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然后他為了能早一天過上那樣的日子,扛著麥子回去了。他還得再弄些玉米或者糯米才行,做飴糖最基本的就是麥子和淀粉類糧食。相比之下他更希望能弄到糯米,因為糯米泡好蒸了就能用,而玉米卻要脫殼磨細一些,太麻煩了。 可惜司徒塵飛家里沒有糯米,不然一并要些就好了。 葉乘涼回家之后就跟張大壯提了這事,張大壯便同意買一點糯米。但是數來數去,他的銅板一共就剩下十個了。那五個里有兩個買了四個碗,有三個買了一塊羊肝,因為司徒大夫說羊肝養眼。 十文錢,能買多少糯米?都不夠折騰一回的。 葉乘涼想來想去都覺得太少,便問張大壯,“能不能跟誰借一些?到時候肯定能還?!?/br> 張大壯還惦記著他娘跟他說不要借錢物的事呢,便有些猶豫。葉乘涼一見這勢態不妙,趕緊進行思想教育,“我說你怎么這么死心眼兒呢?我做出糖來要是能成功賣了錢以后不就多了條活路了嗎?再說大娘看病吃藥都得花錢,你以前有些銀子能看,那以后怎么辦?你打算給司徒大夫打白條還是準備去他家當幫工?就算你肯當人家用得著嗎?家里的糧食馬上又要沒了,咱們以后怎么辦?打柴賣的那點錢夠給大娘買米面吃嗎???我說你長點心吧大壯兄弟!” 一條條的,有幾件不是當務之急?葉乘涼就不信張大壯不聽。 張大壯果然往心里去,不過這村子里滿打滿算,肯幫助他的也就司徒大夫跟劉大同一家,可是大同家也不富裕??! 劉大同比張大壯年紀要大些,跟張大壯差不多是小時候一起長大的,人也跟大壯一樣挺憨厚,心腸也好??上н@么個好人娶了妻之后有個孩子偏是天生娘胎里帶疾,總有些癡癡傻傻,跟同齡孩子就是不太一樣。因此人家兩口子放心把孩子交給家里讓老人幫著帶,忙著一起出去賺錢的時候,劉家則只有劉大同一人出去忙活,大同的妻子只有在家看孩子,因為孩子的爺爺奶奶不承認有這么個孫子,非要埋怨是兒媳婦兒不好,才生出這樣的孩子來,便要劉大同休了妻子。劉大同不肯,這糟心的老頭老太太就不認他這個兒子了。 反正農村人家里孩子多,也不差劉大同一個,劉大同也覺得父母不可理喻,便分了家帶著妻兒出來單過來了。只是一個人在外頭忙活,又要想著給孩子治病,劉大同家這么些年也沒攢下些什么。要不是因為那年劉大同跟張大壯一起出去服徭役賺了點錢回來,這日子還不知道該怎么過呢。 葉乘涼本來跟張大壯來借糯米,可是一聽張大壯說當年是跟劉大同一起去服的徭役,便想多問兩句,誰知劉大同出去開荒地去了,人沒在家。 張大壯跟葉乘涼站在大門一米開外跟李玉芬說話,“劉家嫂子,我們也沒別的事情,就是想跟你借些糯米,我聽大同哥說你們去年種了糯米的?!?/br> 李玉芬站在門后有些為難。若是剛磨稻子那會兒自然是沒什么的,可如今是三月,家家都是最緊缺的時候,又哪里會有多余出來的米面呢,再說她家里本來也不容易,便說:“大壯兄弟,你也是知道我家情況的,若能借,嫂子指定不含糊,可是這實在是沒有多余的了?!?/br> 葉乘涼看出李玉芬的難處來,直接說:“這位嫂子,要不換一點行嗎?用米面跟你換糯米?!辈还茉趺凑f他這次一定是要弄到糯米的,他得先試著做出些飴糖來,讓司徒塵飛看過再說。 李玉芬點點頭,“那可以,不過我這里余下的真的不多,也不知夠不夠你們用?!?/br> 葉乘涼算了下家里麥子的份量才說:“最好能有三斤以上吧,不然太少了也就沒什么用了?!?/br> 李玉芬沒想到只這么點,便痛快地答應下來,“三斤還是有的,我這就去給你們盛,你們在這兒等會兒,大壯兄弟你幫我看著,別讓小同跑出去?!?/br> 小同是劉大同的兒子,今年七歲了。葉乘涼發現這孩子打從他們來的時候就一直坐在院子里一個人玩兒,也不吭聲,也不搗亂,很安靜,好像周圍根本就沒有別的人一樣。而且這孩子似乎做什么都特別專注,外人也走不進他的世界。葉乘涼小時候在孤兒院也見過這種孩子,但是他不確定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李玉芬出來時見葉乘涼在盯著她的孩子看,心里一陣酸澀,忙說:“小同他身子不好,不跟你們打招呼可別見怪?!?/br> 張大壯知道劉大同家里的情況,便只說:“嫂子哪里的話,我跟大同哥也不是外人?!?/br> 葉乘涼笑了笑同樣表示友好,只不過接過糯米袋子時總覺得這不止三斤,一開始以為是李玉芬盛錯了,后才想起來,古時候的半斤就是現代的八兩,所以三斤大約有現代時的五斤左右重,怪不得顯多了。 糯米這東西一般也就是過年時候弄些糯米餅子吃,平日里都是不太用的,畢竟不是那么好消化。李玉芬好奇,就問張大壯要這些糯米做什么,張大壯支支吾吾半天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葉乘涼也不想讓太多人知道他要做糖的事,便說:“是我有些用處,回頭嫂子就知道了?!?/br> 李玉芬一聽便不再多問,只說:“嫂子家里還有些糧食,還能再吃個十天半月的,你們若是用幾天便還,再還我糯米也成。張大娘她身子不好,吃這糯米只怕不容易克化?!?/br> 葉乘涼一看這人心眼兒怪好的,便跟張大壯道了謝想拿著糯米離開了,怎知一轉頭,便見有兩個婦人在打量他們。一個四十多歲,一個則二十歲出頭還懷了身孕。 中年婦人不屑地看了張大壯一眼,隨后便對她女兒說:“當年就看出來不是個有出息的東西!還好沒嫁進他們家!” 那少婦卻是沒搭話,她的眼神一直停留在葉乘涼身上,看都沒看張大壯一眼,最后若有所思地笑了笑,便拉著那中年婦人一起走了。葉乘涼隱約聽到她說了句,“窮得連件像樣的衣裳都穿不起,吃口粥都要出來借糧食,還想養兔兒爺?腦子當真讓驢踢了?!?/br> 葉乘涼心里呵呵一聲,挑了挑眉問張大壯,“認識?” 張大壯傻呵呵抓了半天的頭才說:“好像是我大堂嫂?想不起來……” 葉乘涼翻個白眼,拉著這熊人準備回去之后就著手開始給麥子發芽。 張大壯打柴打得多,家里總是燒得熱呼呼的,對種子催芽可極為有利。不過畢竟只有這一次機會,萬一真失敗了大壯這死心眼兒的肯定不能讓再試一次,葉乘涼于是做什么時便特別小心。 飴糖的做法說來也簡單,把麥子發了芽,待芽約莫長到三厘米左右的時候就把這些芽都剪下來切碎,泡好的糯米蒸過之后放涼到四五十度時,按比例跟麥芽碎均勻地和到一起,等到里頭濾出了汁,便把這汁倒進鍋里一直熬,讓水蒸發掉,最后變成粘稠的膠狀物就可以了。如果天涼,可以把這糖拿到外面凍上,外面撒上一些白面或者淀粉,防止粘牢,能放很長一段時間,吃的時候可以敲下來一塊或者是給它放到熱的地方化成膠狀,用筷子卷著吃便可。 葉乘涼小時候吃過飴糖,不過卻不是單純的飴糖,而是在熬好放涼的飴糖里加了花生仁或者瓜籽仁,還有芝麻等攪拌在一起,然后凍成約一厘米厚的片狀,吃的時候切成常見的糖塊那么大的那種,果仁飴糖。當時這可是特別金貴的東西,孤兒院那么多孩子哪里夠分,還是因為他一直表現好所以院長mama才偷偷給他切上兩塊,別人根本是沒得吃的。 不過葉乘涼倒是真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過上比在孤兒院更窮的日子,這張大壯家的情況,簡直絕了。吃了上頓沒下頓,天氣不趕緊暖和下來都不用指望攢錢,能填飽肚子就已經是老天爺開眼。 張大壯力氣大,便幫著葉乘涼把泡好的麥子撈出來放進了干靜的木桶里,連桶一起抬進了屋子,隨后出來說:“阿涼,我琢磨著明兒個開始也去開山地,你在家里幫我好好照顧娘,可千萬別讓她磕了碰了?!?/br> 葉乘涼想了想說:“那明兒個一早我先跟你一起去山上看過再說?!?/br> “你?”張大壯狐疑地看著葉乘涼,“你去山上能做啥?” “當然是看在哪里開地好!地勢不一樣長出來的莊稼也不一樣,你當隨便哪里開都一樣嗎?” “不一樣嗎?” “廢話!都是地里長出來的你看你就這么高大,我就這么瘦小,這能一樣嗎?!” “我是人生的啊,你是地里長出來的?怪不得這般瘦小,肯定是你娘沒給你好好施肥?!?/br> “我擦!種地施肥澆水都是老爺們兒的事跟我娘有個屁關系!”葉乘涼氣得都要蹦起來了,瘦小是他現在最大的痛,“反正明早一起去,你別想自己偷溜!你要敢偷溜我就不給大娘好好吃飯!” “又來了,這孩子……”李金鴿在屋里搖頭失笑。阿涼老是用這一招威脅她兒子,偏她那傻兒子還信以為真。其實這孩子才沒那么多壞心眼兒呢,別看嘴巴厲害,其實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對她不知多孝順,親生子也莫過如此了。只是這偶爾滿嘴跑葷段子實在是叫人哭笑不得。 作者有話要說: 小劇場: 張大壯:阿涼,你不許再威脅我! 葉乘涼:怎么的?你還敢反抗? 張大壯:我,我不敢反抗但是我敢拼命往你地里播種翻地施肥澆水! 葉乘涼:滾!老子這塊地還不歸你管呢!先交得起畝稅再說吧你! 張大壯:那,那要交多少??? 葉乘涼:少說也得三千兩! 張大壯:⊙△⊙…… ☆、要開些山地 葉乘涼是真挺欣賞李金鴿的,也是實實在在尊敬她。他上輩子沒什么親戚,生了他的人又不要他了,嫌他是個累贅,所以像李金鴿這樣寧可自己挨累都想要孩子好過的人,他打心里佩服,同時也感激他們能夠收留他?;蛟S有人會覺得虱子多了不怕咬,已經窮成這樣了多一個少一個又能如何?但他知道,在這個時節這樣的家庭里,能收下他真的挺不容易,這要是換了別家沒準早把他趕出去了,也就這張大壯心眼兒好,李金鴿本心里也是個善良的,不然要換成他這樣自私的人,他指不定餓死在哪個犄角旮旯里多少次。 他是個恩怨分明的人,對他好的,他也會加倍對他們好,對他不好的,他也會記在心里不讓對方好過。日子嘛總是長著的,誰能笑到最后只能走著瞧。 天不亮,張大壯就醒了,本來還有些猶豫要不要叫葉乘涼,誰知葉乘涼已經下地去燒火去了。這小子別看長得瘦小,可當真是個勤快能干的。每日里起來不但把飯做好,還把炕燒得暖暖和和的,都讓人想在炕上做窩不起來了。不過天越來越好了,他是要開始開山地了,既然劉大同家已經開始忙活起來,那開地肯定是不成問題的。 “要看地去?”葉乘涼頭都沒回,因為聽聲也知道是張大壯了。如果是李金鴿走路肯定帶著拐杖點地的聲音,可這張大壯走路卻跟大象過馬路似的,有種地都在顫的錯覺。 “恩,你真要跟我去山里???” “對,我把早飯都做好了,這會兒在鍋里呢,咱們快去快回,沒準能趕上大娘起來?!比~乘涼說完給自己戴上了一頂帽子。這帽子也是海青的衣服上弄下來的布料改的。一共兩件二棉的衣服,有一件的余料用來做了袋子,還有一件就做了帽子跟暖手桶。之前一直在家里干活他就沒用過,這會兒戴上倒是怪暖和的。 張大壯看了葉乘涼幾眼,有些措不開眼珠。葉乘涼生得十分白凈,五官也是美得跟畫里的人一般,這穿著合身的衣服,再戴上了帽子露出比一般男人都還顯得要小一些的臉,怎么看怎么好看,就跟城里大戶人家的少爺似的。 葉乘涼皺眉戳了戳張大壯,“你個傻大熊,看什么看?還不快走?” 張大壯愣愣地“哦”一聲,在前頭領路。 紅沙村因為村子里有條紅沙河而得名,河里盛產紅色的沙粒,太陽光一照下來反著金紅色的光芒,特別美。 這還是葉乘涼穿過來之后頭一次認認真真地欣賞紅沙河村的風景。如今還是三月,樹上光突突的沒點綠意,地里更是除了上一年割完的稻子留下了稻根之外就沒有別的了。但是打眼一看便跟看水墨畫似的,讓人心里自然而然產生一種寧靜感。這個季節的生活節奏相對農忙時節要慢得多,特別是在這個時間,看到家家戶戶房頂上炊煙裊裊,感覺有那么一瞬間整個人都容易變得與世無爭。 可惜了,他骨子里就不是那安于現狀的人,而且現在也無法安于現狀。 紅沙河村周圍兩座山,離村子近的地勢相對比較高,植被密度也高,而遠的那座山則地勢較低,植被密度也低。一般村子里的人開山地都去低的那座山,因為那里的植物多是一些低矮的灌木,好收拾,即便是一個人也可以開地,不像高的那座里大半都是有年頭的老松樹,想開也是不太可能。 張大壯帶葉乘涼去的就是那座稍矮的山頭,名叫五別山。為什么叫五別山沒人清楚,只知道大家知道的時候就叫這名了,而高的那座則叫大別山。 葉乘涼來之前就想過了,開的山地因為地勢高,沒有水,所以就算開出來了也只能種旱田。這里的旱田常見的有玉米、黃豆、高粱,也有些人則種了紅豆或綠豆,甚至還有干脆在山地里種地瓜,南瓜,或者土豆這一類幾乎不太吃水的東西。而至于張大壯家,顯而易見的,必然是要種主糧,因為他家就一畝地,產出來的糧食連自家都不夠吃,必須擴大種植面積。 種玉米和高粱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豆子也可以種一些。 葉乘涼心里邊琢磨著,邊四處瞄。他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有個老師說過,想看哪里的地好,就看哪里的樹好。樹長得好了,就正明那塊地的營養成份高,光照也好,值得選擇。 張大壯本來覺得開山地就得可著好開的,植被少的地方來,可是聽葉乘涼一說便覺得十分有道理,樹在那兒都長得好,那他種的糧食肯定也能長得好!于是張大壯便立著鎬頭在一邊等著葉乘涼選位置。 由于已經有些村民成功開出了一些,所以站在人家地里看山林子視野倒是足夠開闊明朗,葉乘涼很快就選中了一片開出來之后約莫能有兩畝多的地方,然后詢問張大壯在那兒開行不行。 張大壯覺著沒問題,便去輪起了鎬頭。 葉乘涼不太明白古代這山地開的時候用不用跟誰打聲招呼,正琢磨著是不是得回去問問李金鴿,旁邊就傳來一陣悉悉索索的聲音,緊接著便出來一個比張大壯還要年長一些的壯漢。 那壯漢似乎認識張大壯,見著張大壯便笑開來,“我就覺著你小子這兩天肯定也行出來。你選中這里開地了?” 張大壯一看是劉大同,趕緊停下了手里的動作,“大同哥你在哪兒開的?要不我家跟你家挨著開得了?!?/br> 劉大同笑著說:“你要是把這片都開出來就能跟我挨著了。你選的這地方挺好,原本我就想在這兒開,可我一人在春播前怕是開不出那么多,就擇了旁邊那處?!闭f著劉大同便指了指自己開地的地方。這一眼看上去已經有一點成績了,讓人心里頗覺高興。 葉乘涼想他那些問題問這人肯定能知道,便問:“這位大哥,大壯在這兒開地要怎么才能證明這地是他開的呢?我擔心到時候那張家人又想著占大壯便宜,可別大壯忙活完倒成了給他人做嫁衣,那不是白挨累么?!?/br> 劉大同宅異地看了葉乘涼一眼,“這位小兄弟怎么稱呼?”他在他婆娘那里聽說了大壯家的事,但是這孩子叫什么他倒不清楚的。不過這孩子看起來似乎挺精明,還別說,要不是村里對開荒的事專門有規定,那張家人還真能干出搶地的事來。 葉乘涼說:“我叫葉乘涼,今年十六,這位大哥若不嫌棄叫我阿涼便可?!?/br> 劉大同點點頭,“前日里我聽小同他娘說了你們去過。你要是不覺大哥高攀,那便跟大壯一樣叫我聲大同哥就行。至于這山地如何證明歸誰,得在確定要開之后去跟里正還有族里打個招呼,如果之前沒有人登記,你們便可以開。開出來的山地頭三年是不交稅銀的,第四年開始交,所以開地的日子要記好?!?/br> 葉乘涼又問:“那族里要是明明沒有人登記還不想讓大壯開,所以硬說有人登記了怎么辦?” 劉大同聽完便笑了,“小兄弟你多慮了。這地登記之后當年開不出來是要交許多罰銀的,而且三年內不會允許再登記開荒,所以沒人會那么做?!?/br> 葉乘涼表示明白了,道過謝之后便跟大壯說:“你確定了沒?確定了咱就回去。不過你可掂量好了,這些地你今年能開出來不?別空占了一年時間?!?/br> 張大壯豪爽地說:“放心,肯定能開出來的!” 葉乘涼一尋思等天再暖和些他應該也能出來幫幫忙,便就這么著了,跟劉大同問清了要如何跟里正說明這片山地的位置之后,便打了招呼與大壯一起回了村子里。 劉大同在后頭瞅著,總覺得這二人走在一起特別像主仆(?) 小小的葉乘涼在前頭,牛得跟縣官似的,憨厚樸實的大壯就像他的跟班。 莫非大壯真的傻了么? 想起以前在服徭役時大壯的表現,劉大同總覺得這件事情來得奇怪。 當時他跟大壯因為拿不出徭役稅,便一起去服徭役,到鎮子上修路。后來上頭有人發現大壯踏實肯干,腦子又十分靈活,便就把他叫過去做別的事情,聽說連工錢都拿得比原來多,大伙都羨慕不已,說大壯肯定是要走好運了。他當時也為大壯高興,畢竟大壯家里可太困難了,能多賺兩個總是好的??蓻]想到大壯這一走就再也沒回來過,等他再見到時都是幾年以后了,大壯也變成了如今的樣子,也不知這些年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 作者有話要說: 小劇場: 葉乘涼(兇惡):大壯,你快說!你到底有什么秘密沒告訴我?! 張大壯(驚恐):秘、秘密? 葉乘涼(嚴肅):對,快點跟我坦白! 張大壯(糾結):我就偷偷在柴垛里藏了兩個地瓜…… 葉乘涼(扶額):還有呢? 張大壯(緊張):還有?沒有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