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節
書迷正在閱讀:豪門女配拒絕戀愛腦后成了團寵、[歷史]快穿之皇后命格、我的乘客是睡神、我原來是個神經病、反派在線翻車[快穿]、神獸太美師父不敢看、烏夜啼(網絡版)、盛寵豪門之嬌妻養成、溺寵一品棄后、南方有喬木
想拿盧軍門盧大人,一心報國,力主抗擊建奴大軍,圣上也賜他尚方寶劍,令其總督天下兵馬。 但是楊嗣昌之輩又做了些什么?他們暗中處處掣肘盧大人,分其兵權,斷絕其糧餉,盧大人遇建奴伏兵,被困亂軍之中,但是他們卻拒不發一兵一卒救援于他! 生生這么看著盧大人率領孤師于建奴奮斗不已,直至力竭身負數十創傷而陣亡于兩軍陣前! 建奴此次入關南下大掠,直入我大明腹地兩千里之多,破城無數,屠殺我大明子民不計其數,擄我大明子民高達七十萬人,試圖將其擄出關外為奴。 可是在盧大人之后,圣上也可以看看,這大明天下,還有誰不畏建奴,與之死戰,拯救百姓于水火? 建奴飽掠之后,要出關而去,這沿途可有一支官軍,與之死戰,救援這些大明子民嗎? 所有人聞之建奴大軍臨近,都唯恐避之不及,只想著將這支瘟神快快送出關外也就可以太平了,至于那些被擄的大明子民,卻無人關注,完全將其生死置于度外! 這就是食君俸祿的他們所作所為,于某身為漢人,手握兵權,擁兵數萬,雖然臣知道圣上忌憚于我,怕我擁兵自重割地自立!這我可以不在乎。 但是如此視建奴禍害我大明子民,于某卻無法坐視不見!所以雖然臣明知道未曾奉旨,但是卻還是悍然率軍北上! 臣在天津衛登陸之際,便已經給圣上奏明,臣此次前來乃是抗擊建奴大軍,拯救被擄百姓! 可是那些jian佞之徒們,卻在圣上面前率進讒言,污我乃是居心叵測,意圖謀反,屢屢試圖置我于死地! 圣上被其妖言所惑,不發一兵一卒助我于建奴決戰,不撥一糧一錢與我兵將所用,即便如此,臣還是踐行了諾言,率領麾下將士孤軍奮戰,最終克而勝之,將建奴大軍擊潰!救下了那數十萬大明子民? 圣上口口聲聲自稱不是昏君,那么于某就今日斗膽當著圣上的面來問圣上一下! 這數十萬被建奴所擄的百姓,難道就不是圣上的子民嗎?圣上難道就不知道這些大明子民,在被建奴禍害之后,天天想,日日盼,盼王師能救他們出水火! 可是王師呢?在臣下未領兵前來之前,有多少王師被派去阻擊建奴大軍?有多少武將和官軍,想過要誓死和建奴大軍決一死戰? 又有多少大臣,想過誓死要保衛大明江山,保衛大明子民?難道這些被擄百姓,就不是圣上的子民嗎? 那么敢問一下圣上!圣上在這段時間,又為這些大明子民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難道只為了臣下領兵北上抗擊建奴,就忘了圣上乃是大明皇帝,還肩負著保護大明子民的義務?只想著要將臣下置于死地嗎?” 于孝天這會兒情緒也激動了起來,厲聲對崇禎反問道。 第八十一章 逼宮 崇禎聽著于孝天的話,如同被錐子一下下的戳在心上,于孝天今天當面質問他的這個問題,讓他確實無法回答,因為他自己在前段時間,也曾經是這么想的,建奴大軍太過厲害,大明官軍不能敵,現如今建奴大軍要飽掠而歸,從上至下都在想,趕緊把這些瘟神送出關外,關內也就太平了! 但是至于那些被擄的大明子民,卻絕少有人想到他們的感受,今天于孝天如此質問于他,讓崇禎內心之中慚愧不已。 于孝天說的不錯,他崇禎乃是大明天子,有責任也有義務保護這些大明子民,可是在這個時候,他很顯然失職了,而那些大臣們,無疑也沒有做該做的事情。 可以說于孝天這一通質問,讓崇禎有些無言以對,頓時把崇禎堵得面紅耳赤,忍不住勃然大怒騰的站了起來,抓住了龍案上一個鎮尺,舉起來就想要砸向于孝天。 但是于孝天卻同樣也站在大殿之中,對著崇禎怒目而視,雙眼緊盯著崇禎的眼睛,毫不退縮,絲毫沒有把崇禎手頭上舉著的那塊鎮尺放在眼里。 這時候劉旺等幾個于孝天的近衛,看到崇禎似乎有打算用鎮尺丟于孝天,紛紛飛身撲上來,試圖擋在于孝天面前,而那些大殿里面的錦衣衛護殿武士,看到于孝天的近衛動了,也都趕忙涌向龍案,紛紛拔刀出鞘,拉開架勢要護駕。 頓時大殿之中拔刀出鞘的聲音此起彼伏,響起了一片相互威脅和厲聲呼喝的聲音,氣氛頓時緊張了起來,大有崇禎只要出手,大殿里面就要大打出手的架勢。 崇禎這會兒也被嚇了一跳,從他登基之后這十幾年時間里,從未有人膽敢在他面前如此囂張,以至于這會兒他有點氣暈頭了,忘了眼前這位是什么身份,當看到大殿里面亂作一團的時候,崇禎又漸漸冷靜了下來。 “退下!把你們的刀都收起來,這里是皇宮,上面是圣上,休要如此囂張,驚擾了圣駕!”于孝天怒喝一聲,斥退了劉旺等人。 劉旺等人盯著那些個護殿武士,緩緩的收回了他們拔出的腰刀,冰冷的眼神掃視了一下崇禎,眼中根本就沒有把崇禎當做皇帝看待,一副威脅的架勢,意思很明顯,不管你是誰,只要干動我們大帥,老子就敢剁了你! 而那些護殿武士看到于孝天的近衛收刀退下之后,也都長長的松了一口氣,這心撲通撲通直跳,嚇得渾身都緊張的有點僵硬的感覺,有些人甚至干脆遏制不住,手都有點顫抖了起來。 至于在宮中幾個伺候的太監,更是不堪,一個個嚇得紛紛趕緊撲倒在地,跪在地上瑟瑟發抖。 倒是曹化淳和王承恩二人,還算是有點膽子,撲到龍案前面,擋在了崇禎身前。 崇禎長長的吸了一口氣,緩緩的將手中那個紫檀鎮尺放在了龍案上,那些殿中的侍衛們看到崇禎到底還是沒有砸出去,更是都又松了一口氣,不等崇禎吩咐,都趕緊紛紛收刀入鞘,趕緊退到了一旁。 “放肆!放肆!你眼中可還有我這個圣上嗎?”崇禎這會兒雖然冷靜下來,但是還是氣的直哆嗦。 于孝天再次聳聳肩膀道:“請圣上恕罪,臣只是實話實說罷了!可惜圣上還是沒有回答臣的問題! 想來圣上登基已經十數年時間了,可是圣上也可以看看,除了平定奢安之亂之外,這天下已經亂到了什么程度? 各地流民軍揭竿而起,已經禍及數省,整個北方民不聊生,走在鄉間甚至官道之上,到處都可以見到隨地倒斃的餓殍! 圣上勤勉,天下人盡知,可是圣上日次勤勉,為何天下又到了如此地步? 所以臣以為,并不是圣上不夠勤勉,而是這些大臣們未能盡職,才導致大明江山江河日下! 反觀一下時下的官場,黨爭黨爭還是黨爭,當官的相互傾軋,又有幾個人忠心為圣上辦事? 這一次臣雖然抗旨,但是當初卻并未想過要入京,僅是想來此和建奴大軍一決死戰,如果臣敗了,那么只能說臣無能,怨不得別人!好歹臣死,也能落得一個忠臣的名聲! 但是臣很幸運,臣麾下的將士很悍勇,建奴雖然兇厲,但是卻還是被臣麾下將士戰敗,但是臣怎么都沒有想到,圣上居然會聽信讒言,在臣剛剛擊敗建奴的時候,便發兵攻我! 臣還要問一下圣上,臣雖然抗旨,但是臣畢竟是來打建奴的,臣殺韃子,難道也有罪嗎? 為何圣上不給臣一個機會,偏要聽信讒言,要置臣于死地?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臣又何苦要冒天下大不韙,頂著叛逆的名聲,來京師呢?但是臣就是這脾氣,不做則已,既然要做,那么就要做到底! 這些大臣不足用,那么臣就代他們來做這些事情!這才是微臣此次領兵入京清君側的原因!” 崇禎幾乎快要被于孝天堵死了,現在他幾乎也相信了于孝天的話,這一次如果不是他出昏招,在于孝天剛剛領兵擊敗建奴大軍之后,派兵攻打于孝天所部的話,估摸著事情也不至于鬧到如此地步。 崇禎這會兒后悔的肝都綠了,忍不住想要抽自己的嘴巴,但是畢竟是當著這么多人的面,他不能這么做,只能硬撐著,但是這會兒也被于孝天堵得是沒話可說,臉色變得更加鐵青。 過了半晌之后,崇禎才艱難的咽了一口吐沫,對于孝天問道:“那么你到底意欲何為?” 于孝天這才開口道:“既然這些大臣無法輔佐圣上,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那么臣以為微臣可以做到! 請圣上給微臣十年的時間,只要圣上按照微臣的辦法,微臣可以保證,還大明一個太平盛世,令大明重復當年漢唐之盛世!” 崇禎咬著牙瞪著于孝天,接著問道:“那么你又把朕該置于何地?” 于孝天掃了一眼殿中其他人,清了清嗓子,躬身對崇禎說道:“臣斗膽!如果圣上信得過微臣的話,那么這朝中之事,圣上不妨放權給微臣來管,微臣可以保證,只要圣上肯放權給我,那么微臣十年之內……不!五年之內,就可以讓大明重新安定下來! 至于那些流民軍,只要微臣派兵出馬,定可令其很快灰飛煙滅,百姓重歸家園安居樂業!至于關外建奴,微臣可以保證,用不了三年時間,便將其徹底滅絕!” 崇禎聽到這里,氣的是渾身直哆嗦,猛的一掌拍在龍案上,大吼道:“不可能!你這是要挾天子以令諸侯!要效仿當年曹賊,將朕視作漢獻帝嗎?朕決不答應!就算是你于孝天殺了朕,朕也絕不從你!” 于孝天干笑了一聲,躬身說道:“圣上!臣說的明白,這天下圣上不能治,但是臣卻有辦法重振大明,圣上只要放手讓微臣來做,那么微臣還圣上一個太平盛世,又有何不可為呢? 微臣敬圣上乃是一個明君,這個道理應該是想得明白的!現如今如果圣上不肯答應的話,以微臣的手段,難道就不能做到嗎? 大明空有百萬大軍,但是這些官軍堪戰之師又有多少?圣上如果不同意微臣的提議的話,那么只是空耗國力罷了!以微臣所能,就算是圣上不同意,也用不了幾年光景,便可以平定天下! 而圣上要是同意微臣的想法的話,那么對天下百姓來說,乃是大善之舉,乃是百姓之萬福,才是圣上體恤百姓的疾苦! 現如今大明百姓已經夠苦了,要是在經歷這么一次巨亂的話,恐怕不知道又有多少百姓,要遭受刀兵之苦!成為亂軍、刀下的亡魂! 我于某可以保證麾下兵將不禍害百姓,但是圣上可敢保證,那些官軍不去禍害百姓嗎?” 崇禎這會兒聽著于孝天的振振之詞,只覺得血往上涌,眼前一陣陣的發黑,有一種想要氣暈過去的感覺,直到現在,于孝天才算是圖窮匕見,說出了他的真實想法,而且是赤果果的威脅,那就是讓他崇禎這個大明皇帝,徹底交出手中權力,讓權給于孝天,讓于孝天來挾天子以令諸侯,讓他取而代之,統治大明江山。 “閉口!你這個逆臣賊子!終于還是露出了你的真面目,朕豈能如你所愿,朕即便是死,也絕不會答應你的條件!有本事你就殺了朕吧!這個弒君之罪,你終歸是逃不脫的!”崇禎氣的渾身直抖,指著于孝天怒吼了起來。 于孝天搖了搖頭道:“圣上息怒,微臣這也是為了圣上好!圣上即便是不為自己著想,起碼也要為圣上的那些皇子著想。 于某并無要篡位之心!現在于某有很多話想要對圣上說,這樣吧,請圣上屏退左右,微臣想要和圣上做一次長談,不知圣上可愿意與否?” “這絕對不成!逆賊!你難道要對圣上不利嗎?”曹化淳和王承恩這個時候都聽明白了于孝天所想,頓時都氣的夠嗆,也顧不得那么多了,厲聲對于孝天喝問道。 崇禎這會兒氣的幾乎說不出話,手哆嗦的厲害,只想著干脆去拿來寶劍,親自把這個逆臣賊子給剁了才解恨,半晌都說不出一句話。 (祝大家新年快樂!這本書寫到這里,也逐步開始進入尾聲,春節期間完本估計問題不大,接下來寒風可能休息倆月,調整一下心情,休息一下腦子,然后開始準備新書,具體題材還沒有想好,這段時間先多看一些書,為下一本書提前積累一些素材,希望新的一年,有一個新的開始,也祝福弟兄們新一年里萬事如意?。?/br> 第八十二章 辯駁 于孝天掃了一眼曹化淳和王承恩,搖搖頭道:“二位乃是忠義之士,于某對你二位相當欽佩,看這大明上下,現如今能對圣上如此忠誠的也僅剩下你們二位,所以請你們稍安勿躁! 于某要是有心對圣上不利的話,又何必如此大費周折?難道于某這么多天,都攻不下皇宮嗎? 但是于某沒有這么做,正是因為于某并無要加害圣上之意,否則的話如果于某有心害圣上的話,就憑你們這些人在,又能如何? 我只不過是想要和圣上靜靜的相談一番,至于圣上是否答應于某的條件,于某都絕不會對圣上不利!在這里我于孝天可以對天起誓,如若于某有違誓言,此生定不得善終!” 看著于孝天這么信誓旦旦,曹化淳和王承恩都面面相覷,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因為于孝天說的是實話,如果于孝天有心對崇禎不利的話,那么他確實不用這么大費周章,以他目前的手段,拿下這座皇城簡直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也就是動動手指罷了。 以目前皇城之中的這些侍衛,根本就擋不住于家軍攻入皇宮,就算是現在于孝天想要動手,這里的侍衛恐怕都拿他們沒有一點辦法。 所以于孝天確實不用這么大費周章的,如果他想要做什么,不想讓別人知道的話,隨時都可以讓他的手下,把宮里面的知情人殺個干凈,自然也就沒有人知道宮里面發生了什么事情了。 崇禎聽罷了于孝天的話之后,多少冷靜了一些,覺得于孝天說的有道理,如果于孝天想要弒君犯上的話,那么確實他有這個能力,完全不用這么大費周章,既然他沒有這么做,那么說明于孝天現如今還沒有對他起殺心,那么不管曹化淳他們在不在這里,都無關緊要。 更何況現在他是俎上之rou,不管于孝天想要拿他怎么辦,他都沒有辦法,就算是他現在立即自盡,于孝天依舊可以控制皇宮,然后從皇子之中扶出一個登基接替他成為皇帝,這樣更利于他控制大明天下。 所以現在于孝天想要和他深談一番,不見得會拿他如何,于是他揮手道:“你等全部退下!朕倒是要聽聽這個逆賊想要給朕說一些什么!” 曹化淳瞪著于孝天,色厲內荏的說道:“于大帥,你可以對天起誓過的,決不能傷害圣上,要是你食言而肥的話,天都饒不過你!” 于孝天淡然一笑道:“諸位放心便是,于某還不是那種食言自肥的小人!” 曹化淳和王承恩等太監這才躬身接旨,和一眾侍衛緩緩的退出了文華殿,而于孝天也一揮手,將劉旺等近衛趕出了文華殿,但是于孝天讓他們留下了一個手提箱,這時候宮中僅剩下了于孝天和崇禎二人。 于孝天自顧自的提著手提箱走到了龍案面前,對崇禎說道:“圣上不要緊張,于某既然說了絕不加害圣上,那么就言出必行,這里有一些東西,于某想要一會兒請圣上過目!請圣上先息怒,冷靜下來之后,以平常心來聽微臣說一些事情如何?” 崇禎深吸一口氣,這種受制于人的感覺實在是不好,可是刀把現在握在于孝天手中,于孝天完全掌控著對皇宮之內所有人的生殺大權,他現如今幾乎可以算是孤家寡人了,又能拿于孝天如何? 于是他沒有說話,跌坐在龍椅上,怒視著于孝天道:“你有什么話,可以說了!” 于孝天也轉身去尋了一張椅子,坐了下來,開始和崇禎侃侃而談了起來。 于孝天先是從天下大勢開始講起,詳詳細細的將目前大明百姓的饑苦現狀,以及各地百姓的慘狀對崇禎詳細訴說了一番。 對于這些事情,崇禎從很多地方官員送入京師的奏章上已經看過,當然知道現如今大明很多地方的老百姓是生活在什么一種狀態之下,他也不是完全沒有感覺,看著這些各地呈送入京的奏章,他也感到痛心疾首,深為百姓的饑苦感到痛心。 但是這些年來,他已經有些麻木了,從他登基以來,這樣的事情太多太多,而大明一年亂過一年,財政短缺,根本無力賑濟,所以他現如今對于這樣的事情,開始感到了麻木。 于孝天接著指出大明之所以現在流民軍四起,和朝廷的政策分不開關系,朝廷現在財政困難,不斷的加餉加賦,實際是在殺雞取卵,自毀長城,這么做乃是在飲鴆止渴,老百姓本身已經無以為生,朝廷還要收取賦稅加餉,官府便只能去催逼百姓,百姓便更是無法生存,只能揭竿而起,結果導致流民軍越剿越多。 雖然眼下看來朝廷在去年一段時間的進剿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實際上只要稍微放松,流民軍便馬上又會死灰復燃,剿不勝剿,就算是剿滅了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以后還會有王自成、趙自成、馬獻忠繼續揭竿造反。 如此往復循環,根本就沒有一個頭,直至將整個大明徹底耗空,最后大明徹底覆亡。 崇禎對此有點不服氣,但是思維卻漸漸的被于孝天牽著進入了狀態,開始被于孝天左右著,考慮起了這方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