在那些士子們還沒走,且有越聚越多之勢。 聽完后,這十多位重臣面色俱是一變。 但也僅僅是變了而已,從面色上看不出誰是什么心事。 “這事,你們怎么看?” 見此,通政使蔣承站出來道:“陛下,微臣本是在衙署,并不知曉此事,那錢有得之行,非是微臣所使?!?/br> 這是要推卸責任。 可必須得推卸,不然今日出了什么事,第一個要找的就是他這個通政使。 “錢參議也是職責所在,畢竟這登聞鼓至關重要,豈能兒戲,而面圣之前先責三十廷杖乃是先帝之命?!眳情w老出言道。 “可無人指使,他小小的一個參議怎么就敢跑去宮門口刑責對方?”尹年在旁邊插了一句,他素來是個炮筒子,這也是為何他至今沒能入閣的主要原因。 “尹大人這意思是我主使的錢參議去對那人刑責了?”吳閣老反問。 “誰做的誰心里有數?!?/br> “尹大人,你這話有失偏頗,你不能和老夫有過節,便故意往我頭上潑臟水?!?/br> 一旁的馮成寶助言:“尹大人,你這確實有些不厚道,怎么說得好像是吳閣老命那姓錢的參議去的也似。在朝為官都講究官聲,你這話若是傳出去……” 下面吵得是你來我往,不可開交,而坐在上首處的嘉成帝也就看著他們吵,只有額頭上跳動的青筋,顯露出他的心情其實并不平靜。 就在這時,徐首輔說話了。 “陛下,老臣覺得現如今不該是追究錢參議有無過失,而是該將那擊鼓之人叫上來,查證他所言可是實情?!?/br> 還是徐首輔說了句大實話,不然就照這勢頭,今天都用來吵架算了,其他事也不用管了。 其實很多時候人們想象的君臣議事,都是以這種形式作為表現。事情還沒說出個子丑寅卯,下面就吵了起來,而很多時候很多事都是這么吵來吵去不了了之的。 “鄭安成,那姓薛的舉人可是被帶上來了?”嘉成帝問。 鄭安成忙出去探問,不多時就領著薛庭儴進來了。 薛庭儴一路目不斜視地到了殿中,便就在鄭安成的指引下,跪下對嘉成帝行了叩拜大禮。 “起來吧。你就是那擊響登聞鼓的薛姓舉子?” 薛庭儴站了起來:“回陛下的話,學生便是?!?/br> “抬頭,不用拘謹??纯茨闵韨冗@些人,這些俱是我大昌的肱骨之臣,你有何等冤情,盡管直訴,想必他們是一定會給你做主的。即便沒有,還有朕坐在此處,定會幫你主持公道?!?/br> 薛庭儴也就順勢抬起頭來,環視這些大多都不年輕的大臣們。 這些俱是跺一跺腳,朝堂就要抖三抖的存在,他真是何德何能。哪怕是那夢里,他也是經過萬般努力,才能與這些人站在一處。 不過薛庭儴心中并不慌張,認真說來這些人里面有很多老熟人,也因此他的態度是不卑不亢的,只是看過后,便垂下了眼簾。 “謝陛下圣恩?!?/br> 他又拜了下去,嘉成帝又是叫起后,才道:“好了,朕的政務繁忙,你若有冤情便直訴即可?!?/br> 薛庭儴就把之前在宮門前所說的話,又說了一遍。 隨著他的訴說,殿中一片寂靜。 “眾位愛卿怎么看?” 馮成寶率先出言道:“臣以為凡事不能聽人說,而是要看證據。薛舉人你有何證據證明自己的考卷被人所換。要知道我大昌歷來重視開科取士之事,一正一副兩位總裁官,十八房考官,另有監臨、提調官不等,甚至貢院是陛下親自下命由禁衛軍看守。說是水潑不入,針插不進,也不為過。外面的人進不去,里面的人出不來,而內外簾官俱都互相監督,如何將你的卷子偷龍轉鳳?” 面對這樣一位重臣的逼問,薛庭儴不卑不亢道:“學生有證據,學生在查閱考卷時,發現自己的考卷為人所換,便買通了順天府的一名官吏,將學生的朱卷拿了回來。若是有人暗中換卷,為了事后抹掉痕跡,禮部那里必然還會有一份朱卷。且兩份考卷筆跡不同,只待驗證筆跡就可知曉?!?/br> “你這想法倒是不錯。來人,命人去刑部將兩人的考卷提出。鄭安成你親自去,也免得真有人暗中動什么手腳?!?/br> “是,陛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