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節
書迷正在閱讀:豪門女配拒絕戀愛腦后成了團寵、[歷史]快穿之皇后命格、我的乘客是睡神、我原來是個神經病、反派在線翻車[快穿]、神獸太美師父不敢看、烏夜啼(網絡版)、盛寵豪門之嬌妻養成、溺寵一品棄后、南方有喬木
反倒是楊嗣昌之輩,卻公開蠱惑當今圣上,非但不派援軍助我,反倒是要讓官軍趁著我軍與敵交戰之際,側擊我軍,絕我后路,伙同建奴大軍,試圖將我覆滅!這我可有錯?” 劉工旺這會兒臉色有點尷尬,但是強撐著說道:“楊嗣昌如此行事,乃是看透了你此行的險惡居心,但是其做法確實有錯,當今圣上已經將其逮問!已經還你公道!” “好好好!好一個公道!哈哈!劉工旺,難道你眼中的公道,就是這個嗎?我數萬兵將的性命,被這些jian佞之徒視為無物,這就是公道?不發一兵助我御寇,不撥一文軍餉,不撥一粒糧食于我,這就是公道? 好吧!我于某認了!即便如此,于某還是率領麾下將士,在天津衛浴血奮戰,最終將建奴大軍擊潰,救下了數十萬被裹挾的百姓,這么做也是謀逆嗎?” 劉工旺這會兒臉上已經露出了尷尬的表情,但是卻沒有否認,搖頭道:“你如此功勞,當然乃是大明百姓之福,不能算是謀逆!這一點誰都不能抹殺你的功勞,但是……” 于孝天狂笑了起來,在大堂之中來回踱了幾步,回到劉工旺面前,怒視著劉工旺道:“沒有但是!那么我再來問你,朝廷看到于某建立如此功勛,可給我麾下將士一文賞錢了嗎?可給于某一絲嘉賞了嗎? 我于某尚未清剿殘寇,朝廷非但不趁機派兵清剿潰散的建奴殘寇,反倒卻派兩路大軍突襲我于某麾下剛剛結束一場大戰的大軍,試圖將我等一舉屠滅,干出了天怒人怨、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想我麾下那些將士,隨我一路北上忠君報國,不少人沒死在建奴韃子的手里,反倒是倒在了我大明官軍的刀下,也幸好于某麾下兵將悍勇無匹,僥幸未能被官軍討滅,難道這就是朝廷對待我等功臣的做法嗎? 我于某萬里迢迢率部趕來替朝廷御寇,但是朝廷卻如此待我,皇天在上,人在做天在看,朝中jian佞橫行,如此禍國殃民,如此下去國將不國,于某這才前來清君側,我于某何錯之有? 而你劉工旺卻開口閉口,我于某乃是逆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你劉工旺現在去大街上問一下京師的百姓,在他們眼中,我于某可是逆臣賊子?他們可要將我誅之? 老百姓心里有桿秤,誰在為他們做事,他們看的最清楚,公道自在人心,你劉工旺說我于孝天是逆臣賊子,這遠不夠! 至于你污蔑我于某囚禁當今圣上,這更是無稽之談,于某雖然率軍入京,但是卻并未踏入皇城半步,更為動皇城一磚一瓦,而皇城周邊的那些兵將,則是于某留下保護圣上不被亂軍侵擾,卻被你說成囚禁圣上,簡直混帳之極! 你大可去看看,雖然城中混亂不堪,但是我于家軍兵將,寧可自己挨餓受凍,也未中斷一點給皇城中的各種供應,現如今京師之中,亂兵甚多,而你也看看,到底是誰在禍害京師百姓? 這幾天于某一共在城中抓獲上千京營的官軍,他們趁亂在城中大掠,jian、yin擄掠無惡不作,誰才是正義之師,恐怕不是你劉工旺一個人說了算的吧!” 劉工旺被于孝天這一通駁斥,駁的是差點啞口無言,臉色氣的漲紅,指著于孝天怒道:“你這是顛倒是非,如果不是你率軍攻打京師,京師城中如何能有如此亂局?此乃是你一手造成! 另外這天下乃是大明的天下,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身為大明臣子,抗旨不尊本已經是大罪,圣上屢屢下旨勒令你率師返回福建,但是你堅決不從,不臣之心已經是昭然若揭! 圣上之所以派兵征討于你,正是看透了你于孝天乃是有不臣之心!你如此行徑,已經是公然造反!休要把你自己說成一個忠心不二的忠臣!” 于孝天冷哼一聲道:“忠不忠自有后人分說!由不得你在這里給于某扣帽子!于某這么做問心無愧,對天無愧,對地無愧,對心無愧,對天下百姓,更是無愧! 建奴南下的時候,你們這些人都做了什么?你又做了什么?現在卻站在這里口舌如簧,謾罵與我! 如果我和你一般見識,那就實在是小了我的身份!我也不怪罪于你,你還是回家去吧!我念你算是一個忠臣,不為難于你,你回去仔細想想,我于某這么做,到底與國有益還是有害! 大明如此被這些jian佞之徒禍害下去,遲早有一天會傾覆于眼前,于某乃是力挽狂瀾于既倒,并無要謀逆之心!” 說罷之后于孝天也不由劉工旺繼續分說,一揮手道:“來人,護送劉大人回家!不得傷害于他!” 劉工旺憤怒的搖頭道:“我不走!我要入宮面圣!今日如果劉某不能見到圣上,那么寧可死在此地!” 幾個近衛快步走上來,一把擰住了劉工旺,一個近衛一個大腳便重重的踹在了劉工旺的屁股上,罵道:“小子,你罵夠了吧!要不是我們大帥吩咐不得傷害你,老子今天就活剝了你這個王八蛋! 說起來你也算是讀書人,怎么就讀了一肚子屎呢?難道你的屎蒙住了你的心眼不成,連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都分不清了嗎?混帳,快滾,要不然老子打斷你的腿,把你抬回去!” “休要無禮!不得如此對待劉大人,請劉大人回家即可!任何人不得侮辱劉大人!否則的話小心你們的狗腿!”于孝天立即喝止了那個對劉工旺動腳的近衛,揮揮手幾個近衛把劉工旺抬起來,要送出大堂。 別看劉工旺只是個讀書人,這會兒卻不知道哪兒來的力氣,奮力掙扎之下,突然間居然掙脫了幾個近衛的控制,朝著于孝天直接撲了過來,雙眼通紅,目呲欲裂大吼道:“本官今天跟你拼了!你這個逆臣賊子!有本事今天就殺了我!” 劉工旺的瘋狂讓所有人都吃了一驚,近衛趕緊飛撲上來,試圖重新控制住劉工旺,這時候站在一旁的劉旺,突然間眼中寒芒一閃,閃電般的從腰間拔出了一把鋒利無匹的單刀,一刀揮去,只見一顆人頭立即騰空而起,緊接著一道血箭便噴到了半空之中。 劉工旺的無頭尸體當即撲通一聲撲倒在地,而他的人頭則翻滾著落在地上,一直滾到了于孝天的腳前,而劉工旺的嘴巴依舊大張著,雙目依舊怒睜著,散開的瞳孔失去了焦點,仿佛是充滿了不甘。 于孝天勃然大怒,扭頭怒視著劉旺:“你……” 劉旺低頭對于孝天施了一禮:“大帥,此乃是末將的職責所在,大帥要罰,只管罰我便是!但是有人膽敢冒犯大帥,就算是砍了我的頭,我也要殺!” 說罷之后劉旺抬起頭,用一種冷森到了極點的目光掃視了那些大臣們一眼,用冰冷到極點的聲音說道:“還有誰?” 劉工旺被當場斬殺,如此血腥的場景讓在場的所有大臣們都倒吸了一口涼氣,有些膽小的當場就嚇得坐在了地上,驚呼聲響成了一片,甚至有幾個膽小怕事的家伙,直接就被嚇尿褲子了。 第七十七章 困坐愁城 雖然眾臣剛才都已經預料到了劉工旺的下場可能很不妙,但是當看到于孝天并未惱羞成怒的時候,還是為劉工旺心存僥幸。 但是誰都沒有想到,劉工旺居然會如此剛烈,突然間掙脫于孝天親衛,朝著于孝天撲了過去,緊接著發生的這一幕,把所有人都給嚇壞了,眾人只看到了寒光一閃,劉工旺的人頭便飛了起來,腔子里的鮮血飚出了老高,人頭飛出了很遠摔在了地上,骨碌碌的滾出了一段距離。 而那個動手斬殺劉工旺的黑壯軍將,惡狠狠的掃視著在場的所有人,兇狠冰冷的目光不管落在誰的身上的時候,都讓人感到不寒而栗。 所有人都噤若寒蟬,沒有一個人再敢多嘴,甚至許多人連劉工旺的尸體都不敢看一眼,更別說站出來呵斥于孝天了。 于孝天瞪著劉旺,但是半晌之后還是嘆息了一聲,因為劉旺今天沒做錯,劉旺本身就是于孝天最大的貼身護衛,有人要是冒犯于他的話,劉旺抽刀殺人,是不過分的,另外今天劉工旺已經心存死志,如此激烈的表現,更是說明他有尋死之心,撲過來要和于孝天拼命,本身就是找死,已經一定程度上威脅到了于孝天的安全,劉旺殺他沒有做錯。 這會兒其它近衛也撲了上來,搜檢劉工旺的尸體,果不其然在劉工旺的懷中搜出了一把非常尖銳的窄刀,這把刀被他藏得很好,剛才進門的時候,居然沒有被搜出來,而劉工旺今天趁著接近于孝天的機會,想要最后破釜沉舟行刺于孝天的想法,這時候也昭然若揭,劉旺殺他更沒有做錯。 于是于孝天只得嘆息了一聲,蹲下身伸手將依舊還怒目圓睜的劉工旺的眼睛輕輕的一拂,合上了他的雙眼,站起身大聲說道:“于某敬佩劉大人!于某并無殺他之心,但是劉大人卻有行刺于我之念!麾下侍衛殺他,并沒有做錯,所以于某并無理由處罰于他! 但是像劉大人這樣的人,于某卻還是要說聲敬服!來人!將劉大人的人頭和尸身縫合起來,擦洗干凈之后送回他的家中,另外待本官給其家人奉上白銀千兩!去尋一口上好的棺槨,收殮他的遺??! 準其家人將其棺槨送回家鄉厚葬!路途所需資費,本官一力承擔!” 兵部的這一出鬧劇就此宣告落幕,那些朝官們先是被安撫了一下,接著又眼看著于孝天殺人立威,更是對于孝天不敢違逆,各自都趕緊回到了他們的位置上去,開始上班處理積壓下來的公務。 當然現在這幫人不敢再敷衍行事了,也不敢逆著于孝天的意思辦事,當真是做到了各司其職,而于孝天在各大衙門之中,都派駐了他的兵將看守這些家伙們辦事,整個大明的首腦機構這個時候再一次恢復了運轉。 只是眼下他們只能處理一些簡單的分內之事,像很多需要宣旨來辦的事情,因為于孝天沒有拿到玉璽,所以暫時無法頒旨。 不過整體上各個部門暫時算是恢復了運作,不至于讓整個大明的這臺機器徹底停轉,至于眼下各地官府是否還承認目前這個大明的機器的合法性,于孝天暫時并不關心,拳頭大才是關鍵,眼下他需要的是盡快先解決崇禎的問題。 崇禎在宮中這段時間日子過的可以說是度日如年,現在他基本上可以確定,于孝天不會攻入宮中,將他拿下宣布改朝換代了,目前起碼他和家人的人身安全是基本上有了保障,不會出什么危險。 于孝天這幾天連連上疏,陳明他絕無篡位之心,更沒有弒君的想法,請崇禎放心,先在宮中休養一段時間,好好的休息休息散散心。 這恐怕是崇禎自登基之后,最清閑的一段時間了,他每天看著案頭,再沒有成堆的奏折可供他批閱,這樣的生活讓他非常不習慣。 而且他依舊十分憤怒,每日少不了大發脾氣,怒罵于孝天一番,宮中那些太監宮女,都小心翼翼的伺候著,生怕一個不慎,惹惱了他,被拖出去打死。 這樣的事情這些天已經發生了好幾起了,有個別太監宮女不長眼色,無意中觸怒了崇禎,結果當場就被崇禎下旨拖出去活活打死,所以剩下的這些太監宮女們,都變得更加小心翼翼了一些,能躲遠一點,就盡量的躲遠一些。 崇禎在經歷最初的幾天惶恐之后,也漸漸的冷靜了下來,重新梳理了一遍這一段時間所經歷的事情,他現在可以確定,于孝天這次北上,是確確實實帶著入京的目的來的。 于孝天從在大沽口登陸開始,便已經動用了輿論的力量,開始發動了輿論攻勢,左右了輿論的方向。 他先是通過盧象升的死,在民間發動了對楊嗣昌等人的聲討,使得楊嗣昌等人變成了過街老鼠,更使得楊嗣昌等人對他產生了深深的忌憚,故此使得楊嗣昌他們開始出昏招,向他進言,要滅殺于孝天絕以后患。 結果這也應該正是于孝天所想要的,他崇禎聽信楊嗣昌等人所言,本身加上他以前就認為,于孝天在福建有自立不臣之心,這次北上肯定是要圖謀不軌,所以便輕易上了于孝天的當,聽從了楊嗣昌等人的提議,不撥一點糧餉給于孝天,并且試圖暗中安排,讓官軍在于孝天和建奴交戰之際,側擊于孝天,將其覆滅。 現在想來,他當時這么做,實在是一個昏的不能再昏的招,超級大昏招,消息走露之后,使得天下輿論立即倒向了于孝天那邊,天下人對朝廷的不滿情緒,更是在盧象升死的事情上升級,朝廷完全站在了輿論的對立面上。 這還不算,于孝天很顯然此次北上,是做了充分的準備的,雖然兵力不算太多,但是戰力之強,已經超乎了現在所有人的想象,建奴大軍雖然厲害,但是卻并不是他們的對手,于孝天孤注一擲,和建奴決一死戰,更是將其行為正義化,將其塑造成為了一個民族英雄,而朝廷在建奴入關之后的小半年時間里,卻基本上無所作為,官軍屢戰屢敗,使得天下人對朝廷很多都徹底失望。 于孝天這個時候將建奴大軍徹底擊垮,正是順應了民心,爭取到了民心的支持,特別是其經過此戰之后,劫獲了數十萬被建奴擄去的民眾,使得他成為了這些民眾心中的英雄,將朝廷置于了一個極為尷尬的地位,讓很多人認為,朝廷并不愿意救這些大明子民,徹底將朝廷塑造成了一個羸弱昏庸的形象,遭到了天下人的唾棄。 但是他崇禎接下來便又出了一個比之以前更大的昏招,那就是聽信了劉宇亮等人的建議,和天下所有人一樣,都認為于家軍在和建奴決一死戰之后,已經失去了戰力,趁此機會想要將其討滅,以絕后患。 可是他們這次又錯了,所有人都錯算了于家軍的可怕戰力,沒有預料到于家軍在擊敗了建奴大軍之后,居然還有如此強的戰斗力,連銼兩路官軍。 結果是朝廷這么做成了標準的偷雞不成蝕把米,非但沒有把于孝天討滅,反倒是被置于了一個更加被動的境地,成為了天下公敵。 于孝天最可怕的就是他知道利用輿論這個工具,來對付朝廷和他朱由檢,處心積慮的想好了所有的事情,一步步的引著朝廷入甕,最終非但是大敗虧輸,而且還失了民心。 于家軍的厲害已經到了讓人無法理解的地步,區區三萬余人的兵力,居然連破建奴大軍和大明無數官軍,就連被視作固若金湯的京師,也在其兵鋒之下,連幾天時間都沒有堅持到,便被其攻破。 雖然這次于家軍破城,有投機取巧的成分,勾結了高明虎開城獻降,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于家軍兵將相當善戰,火器極為犀利,就算是沒有高明虎暗中投獻,恐怕京師也架不住他們的猛攻。 大明真可謂是該亡了,想他在位這么多年,日夜殫精竭慮的整治天下,但是卻沒想到會走到如此地步,中原各省流民軍四起,現在又出了這么一個巨叛,連京師都丟了,他堂堂一個大明皇帝,居然困坐愁城,被困在了小小的皇城之中,成為了于孝天手頭的禁臠,崇禎想明白了所有的事情之后,有一種想要立即拔劍自刎的沖動。 但是作為一個人,崇禎也不是沒有一點求生的**,特別是這一次因為他措手不及,幾個皇子沒有一個被及時送出宮去,便被堵在了這皇宮之中,他不死的話,對于于孝天來說,還有利用價值,但是假如他死的話,那么他這些皇子,恐怕就徹底失去了利用價值。 另外崇禎思前想后了很多,認為他現在還不能死,他完全可以效仿當初那些忍辱負重的皇帝那樣,韜光養晦一番,尋找機會重振河山,假以時日重獲大權,將于孝天這個叛逆誅除。 但是假如他一死的話,于孝天完全可以將他的幾個皇子之中任何一個立為新皇,徹底將其玩弄于股掌之中,那么大明恐怕就真的完了。 所以崇禎思前想后了很長時候,還是放棄了自盡的念頭,決定先韜光養晦,另謀實際重振大明河山,想到了這里,崇禎反倒是放松了下來。 他知道接下來,很快于孝天恐怕就會要奪權了,除非他死,否則的話恐怕是沒法再阻止于孝天這么做,但是他即便是死,難道就能阻止于孝天奪取大權嗎? 現在于孝天麾下的兵將已經控制了整個京師,他不聽于孝天的話,又能如何?指望那些勤王的軍隊,來把于孝天所部叛軍誅滅嗎? 崇禎苦笑著搖了搖頭,現在他已經知道,于孝天打造出了一支什么樣的軍隊,連建奴和關寧軍都不是于家軍的對手,那么就算是洪承疇奉旨率領陜軍入衛勤王,恐怕也未必就真的能將于家軍這伙叛軍擊敗。 這伙于家軍實在是太厲害了,現在天底下能對付他們的兵馬,恐怕起碼在大明是找不到了,目前的情況是,恐怕沒有人能救得了他,除了虛以委蛇,韜光養晦之外,他崇禎已經是沒有任何可指望的了。 崇禎是越想越悲哀,越想越絕望,這日子幾天下來,就又瘦了很多,精神也逐漸的垮了下來。 (感謝大漠笑春風、xellos、wdj1972、可道吾、顧小俠、wdj1972等幾位弟兄的打賞,另外今天心情好了一些,女兒的病情再次緩解了下來,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可以稍稍松口氣了?。?/br> 第七十八章 曹化淳 這些天于家軍封鎖了宮中和外界的所有聯系,每天只派人給宮中供應一些食物蔬菜,倒是沒有太過為難宮里面的人,但是卻不許任何人出宮或者入宮,將城中的情況告知于他,這讓崇禎根本無法了解到現如今城內外的局勢已經到了那種地步。 但是通過傾聽城中各個方向傳來的聲音,他卻還是可以猜出來,京師已經正在逐步被于家軍掌控,城內的混亂局面也在逐步的被壓制了下去。 最初幾天他還可以時不時的聽到城內各處傳來一些火銃的聲音,但是到了這幾天京師已經漸漸的安靜了下來,再難聽到爆豆般的火銃的聲響了。 就在崇禎急于想要了解宮外的情況的時候,這時有太監疾步走入了他的寢宮,對他稟報道:“啟奏圣上,曹化淳求見!” 崇禎騰的一下就站了起來,原來他以為這么多天過去了,曹化淳就算是沒死,也估計應該是逃離了京師,要么就是被于家軍抓獲了,以曹化淳在朝廷的地位,于孝天怎么也不會輕易放過他,但是沒想到曹化淳居然還活著,而且就在京師,甚至于今天居然返回了宮中,這一下崇禎立即興奮了起來,趕緊叫道:“快宣他來見……” 曹化淳其實在數天之前,就已經落在了于家軍手中,原本曹化淳是完全有機會逃出京師的,在城破當日,曹化淳身在正陽門坐鎮,于家軍攻入城中之后,他還想方設法調兵遣將,試圖將于家軍重新趕出京師,但是結果很快他所遣官軍,便紛紛失利,也使得他喪失了對京營的控制能力。 曹化淳后來跑到了阜成門一帶,試圖收攏潰兵,繼續和于家軍對抗,并且試圖攻到皇宮那邊,將崇禎救出皇宮,但是這個時候這些京營的兵將們早已是失去了斗志,根本無人聽從他的招呼,幫著他去和于家軍對抗。 曹化淳最終只搜羅到了數百名所謂的義士,帶著這些忠心的義士對皇宮發動了一次反撲,但是結果很顯然,他這樣程度的反撲,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這幾百烏合之眾,當場就被打死了一片,剩下的也頓時作鳥獸散。 曹化淳被人護著又逃回了阜成門,本來他是有機會逃離京師的,但是曹化淳認為他深受皇恩,這么一走了之非忠義之舉,所以他最終放棄了逃走,先是躲了起來,后來于家軍控制了整個京師之后,他才自己走出藏身之處,主動找到于家軍兵將,自報身份,要求見于孝天一面。 當得知面前這個老太監就是曹化淳的時候,當時負責的于家軍兵將就頓時大吃一驚,沒想到這個老太監居然會自己跳出來投降,于是趕緊便把這個消息通報給了于孝天,于孝天也吃了一驚,感到很是有點蹊蹺,按理說曹化淳有大把的機會逃離京師,但是他為何沒走,卻在京師閉門大索的時候,自己走出來要求見于他呢? 于是于孝天便下令將曹化淳帶至面前,見到了這個歷史上著名的明末大太監,對于曹化淳歷史上有文人記載,說當李自成攻打京城的時候,是曹化淳開門迎賊,將李自成迎入京師的。 但是曹化淳到底歷史上開門沒有,這件事是一件懸案,后來曹化淳還上疏自辯,說他當時根本就沒在京師,根本談不上開門迎賊。 整體上來說,這件事很有可能是那些文人后來故意給曹化淳抹黑,可信度并不是很高,而于孝天對于曹化淳此人,雖然從未謀面,按時從他安排在京師的細作反饋的情況來看,曹化淳此人在太監之中,算是比較為人忠厚了,基本上沒有多少劣跡可言。 而且當年崇禎登基之后,干翻了魏忠賢一黨,曹化淳交好東林黨人,為不少當初被魏黨陷害的東林黨官員平冤昭雪,做了不少的好事,但是沒想到在大明覆亡之后,東林黨以及許多讀書人會如此抹黑于他,可見得當時的讀書人之無恥程度。 所以這一次雖然曹化淳作為京師的督軍,率軍抵抗于家軍,但是在于孝天攻入京師之后,他并未下令搜捕曹化淳,而且也沒有讓人動曹化淳在京師之中的宅院以及親屬,只因為曹化淳此人為人還算是不錯,并無多少劣跡可言。 可是沒想到在這個時候,曹化淳居然會主動走出來求見于他,于是他對曹化淳又多了一層好感。 曹化淳見到于孝天之后,跪倒在地,懇求于孝天要善待當今圣上,不要加害崇禎帝,并且表示愿意回宮繼續侍奉崇禎皇帝。 于孝天聽罷之后親自上前將其攙扶起來,并且命人賜座于他,又是好一番解釋,堅持他此次入京,乃是為了清君側,并無半分要加害當今圣上的意思,雖然圣上對他于孝天處置不公,但是這些事情都是聽信了那些jian佞們的讒言,錯并不在當今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