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書后我在求生節目中爆紅了、褻神(1v1 h)、家養小首輔、[系統]末世巨賈、轟動全球后祖宗攤牌了、南風解我意、浮圖(鍍金時代)、煉愛(np 骨科)、唐時江湖行、我不做A了!
話鋒一轉,陌千雪又看向一邊喝著茶,旁若無人面色淡然的覃夫人和常夫人,“有先例在前,千雪想皇后娘娘一定不會不答應,冤枉了兩家的小姐……覃夫人,常夫人,你們說,是么?” 陌千雪面色嚴肅中透著絕決,這話的聲音說得很輕,然,卻是擲地有聲,話中之話卻也明顯之極。 不但給謝夫人和安夫人叩下了壞規矩的大帽子;還帶著森然警告,若她們還不收手,明天她們兩家的小姐必定被污指;更是把禍水引到覃夫人和常夫人的身上。 想保持中立,門都沒有。 安夫人眸子一垂,首先收了手,她家的爾煙可是才定了親,家中還有兩個女兒正在議親。這年頭,人命能值幾個錢。出些錢,什么話有人敢說,什么事也有人敢做。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這陌千雪的名聲一壞,看她那狠厲勁,說不定真的就破罐子破摔,干出點什么事來。這當頭要是鬧出點不貞不潔的事出來,安家的女兒可是全完了。 謝夫人也猶豫了。 內宅陰私多,潑污水的事也常有,就因為有守宮砂的存在,保住了多少貴女的名聲和尊嚴。若是此例一開,將來但凡一個不好,就要脫衣驗身,那她們兩家還不成了京中貴女的死敵,被人記恨死。 皇后公主顧然不能得罪,但眾怒難平之時,她們便會被推出來擋箭,自家的太保之位估計也難保住。 被點名問話,也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常夫人和覃夫人終于坐不住了。 覃夫人道,“陌小姐言之有理,若此例一開,貴女還有何嬌貴可言。陌小姐的守宮砂,本夫人看見了,陌小姐的確是清清白白的未嫁之身?!?/br> 常夫人道,“我等剛才都已驗證過了,鎮國公家的嫡女守宮砂完好無損,確實還是處紙之身?!?/br> 既然已經表態,便是表明了立場,常夫人和覃夫人干咳幾聲后,看向陌千雪的眼中有了些虛偽的笑意。 這種遲來的,假裝的皮笑rou不笑,讓陌千雪雞皮疙瘩掉了一地。 她不以為然的回了句,“多謝兩位夫人仗義直言,千雪未嫁,自然是清白之身?!?/br> 世事弄人,若當初他們圓了房,大概寧少卿也不會安排她回國公府吧。 只是他也沒有想到,她回到國公府不但沒有得到想像中的安全,反而是步步尖刀。 璟王妃嘴角浮起的一絲笑,剛才不出面,只是想看看,這陌千雪到底能不能憑著自己的實力反敗為勝。 如今陌千雪只一言,便讓一向蠻橫的謝夫人、安夫人啞口無言,讓想處身事外的覃夫人、常夫人不得不站在她的這一邊表態,手段確實非凡。 戲也看完了,是該收場了。 璟王妃起身主持公道,“謝夫人、安夫人,既然幾位夫人都表過態了,我們是不是可以上殿給皇上回話了?!?/br> 謝夫人和安夫人到了此時,已是無計可施。 有眾多夫人盯著,她們就是再想做什么小動作,已是不可能。也罷,她們已經盡力,謝族要怪,也只能怪皇后和玉和公主辦事不力。 ** 陌千雪離開殿堂的時候,文武百官中除了些中立的眼觀鼻鼻觀心保持著旁觀之姿外,其它的便已經分成了兩派,在堂上爭論不休。 一派以萬御史為首的文官,奏陌千雪大逆不道,膽大妄為。 一派以武官為首,奏這些文官沒有事實依據,隨意的捏造事端,陷害忠良之后。 武將多是蘇家的,這維護的意圖,未免太明顯了。 蘇家這到底是要做什么?不惜一切代價想保陌千雪?他們也想分一杯羹? 皇上心思百轉,想的是——是不是就順水推舟,讓蘇家收了陌千雪,反正蘇家的軍權已經很大了,再多一分,到時候一起收過來,也很省事。 只是可惜了,陌千雪這顆棋子已經損了,如今已是殘花敗柳,如何還能配得上蘇家的嫡子蘇錦寒。只怕一會結果出來,蘇家便會鬧個沒臉,蘇錦寒自己也恨不得找個地洞鉆進去。 既無可能,皇上便不再做它想,瞥了一眼堂下,又露出jian笑……按他的想法,這些臣子越不和,對他越是有利,他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表態。如此,臣子們的聲音就更大了,金鸞大殿糟雜的有如一個大市場…… 皇上不表態,眾位大臣吵架的重心,不知怎地一下子從陌千雪的身上偏離了,變成對雙方子女教養的問題。 文臣說武將不會教養后代,把后代養得一個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只懂打殺,完全不懂孔孟,不知禮儀…… 武將不干了,反駁著嗤笑道,“你們文臣會養孩子,怎么養出……成天就只知道吃喝嫖賭,傷風敗俗……”京都中的文臣中總有一些浪蕩子被坐實了傳出來的齷齪事。 文臣沒有武將的聲音大,沒有武將的氣場足,真的爭論起來,慢條斯理的講道理是一把好手,可說起這些來,卻不得不敗下陣來。 一個個臉氣脹得通紅,卻也只能指著武將的鼻罵他們口出穢言、粗俗無狀。 早把陌千雪之事,忘到了九宵云外。 這兩撥人正吵得熱鬧,六位夫人帶著陌千雪來大殿來復命來了。 隨著外面傳話太監的一聲長音通報,大殿之上,一下子鴉雀無聲。 陌千雪隨著六位夫人一起給皇上跪地行禮。 那三人還跪在殿上,聽場上一下子又安靜了下來,頓時襟若寒蟬,出了一身的冷汗。其實他們的衣襟已經濕了干,干了濕,如此好幾回了。 匍匐間,趙二狗子偷眼看自家媳婦,這一袋子金子還真不是好賺的。兩人目光一碰,又敢緊的收了回去。 此事雖然說的是請三公夫人來主持公道,但在場的貴夫人中以璟王妃的身份最高。 是以,七人行完了禮,璟王妃便開了口,“回稟皇上,臣婦等六人剛剛為鎮國公家的小姐陌千雪查看過,她確系未嫁之身,請皇上為其主持公道?!?/br> 這下輪到皇上呆了。 只不過,皇上老辣,心中雖是震驚無比,暗罵皇后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蠢婦,可面上卻絲毫不顯。 似是有一股被蒙騙的憤怒,當場爆起,指著那姓寧的書生和趙二狗二口子大喝,“來人!將這三人拖下去,斬立決!” 三人的弦本來就一直拉得極緊,一喝之間,居然嚇得當場暈死。 “慢著?!?/br> 陌千雪的聲音不高,卻讓大殿之上的群臣均是一震,此女的膽子太大了!剛保了性命,就敢在大殿之上公然挑釁皇命。 眾臣的目光刷刷刷投來,陌千雪卻恍若未見,只抬頭鄙視的揪了那三人一眼,“臣女有事啟奏。此事有詐,升斗小民,借他一個膽子也不敢誣陷皇上欽定的國公府的貴女,只怕背后有人指使,臣女抖膽懇請皇上為臣女主持公道,查出那背后主使之人?!?/br> 背后主使?他去查誰?!若是查出桃林之事,不單皇后要倒霉,連他自己都是吃不了兜著走。 皇上眸中一股股怒火在暗流中洶涌而滾,皇后那蠢婦就沒給他辦過一件好事,此時出了亂子,收拾爛攤子的只能是自己。 明眼有哪個都能看出此事有詐,倒向謝家的言官自然不會提,中立派事不關已,自然不會多事,蘇七見陌千雪無事,已是心滿意足,就算他想為陌千雪抱屈,蘇家也不許他任性。 本以為無人提起,此事就算揭過。哪知這陌千雪如此不識相! 可她提出來,在這大殿之上,自己只能為她做主。 皇上沉面不語,陌千雪繼續火上澆油,“臣女身份低微,本不該提出如此請求,讓皇上難為。然,吾皇圣明,若是就此讓那幕后主使之人逍遙法外,臣女受冤事小,只怕會助長此種歪風邪氣,到處誣陷訛詐,到時京中人人自危,人心不定……” 人心不定之后接著的必是國之將亂!此話不用出口,在場的有哪一位是聽不出來的。 此話,字字誅心,句句如刀,卻偏又挑不出理來。 陌千雪面色不變,心內暗笑,她看過那么多的電視劇,若是連這點道道都講不出來,豈不是白看了。 皇上臉色復雜之極,下面賈院士已帶頭應和著陌千雪之言,此老中正,此時已不是為陌千雪鳴不平,而是對她之言深以為然。 有賈院士帶頭,自然又有幾位臣子出列應和。 于情于理,皇上不得不準。然,他眸中閃過惱意,語氣卻甚是平和,“京都府兆伊可在?!?/br> “臣在?!?/br> “此事就交由你來審,務必盡快給國公府一個交待?!?/br> “是?!本┱滓令I命后連忙讓侍衛將那三人拖了出去。 陌千雪并不指望皇上真的能把此事查個清楚,皇后畢竟是皇后,皇上再不喜歡,她還是皇家的臉面。 她此舉只是要告訴皇上,欺負了她不付出一點代價是不行的。也向在場的文武百官提個醒,若以為她是孤女,就想隨便來踩上一腳,便是大錯特錯。 其實,百官看陌千雪的眼神早就變了。若不然,怎么如此安靜,沒有一個跳出來獻丑。 眼角瞥了瞥那暈死中被拖下去的三人,陌千雪眼底微閃,“臣女謝皇上隆恩,吾皇果然如坊間所傳,實乃當世明君,為我天齊萬民之福?!?/br> 皇上本已圣明自居,被陌千雪一捧,心下一想:這三人此時不死,也是在自己的手中,壞不了事,且這陌千雪說得也有道理,誣陷貴女一事勢必定要給群臣,給天下一個交待以安民心。 想能此節,惱意少了些,難得和顏悅聲,“平身?!?/br> 陌千雪跪著不但不起,頭又往下一拜,“臣女不敢起。臣女還有事要奏明皇上?!?/br> 皇上面色又一沉,眉頭一跳,自覺陌千雪后面的話一定不是什么好話,但此時已是騎虎難下,只得揚了揚手,“準奏!” 陌千雪抬起頭,朗聲道,“昨日事發之時,玉和公主曾親口許下諾言,說臣女若是被這三人誣陷,玉和公主便當著天下人的面,向臣女道歉。 本來臣女也覺得沒必要一定讓公主道歉,可公主許諾之時,京中貴女眾多在場聽聞,賈院士也是在場的,若公主不道歉,臣女只怕旁人說公主不但偏聽偏信,而且還是言而無信,毫無擔當之輩,若公主的賢名因此受損,那臣女的罪過可就大了……” 隨著陌千雪一字一句,當場文武百官個個汗顏,一時之間,又是感概萬千。 她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為玉和公主的名聲著想,卻又句句話里話外都把玉和公主堵上不賢之路,讓百官連求情的話也說不出來,誰要是求了情,誰就是置公主的賢名于不顧。 主動讓一個公主給臣女道歉,也只有殿上的這個女子敢。 此女不單有勇,還有謀。 公主不出來道歉賢名一定是保不住的,就算出面就此事道歉了,賢名有損,便是不賢,今后只會落得一個偏聽偏信的無能名聲。 話說到這個份上,群臣都不出列,皇上也只能就事論事,手一揚示意陌千雪起來,“玉和在此事的處理之上,確實有失妥當,傳朕旨意,讓玉和公主稍后去國公府當面向國公嫡女賠禮道歉?!?/br> 皇上語音剛落,外面傳話太監傳話,“玉和公主殿外求見?!?/br> 管事太監接到皇上的暗示,“宣玉和公主上殿……” 文武百官不自覺的眼中都冒出精光,這是有好戲要看了。讓一個公主給臣女道歉哪是那么容易之事。 這玉和公主還沒有收到皇上下的圣旨便來了,只怕是心中不服。 哪知,眾臣都想錯了。 玉和公主一上大殿,雙膝落地,對著皇上便是跪地認錯,“玉和昨日沒有得到父皇的手諭輕信他人之言將陌小姐放入天牢之中,回頭越想越覺得自己做了錯事。本想向父皇請罪放陌小姐出來,幾次三番來到父皇上書房外求見,無奈父皇日理萬機,無暇接見兒臣,為此事兒臣心中不安連夜未睡,今日特來向父皇請罪?!?/br> 玉和公主與陌千雪的字字如刀似鋒不同,她字字柔如三月春風,句句都帶著說不出的悔意,讓人情不自禁為她的好心腸點贊。 言罷抬頭,容顏之間還是那般尊貴得體,但細看之下,確實好似一夜未眠的有分憔悴夾雜其中。 好一個能進能退的玉和公主! 陌千雪在心內暗暗叫一聲好,她這般認錯的姿態,任誰都再不能就天牢之事,說不出一個理字。 皇上暗暗點了點頭,皇后是個蠢婦,慶幸生的女兒卻是個精明的。 玉和公主自己請了罪,皇上卻還要就此拿捏,一顯他的尊嚴不可挑釁,“玉和,你身為公主,怎可如此糊涂,輕信那些小人之言。是何人給你如此大膽,敢先斬后奏?此罪決不能輕饒……” 皇上也以退為進。 他自然要在此事之中撈些好處。此言一出,自然會有人求著饒了公主,為公主說好話。自己擺出一副公主犯法,與庶民同罪之姿,到時不是他要放過公主,而是扭不過群臣,他又可得撈些圣明,得些人心。 果然,各言官又出動了。 “公主年幼,一向賢名在外,一時被蒙蔽也是有的。古人言,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公主既已知錯,如今主動認錯,臣認為公主不負其賢名,錯的是那三個企圖蒙蔽公主的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