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
她一整日被關在房間里,渾渾噩噩的,又倚在窗臺睡了小半天,這會自然半點睡意也沒有。 興許藥喝了太多次,里面的安眠成分也漸漸失了效。 希雅掖了掖被子,長夜如此寂靜,清醒真是種折磨,但今晚她不是一個人。 殿下的目光落在那個人的身上。 心里突然冒出來一句, 好久不見。 這其實并不像她。殿下的世界里沒有那么多的闊別重逢,如果有什么人不是過客的話,那可能也只是曾經的斐迪南罷了。 在離開維斯敦之前,希雅以為自己已經接受了,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愛自己這個事實,這可真是陳詞濫調,但她需要確認。 愛是例外,愛是退讓,愛是再不能讓步的事情也愿意拱手讓出,只有確認了,自己的生命里沒有這樣的東西,選擇更冰冷的命運時,才能帶上沒有退路的決絕。 但是和阿比爾的分別讓她動搖了。 整整六年,她以為自己在維斯敦一個人苦苦支撐,西葡的人把她當作叛徒,維斯敦王室從不真心地接納她,希雅以為和孤獨和諧相處是一件她很擅長的事情。 卻忘了自己并不是一個人。 她有一個勇敢的朋友,她們一起在維斯敦從少女慢慢長大,她們一起闖入郊外的密林,一起翻過高大的宮墻。 而習以為常和理所當然讓這一切成了盲區。 如果她所謂的,對孤獨的習慣不過是她自以為是的夸大其詞,那么她對溫暖與愛的渴求,似乎也沒有什么死鴨子嘴硬的必要。 這種渴求在和斐迪南攤牌以后似乎更加清晰明了。那個青年如此愛著一個比他大了十歲的女人,希雅覺得她可以理解這種愛,這是她對斐迪南的底氣,感同身受才讓他們對等。 她的眼波微瀾,而教會她的那個人,重新出現在她眼前。 軍人對目光永遠是敏感的,哪怕是背對著。 夜很靜,可以聽見兩個人的呼吸聲,蘭澤爾刻意把自己的呼吸壓得很低。 好像這是次潛伏訓練。 窗外有短暫的,雨水滴落檐下的聲音,但很快就消失了。 在他第幾次刻意讓自己的呼吸更輕,更能偽裝他已經入睡的假象的時候,投在他身上的注視卻絲毫沒有收斂,蘭澤爾終于忍無可忍,翻過身對上那雙打量自己的眼眸。 目光短暫地匯聚,然后成了較量般的,沒有人移開。 蘭澤爾不確定希雅在看自己,在他不算短地,和殿下共處的日子里,她對大部分的事情都興致缺缺。 不zuoai的時候,蘭澤爾也多半在那個“大部分”里面。 縱然這個女人身上有太多的喜怒無常,蘭澤爾也仍舊覺得自己對她的脾氣,比絕大多數的人要清楚得多。 因為他曾經有數不清的機會來一頭霧水,只能一個人躺在行軍床上分析她莫名其妙的怒火,和莫名其妙的寬容。 越是看得透,就越明白她的現實,她不是那種做夢的姑娘,落了難還有甩臉子的骨氣。 甚至她現在的注視,說不定也是委曲求全的一部分。 將軍的眼眸很冷靜,拋開他的執念和迷戀,蘭澤爾·歐雁本人的氣場算不上溫厚,他不愛說話,更喜歡觀察,然后給出反應。 冷冽,干脆,側顏的線條像鋒利的殺器,不愧是陛下最滿意的刀戟。 殿下的睫毛顫了顫,寂靜里她的嘆息像柔腸百轉的退讓, “蘭茨?” 將軍的目光微微發冷。 他依然沒有回答她,干脆面對她側躺,然后閉上了眼睛。 殿下的目光也許帶著溫度,但如何也燒灼不了他。 一個女孩子受了驚嚇,又一個人被丟在房間里好幾日,再孤僻的性格,也還是要講話的,而蘭澤爾并不愿意給她這樣的機會。 沒有節制和輕重的體貼遭人厭棄,這是希雅·克洛斯交給他的道理。 將軍再一次放緩了呼吸,強迫自己入睡。 裸露的手臂卻被人戳了戳。 像落在荷葉上的蝶。 一點點泛出來的悸動讓他無措,這一刻的無措讓他憤怒,蘭澤爾皺眉,睜開眼睛,瞪向她,不耐煩, “還要做什么?” 她卻不在意他的不耐煩,枕了枕自己的手肘,打量了他一眼,漫不經心得好像她得了機會,現在成了審問的那一個, “你為什么會在卡拉米亞山?” 一瞬間的失望。 蘭澤爾也不知道他期待過她應該問什么問題。 悸動可以用憤怒填平,那么失望呢?他勾了勾嘴角,可能是自嘲。 他給了一個最冠冕堂皇的借口, “陛下命令我帶兵駐扎北方的礦業?!?/br> 這是個好差事,駐扎北方,一方之將,比在維斯敦做個處處受氣、調查雞毛蒜皮的將軍要好多了。 希雅眼睛偏了偏。 只是這差事原本落不到他頭上。 按照原來的計劃,北方長年獨立于維斯敦的統治之外,朗索克無意直接派兵駐守,引發沖突,最好的借口,是調兵護送希雅前往北方,然后以公主親軍的借口在當地駐扎。 然而殿下北上是一個陰謀,一個不可能抵達北方的公主,自然帶著一批不可能駐扎北方的親軍。 朗索克從一開始,選擇駐扎北方的軍隊,是蘭澤爾治下的。 那么這支軍隊,也會出現在卡拉米亞山嗎? 她眼睛里的算計沒有遮掩,被算計的那一個也心如明鏡。 殿下問得很直白, “你帶領的軍隊,走水路還是山路?” 將軍微微皺了眉。 他并不想說出那兩個字,因為以她的聰慧,已經足以拼出她想要的答案。 可原來有的人的注視也是有魔法的,一開始抵觸,時間久一點,就會想要更多。 想要被注視地更久一點,想要被問更多的問題,問什么都好,想要被好奇, 想要有價值。 他自嘲地低笑了一聲,回望向她,坦然讓他一無所有, “水路?!?/br> 她沒有再問下去了。 因為接到調令的那一個人,比她更早反應過來,駐扎北方的軍隊,只會有一支。 一支啟程,另一支就不會抵達。 而他選擇趕往卡拉米亞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