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楊巧兒笑了起來:“這還差不多?!闭f著將小魚摟了說,“也不是非要你的菜籽兒,我嫁出去了之后不能時?;貋?,你若有心,能給我爹娘送兩棵鮮菜就好,jiejie我就算忘了給別人帶果子吃,也絕忘不了你的?!?/br> 小魚知道楊巧兒的性情,刀子嘴豆腐心,特別的利落直率,想著年后巧兒嫁出去,便難得見了,心里也有些難過。 “四叔四嬸那兒我會常去瞅一眼,若是你嫂子敢對他們不好,我就托人給你捎信去?!?/br> 楊巧兒雙眉一豎,叉著腰說:“對,要是她敢對我爹娘不好,你就捎信來,我帶人回來揍她!” “帶誰來?姐夫嗎?” 楊巧兒臉一紅,追著小魚打。 唐娘子看著兩個丫頭玩鬧,心里一暖,但隨即又微蹙起了雙眉。 ☆、第5章知識就是力量 收拾完鍋碗,唐小魚搓著手進了屋,見她娘正坐在炕上發呆,手邊上推著還沒做完的活計,一臉的愁云。 “娘啊,你怎么了,又不開心了?” 唐娘子回了神,招手叫小魚來炕上坐著。 “你年歲也大了,今兒你嬸子的話你也聽著了,以后的事咱們也該多想著些才是?!?/br> 突然聽到唐娘子說這些,小魚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她這話是什么意思?難不成是想要給她說婆家了? 她才十歲!十歲! 算下來不過是上小學四年級的年紀,還是弱弱的幼苗一支!她不會想把她現在就嫁出去吧! 還是不是親娘了? 唐小魚一頭撲到唐娘子懷里頭,哇一聲哭了出來:“娘你別不要我!” 唐娘子被她一嗓子嚎得嚇了一跳:“你說什么呢,我哪里說過不要你了?” “你別把我送到別人家去,我不要給人當媳婦?!碧菩◆~有些慌了,她來到這世上,最親的人就是唐娘子,對她最無私的人也是唐娘子,她叫她一聲娘,是真的把她當親人來待的,要是唐娘子想把她賣給人家當媳婦,那她這輩子可就完了。 “娘,我有手有腳有技術,現在雖然難了點,等我把土豆玉米種出來,就能換好多錢,夠咱們好好過日子的。將來我有錢了給你蓋大房子住,買丫鬟伺候你,讓你有rou吃,有綢子衣裳穿……真的,你要信我,我一定能賺到錢的!” “胡說什么,誰要把你送別人家去了?!碧颇镒用靼走^味兒來,又好氣又好笑,心里帶著幾分酸澀,摟著小魚輕拍她的后背道,“你是娘的命根子,哪能隨便就將你嫁到這山溝鄉野里?必是要找家世清白,人品出眾的方能安心,最好是士子……” 娘喂,她在做什么夢呢? 唐小魚眉頭擰成亂七八糟的一團,她是聽出來了,唐娘子這是壓根沒打算在陽明村子里找女婿。人家不挑撿她們也就算了,她還挑撿起來。不過唐娘子抱著這么不切實際的幻想也不錯,最起碼,她這幾年是安全無虞的。 “你成天在外頭野野著,明兒開始,娘教你識字吧?!?/br> 唐小魚的眉頭還沒舒展開,唐娘子又一道雷把她兩條眉頭打結在了一起。 “娘啊,你還識字?” 鄉間識字的人可稀罕,更別說唐娘子一個婦道。莊戶人家極少有人會送孩子讀書,女孩子更加沒有機會。唐小魚眼珠子轉了轉,忍不住開口問道:“娘啊,您以前難不成是個大家小姐?” 唐娘子伸手在她頭上輕輕一拍:“什么大姐,我哪有那福氣。不過是我打小給人當丫鬟,主家心慈,我伺候小姐們進女學,跟著學過一些?!?/br> 這還算合理。 然后唐小魚看到唐娘子從床頭抽出一本破舊的《道德經》,和顏悅色地對她說:“咱們就先從認字開始學吧?!?/br> 唐娘子本想著小魚已經十歲,啟蒙太晚,只盼著她能多識些字,將來也能知道大道好歹,不至于如鄉野村婦一樣只看得見眼底下一指寬的事兒,明理知義,進退有距,將來年長嫁人可以配得上夫家見識,不會被人嫌棄了去。 卻沒想到唐小魚的進益比她想像得快了許多。雖然寫得字歪歪爬爬總是缺橫少捺,但認字認得快,記得牢,不過學了兩個月,竟然能磕磕巴巴把一本《道德經》背下一半來,缺字少句地也能默點出來,這叫唐娘子簡直喜出望外。只有唐小魚私下里不知翻了多少白眼。 想來唐娘子也不會教小孩子,啟蒙用《道德經》,這么博大深厚的東西哪里是小孩子能接受得了的。 不過每日無事時拿著樹枝子在地上劃寫著“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倒把自己一腔子焦慮不安,輕躁冒進的心思慢慢安撫下來。 拿鞋底子將新寫的一行字抹了,唐小魚想了想又寫了一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br> “小魚兒能寫這許多字了!”常思和常寧不知何時來了她身后,抻著脖子看那地上歪歪斜斜的字,眼中透出羨慕來。這兩個丫頭雖是在觀里養著,卻不是真的女冠,平日也就幫著靜言靜安做些粗活雜事,慈心偶爾教她們認幾個字,不過是能寫自己的名字,識得一些簡淺的。道德經是能自頭背到尾,但絕提不了筆。 慈心常說她們塵心未凈,俗緣尚存,說不定哪日還要回親人身邊兒去,且這清心觀也不知還能存著多久,今日不知后日,所以只養著她們,并不教功課。 常寧是個好玩的倒也不覺得怎樣,常思卻是個用心的,見小魚兒能看會寫,便動了心思,想叫小魚兒撥空兒教她。 左右貓冬也沒多少事兒,唐小魚覺得常思肯上進是個好事兒。這年頭能讀會寫的人少,知識也是生產力,常思常寧打小被道姑撿回來養,無家無業的,將來能在村里找個本事厚道的人家嫁了,手上有點本事也不會吃虧。便點頭應了。 陽明村上有個六十多歲的老童生,之乎者也寫了一手好字,是村里頭一位受人尊敬的先生,只是這位老先生收的束脩太高,一般的莊戶人家給不起,所以村子里的小子閨女們大字也不識一個。唐小魚便去跟唐娘子商量,村子里頭幫了娘兒倆這么多,眼下她們也沒什么可以報答的,便不如趁著農閑的時候教這些孩子識些字,也算是能提高一下村子里后代的綜合素質。 唐娘子聽了很是心動,只是她現在一個寡居婦人,若是出面教孩童讀書多有不便,也怕有閑話傳過來。 唐小魚便跑去找了里長。 “三爺爺,咱們這也不叫授課,不用拜師,不過是趁著閑,讓大家學著寫寫自己的名字,認些平常需要的字,省得出門被人笑話遭人騙?!碧菩◆~游說楊三爺說,“我跟我娘學了些日子,如今也會些大字,三伯伯信得過我,便讓他們來觀后來找我,若覺得不妥,便當我沒說過?!?/br> 楊三爺胡子直抖,激動的。他只知道唐娘子母女是被婆家厭棄走投無路的,卻沒想到唐娘子還識字。這年頭,識字的人可是金貴的,更別說她們還肯教村里孩子識字,且不收錢。 “你當真能教得?” “能的?!?/br> 楊三爺讓她等著,回到里屋拿了本破書出來,卻是一本磨破皮的《詩經》。他翻了一頁,指著上頭對唐小魚說:“小魚既然識字,那念一頁給我聽聽?!?/br> 唐小魚知道他是不信,拿了文章來考她呢,當下一笑,也不接過里長的寶貝書,只將腦袋湊過去一些,聲音瑯瑯。 “殷其雷,在南山之陽。何斯違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楊三爺哈哈大笑起來:“果真識得字的,好孩子,咱們也不做別的想頭,你能讓他們能寫得自己的名字,多識幾個字,就是對村里的大恩了?!?/br> 里長叫了村子里的幾個老人,將唐娘子母女要教村里孩子識字的事說了,自有那歡喜不盡的父母帶了禮物到觀里去答謝。當然也有近一半的人家覺得莊戶人家的孩子識字沒必要的,便不當回事。 唐小魚也不在意,要來的便來,不來的便不來。只是人家送禮都不肯收,推辭不過的,便留十個八個雞蛋或是一小口袋米面,旁的堅決不肯要。 每日吃過晌飯,各家的孩子便自備小木條凳到了清心觀后頭小山坡下,跟著唐小魚學字。 唐小魚自然不會上來就教他們《道德經》,而是先找了些木條子,十幾個孩子自己給自己釘了個沙盤。 河邊淘來的細砂淘凈曬干了倒在沙盤里當紙,另找粗細合適的木枝削了皮纏上麻布當筆,這樣學字便不用紙筆錢,孩子們玩得也高興些。 等過了三天,這些孩子們拿著自己的沙盤給父母們看他們寫出來的自己的名字時,不少家長都哭了起來。 唐小魚把刪刪又減減的三字經拿來當教材,上午學認字,下午帶著他們玩,玩石頭,玩沙子,玩樹枝子,邊玩邊教他們簡單的加減乘除。這些孩子別看拿著樹枝寫字有多別扭,對學算術卻是充滿了興趣的。 這些孩子以前悶在家里頭不是調皮就是搗蛋,自打去清心觀上了學,就像有人給他們套了個無形的嚼子,一個個收心老實了不少,村里人更是高興。 冬天活計不多,這些孩子只上午下午各學一個時辰,多余的時間會上山砍些柴。過冬的木柴大多在秋天就準備好了,孩子們拾了柴,等聚的多了,便會約著一起背到十里外的縣城里頭去換點銅錢幫補家里。 唐小魚沒事也跟著他們拾了不少柴,見著一個晴日,捆好柴垛便要跟著那些半大孩子一道進城去。 這是唐小魚頭一回離開唐娘子出門,唐娘子少不得千叮萬囑了一番,又叫著兩個大些的姑娘拜托她們照顧小魚,這才依依不舍放她走了。 這群孩子像放歸山的小雀兒,嘰嘰喳喳地一道走。 進寶家老三推了輛板車,把大家的柴都堆上,兩個扯著繩子在前頭拽,兩個在后頭推,倒也省了不少力氣,少男少女們便說笑打鬧著一路上縣城里去。 如今天下還算太平,這路也是大家都走熟了的,孩子們拾柴要換些果子零嘴吃,這都是他們自己得的,家長們自然不會貪他們那點子辛苦錢,在家里貓著也憋悶,去城里的日子便是家長們給孩子們的假日,他們自己高興得了不得。 同行的楊大牛不住跟唐小魚說著城里好玩的去處,兩個姑娘也拽著她說這說那的。 唐小魚在這些孩子們眼里已是有大本事的人,雖然嘴里不叫先生,但心里是把小魚當先生一樣敬著的。進寶家老三叫小山,總是想讓小魚坐到車上去,小魚死活不干。大家伙都在下頭走,她一個人坐車上算什么?只說自己走得自在,動動身子還能暖和些,小子們這才作罷。 縣城里頭果然熱鬧多了,沒到晌午,街上行人不少,街旁店鋪里有熱騰騰的雜著發面香氣的白霧升上來,村里來的孩子們都咽了口唾沫。 白胖胖的大包子是干豆角和豬rou沫剁成的餡子,暄發的面有一種甜香味兒,像是人拿了把小勾子,不時在他們心上勾一勾。 一大早上路,又正是長身子的時候,少年們饞得慌,卻也都很懂事,沒一個躥過去的。 將柴推到城里頭一間不大的酒樓易記的時候,少年們臉上都露出了笑容來。因為易記的掌柜有親戚是住在陽明村的,掌柜對這些村里的孩子挺照顧,給的錢也公道,所以他們打的柴都是送到這家店子里的。大牛先進去跟掌柜打了招呼,不多時便有一個小伙計斜眉耷眼的到后院里翻撿車上的柴禾。 “還行,挺干硬?!蹦切』镉嬜旖撬闪怂?,從搭褳里摸了一把銅錢數了數遞給大牛,“照著老規矩,一捆柴四文,這兒的量看著差不多十三捆,給你們三十六文錢?!?/br> 大牛聽了還挺開心,收了錢正要道謝,小魚眉頭一皺開口說:“不對吧,四文錢一捆柴,你怎么只給我們三十六文?差了?!?/br> 那小伙計眉毛一豎:“哪兒來的小丫頭片子,識數不?十三捆柴,當然就是給三十六文!快收了錢走,不識數就別耽誤我做活?!庇种钢笈?,叫他把柴從車上卸下來。 往常聽話老實的大牛卻不知怎的站著不動了,嘴里只說:“哥你是不是算錯了,再給算算。小魚說不是這個數?!?/br> 那小伙計平日唬這些山里孩子都唬慣了的,見有人挑事兒,當時就卷了袖子:“怎么著,看著吳掌柜有遠親在你們那兒就想訛錢了不是?不守本份老實做事,倒挑起老子毛病來了。你們識數不識,能從一數到十不?” 一個性子潑辣的女娃子叫了起來:“你埋汰人呢,誰家不會打一數到十?小魚兒說你算錯了錢定是你算錯了。以往我們來送柴,回去分賬總分不勻,定是你給的數不對?!?/br> “呸!你們自己不會分錢倒賴上我了。愛給給,不給就把這破柴拖走了,咱家不收了?!蹦切』镉嬛焊邭鈸P的,等著這些孩子低頭認錯,領錢回家。 誰知道這里頭一個身量不高的小姑娘突然笑了起來,招手就叫大牛就拖車子。 “這家不是厚道人,總共五十二文錢就能貪十六文下去,可見平時是怎么欺負你們的。咱們這柴又干又好,換哪家不能賣。這就拖了走?!?/br> 那小伙計倒有些慌了,他沒想到這些往日打一棍子放不出一個悶屁的鄉下小子們怎么就犯了倔,送進來的柴禾要拖出去。 這里頭的楊小山是跟掌柜打了招呼的,一會若是掌柜問起,他也不好交待。 “得了,你們遠來一趟也不容易,我再多給你們幾文就好了?!?/br> 聽了小魚的話,誰還愿意啊,他們沒小魚算的快,一聽這伙計坑了十幾文錢,心里早躥了火,一個個又跳又罵,拉著車就要出門。小山氣得要去前頭找掌柜的說,被小魚攔了。 “走,就到易記門口賣柴去?!?/br> ☆、第6章沒錢??! 九個孩子把車往易記酒樓門口一戳,真把柴給卸了下來。 “便宜賣咧,上好的干松木柴,一捆只要五文錢,兩捆只要九文錢咧!”小魚雙手攏了喇叭,聲音清脆響亮,當街就吆喝起來。 這街上擺攤子的人不少,但像小魚這么能放得開,把吆喝當唱山歌的人不多,因為家家都要燒柴,又見來賣柴的是些半大小孩子,便有心照顧他們。上好的木柴在市面上是差不多要五文錢,這小姑娘還說買兩捆可以省一文,那些當家主婦聽著有一文錢可以省,便圍了過來。 “買兩捆省一文,那我要是買三捆呢?”一個胖婆娘笑嘻嘻地摸了摸柴禾問小魚。 小魚說:“嫂子您要是買三捆,就給您減兩文錢?!?/br> 那胖婆娘聽小丫頭不叫她大娘而是叫嫂子,覺得自己顏面還算鮮嫩,心情大好,叫跟在身后的漢子扛了三捆,數了十四文錢給她:“一文錢就當嫂子送你們買果子吃的吧。你們小小年紀,也不容易?!?/br> “謝謝嫂子?!毙◆~兒嘴甜,把錢收了繼續叫賣。 賣沒兩聲,就見易記的掌柜走出來:“你們不是把柴送到后院去了?怎么這會又在我家門前賣?” 孩子們都退到一邊,臉上現出一些怯意來。他們被那小伙計貪了錢自然是氣憤,但又怕得罪了掌柜,回家里被父母責罵。鄉下孩子很少進城,他們的心里,城里人幾乎算得上是另一個物種,特別是能寫會算的掌柜,跟他說話都沒多少底氣。 這里頭也就小山和大牛膽氣壯一些,小山剛要向掌柜的告狀,卻見小魚叉手對掌柜行了一禮,細聲細氣地說:“掌柜爺爺一直對我們幫扶著,家里長輩每每提起來都說您心善和氣又講誠信,所以叮囑我們送柴都要送到易記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