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節
書迷正在閱讀:豪門女配拒絕戀愛腦后成了團寵、[歷史]快穿之皇后命格、我的乘客是睡神、我原來是個神經病、反派在線翻車[快穿]、神獸太美師父不敢看、烏夜啼(網絡版)、盛寵豪門之嬌妻養成、溺寵一品棄后、南方有喬木
于孝天在圍頭灣他的總兵府接到了熊文燦,當圣旨宣讀完畢之后,于孝天裝出了一副震驚的摸樣,老半天跪著都沒有吱聲,也沒有按照常理那樣,謝主隆恩接下圣旨。 熊文燦一看于孝天的表現,這心里面咯噔一下,直叫壞了,壞了!這次壞大事了!于是他狂給于孝天使眼色,可是于孝天卻權當沒看見,依舊是跪在地上,不言不語,也不接旨。 熊文燦急了,實在無奈之下,只得提醒他道:“于將軍!還不快快領旨謝恩?” 于孝天這才裝作不情不愿的叩頭謝恩,雙手把圣旨接了過去,派人把宣旨之人先安排下去,給了一些銀子,但是數額并不多,擺明了他不情不愿,這差事他不高興,而且是很不高興! 熊文燦看于孝天總算是先把圣旨接了下來,這才長長的松了一口氣,于是咳嗽了一聲,把其他人都趕了出去,屋子里面只剩下了他和于孝天兩個人。 熊文燦裝出一副老成持重的樣子,也沒有端他巡撫大人的架子,做出一副平易近人,而且是以長者的身份,開始給于孝天做心理工作,勸于孝天不要多想,朝廷這么做,其實也是看重他,所以才會調他北上平叛。 這其實不見得是壞事,干得好的話,應該是好事云云,總而言之,他說了老半天的好話,就怕于孝天抗旨不尊,堅決不肯率軍北上,要是那樣的話,他可就悲催了。 要說熊文燦這個巡撫大人,也算是當得夠窩囊的,大明什么時候,同級的文官會對武將這么客氣,更不要說是高一級的領導了,文官對待武將,甚至于低兩級的,在武將面前,往往都是居高臨下,說呵斥就呵斥,甚至動手大耳光的事情,都時有發生,武將一般情況下,連個屁都不敢放,只能憋著受著忍著。 可是偏偏現在福建出了這么一個大爺,打也打不得,罵也罵不得,只能溫言善于的好好勸,還生怕他發飆抗旨,都是當巡撫,這人和人相比,差距咋就這么大呢? 熊文燦心中不由得暗自哀嚎,但是表面上還要裝作慷慨激昂狀,把這次北上對于孝天的好處說的是天花亂墜。 于孝天一直低頭不語,也不知道琢磨什么,一直讓熊文燦嘮叨的口干舌燥,端著茶碗喝水,于孝天這才裝作不情不愿的樣子,哀嘆一聲道:“既然大人如此看重此事,那么大人對卑職又有知遇之恩,卑職豈能駁了大人的面子?這次既然大人親自來勸卑職,那么這個面子怎么也要賣給大人的! 也罷!既然如此,那么卑職就咬著牙走這一趟好了!……” 說到這里,于孝天故意停頓了一下,但是這句話聽到熊文燦耳中,卻仿佛如同天籟之音一般,比他聽到什么聲音都感到悅耳,當即便差點蹦起來大叫一聲好。 “但是!大人!卑職去也可以,但是卻有幾個條件!還望大人答應!抑或是請大人務必幫卑職辦到才行!”于孝天不等熊文燦狂喜,馬上便接著說道。 熊文燦的好字一下被噎在了喉嚨里面,剛好又喝了口茶,當時就被嗆住了,連聲咳嗽了一陣子,心道早知道這家伙不會這么輕易就范的,這不!rou戲來了! “好吧!只要本官能做到的,本官定會想辦法幫你做到!讓你沒有后顧之憂!”熊文燦咬著牙說道。 “既然如此,那么卑職就斗膽說了!卑職曾經聽聞,山東那邊官民對于客軍從來不假辭色,總是喜歡加以刁難!歷來不按時給糧給餉,如果此去登萊,山東還如此對待卑職以及卑職的部下的話,缺糧缺餉之下,恐怕卑職也很難御下! 另外卑職手下現如今已經缺餉三個月了,如果這次又要他們遠征登萊的話,就務必要先把他們的欠餉補上,還有開拔餉以及最好另外提前發放三個月軍餉,另外請大人給卑職備齊半年的軍糧,省的卑職此去登萊之后,糧秣難以在當地籌措,逼得卑職就不得不用一些手段! 另外卑職手下都是南方兵將,北方冬季苦寒,恐怕兵將不太適應,而且卑職并未為兵將們準備越冬御寒之物,這也需要大人幫忙籌措!要不然的話,卑職率軍過去,兵將恐怕會大量凍傷凍死,這樣的話卑職恐怕沒有半點勝算可言。 再者卑職還有一個不情之請,這一次卑職如果前去登萊,恐怕最短也要一年才能回來,但是大人知道,卑職家中有些產業,難免會被人覬覦,所以卑職想請大人關照一下,卑職不在福建期間,莫要讓人干涉卑職所轄的一些事務,否則的話卑職在那邊即便是平叛,恐怕也會難保不分心他顧! 當然如果大人能派一兩個曾經熟悉山東官方事務的贊畫跟著卑職此去登萊,那就更是再好不過了,卑職在北方人生地不熟,要是有人能在一旁襄助一下的話,做事可能會順暢許多!也會避免許多誤會!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人也知道,卑職此行北去登萊,要靠著水師舟船運送兵馬還有糧餉補給,更需要不斷的朝登萊運送彈藥物資,必須要有一個由卑職掌控的碼頭,供卑職使用,省的和其他人有所牽扯,還要受制于人!這也需要大人從中帷幄! 如果這些條件能滿足卑職的話,那么卑職便再無后顧之憂,定當為朝廷盡忠,為朝廷平定此番登萊之亂!將叛將梟首送往京師!” (繼續求月票!不求爆別人菊花,起碼先保住自己的菊花吧!呵呵?。?/br> 第九十三章 趁機勒索2 其實這一番話很簡單,就是要錢要糧,要冬裝棉被,要熊文燦保證,他不在福建的時候,他管的地盤上的事情,其他人少插手!而且他還要光明正大的控制山東那邊一個良港,作為他的橋頭堡。 熊文燦一邊聽,一邊感到牙疼,牙縫里面嘶嘶的吸著涼氣,心中暗罵這個混蛋,還真是敢獅子大開口,欠餉給了不說,還要開拔餉,還要另外先發三個月軍餉,這要多少銀子呀! 一個月就算一個當兵的一兩半銀子的軍餉,八千人就是一萬二的銀子,于孝天一家伙就要半年軍餉,這就是七萬二的銀子,加上開拔餉一般至少一個人要發一個月的軍餉,又是一萬二,加在一起光是軍餉,就要八萬四千兩銀子。 這還只是這八千陸兵的,此次將這些陸師北運,肯定少不了還要用舟師,水師的人估計也不會少,起碼也要三千人以上,甚至可能是四五千人,這又是大幾萬兩銀子。 這可著實不是個小數目呀!更何況還不止這些,于孝天還要他準備大批糧秣,這今后要是那邊糧秣不濟的話,他肯定還要回來找他要,這事情恐怕就有點麻煩,福建本身多山少田,糧食就不夠用,于孝天這一下子就要這么多糧食,就算是他把各地糧倉倒騰空,恐怕也不見得滿足于孝天的要求。 可是于孝天要的這些東西,也確實是實情,欠餉不給,還要他們北上到登萊那種苦寒之地去拼命,當兵的又都不是傻子,讓他們干嘛他們干嘛,糧食不給足,還要他們干活,這就等于是讓馬不吃草,還要讓它們拉車,牲口都不會老實干活,何況是人。 另外北方比福建要酷寒很多,于孝天手下都是南方兵,猛然跑到那種酷寒之地,肯定不會適應氣候,天一冷就會大量凍傷凍死,打仗?打個屁呀! 而且于孝天手下精銳多是曾經干過海盜的主,他們才是真正的驕兵悍將,對于朝廷的忠誠,他不敢說,這幫貨比起東江軍那幫家伙,對朝廷的忠誠恐怕高不到哪兒去,甚至于弄不好還不如他們。 東江軍舊部就鬧出這等大亂,要是于孝天帶去的這幫家伙,吃不飽穿不暖,還拿不到軍餉的話,誰敢保證這幫家伙過去之后,會不會也鬧出一幕兵變的鬧???要是他們去了之后,因為欠糧欠餉沒冬衣穿,以至于在當地也鬧騰起來,那可就不是去平叛了,而是去添亂了。 據傳這次孔李發動兵變,就是因為一只雞引發的,這幫家伙恐怕敢因為一根針就也鬧起來。 到時候他這個巡撫,遠在千里之外,想要彈壓都沒處彈壓去,這幫家伙背井離鄉,時間一長,再思鄉情切,誰都不敢說他們在那邊會好好干。 所以此次于孝天奉旨北上平叛,不單單干系著他一個人的榮辱,也不是只干系著那八千兵將的榮辱,其實還直接干系著他熊文燦的未來。 干得好他熊文燦以后平步青云,于孝天干的不好,還惹出亂子,這黑鍋就只有他熊文燦一個人背了。 所以熊文燦只能咬著牙認了,但是數量上多少和于孝天討價還價了一番,補上欠餉可以,發開拔餉也行,但是要提前發三個月軍餉,他手頭沒錢,最多只能先發給一個月的,再多的話,以后再說! 軍糧方面,他想辦法,盡可能先保證三個月的軍糧,另外他也給于孝天出主意,要他在沿途??康臅r候,跟沿途府縣索取一些,現如今皇上有旨在先,要各地都盡量滿足于孝天的需要,不許鬧出亂子。 只要稍稍威脅一下,沿途那些府縣就只能捏著鼻子認了,這一路過去,起碼也能再籌措一部分兵糧,起碼滿足他們半年用度沒有多大問題。 而御寒冬裝方面,福建沒人種棉花,就算是有人種,數量也很少,但是松江府一帶卻是棉花主產地,這兩年天下大亂,導致松江棉布滯銷,棉農種棉花找不到銷路,現在松江府囤積了不少棉花,正愁著沒地方出。 于孝天此行過去,可以在松江府停一下,敲詐一下松江府,估計也能弄一些棉花和棉布應一下急,熊文燦可以派人立即給朝廷啟奏此事,請皇上過問一下這件事,松江府的官吏估計不敢不辦。 另外眼下天氣馬上轉暖,等兩個月之后,北方氣溫已經回暖了,在于孝天率部抵達北方之后,氣溫已經不至于凍死人了,如果冬裝一下準備不及時的話,堅持一下,給他一點時間,今年入冬之前,把冬裝都準備好,保證如果冬季平叛還沒有完全結束的話,一定送到于孝天手中。 至于于孝天要在北方直接控制一個良港的問題,熊文燦也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問及于孝天想要什么地方,于孝天直接便點名要膠州灣,也就是后世的青島港,哪兒可是北方最大的天然良港,不要哪兒的話,豈不等于是傻了嗎? 于是熊文燦琢磨了一下,覺得這個要求也算是合理,于孝天畢竟是率領南方兵馬北上,需要轉運大量的物資人員,今后平叛結束,也少不了還要通過水路把兵馬運回來,要個港口作為他們的物資人員轉運基地,也合情合理。 而且這件事不能交給山東官吏來辦,山東官吏的辦事效率他非常清楚,相互扯皮,加上缺錢,如果讓他們去辦的話,別說幾個月時間,就算是給他們兩年時間,也不見得能辦好,到時候黃瓜菜都涼了。 于是熊文燦立即點頭,答應親自寫奏章,把這件事奏明圣上,陳其利害,爭取把浮山所一帶乃至是膠州灣都交給于孝天暫時控制,作為于孝天的福建兵在北方的一個物資轉運基地。 還有于孝天提及的他不在福建的時候,其他人不要趁機插手他地盤上的事務這件事,熊文燦當然是從善如流,拍胸脯保證,絕不會讓人去找這些麻煩。 于是于孝天這才裝作不情不愿的樣子,點頭答應了下來,至于出兵的時間,于孝天卻還是支支吾吾,不肯下決心定下啟程的日子,推說糧餉沒有到位,還需要調集人馬進行cao練,另外還要準備大量的彈藥物資云云。 熊文燦一聽就急了,圣上可是在圣旨之中,指明了要求于孝天接到圣旨之后,最遲兩個月之內,要趕到登萊聽命,兩個月不到,就是抗旨,路上的事情誰也說不了還會遇上什么,加之于孝天已經打定主意,要沿途敲詐一番糧餉。 如果他拖著兩個月之內不率部抵達登萊的話,這件事就又麻煩了,于是熊文燦跟火燒屁股了一般,連連催促于孝天,盡快啟程,不要耽擱了。 現如今海上風向也不對,北上行船會速度很慢,這時間實在是拖不起呀! 于孝天似乎并不把圣旨當成回事,推三阻四的最后才答應,最早半個月之后,才能誓師出發,再早就不行了! 熊文燦于是只能捏著鼻子點頭答應,半個月之內,把答應給于孝天的錢糧物資,交付給于孝天,即便是運不到圍頭灣,也會先運至福建沿海各處,舟師出行的時候,直接在這些沿海地方裝船,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和人力物力。 而且于孝天說半個月之后出兵,已經算是相當給面子了,因為這個時代,大規模遠距離調動兵力,就算是只有幾百里地的距離,軍隊調動都很不容易,要提前做大量的準備,平時明軍戰備水平也很差,物資儲備更不用說了,做好準備時間長的要半年,時間短的三個月是常事。 故此于孝天答應能半個月之后就動身,絕不是敷衍熊文燦,而是確確實實需要這樣的時間。 其實于孝天真的需要半個月準備的時間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于孝天其實在半年之前,已經開始提前安排這件事了。 各種物資的調配準備儲存,船只的調配準備,人員的調度以及訓練動員,還有各種武器彈藥的生產儲備,這幾個月來,海狼內部其實一點都不平靜,生產系統可以說早就開足馬力,為這場戰爭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于孝天之所以這么做,也是要做做姿態罷了,要不然這邊圣旨一到,熊文燦一忽悠,他利馬開拔,這就做的太明顯了,明眼人一看,便能猜出來,于孝天早就做好了出征的準備,那樣的話恐怕會有人暗地里說他居心叵測。 當然這半個月時間,還是需要的,最最起碼,要把此次出動的軍隊,先集中起來,另外還要計算一下,拿著雞毛當令箭,提前派人去打前站,沿途通知被于孝天盯上的一些沿海的府縣,說明他要在那邊??垦a給,都需要什么東西和物資,要他們提前做一下準備。 (哇哇,今天看著榜單很爽,又爆了幾個菊花!呵呵!都是弟兄們幫忙呀!多謝多謝!另外要特別鳴謝zjwynj、zhao55555、一醉人、可樂加點冰幾位兄臺的打賞!另外還有一個悲催的消息,兄弟我這兩天又病了!而且寶貝女兒也感冒發燒了!我得了個美尼爾氏綜合癥,這個暈呀!天旋地轉的暈!躺著都覺得像是在座船一般,忽忽悠悠的!難受死了?。?/br> 第九十四章 出征準備 這一路可以說大部分地方,都是大明最為富庶之地,比如溫州府、臺州府、寧波府、嘉興府、松江府、蘇州府、揚州府、淮安府這幾個必經之地,可以說地方都富得流油,不敲詐敲詐勒索一番,實在是對不起他自己的,這些沿途所經府縣肯定是要被于孝天吃大戶的,如果船隊臨時到,才通知他們去準備物資,肯定要耽誤不少時間,把時間都浪費在這方面,肯定是不成的。 大批兵將在船上,長期生活在狹小的空間之內,會在心理和生理上對他們造成很大的影響,到了地方之后,還有水服不服的問題需要調整,緊接著就是大戰,為了點物資和小錢,在途中長時間耽擱,很不劃算。 他倒不在乎這圣旨之中限定的兩個月時間的問題,從福建到膠東半島,路途遠,兩個月走不到,非常正常,朝廷也就是這么一說,到時候他誤了工期,其實朝廷也拿他沒有多少辦法。 現在可不比以前那些年代,朝廷想殺哪個大將,跟殺雞一般容易,現在大明到處按下葫蘆浮起瓢,只要為將者手頭有兵有將,朝廷也照樣投鼠忌器,不敢拿他們怎么樣,像祖大壽那樣,先在大凌河城殺了自己人,投降了建奴,接著搞了個詐降,跑回來到錦州接著領兵繼續干,朝廷喊打喊殺的聲音早就翻天了,可是崇禎照樣不敢拿祖大壽怎么樣,其實也是這個原因。 更何況于孝天了,他手頭現在擁兵數萬之多,而且在大明之外,還占了一塊地盤,說走就走,誰都拿他沒有辦法,別看崇禎在圣旨里面說的嚴厲,可是就算是于孝天折騰的再厲害,崇禎實際上也拿他沒轍。 明末其實已經出現了不少軍閥世家,已經開始擁兵自重,不再怎么聽朝廷的使喚了,可是崇禎真的敢動刀子殺人的,卻少之又少,真正是殺了的那些總兵副將之類的人,其實都是拼光了老本,成了光桿司令,才會被崇禎毫無顧忌的干掉。 隨著于孝天一聲令下,海狼集團就再次熱鬧了起來,這是海狼自成立之日以后,第一次在這么遠的距離上調動大批武裝力量,進行遠距離作戰,對于海狼集團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考驗。 于孝天很早之前,其實就在做這方面的準備,可是到了真的要用的時候,他一手打造出來的這臺戰爭機器運轉的到底怎么樣,就要看這次他的行動來檢驗了。 八千人如果按照這個時代大明戰船運兵的標準,一條二號福船,可以裝載二百人左右,四百料沙船,也就是裝載三百人左右,單單是裝載這些人員,就起碼需要四十條以上的二號福船才行。 但是于孝天可不會讓自己的手下受這種委屈,二百人確實可以塞入到二號福船之中,可是這二百人塞進去之后,這福船就成了沙丁魚罐頭了,睡覺都沒地方,更不要說活動了。 本身福船就有不少水手和兵夫,這次作為運輸任務,不用全部上船,但是起碼也要五十人以上,來cao作船只,否則的話長途航行,會讓船員很是辛苦,特別這次北上,又是頂風而上,船只要進行頻繁的轉向,調整風帆受風,才能逆風航行,可不是后世裝了發動機的那種輪船,把發動機發動起來,直接朝著目標航行就可以了,所以對船員的體力消耗,會非常大,人員自然不能少了。 這二百多人塞入船體之中,實在是讓人太憋屈了,而且這二百多人這一路上,都要在船上吃喝拉撒睡,不能下船,船艙里面密度太大的話,肯定會給人員心理生理方面都造成巨大影響。 故此于孝天舍不得自己的人受這種委屈,下令一條船最多裝載一百五十人,而更大一些的貨船,才可以裝載更多的人。 現如今于孝天的手頭,可并不是只有二號福船這么簡單了,他這些年來,開工建造了起碼百條以上的七百到八百料以上的大船,這些船只已經成為了他貨運的主力,常年在各條商路上來回跑做買賣,為他賺取更多的利潤。 另外經過于孝天的努力,他將兩條俘獲的荷蘭人和西班牙人的四百噸級的武裝商船,下令拆解,讓手下人根據拆解的船只,繪制出大量的圖紙,并且讓工匠利用這兩條船,學習西方的造船工藝以及船只的線形以及制造技術。 說白了就是逆向仿制,前年的時候,第一條仿制的西式蓋倫船就已經下水試航成功,于是他便下令繼續制造,當然是要進行一定改造,并且要對船體進行放大,去年第一條八百噸級的大船,就已經建造完成,并且在試航之后,基本上可以滿足要求。 短短三四年間,于孝天在淡水的船寮,便基本上掌握了這種目前為止,西方最先進的大型海上戰船的制造技術,下一步他已經計劃好,要建造更大的西式大帆船,為未來爭霸大海,提前做好基礎準備。 而且于孝天已經派出了一千七百多水手和士兵,作為探險者,派出他們駕駛五條自行建造的西式蓋倫船,裝載了大量的補給品,從臺灣出發,按照他規劃的航線,裝備了最好的武器,其中三條駛往美洲那邊,尋找尚未被西班牙人和荷蘭人占領的地方,建立他們的橋頭堡,為未來大批殖民,占領大量的殖民地,也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另外兩條則按照他給出的航線,駛往澳洲,現如今澳洲還是一片無主之地,除了澳洲陸上的土著之外,尚未被西方歐洲航海強國發現,并且占領為他們的殖民地,這么大好的地方,于孝天當然不會再坐失良機,讓西方人給占了去。 要知道澳洲蘊藏了太多的礦藏,對于未來中國人來說,看似眼下中國的物產很豐富,其實中國缺少的自然礦藏資源,除了煤礦之外,幾乎都很不足,后世沒少被那些外國人坑,現在既然給他了這個機會,他自然不會放棄。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他已經為未來統一中國之后,該如何面對中國目前存在的各種問題,找到了一個出路,那就是大量移民。 北方不是小冰河時期,旱災連連,民不聊生嗎?戰爭肯定會消耗很多人口,但是人力資源肯定還很多,他也不打算搞什么土地國有制,私有制肯定是要被繼續下去,那么大量無地的百姓怎么辦? 好吧,殖民地那邊有的是土地,只要去,每個人給你們幾百畝都沒有問題,中國農民對于土地的渴望之強烈,是有目共睹的,只要有地,這些中國人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戀土,就算是他們戀土,但是對于土地的渴求,還是會讓他們敢于前去冒險。 歐洲不就是這么干的嗎?沒有資產和土地的民眾,便被國家號召前去殖民地移民,移民過去之后進行懇拓,逐步的控制更多的殖民地,而這個時代人力資源之豐富,誰能比得上中國? 雖說現在美洲那邊有點晚了,可是也并不能說太晚,只要實力夠強,有足夠的戰船,那么憑借著中國人的生產能力,還有人口數量,把整個歐洲加在一起,能干的過中國人嗎? 所以現在雖然還沒有到那種地步,但是卻也必須要未雨綢繆,先派人去探探路,尋找出一條可行的航線,為以后去搶地盤,大量移民打好基礎再說。 雖然現在他沒有足夠的精力搞這個,可是卻還是已經有實力,先派人跑去探探路了,通過這樣不斷的派出人員去探險,先培養出一大批未來的船長和大副再說,一旦等他完成了逐鹿中原的大業之后,馬上就可以開工建造大批的船只,把大量的移民運往他提前選定的殖民地去。到時候殖民地就會源源不斷的再向回輸血,獲取高額的利潤。 如果他做成的話,那么未來的世紀,就是真正的中國人的天下,就算是未來有很多地方可能獨立出去,但是血緣上的關系,還是會讓中國人,屹立于這個世界之巔,對于曾經的母國和宗主國來說的中國,其隱藏的利益還是會非常之大。 當然這都是另一個話題,現在于孝天要做的是先在北方打入一個楔子,先做好這一次的登萊之戰再說。 眼下海狼的船隊,就算是不計算明面上算是大明水師的這一部分戰船的力量,單憑海狼集團商業部門手頭上擁有的各種武裝商船和貨船,運送七八千人,也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而且他們擁有不少大型船只,就算是按照他的要求,低密度裝載人員,也只需要五十多條大船,就可以完成這次的運輸任務,另外就算是再加上要運送大量的物資的船只,也僅需要不超出一百條大船的運力,就足以完成這次任務。 這些船只其實于孝天早已將其調動到了圍頭灣一帶聽候調用,這還是在不嚴重影響到海狼正常商業運力的情況下抽調出來的運力,就算是動用更多的船只,他也可以輕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