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節
“你們既是有祖宗,有姓氏,便不給你們改名了?!?/br> 說著,趙氏低頭拿出一張薄如菁的賣身契,給了一旁的杜氏說道 “娘,往后這個丫頭就跟著你?!?/br> 杜氏雖然也是人生頭一遭,但畢竟是這個世界的人,這樣的事情也聽得多了,甚至看得多了,接受度還是很高,接了下來。趙氏便對十五歲花兒似得薄如菁說道 “如菁,往后你就是太夫人的人,平日里頭伺候著太夫人就是?!?/br> 薄如菁忙福了福身 “是?!?/br> 說著便對翠柳說道 “翠柳,這家往后大大小小的事兒還都得看管著,特別是廚房。我和大爺平日里還得出攤,家里的孩子得看著些?!?/br> “是!” 這戶人家買下來看的就是翠柳這個能干的,自然這府里府外都得一把抓,這樣的放在大戶人家那都是管家的地位了。 趙氏目光落在薄禮身上,頓了頓,然后跳過,對薄如宇說道 “潤哥兒今日去了縣學,下了學去他跟前伺候著,往后你就跟著潤哥兒?!?/br> “是!” 薄如宇不過八歲的年紀,可是自小跟著家里顛沛流離的,是家中除了薄禮外唯一的男娃,自然承擔的要多謝,人也成熟些,只是博宇的成熟與潤哥兒不同,博宇是陽光的,跳脫的。 趙氏目光落在薄如珠身上,微微一笑,朝著薄如珠招了招手,薄如珠雖說有些羞澀,可還是乖乖上前,福了福身 “夫人?!?/br> 趙氏點了點頭,攬著圓姐兒指了指薄如珠問道 “圓姐兒喜歡這個jiejie么?” 圓姐兒一愣,這是要給自個兒派發小丫鬟了? 圓姐兒瞪著眼睛看著薄如珠,六歲的小娃,五官姣好,就是看著有些面黃肌瘦的,穿著的粗布衣上掛在身上有些晃蕩。 六歲的娃,放現代還沒有上小學了,就是一學前班!這是要被一個學前班孩子照顧么? 薄如珠雖然只有六歲,也是個聰明的,知道眼前比自己小些的娃娃就是以后的主子,忙福了福身 “圓姐兒安?!?/br> 趙氏笑了笑,將懷里的圓姐兒放在地上,又緊了緊身上的衣服說道 “去看看康哥兒醒來沒有?” 圓姐兒點了點頭轉身往小院走,趙氏看著不知所措的薄如珠點了點頭道 “跟著去吧?!?/br> 薄如珠這才扯了扯衣擺,抬腿跟了上去。 趙氏見狀這才帶著翠柳,薄禮和薄如宇往下人房走,薄如菁則跟在杜氏身后。 杜氏見這事兒算是完了,這才帶著薄如菁往潤哥兒屋里走,圓姐兒和康哥兒這會兒醒來,還沒穿衣服洗漱呢,要杜氏說,薄如菁就應該帶著孩子最合適,六歲的薄如珠頂多就是跟著圓姐兒康哥兒做個玩伴。 想著,腳下的步子更加的快了... ☆、第70章 回家過年 家里有了下人,不僅僅意味著如同大戶人家那樣有人伺候了。 對于謝家來說,那就是多了五張嘴,每月還要給月例。 謝家月例不多,做的事情也多,但翠柳卻是個手腳麻利的,至少攤販和家里每天需要添的鹵面和羊rou都不需要趙氏親自回來一趟。再比如,即便杜氏得了千藥堂的信兒去了摸胎,也不用擔心家里倆娃沒有人看著,偶爾杜氏還會帶著薄如菁一齊去,興趣來了還會給薄如菁說些手法技巧之類的,薄如菁對于這樣擁有一門手藝也很是渴望聽得很是認真,這讓杜氏似乎又找到了事情來做。 便是潤哥兒整日去縣學也會帶上薄如宇,薄如宇就正式給了潤哥兒做書童,小廝兒的活計。 連年紀最小的薄如珠也會帶著圓姐兒和康哥兒玩。只是那薄禮,似乎進了謝家的門,進了屋子就沒出來過,要不是瞧見薄如珠常常三餐給屋里送飯,圓姐兒都幾乎要忘記這個人了。 所以,圓姐兒和康哥兒的開蒙還是跟著潤哥兒。 雖然薄禮如同一個隱形人,但是架不住好處比較多,不過短短幾個月,謝家的羊rou鹵面攤子在寧陽縣居然小有名氣,不少人都會贊上一句謝家鹵面最是地道! 這也讓趙氏和謝大郎看到了商機瞅著有翠柳在,便干脆置了家伙兒,謝大郎和趙氏一人在西邊兒一人在文慶街擺靠近縣學的地方擺了兩個攤位。雖說離得不遠,但生意依舊好。 夏末的時候,謝三郎帶著一家人美名其曰來看看杜氏,住了兩三天,倒是開始打聽起學堂的事情起來,儼然一副一家子常住的摸樣,杜氏直接cao了掃帚把人攆了出去。 這樣的日子雖然辛苦一些,但好在付出與收入是正比的,雖然家里多了五口人,還得給月例,好在一個月下來還有結余,日子倒是過的不錯。 夏天快結束的時候,新一批的草果就由謝二郎坐著馬車送了過來,之前羊rou因著草果問題緊缺,倒是賣上了價,這次謝二郎帶了整整一麻袋的草果,謝大郎直接用市場香料價格收購,倒是讓謝二郎賺了圓鼓鼓的一荷包。 這一袋子倒是足夠讓攤子支撐好久了。 寧陽縣的夏天似乎格外的長,便是入了秋也能熱上好一陣,等天氣涼了,開始換上厚衣裳的時候,才驚覺....這都要臘月,要年關了。 這是來到寧陽縣頭一次過年,吳家原本說一同過年,可杜氏卻堅持要回水溪村。 人年紀大,對于故土總是有著固執的一種觀念。謝大郎和趙氏也覺得應該回水溪村,兩地用馬車來回也就一天時間,什么事兒都比不上大過年一大家子團聚了。 這不,這邊決定要回水溪村過年,早早就讓潤哥兒寫了家信回去,日子定在了年二十八。 但鹵面攤子在年二十六就關了門,專心帶著薄家一家子準備過年的東西。 這一個年,謝大郎和趙氏都不打算帶下人回去,一是家中必須要有人守著,二是三房到時候免不了又是一陣瞎鬧騰。之前三房舉家一齊來寧陽的時候可把翠柳和如菁折騰的夠嗆,就是如珠都得賠著小心,可算是讓人看著氣惱。 年二十八這天,因著不趕路,謝家一家子倒是直接自己駕了牛車往水溪村趕。 冬日的日頭掉的快,到達水溪村的時候天色依舊暗沉的很,都該吃晚食的時候了。 “誒呦...這是謝大郎一家回來過年來哩?!?/br> “李叔新年好??!” 因著年歲的原因,大家會兒臉上都是笑意融融,謝大郎聽得這話立馬打了一聲招呼,那人走進,霍然是五六十歲的老人人,可精神氣卻很好,這個人同時水溪村的人,圓姐兒也是認得的,忙從杜氏懷里鉆出一個小腦袋,甜甜的叫了一句 “李爺爺新年好!” “好好好!是個好娃子!” 一旁的康哥兒見狀,不依了,也忙伸著腦袋叫了好幾聲,同樣得了夸獎這才罷。 “回來就好啊,到哪兒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br> 李爺爺說著,又和杜氏兩個人寒暄了好些,這才有駕著馬車往回走,一路上遇上不少的人都要問一句好,有些人還得揚聲問一句 “這是從寧陽回來吧?那吳家還回來過年不?” “不了,都在寧陽過了?!?/br> 吳家不比謝家,木匠的生意在年關之時最是好,這木藝又是費時費力的伙計,加上吳大樹因為手藝好,為人也踏實肯干,在寧陽縣還是小有名氣的,這大過年的,也就沒法回水溪村了。 謝家大房一家子到了家,院子里頭聽見聲響的謝二郎和三郎就齊齊迎了出來,見著杜氏忙叫道 “娘?!?/br> 說著,兩人的媳婦兒也從廚房里探出頭來 “回來啦?!屋里都收拾好了,和以前一樣咧?!?/br> 潘氏笑瞇瞇的說道,一旁的李氏插著手走了出來,眼睛在人群里一掃,見就大房一家和杜氏,不由問道 “娘....咱們的下人呢?” 杜氏一聽原本還掛著的笑容頓時淡了不少 “在寧陽看家?!?/br> “誒呦,這過年的事兒可多著了,他們一個買來的下人,還每個月拿銀子咋就放在家里偷懶了?該帶來做事兒才是啊?!?/br> “咋的了?我讓他們留在寧陽看家,咋的?當我不知道你肚子里打著什么主意呢?” 趕了一天的路,牛車走得慢,屁、股都顛了一天了,回了故鄉,回了家那都是高興的事情,誰知道這會兒才進院子就叫兒媳婦給嗆了一口,頓時杜氏的臉都黑了。 “先進屋子,先進屋子,這大冷天的?!?/br> 說著,潘氏忙領著一家子進屋。杜氏冷冷的看了一眼李氏,大步的往里走,這院子,還是自個兒和孩子他爹打拼出來的,自己要樂意給那就是兒孫的,要不樂意給,這就是自個兒的! 要不是謝三郎,就李氏這樣的,還能踏進謝家的門? 杜氏一臉郁卒,謝大郎和趙氏便趕忙把東西收拾出來,又幫著把杜氏的屋子收拾妥當。 近一年未見的孩子們湊在一起大眼等著小眼一時間竟然有些生疏起來。 就是湘姐兒和祥哥兒,看著都干凈整潔多了。 “大堂哥,我娘說明天我就也可以去縣學上學了,是真的么?” 潤哥兒帶著圓姐兒和康哥兒,祥哥兒忽然冒出來這么一句,倒是叫大家會兒都是一愣。 不過祥哥兒今年剛剛開蒙,不管真假,都只當童言稚語罷了。潤哥兒倒是好脾氣的笑了笑,很是溫和 “三嬸既然這么說,大約是真的?!?/br> 祥哥兒聽著頓時就高興了,點了點頭。 自從和謝三郎李氏去過一次寧陽縣,看著潤哥兒一聲儒衫帶著書童款款走來,祥哥兒的心神都被牽引了,縣學,這樣的詞匯在祥哥兒的心底發了芽?;亓思揖统臭[著不愿去齊先生那里,定要去縣學才能念書。 李氏被吵鬧的沒法子,只得應了下來,心里頭倒是想到了大房搬家時候的說的話??h學...也不是不可以.... 到后來就給了祥哥兒保證。 “到時候我也要我娘給我買一個書童穿著儒衫去上學!” 好么,祥哥兒真正看上的倒不是縣學,而是潤哥兒如今寬裕的生活。 這邊大房和杜氏的東西都收拾妥當,趙氏便拿著在寧陽縣買的各種特色吃食,穿戴的都分給了二房三房。 就連一旁蹣跚學步,還只會咿咿呀呀的盼哥兒都有一些個小玩意兒。 分了東西,天色依舊完全黑了下來,這一年難得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吃了一個團圓飯,各自歇下不說。 年二九這一天大家手頭上的事情都放了下來,不是相互竄門子就是圍坐在一起喝茶聊天。 謝家頭一年難得聚在一起,便干脆早上吃了早食便各自竄門去,下午午覺后邊圍在一起家長理短的,便是做晚食,許久沒有動手的趙氏也跟著潘氏李氏一同,倒也有了幾分熱鬧。 寒冷的天,熱鬧的氣氛.....這才有了過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