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節
書迷正在閱讀:豪門女配拒絕戀愛腦后成了團寵、[歷史]快穿之皇后命格、我的乘客是睡神、我原來是個神經病、反派在線翻車[快穿]、神獸太美師父不敢看、烏夜啼(網絡版)、盛寵豪門之嬌妻養成、溺寵一品棄后、南方有喬木
但是即便如此,他也強烈的意識到了大明的最大危機,現如今在他心目之中,于孝天這個隱患,已經幾乎等同了建奴和中原流民軍,成為了第三股可以隨時摧毀大明的勢力。 于是崇禎在十年期間,開始認真考慮起了該如何處置于孝天這個事情,經過朝廷眾臣反復商議之后,崇禎和眾臣都認為于孝天這個隱患必須要進行剪除。 但是如何剪除卻成了一個大問題,于孝天現在擁兵自重,手頭武力強悍,而且控制著大明沿海最強的水師船隊,潛在實力之強,無人可以弄清楚。 單單是簡單的罷免他的官職,將其削職已經沒有大用,弄不好這邊要削他的職的消息剛剛一出,那邊于孝天可能就會起兵造反。 至于將其逮問這件事,眾人連想都不敢想,因為福建方面送入京師的情報已經說明,于孝天已經把整個圍頭灣,甚至是泉州府一帶,都經營成了鐵桶一塊,對于官府方面,可以說是針插不入,想要逮問于孝天,根本就不可能。 有人提議武力解決,調兩廣浙江江西以及云貴等省的官軍入福建,剿滅于孝天,但是這個提議一經提出,立即便遭到了眾人的否定。 開什么玩笑?要是能武力解決的話,皇上豈不早就想辦法武力解決了嗎? 現如今于孝天基本上控制了整個福建的官軍,就算是沒被他控制的,也都是一些弱旅,于孝天揮揮手就可以將他們滅了。 兩廣那邊倒是有一些官軍,兵力大概有幾萬人,可是兩廣的官軍如果調入福建征討于孝天的話,兩廣那邊就兵力空虛了,本身兩廣這段時間就不太平,到處在冒煙,按下葫蘆浮起瓢,根本抽不出兵力去對付于家軍。 云貴那邊剛剛平定了奢安之亂,尚未恢復過來,兵力更是缺乏,浙江就不用說了,前幾年浙兵被大批調往北方,消耗的已經差不多了,浙江境內本身兵力就不足,怎么可能調入福建征討于孝天呢? 更何況了,現如今朝廷財政嚴重短缺,山西大旱,朝廷只拿出了三千五百兩銀子,這要是調集十數萬官軍入閩征討于孝天的話,起碼要花費百萬兩銀子以上,甚至可能要幾百萬兩銀子,朝廷哪兒去籌措這些兵餉和兵糧?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崇禎只覺得頭大如斗,最終還是有人想出了一個辦法,請崇禎故技重施,調于孝天率軍北上,入河南進剿流民軍,命其受王家禎或者是洪承疇的節制,讓于孝天的兵力在和流民軍的交戰之中消耗掉。 這樣的話既可以解決于孝天的威脅,又可以讓于孝天和流民軍狗咬狗,不管誰干掉了誰,對朝廷來說都是好事。 這個辦法一提出來,崇禎聞之大喜,當即拍板定案,決定再招于孝天北上入豫平叛,反正中原現在早已亂成了一鍋粥,地方破敗的已經不能再破敗了,讓于孝天領兵去哪兒和流民軍對決,局面再壞也壞不到哪兒去了。 而且于家軍善戰,如果于孝天這次還領旨出征的話,那么就可以趁機把他留在中原,只要他不回福建,那么就不會有大事發生。 于是崇禎當即便下旨,令人到福建傳旨給于孝天,令于孝天再次率領福建兵馬一萬五千人,北上河南征討流民軍,限他兩個月之內,率軍抵達河南,受王家禎節制。 八月間圣旨送抵福建,但是偏偏這個時候傳出了于孝天病了的消息,在圣旨抵達福建之前,于孝天居然在大熱的天感了風寒,病體甚重,無法視事,派人給福建巡撫送了個消息,便閉門不出。 圣旨送到了福建之后,于孝天以病體在身,無法視事為由,拒不接旨,就這么把圣旨給擱置了起來。 消息傳回京師,崇禎氣的差點吐血,任誰都明白,于孝天這肯定是提前得到了消息,來了個托病不出,根本就不上朝廷的當。 好吧,你讓我率兵出戰,我也不說不去,但是我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連床都下不了了,你總不能讓人抬著我去打仗吧!所以對不起,我要先養病,什么時候病養好了,什么時候再說! 崇禎得知消息之后,氣的要死,但是卻拿于孝天也沒有辦法,有心想要動武,或者干脆罷免于孝天,可是這么做的話,照樣可能會逼得于孝天狗急跳墻,直接宣布造反。 所以說崇禎現在對于孝天可以說是投鼠忌器,根本拿于孝天沒有什么好辦法,和諸臣商議之后,諸臣也拿不出一個什么好的章程,于是最終商議的結果,也只能是不了了之,現如今局勢糜爛,關外建奴虎視眈眈,關內北方以及中原還有幾十萬流民軍在四處鬧事。 現在要是把于孝天逼反的話,那么大明馬上就要玩兒完,所以眼下誰都不敢去逼迫于孝天,只能先盡量的安撫住于孝天,讓他別在這個時候起兵造反,能讓朝廷先撐過這段時間,把流民軍剿滅了之后,騰出手再來想辦法對付于孝天最好。 但是于孝天的事情也著實惹惱了崇禎,原本崇禎就對熊文燦當初袒護于孝天感到不滿,現如今于孝天已經發展到了如此尾大不掉的程度,他認為很大因素上,是熊文燦造成的,而且熊文燦在福建干了還不算,到了兩廣之后,還引狼入室,把于孝天又招致兩廣那邊,現如今兩廣沿海也成了于孝天的囊中之物,這件事熊文燦怎么也脫不了干系。 于是就在崇禎十年末的時候,崇禎下旨罷免了熊文燦兩廣總督之職,以一些小事為由,干脆就把熊文燦削職為民,趕回四川老家養老去。 崇禎這么做,也是想要先斷掉于孝天在官場上特別是兩廣那邊一個強有力的助力,先從官面上孤立于孝天。 熊文燦的命運也就此和歷史原來的軌跡發生了重大的轉折和改變,歷史上熊文燦可是要到湖廣接替王家禎任五省總督,肩負起對流民軍剿撫的事情的,而熊文燦當時口氣太大,話風傳到了京師之后,被崇禎聽說,又因為熊文燦私下里和楊嗣昌關系不錯,受到了楊嗣昌的保舉,所以被調往了中原擔負起了五省總督之職。 事后結果很悲催,熊文燦雖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起初著實干出了點成效,招撫了張獻忠、羅汝才等人,但是到了崇禎十二年之后,張獻忠羅汝才等人再次復叛,導致了崇禎為此大怒,將熊文燦抓了起來,砍了腦袋。 但是熊文燦不知道呀!這次莫名其妙的被朝廷削職一擼到底,趕回老家養老,讓他非常郁悶,后來仔細合計了一下,感覺問題還是出在了于孝天身上。 現如今市面上到處都傳聞,說于孝天因為勢力太大,已經招致了朝廷的擔憂,而且這次于孝天托病不肯率兵北上平亂,更是惹得當今圣上不喜,而當今圣上因為投鼠忌器,不敢動于孝天,所以只能拿他撒氣,把他一擼到底削職為民趕回老家。 所以熊文燦被罷官之后,非常郁悶,差點想不開自縊身亡,但是就在這個時候,于孝天卻雪中送炭,派人給他送了一份厚禮,并且寫了一封親筆信,對他進行安慰,算是報答熊文燦對他的知遇之恩。 歷史上不管任何時候,當官的都是人走茶涼,熊文燦這次被罷官,所有人都差不多看出了原因所在,心知熊文燦此生恐怕再無復起的可能,甚至于一旦有朝一日,于孝天起兵謀反的話,熊文燦可能還會被朝廷追究。 而且這次圣上有旨,把熊文燦罷官之后,遣送回鄉,也就是說不許熊文燦罷官之后,再亂走亂動,直接送回老家看管起來。 這個時候,就算是和熊文燦平時關系相當不錯的那些同僚們,也都對熊文燦避如蛇蝎,生怕沾上了他一點晦氣。 可是這個時候,也唯有于孝天,才雪中送炭,不但些親筆信安慰熊文燦,而且還派給了熊文燦二百家丁,護送熊文燦返鄉,沿途所有支出用度,全部由于孝天來負責承擔,確保熊文燦在回鄉途中,不會受到任何刁難。 而且于孝天信中說明,這二百家丁,是他送給熊文燦的,就算是熊文燦回鄉之后,這二百家丁也會留在熊文燦身邊,來保護熊文燦,不在家鄉受到任何欺負,而且對于這些家丁的開銷,也全部由他于孝天負擔,讓熊文燦即便是回鄉之后,也可以后顧無憂,任誰都不能欺負他熊文燦。 (感謝投月票的弟兄,繼續高呼,弟兄們,我要月票!還有感謝天涯醉客111朋友的打賞?。?/br> 第一百九十四章 圖謀遏制 熊文燦看罷這封信之后,當即差點老淚縱橫,連連對家仆說,還是于孝天念舊,當初沒有看錯人。 雖然這次熊文燦是因為于孝天被罷官的,但是于孝天在這個時候,來給他雪中送炭,頓時也讓熊文燦感到心中暖暖的,甚至親自出門,去見了一下帶隊過來,護送他回鄉的那個家丁頭領,來人表現出了對熊文燦極大的尊重,讓熊文燦很是安慰。 特別是于孝天送來的二百家丁,各個都虎背熊腰,很是彪悍,一看就是精兵,這一下熊文燦放心了,這次回鄉起碼路上不會遇上什么麻煩了。 他當官這么多年,也著實積攢了不少財貨,現如今被罷官遣送回鄉,少不了沿途會招致一些人刁難,甚至可能會招致一些賊人惦記,雖然他也豢養有幾十個家丁,可是卻恐怕無法保證他的安全。 這從廣東到四川老家的途中,山高林密,一路上要不斷的換乘舟車,天知道會遇上什么事情。 有不少當官的都是在致仕返鄉或者被罷官返鄉途中,遭到了歹人的伏擊,甚至連家都回不到,便在途中被人干掉,這種事著實不少,而且現如今大明到處都是兵荒馬亂的,途中更是不安全到了極點。 有了這二百精悍的家丁,這一路上他就算是高枕無憂了,而且于孝天說的明白,這些家丁不用他養,于孝天會負責承擔他們的開銷,這等于是給熊文燦又送了一份大禮,熊文燦這個時候,對于孝天還是心生感激的。 而于孝天之所以送熊文燦這兩百家丁,除了表示一下,無疑也是在向世人昭示,他于孝天并非是那種知恩不圖報之人,熊文燦待他不薄,現如今因為他受到牽連,罷官返鄉,他不能忘了這份情誼,而且他做人不勢力,并不因為熊文燦被貶,就對其避如蛇蝎。 另外他這么做,也有一個目的,通過護送熊文燦返鄉,將兩百名精銳手下,先行派往四川,使之堂而皇之的在四川以熊文燦家丁的身份明面上存在,算是提前為今后攻略四川,打下一個伏筆。 現如今熊文燦被貶,今后時局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既然熊文燦不能擔綱五省總督,那么以王家禎的能力,很難做到將張獻忠、羅汝才等人招撫,在今后一段時間,時局的發展將會徹底偏離原來的軌跡。 現在于孝天已經無法看清,未來一段時間,流民軍的發展將會走到何種地步,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以大明目前的能力,是絕對無法徹底將這些流民軍給剿滅的,就算是打掉了李自成、張獻忠這幫兇人,以后還會冒出更多的兇人,大明目前所采用的策略,對于流民軍來說,是剿不勝剿。 而崇禎現在打的主意很明顯就是想要先把流民軍剿滅之后,再考慮如何對付他于孝天,可憐的崇禎恐怕這個想法要徹底落空了,他根本不知道,他錯在什么地方,所以流民軍根本不可能被徹底剿滅。 就算是崇禎把流民軍剿的差不多,北邊還有一伙建奴尚在虎視眈眈的盯著大明關內,崇禎根本不可能騰出手來對付他于孝天了。 現如今他于孝天等待的就是一個可以一舉將大明覆滅的機會,雖然他也很清楚,任何朝代的更迭,都少不了一場大規模的腥風血雨,少不了對整個社會推翻重來,但是他還是想,在他起兵造反的時候,能將中國百姓的苦難降低一些,對社會資源摧毀減少一些,而這個機會,他認為已經距離他不遠了。 于孝天這托病不出,一拖就是大半年,朝廷幾次三番派人問詢他的病情,并且派人去探視于孝天,但是結果都是于孝天病得很重,甚至連被派去探望于孝天的官員,都回復朝廷說于孝天身染重兵不似有假。 崇禎聽罷之后,還是不敢放心,于是又遣三名御醫專程南下到福建探視于孝天,代他查明于孝天到底是不是真的病了。 可是三名御醫還沒有進入福建,剛剛走到滁州境內,便在途中車仗遭到了盜匪襲擊,三名御醫當場被殺一人,剩下兩名御醫也莫名失蹤,事后當地官府查明,襲擊這隊御醫車仗的賊人,乃是活動于霍英山一帶(大別山地區)的老回回手下部眾所為。 結果派御醫去探查于孝天病情的這件事也只能就此收場,崇禎只得相信了福建送回的消息,那就是于孝天真的病了,而且病的不輕。 對于這個消息,崇禎和眾臣還是長長的松了一口氣,于孝天重病在身,這對朝廷來說,可是大好的消息,只要于孝天重病不起,那么他對大明就沒有威脅,甚至于崇禎還暗中詛咒,于孝天最好是這次干脆一病不起,徹底掛掉才好呢!那樣等于老天爺為他剪除了一個巨大的心腹之患。 既然于孝天身體有恙,那么崇禎自然不能再調他北上平亂了,所以整個崇禎十年間,福建顯得頗為平靜,于孝天也不去找官府的麻煩,官府也不去主動招惹于孝天。 但是福建官方,還是在崇禎十年間,斷了對于孝天所部的糧餉供應,試圖通過在糧錢方面,先行遏制于孝天手下。 最初幾個月,于孝天因為“病重”無法視事,這件事始終沒有爆發,但是到了年末之后,于孝天的手下終于爆發,漳泉、興化府、建寧、延平、汀州等地,于孝天麾下所部,幾乎同時發難,在軍將的率領下,沖入城中,包圍了當地的知府衙門以及各地的衙門,將地方官抓出來,當眾毆擊索要糧餉。 各地于孝天的部將聲稱,如果官府再不給他們開餉撥糧的話,他們就要殺官造反,兵發福州城,福建官方迫于壓力,只得撥發了部分糧餉給于家軍,這才稍稍安撫住了于家軍兵將,沒有讓于家軍把事態繼續鬧大。 通過這件事,福建官方也意識到,想要用絕發糧餉,控制住于孝天麾下的于家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了,這么做只能逼迫于孝天的手下,更早作亂。 期間福建官府方面,也多次試圖對于家軍部將進行分化,采取一些加官進爵的辦法,誘使部分于孝天手下的部將脫離于孝天,為朝廷所用,但是這樣的行動收效甚微,甚至可以說沒有一點收效。 這些被游說的于家軍軍將們,有的人當面斷然拒絕,而有的人則虛以委蛇,滿口打哈哈,但是卻堅決不肯聽官府的招呼。 現如今福建一帶,因為于孝天所部和官府關系緊張,各地時而會鬧出一些事情,當然也有一些亂匪,趁機作亂,官府根本調不動于孝天所轄的兵將,只能對于孝天服軟。 于孝天和其它那些軍閥不同,于孝天擁有自身財政供應,根本不依賴于官府朝廷撥發的糧餉,所以他完全可以游離于體制之外,使得大明官府朝廷拿他根本沒有辦法,這也是為何官府和朝廷方面,一直對于孝天投鼠忌器,不敢輕易動他的原因。 雖然于孝天在“病重”期間,但是海狼的各項工作卻并未停滯下來,各方面的事務,都由專人負責,逐步按照計劃朝前推進著。 一各個新的步兵營和炮兵營,在各地紛紛組建了起來,并且在各地展開了如火如荼的訓練,各種武器開始撥發了下去,裝備到了新組建的部隊之中。 海軍方面對于陸軍不斷的擴兵,頗有一點微詞,現如今他們海軍幾乎控制了全部中國沿海,每個艦隊都負責了相當大的海域,可是于孝天卻并未給海軍增加多少艦船,也沒有給他們大批擴軍,僅僅是各艦隊,擴編了一個海兵營,說白了也就是后世的海軍陸戰隊。 一旦需要的時候,這些海兵營除了可以駐防沿海一些要塞之外,還可以在陸軍不參與的情況下,獨立進行一些登陸行動。 但是于孝天在崇禎十年末的時候,“拖著病體”召見了各大艦隊的指揮官,跟他們密談了很長時間,這些海軍的軍將們這才心滿意足的各自返回了他們的轄地之中,不再重提擴兵的計劃。 至于于孝天和海軍軍將方面談了些什么,其他人很少了解,這幫海軍的軍將們回去之后,也閉口不提這件事,所以過了一段時間之后,也就沒人關心這件事了。 總之陸軍方面,在崇禎十年到十一年上半年期間,又擴編出了十六個營,炮兵營兩個,步兵營十一個,輜重營兩個,騎兵營一個,兵力擴增了兩萬人,使得陸軍的主將張大嘴和孟飛等人,各個都樂的是呲牙咧嘴,再見到海軍的那些同僚的時候,一個個下巴揚的老高。 這幫陸軍的表現,讓海軍兵將們嗤之以鼻,時不時的調侃陸軍同僚們,相互之間也沒少發生摩擦,陸軍說他們才是于家軍的骨干,而海軍卻嘲諷他們說如果沒有他們海軍的話,陸軍算個球!從南到北陸軍想要沿海機動,離開海軍運送他們,他們就靠著兩條腿捯飭吧! 如果是沒有海軍給陸軍進行補給的話,那么陸軍這幫土鱉今后恐怕連屎都吃不上,結果這樣的爭論,往往導致最后雙方發生斗毆,一個個打的鼻青臉腫的。 (大漠笑春風兄弟今天開了個好頭,給了個重磅打賞,月票榜名次比較喜人,弟兄們繼續加強火力支援吧!跪謝跪謝?。?/br> 第一百九十五章 旅順堡 幸好于孝天在軍中組建了一支直接隸屬于他直轄的督兵隊,這些督兵其實就是后世各國的憲兵隊,在天朝冠以了糾察的名義,擁有極高的權力,主要負責糾察軍紀。 這些督兵以小隊編制,分散在各地駐軍基地,并且隨軍一起行動,主要負責督查和糾察諸軍兵將違反軍紀的情況。 往往這些海陸軍兵將發生斗毆的時候,他們就會立即趕赴出事地點,將一幫惹事的家伙們劈頭蓋臉的用藤棍猛抽一頓,然后各個拉回去關禁閉。 而禁閉室也修的很有意思,禁閉室高不到四尺,寬不到兩尺,長不過四尺,根本就是個小籠子,當兵的被關進去之后,即站不直腰,也伸不開腿,吃喝拉撒就在這么一個逼仄的小空間里面,而且沒人可以說話,每天只有人給他們按時送飯,將馬桶拉出去傾倒。 但凡是關進過禁閉室的家伙,無不提起這幾天的經歷,各個都不寒而栗,說什么都不想再體會一下被關到禁閉室的那種不見天日的滋味了。 幸好海軍和陸軍方面,都有嚴令,打架可以,但是只能用拳頭,誰要是敢動刀子或者是動用火槍的話,那么就會立即被趕出軍隊,輕則送往苦役營去干苦役,重則造成對方傷亡的話,甚至可能當場被拉出去吊死。 所以別看兩軍平時沒少發生摩擦,打架的事情時有發生,可是卻基本上沒有出現過有人動刀子或者是動槍,造成嚴重傷亡的事情,只是每場架打下來,雙方都被對方揍得跟豬頭一般,甚至連骨折的情況都發生的不多。 于孝天對于兩個軍種之間發生的這些斗毆事件,倒是也不怎么插手去管,這種軍種間的沖突摩擦,在他看來實屬正常,這充分的說明了兩個軍種的兵將們,都對自己的身份,有著深刻的認同,而且對他們所在的軍種,擁有自身的榮譽感,愿意主動維護自己軍種的榮耀,小打小鬧發生點摩擦,是應該的。 要是兩個軍種之間,沒有人在乎他們自己兵種的榮耀和未來的話,那么反倒是一件非??膳碌氖虑?,那就說明了這幫家伙,已經徹底失去了進取心,這對于軍隊建設,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只要這幫家伙在關鍵的時候,別互相拆臺,那么對于這種小打小鬧,他反倒持鼓勵態度,只是平時不說罷了,但是誰要是敢在重要行動的時候,還保持對對方的成見,不按照命令合作的話,那么對不起,只要被查證,就等著重罰吧! 但是在崇禎十年,于家軍也并非什么事情都沒有做,崇禎十年初的時候,奴酋皇太極派兵攻打朝鮮,連克義州、安州等地,直逼朝鮮都城平壤,朝鮮國王帶著王子遁逃出城,派人向大明求援。 現如今大明自己都顧不過來自己,哪兒還顧得上這藩屬國呀!但是不去管,又實在是太讓朝鮮人寒心,朝廷爭論了好一陣子,才決定派兵救援朝鮮,可是不等他們調齊兵馬和舟船,朝鮮國王已經被迫宣布投降了,這件事直到四月間的時候,大明朝廷才獲得消息。 朝鮮投降建奴,對于大明來說,無疑又是當頭一棒,因為朝鮮以前好歹算是大明的屬國,雖然朝鮮軍隊絕對屬于戰五渣一級的,根本對建奴構不成多少威脅,但是好歹也算是大明的友邦,能多少給建奴在背后造成一點壓力,使得建奴不得不小心防范。 可是現在朝鮮被建奴擊敗,投降了建奴,這對于大明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壞的消息,另外朝鮮投降,也讓東江鎮那邊,更加孤立,原本毛文龍領兵打下東江鎮這塊地盤的時候,因為大明的補給困難,也根本不夠用,所以東江軍多會跑去敲詐勒索朝鮮人,從朝鮮那邊獲取一些糧食和物資。 但是毛文龍死后,東江軍內部早已分裂的一塌糊涂,現在這幫東江軍,整天想的不是怎么跟建奴作對,而是天天都在琢磨著怎么對付他們自己人,整天殺來殺去,現如今早已對建奴構不成任何威脅了。 但是東江軍的存在,畢竟還是給建奴造成了一些麻煩,始終都是一顆頂在建奴后背上的釘子,讓建奴寢食難安。 現如今朝鮮宣布投降建奴,那么以后就徹底站在了大明的對立面上,絕不可能再給東江軍提供任何幫助,接下來東江軍的處境恐怕就麻煩大了。 消息傳到福建,于孝天得知之后,默算了一下,朝鮮投降建奴,這件事他是知道的,但是以前記不清時間,所以不知道建奴是什么時候迫使朝鮮投降,現如今消息確定之后,他立即下令,濟州島駐軍宣布全面接管濟州島,將濟州島剝離朝鮮王朝,正式成為他的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