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節
書迷正在閱讀:豪門女配拒絕戀愛腦后成了團寵、[歷史]快穿之皇后命格、我的乘客是睡神、我原來是個神經病、反派在線翻車[快穿]、神獸太美師父不敢看、烏夜啼(網絡版)、盛寵豪門之嬌妻養成、溺寵一品棄后、南方有喬木
這一次高明虎打開東直門放于家軍入城,之后多少有點后悔,而且有點忐忑不安,不知道他這么做是否作對了,他生怕于孝天食言而肥,攻入皇宮,把當今圣上給做掉,直接來個黃袍加身登基稱帝。 但是后來看到于家軍僅僅是封鎖了皇城,并未對皇宮動武,這才多少放心了下來,另外于孝天如約,入京之后在京城之中大索高起潛、楊嗣昌等人,并且成功的抓捕住了潛逃的高起潛,將其打入大牢,這就更讓高明虎感到安心了一些,覺得總算是為盧象升報仇雪恨了。 高明虎在高起潛被捕之后,一得到消息,便第一時間趕往了大牢,獲準進入大牢之中,按著高起潛便是一通胖揍,接著又去找楊嗣昌,痛揍了楊嗣昌一頓,要不是有人在旁邊盯著,高明虎估計當場就能把這倆坑害盧象升的主謀給活拆了。 于孝天答應高明虎,這時候已經派人去尋盧象升的遺骸,很快便會將其遺骸運回京師,并且派人去通知盧象升家人,隨后將盧象升的遺體運回家鄉厚葬,一應支出全部由他支應,必會厚待盧象升家人。 高明虎對于孝天現在是感恩戴德,當即表態處理完盧象升后事之后,便投入于家軍之中,跟著于孝天干,哪怕是只讓他當一個馬夫,他都愿意。 于孝天點頭答應了高明虎的投效,答應高明虎,在處理完盧象升的后事之后,讓高明虎進入于家軍的陸軍講武堂之中深造一番,之后會給他進行妥善安置。 整個京城之中,隨著于家軍掌控日深,也漸漸的開始恢復了安靜,于家軍上下軍紀森嚴,雖然并未撤除在京師之中各處的哨卡,但是于家軍兵將絕少在城中做那些禍害百姓橫征暴斂的事情,所以百姓在見識到了于家軍的素質之后,更是對于家軍敬佩不已,稱呼于家軍為鐵軍,見到于家軍巡邏的兵將,都會很客氣的讓路,并且在路邊對他們施禮。 這也讓于家軍的兵將們感到很有面子,也使得他們更加嚴格控制自身的行徑,京師之中以前小賊不少,但是在于家軍入京之后,狠狠的敲打了一批這樣小賊們一番,另外原來在京師之中囂張的不得了的那些皇親國戚們,也被于家軍狠狠的收拾了一頓,讓他們各個不敢出門,將他們之中民憤極大的個別人先逮了起來,又殺了一些他們手下為虎作倀的家奴,更是令京師百姓拍手稱快。 整個京師之中的百姓,很快便歸心于于孝天的統治之下,加之前段時間被于家軍從建奴手中救下的數十萬民眾,這時候也都紛紛返回了家鄉,將于孝天舍命抗旨,孤師死戰建奴的事情宣揚的是遠近皆知。 第八十七章 洪承疇來了 這些被救的民眾,回到家鄉的同時,也把朝廷這一次對待于家軍的做法都帶回了各地,有心無心的大肆散播了出去,聽聞于孝天如此忠義,卻遭到了朝廷如此對待,各地民眾都對此事是憤憤不平,覺得這件事朝廷做的實在過分之極。 緊接著他們便聽聞到了于孝天告天下書,要進京清君側的檄文,將近期這些爛事,都一股腦的推到了朝廷之中那些官員身上,說要入京將這些jian佞之徒盡數鏟除。 普通民眾是不會深思的,當然對內幕不會了解,從他們往往只看事情的表面,說白了就是很容易被蒙蔽,只從他們所了解到的事情上看,這次于孝天乃是被逼無奈才會做出如此之舉,朝廷也算是咎由自取,活該被于家軍打入京師。 所以北方民眾對于于孝天此舉,絕大多數人持支持的態度,當然也有一些讀書人,認為于孝天這么做,實在是大逆不道之舉,乃是僭越,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就算是朝廷有錯,你于孝天也不能如此囂張,居然要領兵攻打京城,所以一些人對于孝天這么做是持著反對態度的。 但是整體上來說,絕大部分普通百姓,對于孝天這么做是拍手稱快,認為大明時下局勢之所以如此不堪,確實是這些jian臣的錯,于大帥要入京清君側,就可以還天下一個清明,所以他們巴不得于孝天趕緊打入京城,把這些jian佞之徒都盡數鏟除方才大快人心。 如此一來,各地官府因為民心的問題,對于孝天此次興師討伐朝廷,也都大多處于觀望態度,紛紛私下里發表一些言論,議論這一次于孝天這么做的后果。 當然許多當官的也是在觀望風向,因為他們從收集到的消息來看,發現于孝天麾下的于家軍當真是太厲害了,十萬建奴大軍在區區三萬多于家軍面前,居然被打的灰飛煙滅,這已經是相當不可思議的事情了,大明什么時候出了這么一支能打的兵馬? 可是更不可思議的是接下來朝廷想要趁機滅掉大戰剛過的于家軍,結果沒成想兩路官軍,都又被已經剛剛經歷一場巨戰的于家軍給差點全滅。 這一下所有人聞聽消息,都感到徹底震驚了,于家軍這么能打,還有誰能是他們的對手,接下來于孝天發檄文要入京清君側,幾乎大部分人都不看好朝廷官軍這邊,認為于家軍既然如此能戰,那么攻入京師也不見得是在癡人說夢。 更何況他們聽聞于家軍在這段時間大肆在天津衛和通州等地招兵買馬,擴充了大批兵員,使之總兵力達到了空前的十萬余人(其實沒有這么多,只有七萬人左右,大部分是新編的新兵營),這一下許多人都認為,恐怕是要變天了。 現如今于孝天招兵根本不是難事,他剛剛率軍大破建奴大軍,拯救了無數民眾,可以說聲望在這個時候,已經是如日中天,更何況現在山東京畿一帶被建奴肆虐蹂躪,各地百姓可以說是民不聊生,與其在家等死,倒還不如投軍吃糧,也能混個半飽。 所以人們才不管于孝天是不是逆臣賊子,只要于孝天管飯,那么自然有人愿意跟他干,所以沒用多長時間,各地聞訊的民壯,便涌向了各處于家軍的募兵點,使得于家軍在很短的時間里,就招募起來了大批新兵。 而且于家軍這還是挑挑揀揀的結果,一些不適合的投軍者,他們根本沒有接收,而是發給了幾斤糧食,直接將他們遣返回鄉,否則的話,于家軍完全可以招募起來更多的兵員。 朝廷這個時候下旨廣招天下兵馬入衛勤王,山東顏繼祖跑的夠快,結果帶著山東兵馬奔到通州,一戰既潰,連顏繼祖都被于家軍給生擒活捉了去,這一下北方幾乎沒有人再敢領兵跑去勤王了。 沒兩天時間于家軍攻入京師的消息便迅速的在北方傳開,隨即整個京師便被于家軍徹底控制,但是和這個消息一起傳出的是,于孝天入京之后,并未引兵進入皇宮,只是如他檄文所述,入京之后搜捕了楊嗣昌、高起潛等人。 這么一來,有些人便改變了以前的想法,認為于孝天并非是要篡位改天,而是確實想要清君側,改變目前朝廷的格局,這就讓許多官吏們的心思又開始活泛了起來。 這種機會可不多,任誰都看出來,如果這一次于孝天清君側成功的話,那么未來很多年,于孝天肯定權傾朝野,成為大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甚至于權勢將會超出當年的魏忠賢也說不定,這個時候如果能抱住于孝天的大腿的話,那么未來說不定他們也可以飛黃騰達。 這么一來許多原本來準備起兵北上入衛勤王的一些官員,立即就偃旗息鼓了下來,不再開口閉口的說什么勤王的事情了,而是轉而再次開始觀望風向。 其中當然包含了山西吳甡派出的那批官軍,這兩萬山西官軍,分兩路朝京師進兵,當得知京師被叛軍所克之后,一是懾于叛軍的戰力,二是感覺著天下風向搞不好要變,所以兩路兵馬,都縮了回去,各自找了個相對安全的地方駐扎了下來。 但是于孝天這等做法,無疑也觸動了相當多文官們的神經,大明自太祖朱元璋立國之后,二三百年來,便一直奉行以文抑武的政策,從來武將見文官自降三級,雖然這些年因為連年用兵,朝廷寬縱武將,使得這些年來武將地位有所上升,但是不管怎么說,現在主事的還是文官。 可是現在突然間福建總兵于孝天這個丘八,居然敢打出清君側的旗號,率兵殺入京師捕殺朝官,這如何了得?文官豈能讓這等丘八騎在頭上拉屎? 所以當即便有不少文官勃然大怒,紛紛叫囂著要起兵平叛,但是這種聲音,也只是雷聲大雨點小,這些文官也就是叫喚叫喚罷了,他們當然知道于孝天麾下的于家軍不好惹,十萬建奴大軍都不是于家軍的對手,就他們糾集起來一些雜牌軍烏合之眾,就算是跑京師也是給人家送菜。 但是唯有一人卻有這個膽子,那正是目前的三邊總督洪承疇,洪承疇這些年來一直在領兵為朝廷清剿流民軍,而且用在陜西募集的陜兵,cao練出了一支雄兵,對流民軍這些年來屢屢用兵,可以說是勝多敗少,也著實為朝廷剿滅了大批的流民軍。 而且洪承疇此人膽大心細,手腕很硬,當年他在楊鶴手下聽命的時候,楊鶴主撫,但是他卻并不贊成楊鶴的主張,對于投降的流民軍敢于殺降,這些年來死在他手中的流民軍起碼超過數萬人之多,所以說洪承疇絕對算是大明這個時代文官之中,有膽有識之人。 也正因為洪承疇敢殺,后來又降清,毀掉了他一世英名,在后世天朝歷史上從來是被當做反面人物進行評判的。 但是在這個時代,洪承疇目前為止,絕對算是大明的能臣,非常受崇禎的信任,而且在朝野之中,都享有盛譽。 洪承疇本來前段時間一直在追剿李自成和張獻忠、老回回、羅汝才等流民軍,這一兩年來,已經有數股流民軍被他剿滅,而且近年來隨著楊嗣昌提出四正六隅的策略之后,各地官軍開始協調對流民軍進行清剿,使得大明的形勢逐漸好轉,流民軍開始逐漸被壓縮回了陜西,并且逐步的被擠壓到了山林之中,有茍延殘喘的態勢,只要官軍再加把力,那么便有希望將這些大股的流民軍給剿滅。 李自成這時候已經被趕得雞飛狗跳,幾萬人的規模被洪承疇追殺的僅剩下了數百人逃入到了商洛山中,而張獻忠也被趕入到了四川境內,堵在了山里面眼看著也是沒多少蹦跶的機會了,另外羅汝才也被擠在了陜西、河南、湖廣、四川交界的山中,眼瞅著也沒往日那么囂張了。 所以洪承疇感覺這一次差不多總算是能把流民軍給解決了,可是沒想到偏偏去年秋天建奴大軍又一次南下破關而入,大掠京畿一帶,并且南下兩千里,直入大明北直隸、山西、山東腹地,導致北方局勢頓時惡化。 朝廷當時便下旨要他和孫傳庭盡快解決掉李自成張獻忠等流民軍,率師北上入衛京師,洪承疇下了狠力氣,對李自成等流民軍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追殺行動。 時至十二年春的時候,眼瞅著他便要大功告成,可是卻聽聞朝廷命他立即集結兵力北上入衛,因為濟南府被建奴攻陷,整個北方局勢糜爛到了極點。 于是洪承疇只得無奈之下,放棄了對李自成最后的清剿,著令各部官兵朝潼關集結,并且命孫傳庭隨軍前往,準備出潼關北上入衛。 但是洪承疇還沒有來得及率部出潼關,便又得到消息,說福建總兵于孝天率兵突然北上攻占了天津衛,直接威脅到了京師的安全。 洪承疇聞之大驚,大罵于孝天乃是一個叛逆之徒,選擇在這個時候謀反作亂,于是他加緊調兵遣將出潼關趕往京師。 但是數萬大軍分部在陜西各處,想要一下集結起來,以這個時代的行軍速度和物資籌措的速度,對于原本已經快要赤地百里的陜西來說,無疑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雖然洪承疇心急如焚,但是官軍始終無法迅速集結到潼關一帶,于是洪承疇只得先率領兩萬洪兵精銳,先行出潼關,渡黃河趕往京師。 而他命孫傳庭在潼關收攏剩余的兵馬,隨后速速趕往京師入衛,可是在路上,他又聽到消息,說于孝天此次入天津衛,并非是要謀叛作亂,而是冒死抗旨要在天津衛堵截入犯的建奴大軍,與建奴大軍要在天津衛一帶決死一戰。 這一下洪承疇有點糊涂了,對于朝廷這兩年來一直忌憚于孝天的事情他是有所耳聞的,而且他也知道朝廷有計劃在剿滅了這些流民軍之后,便集結兵力南下福建,準備將于孝天所部討滅,為此他甚至已經提前查閱了有關福建一帶的地形人文等資料,還著人準備了福建的地圖,因為他認為一旦朝廷要是對于孝天用兵的話,很可能還會調他前往主持大局,所以洪承疇這段時間閑暇的時候,便提前未雨綢繆做一些準備。 另外他也搜集了一些有關于孝天兵力的情況,知道于孝天麾下擁有重兵數萬,而且還擁有大明最強悍的水師力量,對于如何剿滅于孝天,他是有很大的顧慮的。 (再次感謝大漠笑春風和gzg1972朋友的打賞!順便再求幾張月票成不?) 第八十八章 怒發沖冠 于孝天在福建經營十幾年,勢力早已是根深蒂固,朝廷大軍入閩對其進行進討,他算是以逸待勞,主場作戰,而入閩官軍則算是異、地客場作戰,福建又有大量的山地丘陵和河流,地形很復雜,并不適合大規模的用兵,想要把于孝天從福建連根拔起,是有著相當的難度的,而且于孝天麾下的兵馬不是一般的流寇,他麾下的兵馬名義上也算是正牌的官兵,擁有完善的組織性,據說于家軍還相當兇悍,這么多年來不管跟誰動手,從未遭遇過大的敗績,相傳于家軍裝備了大量的火器,善用火器克敵制勝,對此洪承疇頗為擔憂。 洪承疇這時候也把于孝天已經視作了大明最大的隱患,認為于孝天此人肯定有不臣之心,確實應該盡早將其清除掉為妙。 所以當聽聞于孝天悍然北上進犯天津衛的時候,他第一反應就是此獠要興師作反,趁亂攻取京師謀逆篡國。 但是當他又聽聞于孝天駐兵天津衛,不再逼近京師,而是攔住了退往關外建奴大軍,并且宣布要與之決一死戰的消息的時候,洪承疇當真有些糊涂了。 于孝天既然是一個逆臣賊子,那么他沒理由這么做呀!要是他和建奴死戰一場的話,就算是他的兵馬再厲害,當真能把建奴大軍給擊敗,到時候也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將會徹底失去戰力,到時候他領兵孤懸于天津衛,失去戰力的殘部,到時候便會成為朝廷的俎上之rou,任朝廷隨便宰割了。 而且他的兵力也沒有多少,建奴十萬大軍,而他不過只有區區三四萬兵馬,沒理由能打得敗如此囂張的建奴大軍,獲勝的可能性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還有于孝天這一次北上為冤死在巨鹿的盧象升疾呼鳴冤,抨擊楊嗣昌、高起潛、陳新甲、劉宇亮等人是導致盧象升冤死的罪魁禍首。 對此洪承疇對于孝天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好感,因為洪承疇和盧象升曾經算是合作關系,兩個人私交還算是相當不錯。 前幾年的時候,朝廷命盧象升出任五省總督,和他配合清剿流民軍,盧象升身為一個文官,卻是一個奇才,善于控兵,御下極嚴,具有極強的人格魅力,非常善戰而且悍勇,頗得洪承疇的敬佩。 后來盧象升被調往宣大任宣大總督,雖然不再和洪承疇配合,但是兩個人還是有私信來往,討論一些有關如何清剿流民軍的方法,盧象升提出了不少不錯的辦法,洪承疇自覺受益匪淺。 這一次他聽聞盧象升戰死巨鹿,洪承疇聽罷之后也非常難過,同時也很是氣憤,因為他多少也聽聞了一些,朝廷有心想要議和,楊嗣昌窺得圣意,一力主和,暗中限制盧象升的權力。 盧象升的性格他很了解,盧象升此次被奪情入衛,擔綱兵馬總督,肯定會主戰,所以他和楊嗣昌在這件事上,是水火不容的,楊嗣昌作為權傾朝野的首輔大臣,肯定會給盧象升使絆子,但是沒想到,楊嗣昌他們這次這么狠,居然會逼死盧象升。 洪承疇為此很是憤怒,但是卻也無可奈何,現如今聽到于孝天為盧象升疾呼鳴冤,怒斥楊嗣昌等人無恥,這一點讓洪承疇覺得頗為解氣,認為于孝天這個丘八雖然行事乖張,但是卻還是頗有血性,敢于仗義執言,居然敢于直接怒罵楊嗣昌等這些朝廷大佬。 于是洪承疇渡過黃河之后,行至衛輝府便暫時停了下來,一是觀望一下風向,看看接下來于孝天的下場,另外也等一下后續孫傳庭所率的兵馬。 可是這一等,就等出事了,接下來一連串的消息,把洪承疇給搞蒙了,先是于孝天率軍力克建奴十萬大軍,陣斬了建奴奴酋多爾袞,接著朝廷便派兵試圖趁機把于孝天滅掉,但是卻又被于孝天打了個屁滾尿流,連吳襄都被于孝天的手下當場陣斬。 隨即于孝天怒兒宣布要入京清君側,領兵朝著京師攻進,這一下洪承疇被嚇得不輕,他怎么都想不到于孝天麾下的兵馬如此兇悍,建奴大軍居然都不是他們的對手,干掉了建奴大軍之后,他居然還有余力解決朝廷的兩路精兵,接下來還有余力對京師發動進攻。 這一下他不敢怠慢了,趕緊催促孫傳庭率領后續的陜兵趕上來,接著集結兵力趕往京師勤王。 但是他剛走到順德府,尚未進入真定府,便又得知,于孝天居然領兵攻克了京師,并且控制住了京師,這一下洪承疇差點暈過去。 他想不出于孝天所部為何能如此善戰,接二連三打出了這么多漂亮仗,京師的防御他是知道的,作為大明的都城,京師城墻堅固防御設施完備,而且還有不少官軍駐防,加之京畿一帶聚集的官軍,兵力沒有十萬也有八萬,于孝天所部兵力不足,按理說就算是他的手下都是萬人敵,也不見得能這么輕松攻下京師的,可是他卻偏偏還是做到了。 既然京師已經被破,那么洪承疇繼續領兵趕往京師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了,于孝天如果這次是存心謀叛的話,那么現在皇上要么是被他干掉了,要么就被他抓了,接下來這大明已經沒有了皇帝了,成為了一盤散沙,他作為三邊總督,這時候該考慮接下來怎么辦才是。 于是洪承疇和孫傳庭在順德府停駐下來,開始討論接下來該怎么辦,是繼續北上討賊,還是退回陜西固守,如果于孝天宣布登基稱帝,他們是該投順于孝天,還是該另立新主,光復大明呢? 這么一來,洪承疇和孫傳庭所部,便拖在了順德府一帶,遲遲沒有動靜。 隨后洪承疇又聽聞到了京師傳出的最新消息,于孝天此次入京,并未攻入皇宮,弒殺圣上,僅僅是控制住了京師,將一批京城的朝官抓了起來,整體上應了他要清君側的口號,并未加害當今圣上。 但是誰都清楚,于孝天這一次恐怕就算是沒有篡國自立的想法,恐怕也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打算,接下來如果讓他得逞的話,于孝天肯定權傾朝野。 這一點洪承疇可就不答應了,他身為文官,豈能被于孝天這樣的武將驅使,就算是楊嗣昌、陳新甲、劉宇亮等人該死,也不該于孝天來處置他們,這是標準的大逆不道之舉,讓這么一個武夫控國,讓他們這些文臣該如何自處? 于是洪承疇和孫傳庭商議之后,認為既然于孝天并未打算篡國自立,那么皇上應該就沒有危險,只是被于賊軟禁在了皇宮之中,如果他們想要改變這個現狀,那么就必須要繼續進兵,趕往京師將于賊的叛軍擊敗,重新救出圣上,還權于圣上,那么大明才還是以前的大明。 在商定好這件事之后,洪承疇這才立即又一次領兵北上,趕往了京師,并且下令已經從山西進入京畿之地,暫時屯駐在保定府境內的那一萬山西官軍,也歸于他統領,要求保定府以及真定府等各府為大軍提供糧秣支援,他要入京平亂。 如此一來,洪承疇糾集起來了超過五萬官軍,以他麾下的洪兵為主力,朝著京師趕來。 于孝天勸崇禎交出印綬大權無果之后,很是生氣,而且得知洪承疇已經兵抵保定府,不日將進入順天府境內,心知洪承疇所統率的這一支兵馬,恐怕是目前北方對于他威脅最大的兵馬了。 如果想要徹底斷絕崇禎的幻想的話,那么便唯有敲掉洪承疇這支大明北方除了關寧軍之外最后的生力軍,使得崇禎再沒有任何可指望的力量,接下來崇禎才可能會聽話,按照他的意思交出大權,做一個虛君。 于是他立即下令天津衛那邊的于振山,將天津衛一帶的防務交接給手下,而于振山則率領五個新兵營,加一個新編炮兵營趕往京師。 而原來京師之中的于家軍主力,則抽出第二第四第七三個旅,加上一個獨立炮兵營,交給了孟飛統領,令孟飛領兵出師,趕往良鄉、房山一帶布防,洪承疇所部不來則罷,只要敢來,就命孟飛朝死里打。 這一次于孝天生氣了,他生氣的后果很嚴重,只能由洪承疇和孫傳庭來承受了。 四月底洪承疇孫傳庭終于率領五萬官軍,進入到了順天府境內,隨即雙方的前鋒便開始發生接觸戰。 洪承疇麾下洪兵這些年來,跟著洪承疇南征北戰,其中著實有一些能打的家伙,而且這些家伙都是老油條,很有作戰經驗,除了悍勇之外,而且還相當狡詐。 雖然只是前鋒,但是這些洪承疇的麾下兵將,還是相當的兇厲,和小股的于家軍斥候碰上面之后,雙方立即便廝殺了起來。 過程我就不再詳細描述了,在開闊地形上,以于家軍的火力,洪承疇的洪兵即便是再能打,再厲害,也還是一直完全舊式的軍隊,面對著火器全面超前的于家軍,他們根本無法適應這種全新的戰術。 所以先鋒的接觸戰洪承疇麾下的前鋒吃了個大癟,死傷慘重逃回了洪承疇主力那邊,洪承疇這時候已經得知前面有叛軍攔住了他們進京的去路,于是也領兵在房山一帶暫時屯扎了下來。 第八十九章 生擒活捉 按照洪承疇的性格,他做事穩健,極少冒進,在得知于家軍攔路,并且前鋒遭遇敵軍猛烈打擊,前鋒被于家軍擊潰之后,洪承疇決定兵分三路,以一路山西偏師在正面頂住于家軍主力,然后他和孫傳庭各領一萬五千精銳陜兵,從敵軍兩翼包抄,側擊于家軍兩翼陣線,爭取兩相夾擊以鉗形攻勢將這支叛軍主力給擊潰。 但是如果這一次他們碰上的是普通的敵軍,甚至是建奴軍的話,這一次洪承疇的做法都可以說是英明之舉,但是很可惜他們碰上的是他們完全不熟悉的一支在技術和戰術上都遠超過他們很多的新式的軍隊。 孟飛在領兵擺開戰列之后,便很快就看出了洪承疇的策略,冷笑了一下之后,直接命令第二旅出戰,猛擊被洪承疇留守在正面戰場上的那支山西兵馬,并且給第二旅旅長張長杰下達了一個死命令,只給他半個時辰,半個時辰之內,必須將這支萬余人的山西兵馬給徹底擊潰。 而剩下的兩個旅被他放在兩翼,各自組成一個方陣,炮兵則放在兩個方陣之間,可以隨時形成對三面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