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節
等到火羅單獨與吐谷可汗相處時,火羅才讓人把只剩了一口氣的四公主拖了進來,對吐谷可汗說了南朝竟然敢換了個假公主給他,公然欺騙北戎!若是一開始說了是個宮女什么的,也還好說,這邊可汗也認個義子,兩方對等??勺约菏莻€堂堂北戎王子,卻娶了個來歷不明破了相不是處女還想謀刺自己的女子! 火羅接著告訴了吐谷可汗南朝太子還一路讓人送來糧食和鐵器,吐谷可汗剛有些高興,火羅就又告訴他那些糧食和鐵器在邊關處被鎮北侯第二子沈堅領著重兵劫回去了,敢情自己只是給沈家軍當了次運糧人! 吐谷可汗對失去糧食的憤怒甚至超過了對火羅娶了個假公主的憤慨:糧食是可貴的,無論多少,劫去食物,在北戎是罪不可赦的行徑! 吐谷可汗覺得南朝敢這么公然挑釁,完全可以開戰。自己這十來年轉戰北疆,正是兵強馬壯之時,不打白不打。他準備開始調集物資,將南征提上議事日程。 至于四公主,吐谷可汗說要留著她當個罪證,現在先別讓她死了,四公主這才得以養傷??梢蚴直蹟嗪箝L時間沒有固定,骨頭胡亂長在了一起,一只手彎曲成致殘。而肋骨也同樣成結,讓她從此只能彎著腰。 火羅將四公主和其他宮女都關在他的住所附近,以備手下的兵士們隨時征用。四公主和其他女子都不通北戎的語言,為了避免她們?;ㄕ?,火羅派來看守她們的人也不講漢語,所以四公主和宮女們誰也不知道火羅為何這么殘酷虐待她們,只以為火羅是個畜生。 可汗為了安慰火羅,很快就為他娶了兩個北戎女子作為側妃。 沈堅劫了糧食,光明正大地回了燕城,向鎮北侯報告說得到了太子幕下人的指點,知道火羅王子借娶親之行,從內地向境外攜帶糧食,于是馬上讓兵士攔截了下來。 鎮北侯聽著覺得很古怪,弄不清太子為何出面幫忙,還以為是太子有一腔愛國之心,有了消息后不能坐視北戎得逞,特意傳達給了邊防。 鎮北侯很快給皇帝上書,感謝了太子的協助??伤吘故且卉娊y帥,對是否該把劫來的糧食送還給朝廷就閉口不提了:現在糧食緊缺,到手里的就不必再送出去了。運來運去的,還容易丟了,就留在這里充當軍糧吧! 至于四公主,鎮北侯想既然太子傳了消息,這事定然和四公主沒有關系的?;鹆_再怎么說也不該把自己走私失敗的事算在老婆身上。而知道內情的沈堅,因為那天在邊境被四公主出面責罵,認為四公主是想幫著火羅,兩個人算是同謀。 火羅的殘暴不要說沈堅沒有想到,連沈汶都沒有想到。她雖然知道火羅前世血洗了京城,殺人無數,踐踏了多少女子,可是那夜她聽了四公主的洞房,認定兩方達成協議,火羅再惡毒也不會對四公主和隨從如何,就不關心四公主一行的命運了,以致北戎那邊的血案,南朝無人知曉。 沈湘剛剛過了十六歲生日,而她十四歲生日也不遠了,她該為自己行將開始的邊關之行做準備。 她先安排了沈卓在藏書閣單獨的見面,對沈卓說:“我滿了十四歲生日就要去邊關了?!?/br> 沈卓不滿道:“憑什么你去?我也想去!” 沈汶說:“你是鎮北侯第三子,走到哪里都有人盯著,我沒法和你一起走。而且,我需要你留在這里,許多和平遠侯府的聯絡還得你來做?!?/br> 沈卓看沈汶:“你有什么理由去?你是幼女,更不能去邊關?!?/br> 沈汶說:“你去跟老夫人說,讓她在我到了十四歲后,就建議我去廟里為旱情祈福,這樣,可以給我掙個好名聲,日后能嫁個好人家……” 沈卓半張嘴:“你怎么張嘴就能編出理由來?你還有真話嗎?!” 沈汶不高興了,撅嘴道:“去邊關就是真話呀,我告訴你了你竟然說我撒謊,那我下回什么都不告訴你了!” 沈卓馬上說:“別呀別呀!好吧,是你想得巧妙還不行嗎?你想讓我干什么?” 沈汶說:“哦,你要去巧遇下許純道,先謝謝他告訴了你那個太子給火羅送糧的消息?!?/br> 沈卓呵呵笑起來,對沈汶說:“這倒是真巧,老關回來了。他說大哥和二哥接到了咱們的口信就安排了兵士那段時間在邊關周圍演練,等到火羅的車到了,就圍了車隊,劫下了糧食。這之后才告訴了父親,父親有些生氣,問大哥和二哥為何不事先稟報,二哥說當時聽了消息不知道真假,就不想弄得眾人皆知。原來只想去看看,沒想到火羅真的帶了糧食。父親就信了,還把這事情攬下來,說是自己下令的,也給皇上去了信?!鄙蜚肽菚r讓老關給邊關送東西,其實是為了帶個口信。 沈汶抿嘴笑:“皇上應該查查吧?” 沈卓低聲說:“你知道四皇子為何去守皇陵了嗎?市井上人傳四皇子外家糧倉被劫,一大家子的口糧都沒有了。蔣家到處告狀,可沒人管。蔣家拿著張大公子的一把扇子遞到了平遠侯府,平遠侯府就讓人給送了糧食……” 沈汶恍然道:“哦,太子是這么得的糧食呀!真方便!肯定是四皇子給蔣家扇子啦,他這是說自己和張允銘有交情,平遠侯府當然就幫忙了?!?/br> 沈卓壞笑了:“你想,咱們都知道了,皇上能不知道?就看太子怎么向皇帝表演吧,你說皇帝會對太子失望嗎?” 沈汶不確定地說:“我覺得就是失望,皇帝也不會把太子如何?!?/br> 沈卓嘆氣說:“是呀,三皇子現在都不理朝事,四皇子不在京城。矬子里面拔將軍,除了太子還能有誰?你聽說了吧?太子建言,請皇上精簡官吏?;噬犀F在準了不說,還由戶部領頭實施!這就是剪滅異己呀!日后太子的勢力會更大了?!?/br> 沈汶冷笑:“這事我們怎么也得利用一下。你見了許純道就要告訴他,無論太子要減免什么人,千萬要阻止太子裁剪驛卒!少了驛卒,就沒有了傳達消息的人,日后如果邊境有事,就無法及時求援,請他看在國家大計的面上,如果太子動了這個心思,一定要竭力制止!” 沈卓面色嚴峻了:“如果我們這么遞了話,他若是太子那邊的人,太子就真的要減免驛卒了!這是自傷國家之視聽,你可想清楚了!”? ☆、參政 ?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了完整的信息傳遞系統的國家之一,郵驛的歷史長達三千年。隋唐時期的驛站遍布全國,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據《大唐六典》記載,最盛時全國有水驛260個,陸驛1297個。那時,專門的員工共有20000 多人,其中驛夫17000 人。據不同的驛站等級,驛丁的配備數目不同?!洞筇屏洹份d,唐代最大的驛稱為都亭驛,是國都所在的驛站,每驛配驛夫25 人。各道陸驛分為六等:第一等驛配驛夫20 人,二等驛配驛夫15 人,三等以下遞減,最后一等第六等驛為驛夫二至三人。水驛則根據驛務繁閑,也分為三等:事繁水驛配驛夫12人,事閑配驛夫九人,更閑水驛配備驛夫六人。有些學者據有關各種資料統計,有唐一代,全國的驛夫數實不止上述17000 人,若包括了未曾統計在內的盛唐時期新增之驛,其總數合計當在二萬五千人以上。 本朝國土不及大唐遼闊,但驛站網絡周全,能涵蓋大片國土,驛卒的數目只多不少。全國有七大交通驛線,聯系京城和邊關燕城的就是一條主驛線。只是驛站多成為賓館,驛卒大半成了服務員。 沈汶也嚴肅地回答:“我當然清楚。你接著去找平遠侯,讓他將通往北邊的要道沿途布置下可靠機密的信站,另外監視太子是不是也會這么做。若是太子也安插了人,只盯著他們,別拔除,留著有用?!?/br> 沈卓點頭道:“這就對了,不然散了驛卒,那我們不成了瞎子?” 沈汶微笑:“成了瞎子的可不只是我們?!?/br> 根據袁騰飛所言,裁減了國家驛卒這個大昏招出自于崇禎帝。這位崇禎帝極為多疑,誰也不信。在位時換了五十多個首輔——就是后世的總理,平均三個月一換。斬了重要的將領袁崇煥,讓日后叛了清軍的吳三桂成了山海關的主帥。 他當時提出要撤銷驛卒時,眾多大臣嚴重反對,但是他一見人們反對,就更加堅持己見,非得這么干不可了!這些驛卒散去后,國家的信息傳遞陷入癱瘓不說,其中一個驛卒因為丟了飯碗,就造了反,他的名字叫李自成。 崇禎心里多少看不起這個鄉巴佬,一直沒有用精銳部隊“關東鐵騎”來對付李自成,造成這位前驛卒帶農民軍圍攻北京,崇禎無人救助。 當時京城外,明朝還有眾多精忠之士,比如史可法等,可崇禎怕自己兒子逃到南方去被這些人擁立為王,自己就不是皇帝了,就死拉著三個兒子不讓他們逃跑,最后城破,他自己吊死景山,三個兒子沒來得及逃出北方,先后死在清軍之手。 沈汶心中覺得崇禎帝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的典型代表,但這時借用他的昏招給太子,還是在心里謝了他的原創一聲。 沈卓次日午后就去許純道回家的路上轉悠,堵住了從東宮點卯回來的許純道,小聲說:“許相公,我要跟你說幾句話?!?/br> 許純道做賊心虛,臉色變了幾變,見沈卓不像是在生氣的樣子,眼睛四下看,指了下不遠處的一間小茶館:“請沈三公子移步那邊?” 沈卓點頭,先往小茶館去了,許純道來回看了看,才跟著沈卓進了門。 兩個人坐了,沈卓點了一壺茶,來不及喝,就面帶興奮地對許純道說:“多謝你告訴的消息,我二哥在邊關帶著軍士把火羅的糧食給劫了!” 許純道一聽,嚇得臉色驟變——太子的本意是因他懷疑上次糧草被劫,與鎮北侯府有關,畢竟鎮北侯府是太子的大對頭,而且是有武力的人,所以把消息透露出來:這次如果對方還是扮成盜匪去劫糧,就正好讓火羅消滅掉??烧l能想到對方就帶著軍士去劫糧了?!火羅才帶了多少兵?怎么也不可能跟沈家軍正規軍打仗呀! 沈卓假裝沒注意許純道的臉色,十分熱情地告訴他說:“我父鎮北侯會向皇帝報告這件事?!?/br> 許純道嚇呆了:“鎮北侯……會告訴……告訴皇上?” 沈卓點頭,語帶遺憾道:“我父親是不會說太子壞話的。無憑無據的,能說什么?”他只是會表揚太子,指出太子知道火羅在運糧這件事而已。 許純道神不守舍,只想趕快回去把這個消息告知太子,沈卓并不放他走,又小聲說:“哦,我聽說太子建言要精簡官吏,你可千萬別讓他裁去驛卒。驛卒是聯系邊關和京城的必要索帶,如果斷了,日后邊關有事,就無法及時報知都城。若是有求援求救之信,耽誤了,沈家軍就危險了!” 許純道茫然地點頭,沈卓莊重地說:“許相公受我一拜,千萬請許相公為保我沈家軍盡一份心力?!?/br> 許純道胡亂地回答著:“好,好,若是太子有此意圖,我一定盡力阻止?!?/br> 沈卓這才告辭道:“我最好不要在這里太長時間,以免有人說閑話?!毙辛硕Y,匆忙地走了。 許純道等了一會兒,起身到了門口張望了片刻,確定沈卓走遠了,才急急忙忙往皇城走,想趁著天還沒有黑,去東宮報告。 許純道并沒有直接見太子的官階,他必須向上一級匯報這件事,等到他講完,幕僚知道事情嚴重,趕忙帶著他去見太子。 許純道雖然過去批評過太子,可從來也沒有與太子說過話。 上次在冬狩時,他險些被刺客殺了,而且他也知道那是太子因為他過去說了壞話而安排的。事后,他嚇得神魂顛倒,也不敢離開,好久才緩了過來。 他迷茫了許久,不知道該怎么辦?回家種田?心有不甘,也怕太子猜疑,一說自己要走,恐怕就跟死差不多了。繼續留在太子這里,大概也不會得到重用。 這么拖了一兩年,可突然一天,太子的幕僚找上他來了,讓他去“投誠”鎮北侯府,給對方遞消息,引對方來劫糧。 雖然以前被沈二公子救了命,現在反過來去給人家設套有些忘恩負義,但是太子竟然重用自己了!從此后,就前途有望了,這讓許純道稍加遲疑,就答應下了這個差事。 其實,去對沈三公子說出那些話真是一點也不難,兩片嘴唇一碰,他不疼不癢的,話就說出去了。然后……就沒他什么事了。 他沒有想到,沈卓會來找他,更沒有想到,沈卓會告訴他這些消息:鎮北侯府難道不該對他懷有警惕之心嗎?怎么能就這么明白地告訴了他鎮北侯沈家軍所擔憂的事? 許純道隨著幕僚去見太子,沒有對幕僚說出自己的擔心,他準備把這些想法當面對太子表達一下,顯示一下自己的才華,表現出自己運用了頭腦,對此事有深刻的思考。 聽說有要事,太子馬上讓他們進了書房,同在書房里的,還有四五個太子的心腹幕僚。 許純道激動得心跳:這些都是決策的上層人物!太子,日后的皇帝!當初自己說他壞話,不過是想引起他的注意。他當時生氣也是可以理解的?,F在自己學乖了,不會再干那種蠢事了,從此就為太子好好服務! 幕僚帶著許純道對太子行禮后,就對太子說:“太子殿下,沈三公子今日下午見了許相公,其中一些細節,臣恐重復不周,請容許相公向殿下稟告?!?/br> 這可不是好消息。自己別當這個出頭鳥,讓許純道自己說吧! 太子微皺著眉,對許純道一點頭。 許純道咽了幾口吐沫,努力平靜下自己,口齒清楚地重復了沈卓的話:邊關……沈二公子……劫糧……鎮北侯傳書皇上了…… 太子聽著聽著,心都提到喉嚨了,臉色陰沉到了極點。他在邊關的眼線還沒有傳來消息,如果在京城的鎮北侯府已經得到了信兒,那鎮北侯寫給皇帝的奏章也該到了皇帝的手上了。那么此時,皇帝也許已經知道了自己給了火羅糧食…… 許純道與太子不熟悉,不明白那是太子憤怒和恐懼的表情,還以為是上位者的威嚴,繼續轉述了沈卓所說的千萬不能讓太子遣散驛卒,否則沈家軍有險,消息無法抵達京城…… 他講述完了事件,就要講講自己對此事的見解,繼續說道:“太子殿下,臣以為……” 太子冷冷地打斷道:“你以為什么?” 太子口氣不善,許純道一愣,看著太子,有些反應不過來。 太子陰狠地盯著他:“你以為他們為何在邊關大大方方劫了糧食?!” 許純道不懂:“我怎么知道?” 太子厲聲說:“是你告訴了他們!” 許純道更加不懂了:“讓我去告訴他們糧食這事的,不是太子殿下嗎?” 太子被嗆得答不上來,抄起桌上的硯臺向許純道砸去:“你這個背主之徒!當初冬狩時,他們救了你的命,你就投了他們!與他們合伙來騙本宮……” 許純道躲閃著,大喊道:“冤枉??!太子殿下,我是按照命令去說的,不信你問他……”他指著曾經去他家訪問的幕僚。 那個幕僚馬上說:“我的確讓你去把火羅運糧的消息透露給沈三公子,可并沒有讓你告訴他們這是個圈套呀?!?/br> 許純道叫著:“我沒有告訴??!是他們自己想出來的計策!我怎么會那么傻……” 太子狂怒:“你竟然影射本宮!” 許純道不可置信:“我沒說太子殿下呀!我不會那么傻……” 可這話聽到太子耳中,卻是在說太子傻,太子對守在門邊的侍衛做了個手勢,指了下許純道。兩個侍衛進來,拉了許純道就往外面走。 許純道嚇壞了,大聲哭喊著:“我真的沒有背叛太子殿下呀!饒命??!……” 人被拖出去,聲音還傳入屋中。 一個幕僚行禮說:“殿下,我倒覺得他不會叛主,不然也不會將驛卒的事說出來。此事的確是鎮北侯的弱處,若是遣散驛卒,沿路沒有驛站馬匹接應,邊關之信就無法及時抵達京城,那么皇上也就不會及時命人救援。如此一來,若有戰事,邊關之軍必陷險境?!?/br> 太子沉默不語,直到院子里許純道的聲音戛然而止,太子才說道:“就是他沒有背主,本宮一旦向父皇進言遣散驛卒,沈三那邊一定就知道是他傳了信,他也就暴露了。留著就沒什么用,反是個口舌,不如除去?!?/br> 幾個幕僚忙點頭,一個人說:“太子考慮周到,吾等甚是佩服?!逼鋵嵦泳褪前鸦鸢l在了這個人身上,這樣也好,其他人就安全了。 太子微瞇著眼:“撤去驛卒真的會是沈家軍的軟肋?” 幕僚回答:“正是。太子殿下,此時鎮北侯府已經得到了信息,可我們并沒有,蓋因鎮北侯所派之人能沿驛站一路飛奔入京,可我們的線人不能出邊關送信,只能等我們每旬一次的信使帶信。沿路的驛卒,對我們的幫助不大。遣散驛卒后,太子可以針對我們需要聯絡的幾處地點,設立信使的接應站點。這樣,邊關的信息就不會及時到達,而我們的信使,就如往常一樣,不會斷了信息往來?!?/br> 太子終于點頭,說道:“擬份條案,闡述精簡驛站驛卒能為朝廷省下多少薪糧,能用于救助百姓?!?/br> 一個幕僚說:“既然鎮北侯上書皇帝,太子要趕快去向皇上哭訴,不能耽誤時間了?!?/br> 另一個說:“不妥,等皇上問起才好。否則會顯得太子殿下事先得到了消息,準備好了說辭?!?/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