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節
但煤油燈比蠟燭燈有個好處,便是光線更加明亮,滕王的園子里都改用煤油燈了。 “煤油燈這樣好,配上雕花的琉璃燈罩,能投影出蝴蝶的模樣?!蹦泻⑾胂笾」媚锸盏蕉Y物時候的樣子,一定非常驚喜,開心得露出一雙小酒窩吧。 然后小五再開場賞花會,炫耀一下他送過去的琉璃燈,肯定會成為全長安最叫人羨慕的女孩子了。 這在長安可是獨一份的,連他那當皇帝的兄長也沒有呢! 第133章 三個月后, 從滕縣來的商隊, 帶著一批貨物,又再次來到了長安。 因為前幾趟走商打造的好口碑,滕縣商隊在長安的熱度并未降下,而又再次升起民眾們的熱情。普通百姓樂得看個熱鬧, 大官貴族們都牟足了勁, 想要第一時間搶購滕縣商隊的最新產品! 滕縣送來的東西代表著什么? 代表著時尚, 代表著潮流的前端! 最時尚的首都人, 沒用上全國各地的新產品, 不覺得慚愧嗎?人家公主皇帝都跟著用呢,您不得跟跟風嗎? 買,必須要買! 不管花多少錢, 都要把滕縣的商品拿到手里! 這邊廂,各府的管事摩拳擦掌,手下掌管的小廝忙著打聽消息, 跑得腿都快斷了, 只為求得滕縣的新產品。而另一邊,一個精瘦的年輕人騎著快馬, 他的頭臉上都是汗,往魏征大人的府上直奔而去。 “篤篤,篤篤?!?/br> 他拍了拍魏府的側門, 是一個大約十一二歲的小丫鬟開門了。她看到是這個皮膚黑黑的人,再仔細瞅瞅,是認得出來了, 圓圓的臉上頓時就露出了笑容。 這個年輕人把馬背上的包裹解下來,往前一遞。 “春桃,這是滕縣那邊送來的?!彼麛D眉弄眼地笑笑,滕王那小子的追女招數,多金肯砸錢,他也自愧不如啊。 “知道了,瘦猴哥哥要喝口水不?” “不了不了,我還有事,那就先走了?!?/br> 等瘦猴離開后,小丫鬟春桃把門關上,端著手里沉甸甸的包裹,料想夫人和小姐都一定會很高興。小姐高興她就高興,小姐收的禮物多,手里一松,她也能得些好處。 前些天來,王爺送來了七彩的琉璃耳釘,小巧又精致,專門給小姐打賞著旁人玩的。老爺為官清廉,魏府的收入不多,王爺是知道的。男孩怕心里的小姑娘撐不起場子,特意叫人橫跨半個大唐,來給小姐送來東西。 金玉之物太俗了,大胃父子都知道魏征一家走清貴的路子,給金玉玩器來社交,又俗又費錢。滕縣產的琉璃制品就不一樣了,看著體面卻不怎么花錢,成本極低。 小五去外頭參加賞花會,出手就是琉璃首飾,一看就很能唬住別人。 小丫鬟春桃被賞了一雙淺綠色的琉璃耳釘,鑲嵌的琉璃跟小得跟綠豆一樣大,但也把她樂得三天都睡不著覺。 “真好看啊,跟嫩芽新發一樣的顏色呢?!彼Φ醚劬Χ疾[起來了。 左手摸摸耳墜,嗯,很漂亮。右手再摸摸,嗯,覺得更漂亮了。 小丫鬟每天都要摸幾回,幸好她皮糙rou厚,也沒啥事兒。換成一個嬌貴些許的小姑娘,鐵定會耳洞發炎了。 從滕縣來的商品,讓長安許多人的幸福感都提升了很多。小丫鬟春桃帶著笑意,捧著包裹走得更快了,她繞過了老爺們議事的前院,來到小姐住的二進小院。 還沒進院門,一個嬤嬤就攔住了春桃,嚴肅地問:“這帶著的是什么?” “是滕縣來的物什,奴婢也不大清楚是什么?!?/br> 小丫鬟舉著包裹,上面粘著一張紙,墨跡已經有些化了。嬤嬤是個識字的,對照了一下,嗯,和往日送來的,是一樣的字跡。 “去吧,把東西送給小姐?!眿邒邠]了揮手,把小丫鬟春桃放行了。她朝著另一個在庭院里灑掃的小丫鬟招招手,喊道:“你去請示夫人,就說滕縣送東西過來了?!?/br> 這是夫人裴氏制定的方針,小五可以和滕王發展“友誼”,但是必須在家長的陪同下。 裴氏雖然想讓女兒攀高枝,但她也不是自輕自賤的。女兒和滕王的交往必須建立在一個平等的基礎上,每樣送來的禮物都要經過這位女主人的親自審核,就怕那滕王學了些不良習氣,引著小五不學好。 即使那個年代沒有pua的這種說法,但母親呵護女兒的心,都是一樣的。 靠近小姐住的地方,小丫鬟春桃把腳步放緩,生怕驚擾了跟神仙似的少女。 在她看來,小姐能得王爺的心,跟神仙差不多了。王爺啊,那只比皇帝差上一層,在小丫鬟的心里,也算是頂天的大人物了。話本里都說,那王爺跟蛟龍差不多,又威風又霸道…… 小五斜靠著窗戶,借著外頭的日光正在做針線,低頭密密繡著。陽光打在她如玉的側臉上,臉蛋紅潤有光澤,畫面頗有些歲月靜好的感覺。 但一看到有禮物送來,神仙頓時落到了凡塵,變作了愛笑愛鬧的小姑娘了。 “是大胃送的禮物!” 小姑娘歡呼一聲,便上去拆開了包裹。伺候的丫鬟都面帶笑意,轉而又低下了頭。 主子能直呼滕王的乳名,可他們這等人卻不應該聽進去。 又貼身侍女遞上剪子,可小五已經有些等不及了,意念上已經個手撕快遞袋。幸好,她還是知道些禮儀的,淑女即使高興,也不應該如此放肆。她眼巴巴地瞧著侍女春蘭把包裹拆開,就要觸碰到里面的東西。 “小心些,我聽得有琉璃的聲音!” 琉璃是易碎品,小五可不想到手這會兒,才心急弄壞了。 “知道了,我的好小姐?!贝禾m笑了笑,手上的動作越發注意了。 她雙手捧著,小五在旁邊掀開了包裹防震的柳綿,只見一盞用黃銅打造的琉璃燈,锃亮锃亮的黃銅燈座,閃得跟金子一樣。燈罩是琉璃做的,外形如細腰大肚的葫蘆,還雕刻著蝴蝶采蜜的圖案。 另一個包裹里放著一個小瓶子,層層密封緊了,還附帶著說明書。 【上面形如張嘴□□的是燈頭,燈頭一側有個可把燈芯調進調出的旋鈕,可以以控制燈的亮度。小瓶子里是煤油,切勿泄露,可燃,以免造成火災。燈座內注滿煤油,棉繩便把煤油吸到繩頭上。只要用火點著繩頭,并罩上燈筒,便完成點燈的動作……】 “是這樣啊……” 小五認真地閱讀過說明書,對這個琉璃煤油燈更好奇了。她小心翼翼地用折子引了火,點亮了燈,這會兒正是白天,光線正猛著呢,自然z沒顯出煤油燈的好處來。 她讓侍女把房門窗戶都關得緊緊的,屋子里頓時暗了大半。在小小的燈火中,琉璃燈罩上的蝴蝶仿佛活了過來,倒影在屏風上,叫丫鬟們各個都驚嘆起來,夸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巧思。 “你們這是在作什么呀?” 還沒欣賞多久,屋子外面便響起了夫人裴氏的聲音。小五套上繡花鞋,跑著去給阿娘開門。這樣的奇景,阿娘也許沒有見過呢。 這可是她的,大胃專門為了她做的! 小姑娘的內心膨脹極了。 裴氏一進屋,便順著眾人的目光,看到了屏風上的蝴蝶影子,似乎因為她進來變淡了。她放緩了腳步,生怕把這可愛的小生物驚走。 “阿娘,這可不是活的蝴蝶,是燈罩上的倒影呢!”小五帶著阿娘繞過屏風,只有虛虛的影子,并不見真實的蝴蝶。小姑娘指著透明的琉璃燈,得意非常,“大胃送我的燈,上面刻了蝴蝶?!?/br> 裴氏這才發覺,這盞小燈里沒有蠟燭,而是燃燒著另一種東西。她對于煤油并不感興趣,只以為是類似動物油脂或寺院里燃著的素油。不過這琉璃燈,確實是稀奇,這么厚實的燈罩,再也不怕在夜里被風吹滅了。 若是秋冬季節開一場宴會,用上這樣的燈具照明,該多絕??! 時尚潮人裴氏的心情蠢蠢欲動,誰要是能有新奇玩意,誰就能在長安里引領潮流! 要在長安里當一個永不過時的貴婦,也是不容易的。 裴氏的眼里迸發出光芒,瞅著大胃送來的琉璃煤油燈,越發火熱。小五察覺到了,卻像護食的小狗一樣,叫丫鬟把琉璃燈放在她寫字的書桌前,她要日日欣賞。 “阿娘,這是大胃送給我的,我的!”你可不能拿了去。 “不拿,我這不是等著滕縣商隊什么時候賣這個燈了?我們家里也去買上好幾盞?!?/br> “可是阿娘,耶耶說商隊那兒的東西最貴了,華而不實……” “怕什么,你耶耶最聽我話了,我叫他往東他不敢往西,我叫他吃魚他不敢吃雞!我即使花光了他的俸祿,他也不敢蹦出來半個屁!” 裴氏挺直胸膛,對于家里的財政大權,她還是很有自信的。小五抿著嘴,偷偷地笑了,她指了指門口的方向,裴氏眉飛色舞地吹牛逼正爽著呢,還準備跟女兒傳授御夫三十六計,不耐煩地轉頭看了過去。 ???老頭子什么時候回來的? 那魏征豈不是把她的話都聽進去了? 裴氏有點心虛地縮了縮頭,魏征也覺得尷尬,進又不是,退也不對。這位在朝堂上伶牙俐齒的魏大人頭一次覺得詞窮,憋了半天,終于憋了一句。 “我就是想問問,今天晚飯吃什么?” 唉,還是聊點吃的最安全了。 為了家庭和諧,他什么也沒看到,什么也沒聽到。 第134章 從滕縣送來的新產品開始售賣了, 次日, 皇帝的案桌上收到了一封舉報信。 【陛下,臣實名舉報滕王私鑄武器,這是要造反的節奏??!那武器鋒利無比,比軍中的刀槍還要鋒利幾倍!聽說整個滕縣甚至徐州的大量民夫都被滕王召集起來, 進了什么工廠, 這是要搞大事的節奏啊……】 “嘶——” 李二陛下深深地吸了一口涼氣, 看著這份奏章手都抖了。滕王是他兄弟, 年齡比他的兒子都小, 在朝堂或軍中毫無建樹功績,按道理來說不應該造成什么威脅。 可偏偏就壞在這孩子把太上皇也帶出去了! 他是皇帝,他的老父親也是皇帝。當年李二從父親的手里搶來的皇位, 得位不正,這一直以來都是他的心病。 幾年前太上皇被診出了老人癡呆癥,李二便放松了對太上皇的軟禁, 讓他娶媳婦生兒子出宮去瀟灑了。 “可誰知, 誰知……” 皇帝多疑,他不敢再想下去。若是太上皇以弱示人, 逃出長安,到了外頭再登高一呼,那天下人到底會支持誰? 李二的心突突直跳, 臉頓時就白了。他記得冊封給幼弟的滕縣,就隸屬于徐州,徐州這個地方啊, 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徐州一直是南北交界,處于幽州府和揚州府的中心位置,它扼守在交通要沖,北可控制華北平原,南下可攻打江南,西去可以進中原腹地,東推可有海港作退路。而且徐州雖算作平原,但周圍卻多山,易守難攻。 加上有時黃河經常改道,流經徐州,更有黃河天險據守。 李二從小南征北戰,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如此地理優勢他一想就明白,太上皇所占之處竟是如此重要。 “是我大意了?!?/br> 他略微皺起眉頭,早知道他就寧愿在京畿找個好地方給幼弟,也不要把滕縣那邊分封給他?;实鄣哪樕喜粍勇暽?,卻派人宣太子快來商議政事。 不多時,頭戴玉冠的李治就被叫了過來。這位新太子半路上任,閱歷和年齡都不如從小學習治國之道的李承乾,但勝在待人溫和有禮,能聽進去大臣們的意見。 換句話來說,這就是個手松好糊弄的主兒。 又是元后長孫所出,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大臣們自然都不反對他。 十五歲的李治聽說皇帝要找人,連忙在太極宮里行禮,謙虛地問道:“耶耶,今日又是有什么大事發生?” “你自己看看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