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節
書迷正在閱讀:豪門女配拒絕戀愛腦后成了團寵、[歷史]快穿之皇后命格、我的乘客是睡神、我原來是個神經病、反派在線翻車[快穿]、神獸太美師父不敢看、烏夜啼(網絡版)、盛寵豪門之嬌妻養成、溺寵一品棄后、南方有喬木
這些關寧軍還是相對比較能打的,而且吳襄剛剛官復原職,正想要表現一下,所以攻城相當猛烈,雙方一交手,就都拿出了老本,死拼了起來。 但是吳襄想要憑著優勢兵力攻下天津衛,簡直就是做夢,就算是天津衛的于家軍守軍數量很少,也不是他們想捏就能捏的,雖然他們兵力弱,但是火力卻非常強。 從于家軍登陸,奪占天津衛之后,雖然沒有怎么增兵,但是卻不斷地在增配武器,海軍這一次完全淪為了輔助兵力,但是又不太愿意這么作壁上觀,讓功勞都被陸軍撈了去,所以他們也積極配合,想辦法給他們自己撈一些功勞。 這才不斷地將船上的水手抽調出來,便組成臨時的海兵連,派往天津衛,尋找機會,順便因為戰船上很多火炮,現在根本發揮不了作用,于孝天提出從船上卸下一批火炮,運往天津衛增強天津衛的守御力量,海軍方面也立即照辦。 這段時間,海軍在大沽口碼頭,不斷的從各船上拆下一些火炮,轉運到天津衛,這些艦炮因為炮架結構原因,不適合進行野戰使用,但是用來守御固定的據點堡壘抑或是城池,卻再合適不過了。 在吳襄率軍來攻天津衛的時候,單單是天津衛城上面的艦炮,這個時候已經安置了四十余門,而且讓吳襄頭大如斗的是這些火炮,全部都是紅夷大炮,而且還是重炮,最小的也是十二磅艦炮,大部分基本上都是二十四磅艦炮。 這還不算,于孝天這次北上,還攜來了一個攻城重炮營,全部裝備的是二十四磅攻城重炮,這時候這個重炮營也在天津衛,擁有十幾門二十四磅攻城重炮。 這些大炮口徑大,射程遠,威力足,火力猛,吳襄對此完全不知情,率軍抵達天津衛開始發動攻城之后,才嘗到了于家軍這些大炮的威力。 第一天攻城戰下來,天津衛的于家軍守軍方面便足足發射了數百枚炮彈,打的關寧軍丟盔棄甲尸橫遍野。 吳襄這才知道了厲害,第二天換了戰術,繼續猛攻,但是卻還是毫無建樹,守軍也不圖有功,但求無過,關寧軍在遠處就用大炮轟,攻至城下就開始排槍射擊。 雖然海軍方面步槍裝備沒有陸軍好,現在有些水兵還拿的是第一代的南日式滑膛槍,即便是換裝的線膛槍,也是短管的狼牙步槍,射程比陸軍方面使用的狼牙步槍要近一些。 可是即便如此,水兵們手中的火槍,依舊威力相當足,集火齊射的時候,照樣把攻城的關寧軍打的是屁滾尿流。 關寧軍雖然戰斗力較強,但是這些關寧軍可都是被嬌慣出來的驕兵悍將,和大明其他軍隊一樣,都是標準的舊式軍隊,軍將們貪生怕死,當兵的自然也不會賣命,連續激戰兩日之后,關寧軍損失慘重,頓時便失去了所有的銳氣。 就連負責攻打運河浮橋渡口的那些關寧軍也一樣,在于家軍守軍的拼死阻擊之下,被打死打傷了一大幫人,但是卻寸功未立,連渡口的邊都沒有摸到。 甚至連率軍進攻的關寧大將祖寬,也被銃彈打傷,要不是親兵拼死將其救下,連他也要當場折與陣前。 所以兩天激戰的結果,是吳襄所部損失慘重,卻未得寸進,整個大軍士氣隨之便迅速跌落。 第三天吳襄想要歇兵一天,調整調整再說,但是第九旅的旅長李同卻不想歇著,僅帶了一個營的步兵居然跑去找關寧軍挑戰。 吳襄氣不過,令兒子吳三桂親自率五千官軍出戰,但是雙方在渡口一帶拉開陣仗一通猛打,吳三桂所率官軍,居然被打的當場崩潰,要不是因為吳襄還領了重兵在后面觀戰的話,李同說不定就能把吳三桂給干掉了。 吳襄這一下知道了于家軍的厲害,雖然他兵力多,但是在戰力上和于家軍完全不是一個檔次,而且于家軍固守防線,他空有不少騎兵,卻無法發揮出優勢,在于家軍猛烈的炮火面前,他麾下的關寧軍幾乎只有挨揍的份,卻根本無法給敵人造成多少殺傷。 在這樣的情況下,關寧軍上下都產生了懼意,不敢再死拼了,于是吳襄無奈之下,只好下令改猛攻為圍困,向朝廷請援,請朝廷發來更多的兵馬,來攻打天津衛。 可是于家軍方面卻沒打算給他機會,在安排好了靜??h那邊的事情之后,又接到了孟飛在大清河渡口擊敗了陳新甲所部的消息,于孝天立即將第一旅抽調出來令其全速趕回天津衛。 就在吳襄率軍抵達天津衛的第六天清晨,第一旅全軍趕回了天津衛,稍微休整一天,第七天早晨,便和第九旅一部一起殺出了天津衛,朝著吳襄的大營攻去。 結果就不用說了,關寧軍空負天下第一雄兵的名頭,在第一旅的猛擊之下,從進攻者,變成了防御者,出營接戰的祖大弼也被于家軍冷槍擊傷,隨即兵敗退回了他們的大營。 吃了這一場敗仗之后,關寧軍的士氣已經跌至谷底,吳襄再也不敢和于家軍正面交手了,只能據營死守不出,像一個縮頭烏龜一般,把腦袋和四肢都縮入龜殼之中,任憑于家軍敲打,說什么都不肯出戰了。 第一旅旅長閆福成攻了幾次,因為官軍閉門不出,只是拼命的放箭放銃,使得他數次攻擊失利,未能攻破官軍大營。 于是閆福成和李同商議了一下之后,決定給吳襄來狠得,下令派人回去把攻城重炮營給調到兩軍陣前,直接把大炮擺在官軍大營外面,炮口直接對準官軍大營開揍。 十幾門二十四磅攻城重炮,一字排開,黑洞洞的炮口指向了官軍大營,隨著一聲令下,這些重炮火力全開,僅僅是兩輪齊射,就把官軍大營的營柵開了一個大口子,打的防守的官軍死傷陳籍。 可是閆福成還是覺得不過癮,下令繼續開火,火力朝大營之中延伸,用大炮先把官軍大營給梳一遍再說。 (求幾張月票?。?/br> 第五十二章 吳襄之死 這一下關寧軍算是倒了霉了,十幾門攻城炮交替開火,炮彈紛紛落在他們的大營之中,直打的營中官軍是殘肢亂飛,營帳一座接著一座被大炮摧毀,最后連他們儲放草料的地方,也被炙熱的炮彈擊中,隨即燃起了大火。 大火一起,營中戰馬開始大批受驚,在營中狂躁了起來,到處亂竄亂蹦,一批戰馬沖倒了馬欄,在營中開始四處亂撞,結果還踩死踩傷了不少官軍。 吳襄眼看堅持不下去了,下令全軍撤退逃回通州。 正在這個時候,一顆炮彈不偏不倚的落在了吳襄面前,土塵飛濺,煙塵滾滾,等塵埃落定之后,眾人卻已經找不到吳襄了。 最后好不容易吳三桂和親兵們才收拾起了吳襄的一些零碎尸身,裝了一袋,一邊嚎啕大哭,一邊撒丫子開始逃走。 這時候整個關寧軍已經被打散了,兵將各顧各,爭先恐后的逃離大營,逃出這地獄一般的地方。 閆福成看到官軍已經大潰,于是這才下令?;?,率軍開始了追擊,結果吳襄所部,歷經七天,未能攻下天津衛,反倒是被于家軍險些全殲,兩萬關寧軍,全軍大潰,部分隨著吳三桂逃往了通州,部分隨著祖大弼和祖寬逃往了薊州,而還有部分剩下的則直接就地星散,有大概三千多關寧軍兵將最終當了于家軍的俘虜,另外七天之中,兩萬關寧軍還有近四千人被于家軍殲滅。 整個入關的關寧軍在這一戰下來之后,也就此宣告徹底失去了戰斗力,不再成為于家軍的威脅。 這個時候,于家軍整體上超強悍的戰斗力才算是徹底展現在了世人面前,這其中既有于家軍兵將悍勇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卻還是于家軍在技術上所展現出的超時代的優勢。 通過于孝天十幾年如一日,不斷的不遺余力的技術積累和不斷的開發,使得現在于家軍手頭上擁有的武器質量,已經完全超出了這個時代太多,技術上的優勢已經徹底改變了戰場作戰的方式甚至是原則,使得無論是建奴軍,還是大明的軍隊,完全不知道該怎么應對于家軍的這種戰術,這才使得原本看上去幾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于家軍卻輕松的做到了。 這恐怕就是人們常說的厚積薄發吧,于孝天通過十幾年孜孜不倦的追求,終于打造出了這個時代,這個世界上最強的一支軍隊,在于家軍超強的火力輸出面前,他們幾乎可以輕松碾壓這個時代世界上任何一支正規的軍隊。 當吳襄兵敗身死的消息傳到京師,崇禎這次真真是知道,什么叫做怕了,他根本無法想象出,于孝天是怎么做到的。 于孝天僅僅是率領了三萬多兵馬北上,登陸天津衛之后,先是和十萬建奴大軍激戰半個月時間,最終以寡勝多,擊敗了十萬建奴大軍,甚至陣斬了奴酋多爾袞,他怎么可能還擁有這么強的戰斗力? 就在所有人都認為,于家軍肯定已經虛弱到極點的時候,但是于家軍卻又再一次給所有人了一個超級“驚喜”,他們完全不像所有人想的那樣虛弱,反倒是依舊保持著巨大的戰力。 陳新甲所部,和吳襄所部,這兩支大明的官軍,總兵力高達近五萬人,雖然沒有建奴大軍多,但是也都是大明目前可以拿出手的精兵了,可是在于家軍面前,卻如此不堪一擊。 陳新甲所部,僅僅是被于家軍迎頭痛擊了一下,三萬大軍就直接崩潰,而吳襄所部趁虛而入,攻打天津衛,非但沒有能克復天津衛,反倒同樣也落得了一個被于家軍打的大敗虧輸的下場,甚至于連吳襄本人,都當場陣亡。 崇禎幾乎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什么時候這世上出了于家軍這么一支雄兵?就算是數年前,他調于孝天北上平定登萊之亂的時候,也不知道,于家軍居然如此兇悍,只知道于孝天的麾下兵將,比較能打,但是也沒聽說能打的到了如此地步。 這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包括建奴大軍和大明軍隊,已經前前后后十幾萬大軍,栽在了這區區三萬多于家軍的手中,難不成他的手下,都是天兵天將不成?這世上還有什么軍隊可以擋得住他們的兵鋒? 崇禎這個時候已經亂了手腳了,盤點一下現如今他手頭上可調用的兵力,雖然大明現如今各地還有百萬大軍,可是這些大軍都遠在千里之外甚至萬里之外,真正能派上用場的也僅剩下了京畿一帶的官軍了。 可是現如今京畿周邊,陳新甲所部和吳襄所部兵敗之后,成建制有較強戰斗力的明軍已經屈指可數,名義上的京營,現如今根本就沒有多少戰斗力,分駐在京畿周邊,這些年來建奴連番入關大掠之下,這些京營的官軍,損失很大。 許多京營的官軍根本就不堪一戰,這些在京師一帶鎮守的官軍,都是一些老爺兵,吃喝玩樂估計比誰都強,但是卻極少cao演,戰斗力之低下,讓人不忍卒讀,數次建奴入關,京營官軍碰上建奴,皆大敗,甚至于聞聲既潰,完全沒有一點戰力。 這也是每每建奴入關,崇禎都總是要調山西兵和關寧軍以及山東兵馬入衛京畿的原因,正是因為京師這一帶的京營基本上沒有什么戰斗力。 現在陳新甲手頭上的山西精銳已經敗了,僅剩下的一部分兵將,逃到了霸州,呆在霸州不敢再動,陳新甲被逮問,那些兵將現如今也戰意全無,被于家軍嚇尿了,所以根本指望不上,要是強自讓他們上陣的話,估計于家軍一露面,他們就能立即哄堂大散。 而好不容易日夜兼程從山海關調入關內的關寧軍,則也幾乎全軍覆沒在了天津衛,很顯然暫時也指望不上了,就算是關寧一帶還有一些關寧軍,可是現在關外建奴未滅,奴酋皇太極還引兵虎視眈眈的盯著錦州和山海關一帶,這些兵馬已經動不得了。 所以整個京畿一帶,目前的形勢只惡劣已經到了空前絕后的程度,根本找不出一支像樣的兵馬,來頂住于家軍的攻勢了。 而且于孝天這一次正兒八經的發出了討明檄文,雖然沒有明確說他要造反,但是卻也打出了要入京清君側的旗號,等于是徹底撕去了他最后的偽裝,要和大明決裂,和朝廷攤牌。 崇禎想到這些事情,忍不住感覺心中哇涼哇涼的,徹底失去了主意。 崇禎沒轍,那些朝臣們更是沒轍,這會兒不少大臣開始放起了馬后炮,上奏疏彈劾當初力主要對于孝天落井下石,趁于家軍初歷大戰,認為于家軍虛弱,想要趁勢將于家軍討滅的那些大臣,說他們乃是誤國,當初這事兒就不該這么做。 馬后炮誰都會放,不少當初沒資格參與到密議這件事的大臣,這會兒反倒一個個都變成了聰明人,一個個站著說話不腰疼,說什么的都有,總而言之,絕大部分人這會兒不罵于孝天乃是逆賊,反倒是各個都彈劾那些力主征討于家軍的大臣,說他們的不是,要不是他們的話,何以會把事情鬧到如此地步? 崇禎看著這些大臣所上的奏折,有一種強烈的想要殺人的**,早點都干什么去了?這會兒都跳出來落井下石,這不是明擺著都是馬后炮嗎?這會兒說這個又有何用?倒是都想想辦法,怎么御敵才是正事!這會兒于家軍已經連敗明軍兩場,眼瞅著就要兵發京師城下了,這幫人卻在干這些事情,崇禎如何不生氣。 但是崇禎生氣也沒有辦法,這會兒他也沒空處理這些吃飽了不干正事的家伙,于是他趕緊命曹化淳提督京營,總理京師的守御之事,向各地求援,并且下令京師再次戒嚴,號令天下兵馬立即北上勤王。 曹化淳本是一個太監,又有多少軍事才能?但是這會兒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勉力而為,下令集結京畿各地的兵馬,趕往京師勤王,盡量以最快的速度,增強京師的守備力量。 另外崇禎下旨,著時下的首輔劉宇亮總督天下援軍,坐鎮通州,負責在京師東面,阻擋于家軍進攻京師。 劉宇亮接旨之后,心中惴惴不安,可以說是嚇得夠嗆,但是這次要派兵進剿于孝天的主意也是他拿的,現如今事情到了如此地步,他想要推脫都沒法推,而且此時京師的很多朝官都大肆對他口伐筆誅,說他是誤國之臣,劉宇亮無奈之下,只能坐這個蘿卜,連夜出城趕往通州坐鎮。 另外現如今朝廷財政困難,說白了手里沒錢,現在要打仗,而且要打大仗,要讓將士用命,包圍京師,沒錢發餉怎么能成。 但是于孝天現在卡在天津衛,就算是從南直隸立即調撥銀錢北上,也無法抵達京師,崇禎為了這件事,急的著急上火,于是現任武英殿大學士的薛國觀給崇禎出了個主意,要崇禎下旨,令京師百官以及外戚出資助餉。 第五十三章 擴軍 事已至此崇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于是便按照薛國觀提出的主意,下旨號令京師的有錢人和當官的出資助餉,還有那些外戚們,也都想辦法拿出點錢助餉。 可是他的圣旨發下去之后,卻反應平平,基本上沒幾個當官的或者是外戚肯拿出銀子來幫國家度過這個危難時期。兩天下來,總共募集到的白銀,不過區區只有幾萬兩,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完全不夠用。 于是薛國觀又給崇禎出主意,說這些錢可以算是借貸,先從這些人手中借出來,然后朝廷給予計息,待到平定于孝天作亂之后,再發還給出錢之人。 崇禎實在是沒有辦法,也只能按照他的提議,再次下旨,可是結果依舊是沒有幾個人肯拿出銀子助餉。 這個時候于孝天已經率兵回到了天津衛,時下整個天津衛一帶,全部都已經被于家軍控制,而且于家軍通過這大半個月的激戰下來,單單是俘獲的建奴和官軍俘虜,就高達兩萬多人。 這么多俘虜,怎么處置也成了一個問題,于家軍現在兵力有限,想要控制整個京畿一帶,僅憑目前他手頭的這三萬多于家軍,肯定是不成的,這個時候,很有必要進行擴軍,于是于孝天下令,就地征募兵卒入軍。 而那些被俘的官軍,目前算是比較好的兵源,于是他派人去俘虜營之中的官軍里面,大肆宣揚這一次他為何起兵作反。 于孝天讓人把這一次他悍然北上的事情,在官軍俘虜之中大肆宣揚了一番,把他標榜成了一個憂國憂民的高大上,并且將這幾個月來,朝廷和那些當官的干出的種種齷齪事,都大肆在俘虜營中進行了一番宣講。 這些官軍的俘虜,聽罷之后不敢說是群情激奮,但是也大致了解了這次于孝天為何要跟朝廷反目成仇,其中不少人轉變了一些態度,開始倒向了于孝天這邊。 當于家軍的人員提出要在他們之中募兵,于是不少俘虜都立即表示愿意跟著于孝天干,當即便有一萬多官軍俘虜,倒戈投向了于孝天,搖身一變就成了于家軍的兵。 這倒不是這些當兵的覺悟高,于孝天很清楚這時代跟這些丘八們談什么覺悟,根本就不現實。 這些當兵的要么是一些軍戶出身,要么就是一些募兵,他們很多人其實當兵就是為了一口飯吃,求一條活路罷了,根本談不上對誰忠誠與否。 他們更多看重的是誰能給他們飯吃,以前為朝廷賣命,是朝廷給他們開餉,軍將們管著他們吃飯,他們不得不聽命于朝廷的調遣。 現如今他們成了于家軍的俘虜,各個都惴惴不安,覺得這一下恐怕是小命難保了,接下來他們的命運如何,誰也不清楚。 突然間于家軍表態,可以吸納他們到于家軍之中當兵,這無疑是給他們了一條活路,至于對大明朝廷的忠誠,那都是屁話,要真是有忠誠的話,他們也不至于這么多年跟著軍將們混吃等死,毫無建樹。 所以這些官軍俘虜很現實,也想的非常簡單,誰給他們飯吃,他們就給誰賣命,而且他們也看出來了,于家軍確實太厲害,跟于家軍為敵,根本沒有好果子吃,這世道能跟著有本事的人混,肯定比跟著沒本事的人要強。 更何況很多人都私下里認為,于孝天這個人確實厲害,雖然這次他起兵造反,打出的旗號是清君側,但是誰能保證他以后不登臨天下黃袍加身?于家軍這么厲害,弄不好真能做到這一地步。 所以現在要是跟著于孝天干的話,那就是盡早從龍,干的好的話弄不好還能混的不錯,起碼比起給大明朝廷當兵要強得多吧,手快的打手慢的,現在從龍總比以后從龍要強不少,所以不少俘虜當即便表態,愿意應募,轉身投入于孝天麾下。 當然于孝天招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兵卒,對于那些大明的軍將們,他是絕對不會用的,這些舊式軍官們,根本不值得信任,把再好的一支軍隊交到他們手中,他們也能立即讓這支軍隊變成一伙土匪。 所以他下令招兵買馬的同時,已經關照過,僅招募小旗官以下的那些官軍俘虜,至于那些軍將,全部棄之不用,暫時將他們全部關入在天津衛一個大牢之中,斷絕他們和普通士兵的聯系。 只要拿去了這些軍將,那么剩下的當兵的就失去了頭腦,誰帶著他們干,誰就可以較為方便的控制他們。 另外于孝天在那幾十萬民眾之中,也宣布了招募新兵,這幾十萬民眾,都是北方人,能走到這里的,差不多都是身體比較好的,其中有近一半算是不錯的棒勞力。 這些人被建奴抓了之后,原本就是要被拉到關外去當包衣奴的,現如今被于家軍所救之后,又加上于家軍刻意的宣傳,使得他們對當今大明朝廷失望不已,再有就是現在他們家園殘破,兵荒馬亂,就算是返回家鄉,也沒吃沒喝的。 所以當得知于家軍要募兵的消息,居然不少難民中的青壯,都表示愿意給于孝天賣命,應募者居然相當不少。 于是短短幾天時間,于孝天便在天津衛和靜??h一帶,招募到了三萬多新兵。 對于如何控制這三萬多新兵,于孝天早有考慮,這一次他北上的時候,從福建和臺灣陸軍講武堂之中,帶來了一個學兵營,也就是尚未授銜的見習軍官。 這些見習軍官各個都身強力壯,接受過了為期兩年以上的系統軍事教育,雖然尚有些不太成熟,但是卻也已經可以使用了,最關鍵的是這些學兵們對于孝天極為忠誠,其中還有一些沙子,非常勇敢善戰。 在對建奴決戰之際,這個學兵營便表現出了極強的戰斗力,反攻開始之后,他們敢打敢拼,屢屢沖在最前面,打的非常勇猛果敢,現如今別看他們上陣時間不長,卻都見過了血,已經可以成為合格的低級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