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節
書迷正在閱讀:豪門女配拒絕戀愛腦后成了團寵、[歷史]快穿之皇后命格、我的乘客是睡神、我原來是個神經病、反派在線翻車[快穿]、神獸太美師父不敢看、烏夜啼(網絡版)、盛寵豪門之嬌妻養成、溺寵一品棄后、南方有喬木
原本經過這么多年來,于孝天不斷的派出掠私船前往倭國和琉球群島一帶對倭國發動的一系列的襲擊事件,大大的削弱了倭國對于琉球國的控制。 琉球國國王也感受到了倭人在琉球國的地位越來越受到新來的中國人的挑戰,使得倭人在琉球國越來越不敢囂張,于是便在大中朝立國之后,開始挑戰倭人對于他們的控制。 于孝天的手下在琉球國也故意支持琉球國眾對倭人的抵抗,并且暗中直接參與到琉球國的義軍,發動對駐守在琉球國的倭人的征討,最終在承天三年的時候,將駐守琉球國的那些倭人戰敗,將其徹底驅逐出了琉球國。 琉球國王感恩大中朝對他的幫助,使得他重新得以復國,于是便派出使臣入大中朝進京對于孝天進行朝貢,重新請于孝天對他進行冊封,承認他國王的地位。 于孝天于是欣然答應了他的請求,正式冊封了琉球國王,并且和琉球國王達成了一個協議,那就是大中朝有權在琉球王國駐軍,幫助琉球王國防御倭人的襲擾。 同時也給予了琉球王國相當的自治權,并且要求琉球國保證在他們國家的華人的地位,等等一系列的不平等和約。 琉球國王念于他們早就是大陸政權的附庸國,這些條件是可以接受的,于是全盤同意了于孝天提出的和約。 于是大中海軍在琉球正式派駐了一支分艦隊,隸屬于東海艦隊之下,駐守琉球王國,并且還派出了一支為數五千人的陸軍,在琉球王國駐守。 倭人那邊的德川幕府掌權的德川家光,聞之消息,頓時勃然大怒,以前他們倭人經常欺負大明,現在怎么反過來成了中國人欺負他們倭人了? 這時代因為德川幕府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使得他們對于大陸上發生的事情知之甚少,只知道大明現在好像沒了,換了一個姓于的皇帝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大中,但是卻不知道現在大中朝有多厲害。 他還以為大中朝跟以前大明也差不多,就算是現在厲害一些,能厲害到哪兒去?于是他下令把在倭國之中經商或者定居的華人全部抓了起來,還殺了不少華人,同時下令加強封關鎖國的政策,完全終絕對外的貿易活動。 這一下就把于孝天給惹毛了,敢殺老子的人,抓老子的人,現在你以為你是什么東西,居然敢不跟老子做生意,要知道老子現在還惦記著你們的銀子呢!你說不做買賣就不做買賣了? 這絕對不成,這是對他的冒犯,是對整個大中朝的冒犯,現在終于到了新帳老賬一塊算的時候了,當年倭寇大舉襲邊,襲擾了中國沿海上百年還多,不知道屠殺了多少中國人,屢次進犯朝鮮這個大陸的小弟弟,讓大陸上的國家不得不派兵入朝作戰。 而小小的倭國,卻從未接受過懲罰,后世更是成為了中國人最大的敵人。 第一百三十八章 皇子親征 于孝天越想越恨,終于決定,寧可暫時擱置荷蘭人那邊的事情,也要先把這個混賬到極點的國家先給滅掉再說。 于是他再次召集內閣,著令內閣立即拿出一個全面對倭國宣戰的計劃。 內閣對于于孝天這個要求感到有點為難,現如今大中也沒富裕到可以隨便年年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的程度呀!這才剛剛結束了對呂宋的征討,這邊就又要發動一場大規模的對倭國的征討。 而且于孝天這次說的非常明白,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滅絕倭人,徹底將整個倭國從這個地球上給抹去。 要知道倭國人口也不少呀!就這么給全部滅掉嗎?但是于孝天對這些內閣大臣一點都不客氣,告訴他們,如果他們不肯同意征討倭國,發動征倭戰爭的話,那么就全部滾蛋回家養老,永遠都別再想當官了。 這一下內閣大臣們都慌了手腳,立即開始著手安排,飛一般的拿出了一套征倭的計劃書。 這個計劃非常龐大,一共調集海軍戰船二百七十余條主力戰船,另外征調一千余條商船貨船。 一共調集十萬余大中軍陸軍參戰,海軍五萬余人,總共快把大中軍隊的一半都投入到征倭之戰。 于孝天一看到這個計劃,當時就氣暈了,把內閣召集起來又是大罵了一通,把這份計劃摔到了他們的他們的臉上。 于孝天罵道:“對付一個小小的倭國,你們居然把大中軍隊的一半兵力都投入到了戰爭之中,現在大中真的富到了這種程度了嗎?這要消耗多少財力物力人力?你們還打算不打算讓朕過日子了? 就這樣一個動輒幾十人幾百人打個群架,就號稱是什么什么大戰,殺三五個人就稱之為什么大捷的蕞爾小國,也配讓朕派出這么多精銳兵馬和艦隊去收拾他們嗎? 再說了就算是要多派點兵馬過去,你們難道都是豬腦子不成?修理一個倭國,滅掉他們,難道非要都讓咱們的人去不成? 放著他們的世仇朝鮮人不用,讓那些朝鮮人都在家養老嗎?現在老子要征討倭國,也是要為他們報仇,也該他們出點人力和財力了! 下旨給朝鮮國王,讓他給老子準備三萬青壯,有一個老弱病殘,老子就廢了他!另外命令他們給朕籌措兩十萬石兵糧,供大軍使用!如果他能滿足這些條件的話,那么朕可以考慮給他一個冊封,但是如果他做不到的話!哼哼!朕看他這個國王也沒什么必要留了!我不在意再多一個高麗行??! 給陸軍下令,把這三萬朝鮮青壯,全部編練成為挺刀隊!一半用長槍,五千裝備刀牌,剩下的把庫房里面撤裝下來的那些南日式步槍給他們,裝備五千人,還有五千充當役夫! 給他們半年時間,編練完畢,練得好的升官,不吝給賞,不好好練的也別客氣,殺一儆百,不怕砍的人頭多!總之必須擁有足夠的戰斗力才行! 至于陸軍方面,最多出兩萬人,把北直隸和山東以及安徽三省的兵力抽調一部分,加上遼寧吉林部分駐軍,編成混編師,作為主力投入征倭戰爭之中足以! 至于海軍方面,就倭人那些破船,也用得著調遣二百多條主力戰船過去?讓北海艦隊隨便抽調五十條主力戰船,加上駐琉球分艦隊,還有現在在倭國周邊活動的掠私船隊,足夠了! 還有運輸船,可以多一些,但是也用不了一千條,二百條足夠了,把兵馬運過去登陸,他們主要任務是往回運送物資,把所有值錢一些的東西都給老子運回來! 還有就是倭人的年輕女人,漂亮的留下,運回來成立一個教坊司,讓他們物盡其用!這可是能征得不少稅的!以后漢語學的好的,可以分配給有功將士為妻為妾,順便也解決一下將士們討不到老婆的問題!” 內閣一聽,于是立即又是手忙腳亂的按照于孝天的吩咐,開始忙活了起來,重新修訂了作戰計劃。 朝鮮國王接到圣旨一聽當場就嚎啕大哭了起來,三萬青壯他倒是可以拿出來,可是兩十萬石糧食卻讓他哪兒去找呀!還有十萬兩軍餉,他現在庫房里面快要跑老鼠了,哪兒去籌措十萬兩軍餉呢? 打倭國他倒是贊成,倭人確實不是好東西,經常sao擾他們朝鮮,動不動就想吞并他們朝鮮,大中皇帝要發兵打他,這事兒他朝鮮國王舉雙手雙腳、滿地打滾的歡迎,但是你要打倭國,卻總不能讓朝鮮來負責出軍餉軍糧吧,就算是讓朝鮮出一些,也不能要這么多呀!這大中皇帝也有點太過分了點吧! 可是這話他也就敢偷偷說說拉倒,現在大中皇帝很顯然很不待見他的朝鮮王國,原因很簡單,還是以前他們投降過建奴,現如今見到建奴不是大中的對手,便趕緊轉風向,重新投回大中的懷抱。 所以大中朝立國之后,于孝天根本不給他好臉,斷然拒絕了對他進行冊封,并且禁止他派出使團前往大中進行朝貢,并且占據著濟州島拒絕歸還給他們朝鮮國,還把整個朝鮮西部的地區都給搶占了去。 現如今朝鮮王國上下都為此既感到生氣郁悶,又感到無奈的要死,他們也都見識過了大中朝現在的兵威,當年建奴那么厲害,但是現在卻被大中朝皇帝親自率兵,殺了個灰飛煙滅,他朝鮮王國要是現在敢放個屁,弄不好下一步也會被殺的鳥獸不存,徹底成為一個過去式。 而且天朝使臣也說的明白,這一次他干的讓圣上滿意的話,可以給他一個冊封,讓他坐穩這個國王的位子,但是如果他不接受這些條件的話,那么當今圣上也說的明白,不介意換個人來干這個國王的差事,甚至于不介意將他們王室廢掉,將整個朝鮮納入到大中朝之中,成為大中朝一個直接的行省。 這可是要了命了,朝鮮國王聽罷之后,當然知道這次這件事的輕重,他如果能做到的話,就可以獲得敕封,繼續當他的國王,但是如果他做不到的話,弄不好這國王當不成不說,甚至于可能丟了性命,甚至于可能連整個王室都會被徹底廢掉,孰輕孰重他當然清楚,而且他也相信以現在大中朝的能力,完全可以輕松做到這一點。 所以當接到了大中朝皇帝的圣旨之后,朝鮮國王就算是再不情愿,也沒敢放個屁,只能趕緊上躥下跳的想盡辦法,給大中朝籌措所需的糧食和軍餉,并且到處抓人,想盡辦法的弄到三萬朝鮮的青壯,送入到遼寧交給大中朝去編練成挺刀隊,下一步跟著大中軍開始發動征倭之戰。 而這一次征倭之戰,于孝天又一次把孟飛給派了出去,令其領兵入倭國對倭國發動戰爭。 這兩年一直在蒙古負責彈壓蒙古諸部的孟飛奉旨,立即返回了京師,入宮面圣,于孝天對這個愛將,親自耳提面命了一番,對他面授機宜。 孟飛一邊聽于孝天的吩咐,一邊先是露出了驚訝的神色,接著臉上便露出了一臉的壞笑,后來連連點頭稱是,臉上更是露出了一臉**的笑容,待于孝天吩咐完畢之后,他這才恢復了一臉正色。 “請圣上放心,微臣知道該怎么做了!絕不會辜負圣上的重托,此次微臣前去倭國,定要讓他們知道,什么才叫雷霆之怒!這些小鬼子也確確實實該付出一點代價了!” 于孝天這會兒也收起了臉上的賤笑,恢復了一臉的莊嚴,點點頭道:“你小子辦事我歷來放心,該交代的都已經給你交代過了,你要是辦不好的話,那么你小子就等著回來之后,挨板子吧!總而言之,此次你去之后,就算是親自拎刀剁,也要把他們給老子剁的差不多干凈! 要是實在是殺的手軟的話,留一些青壯閹掉,回頭送去各地苦役營勞作到死,也倒是可以!” 孟飛連連點頭稱是,接口道:“微臣明白,這倒也是個不錯的辦法,把他們閹了送去勞作到死,倒是也乃上上之選,正好現在各地百業待興,修路修橋筑城都需要不少人手,全部宰了倒是也可惜的緊!微臣知道該怎么做了!請圣上放心便是!” 兩個人對視了一下,忽然間都又爆發出一陣令人毛骨悚然的怪笑聲,于孝天甚至留孟飛在宮中吃了一頓飯,不許其他人伺候,席間兩個人交頭接耳,不時爆發出一陣怪笑,讓幾個太監遠遠的聽著雞皮疙瘩掉了一地,不知道今天圣上怎么突然間變得如此齷齪,這事兒估計說出去,打死都不會有人相信。 當最后于孝天送孟飛出宮之前,于孝天忽然叫住了孟飛,對孟飛說道:“對了,還有一件事,你這次也代我辦了! 現如今振華年紀也已經不小,也該建功立業了!這次就隨你一起出征,到倭國歷練歷練! 朕只一個要求,你不要把他護在身邊,要讓他放出去,帶兵見見血,讓他也知道知道戰爭的殘酷! 一個民族的虛弱,對于一個民族來說,將會是一場災難,閉關鎖國唯一的結果就是永世不得翻身! 該告訴他的道理,朕已經都給他說過了,但是他不能永遠留在朕的身邊,靠著朕的護翼走下去! 我希望他能跟著你,這次東征親手建立一番功勛,但是記住,不得讓任何人知道他的身份,他就是一個少尉,先從副連長做起! 我不希望他的身份被人所知,更不希望他躲在別人的背后!” 孟飛聽了之后嚇了一跳,振華是誰他比誰都清楚,于振華乃是于孝天的長子,生于天啟六年,到現在已經快二十歲了。 但是于孝天登基稱帝之后,卻根本沒人見過這個大皇子,為此還有人頗為好奇,但是卻又打聽不出來大皇子現在在什么地方。 今天于孝天突然間把大皇子托付給他,跟著他東征倭國,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而且于孝天說要讓大皇子從少尉副連長做起,而且要讓他隱瞞大皇子的身份,讓他親自到戰場的第一線沖殺陷陣,真正的見一見血。 這就把孟飛嚇得不輕,有心想要拒絕,但是他馬上又明白了于孝天的用心良苦,不由得深為感動,于孝天現在貴為一國之主,但是卻要讓他的大皇子親自投入到戰場去在血與火之中錘煉,這樣的皇帝,恐怕天下少有之,如果他拒絕的話,那么就辜負了于孝天的一片苦心,于是他點頭答應了下來。 第一百三十九章 征倭 “但是不知大皇子現在身在何處?”孟飛這時候才想起來問一下于孝天有關大皇子的下落,現在極少有人知道大皇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總是要先弄清楚大皇子在哪兒,干什么的吧! “哦!這小子不太安分,你弄不好還見過他,去年他剛在陸軍講武堂結業,先干了個見習軍官,就在你手底下辦事,現在剛被擢升為正式的少尉排長,就在歸化,這次朕已經讓兵部把他也調回來了!明天他會找你去報到,先跟著你去遼寧那邊,去練兵吧!”于孝天淡然答道。 孟飛一聽頭猛的一暈,立即想起來,去年的時候陸軍講武堂結業了一批年輕軍官,其中幾十個被派到了歸化,在他手底下聽用,這幫年輕的見習軍官一個個心性很高,孟飛頗有點看不慣他們,于是便把他們那兒苦那兒危險就丟到哪兒去。 他還記得其中有一個個子很高的家伙,當時見到他的時候,臉上頗有點倨傲的神態,很不被他所喜,專門收拾了這家伙幾次,派他帶著小隊人馬,去很危險的地方巡邏,殺一殺他的威風。 但是讓孟非萬沒有想到的是那個家伙,卻沒有被他給難倒,相反往往能很好的完成任務,做事也很勤勉,后來很受孟飛喜歡,于是便留他在身邊當了個見習參謀,但是那家伙居然不肯接受,要求去單獨帶一個排,駐守到一個經常發生sao亂的蒙古部落附近,負責監視那個蒙古部落。 孟飛很生氣,覺得這家伙給臉不要臉,于是便把他打發去了那個地方,后來那里果真遭到了數百蒙古部落叛軍的襲擊,而他愣是指揮著一個排的駐軍堅持了下來,在屯堡與叛軍連番激戰,在屯點堅守了兩天,最后險死還生,才等到了他派出的援軍抵達出事地點,最終當援軍抵達擊潰了叛軍之后,進入屯堡發現屯堡之中僅剩下了不到三分之一的士兵還能站起來,而那個家伙自己也身負數處戰傷,呲牙咧嘴的還能笑出來。 這件事給孟非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作為一個老牌軍將,他很清楚當時屯堡面臨的困境,孤立無援之下,彈藥有限,兵力嚴重不足,傷亡慘重之下,即便是大中朝的軍隊,也極易發生崩潰。 想要做到像他這樣的地步,對于一個軍官要求非常高,這樣的軍官除了要悍不畏死和身先士卒之外,還要有相當強的個人魅力,能夠在最困難的時候鼓舞士兵的士氣,讓一個團體自上而下擰到一起形成最大的合力,同時還要對于戰場每一個細節擁有極強的把握,任何些許的失誤,都可能造成他們全軍覆沒,可是那個家伙卻成功的做到了,并且率領少量的兵力,斃傷了大量的敵人,差一點就徹底打垮了敵軍。 后來那家伙因為受傷,在野戰醫院接受處理之后,被送回到了后方,孟飛當時還特別關照過他,讓他傷愈之后回到他麾下效命,并且準備大力提拔他。 現在他仔細回想一下,這家伙的眉眼怎么看都有點像于孝天,當時他就開玩笑,說這家伙有點像當今圣上的眉目,沒想到那個叫于大山的家伙,居然就是當今的大皇子,而且被他丟到了最危險的地方呆了很長時間,還險些死于叛軍之手。 孟飛只覺得這冷汗刷的一下就流了下來,兩條腿軟的撐不住身體,撲通一聲就跌坐在了地上,哆哆嗦嗦的說道:“圣上!你不會說的就是那于大山吧!” 于孝天點點頭笑道:“正是那個小子,他回來告訴我說,你小子在關外做事很有一套,他很敬佩你!” 孟飛坐在地上,爬起來趕緊跪倒在地叩頭哭喪著說道:“圣上呀!我的圣上呀!你這是要把微臣給嚇死呀!我……微臣……唉!好險!真是好險!險一些釀成大禍呀!我的老天爺,圣上想要把微臣給活活嚇死呀! 這……這……要是當時萬一有個閃失……!那豈不就……”說到這里孟飛有一種控制不住的尿意,想起來就后怕,再也不敢朝下面想了。 于孝天搖搖頭道:“別人是人,朕的兒子也不是神,別人能去做的事情,朕的兒子也能去做,你不必為此感到后怕,就算當時這小子折在了那里,朕也不會怪罪于你的!你只管放手讓他去干,生死自有天命!由著他好了!” 孟飛老半天才被太監給攙扶了起來,苦笑著搖頭道:“微臣遵旨!微臣對圣上實在是佩服!佩服!請圣上放心吧,明天讓大皇子前來找我報到就是,微臣知道該怎么辦了!” 原來于孝天這些年來,已經有了四個兒子,兩個女兒,自孩子們長大之后,除了女兒留在身邊之外,兒子都讓人帶離身邊,然后隱姓埋名,當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去體驗人間疾苦,一切跟普通人一樣,享受不到任何特殊照顧。 他們先進學堂之中從小學開始讀書,接著逐步升學,利用假期時間,還要到各地巡游,去觀察這個天下,去體會天下百姓的疾苦,每個人都要吃很多苦,每年只有很短的時間,可以回到于孝天身邊,享受一下和父母呆在一起的幸福生活。 這四個皇子,平時都不在于孝天身邊,除了他們的貼身侍衛之外,也極少有人知道他們的下落,除了要他們作為普通人得到鍛煉之外,同時也是對他們的一種保護。 大皇子于振華從小就機靈聰明,上學之后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長大之后,先是在海軍學堂之中進修了一年,一年時間讀完了海軍學堂的課程,并且作為見習軍官,在船上服務了半年時間,曾經隨船出海,捕過鯨魚,也曾經追擊過海盜,甚至還隨船參與過當年征討建奴之戰,只是他那時候在海軍之中,沒撈到什么大戰。 后來這家伙自作主張,又求于孝天把他弄到了陸軍講武堂,進修了兩年時間,獲得了陸軍見習軍官的身份,結業之后要求到關外去,結果被于孝天丟到了孟飛那邊,孟飛完全被蒙在鼓里,根本不知道原來大皇子就在他身邊,還被孟飛丟到了一個最危險的屯兵點,險一些命喪蒙古叛兵之手。 所以這家伙的經歷也相當具有傳奇性,深受于孝天的喜愛,但是越是喜歡這家伙,于孝天就越是對他要求嚴格,這一次東征倭國,他和大皇子談了一次,希望他也去參與這一場大戰。 很顯然這家伙不是個安分的家伙,一聽就來了興致,當即表態愿意前去,但是條件是他要親自領兵,于孝天答應了下來,這才把他交給了孟飛。 承天五年冬,經過了一番厲兵秣馬的準備之后,一支大型船隊,終于從旅順港集結完畢之后,踏上了東征倭國的去路。 其實倭國現在根本就承受不起大中朝如此興師動眾的征討,這些年來一直又一直兇殘的以華人為主的海盜集團,天天圍著倭國轉悠,干的事情可以說是令人發指,天天都襲擊倭國沿海一帶,大肆燒殺搶掠,干的可以說都是喪盡天良的事情。 倭國的德川幕府多次組織船隊和兵馬對其進行進剿,但是打一仗敗一仗,從未占過便宜,這也逼得德川幕府更是加大了閉關鎖國的力度,為了防備這些海盜的侵擾,他也祭出了當年大明所用的那一套,采取禁海的政策,把沿海島嶼的一些民眾遷入到內地之中,對沿海一帶進行堅壁清野。 另外他們也不得不處處設防,消耗了大量的國力,現如今可以說是疲憊不堪,整個倭國到處都是風聲鶴唳。 大中朝派出大軍征討倭國,雖然動用了大量的朝鮮人所組建起來的挺刀隊,戰斗力存疑,但是在主力大中陸軍和海軍支援之下,隨著他們登陸之后,倭人的軍隊卻根本還是擋不住他們的進攻。 這些高麗棒子組成的挺刀隊,現在被武裝起來之后,登陸倭國,倒是也都充分的發揮出了他們的兇殘,屠殺起倭人,比起大中軍的兵將還要狠上許多倍。 別看倭國武士作為脫產職業軍人,個人格斗戰斗力非常強,但是面對著集群作戰的大中軍,哪怕是大中軍訓練出來的這些高麗棒子組成的炮灰仆從軍,也一點便宜都占不到。 一個多月的時間下來日本九州島便全境陷落,九州島上的幾個藩國肥前、薩摩、大隅等藩國紛紛被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