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節
皇后又留她安慰了幾句,最后才放蘇妃離開,暗自盤算起幾個孩子的婚事來,其中最令她頭疼的就是太子的婚事,若是太子肯配合的話,她手里倒是有幾個人選,只可惜太子如今已經脫離了她的掌控,尤其這兩三年來,他成長的太快了,快的一下子就把她甩到了身后,想起母子間從前的不愉快,皇后多少還是有些心驚的。 她這個皇后認真說起來,其實得來不名正言順,幾乎可以是從上個皇后手里奪過來的,當初她剛入宮,不過上個小小的美人,憑借著色相和手腕,混到了昭儀,生下了如今的太子,不過她生下這個孩子并沒有放在身邊,而是直接把他送到了前皇后的宮里,表示自己的忠心,前皇后是個軟弱的女子,心腸也好,大家閨秀出身,很是單純,對待太子就跟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一般疼愛,所以,在她的心中,太子和前皇后比較親近,她也因為送子的這個舉動,讓皇上晉升為了妃,兩年后,因為一些事情,前皇后染病去世,前皇后去世之前,求皇上冊封太子,然后就死去了,而原本皇后的位置也輪不到她坐,不過皇上說母憑子貴,太子終歸還是要在嫡母身邊為好,再加上她在前皇后的勢力庇護之下,平安的又產下了一子一女,就是淮王和景陽,她算是占了太子生母的光,才被封了皇后,所以,她即便登上了后位,卻依舊覺得心底不安,因為本該讓自己依仗的太子,卻是由別的女人撫養長大的,雖說是她主動送去,可母子間到底隔了一層,太子與她并不親厚,更別提像淮王那樣承歡膝下,甚至她還覺得太子被前皇后教導的,從骨子里似乎就瞧不起她這個生母,覺得她是占了他的光才做的皇后。還未登大寶,他就這般對她,若是今后登基了,他身邊再沒兩個她的人,那可如何是好?豈不是要完全看他的臉色過日子? 所以,皇后才千方百計的想把自己滿意的人,送到太子身邊,奈何太子精明的很,對她有所防范,東宮更是鐵桶一般,根本安插不進人手,皇后就是想打聽什么也做不到。 蘇妃離開之后沒多久,宮人就傳話說是淮王殿下駕到,皇后立刻讓他進來,淮王進來后給皇后請了安,便就自然而然的坐在皇后身邊,拿起桌上的瓜果,不客氣的吃了起來。 “沒規矩?!?/br> 嘴上雖然這么說,但是皇后對小兒子的縱容還是有目共睹的,淮王也知道母后疼他,越發隨性起來,對皇后的埋怨咧嘴一笑,繼續我行我素起來。 皇后看著小兒子,不禁心中又是一嘆,若是大兒子也肯像小兒子這般和她親近,哪怕只有幾分親近,她也不至于每天活在焦慮中了。人有的時候就是這樣的,雖然同時母子,可說到底還是有所偏好的,小兒子自始至終都在自己身邊長大,無論說什么做什么,他都不介意,不生氣,甚至有的時候還能賴皮的湊過來撒嬌,皇后要求不高,只不過是希望兒子和自己親近,但大兒子卻一心向著前皇后,和她說話做事,都是一板一眼,叫人好生心煩。 “娘,我聽說宋家遞了折子,怎么,四弟和宋家大小姐的婚事告吹了嗎?”淮王蕭齊邰送了一瓣橘子到自己嘴里,覺得汁水甚是甘甜,于是有剝了一瓣直接送到了皇后口中,像是發現好東西似的,對皇后說道: “這個橘子好甜啊,母后也吃吃看?!?/br> 皇后被兒子送了一瓣橘子進嘴里,感受到甘甜,卻沒有心里甜,橫了他一眼,又拒絕了他下一個送過來的橘瓣后,才對他先前的問題回答道: “可不是嗎?宋家老夫人最是守禮公正的一個人,當年我做皇后,她也提出過異議,這么多年過去了,她還是不改耿直,哼,早就和蘇妃說定的事情,她居然就這樣單方面的給拒絕了,不過就是仗著鎮國公府簡在帝心罷了,嘩眾取寵,自命清高?!?/br> 淮王吃著橘子,忽然又湊了過來,小聲對皇后說道: “兒臣倒是聽說宋家大小姐確實做了不好的事,那天景陽生辰,秀女們不是游湖嗎?宋家七小姐那船姑娘全都掉下水了,還好宋七小姐會泅水,救了另外兩個姑娘,據說就是宋大小姐買通了那兩個撐船嬤嬤……” ☆、108|100 第一百零七章 “還有那兩個嬤嬤,在事發之后,居然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了?!被赐鹾傻目粗约夷负?,問道:“母后你老實跟我說,這件事和您有沒有關系?” 皇后瞥了一眼淮王,沒有說話,只是低頭看了看自己手上的玉鐲,淮王見她這樣,就明白這件事必然也是出自自家母后的手,便不在多問,繼續說道: “唉,那可真是可惜了,蘇妃娘娘的如意算盤,這下不就泡湯了?!被赐蹩恐屎笊砼缘拇笥?,一副悠哉悠哉的模樣,皇后冷哼一聲,說道: “哼,泡湯算是便宜她了,若是真的娶了那才好呢。只怪秦氏那個女人太精明了,趁早截斷了我的路,要不然就靠宋玉蟬那姑娘,我就能讓鎮國公府雞飛狗跳!” 淮王當然不會懷疑自家母后的手段了,想起那日的事情,又對皇后說道:“對了,有件事您知道嗎?那天宋家的七小姐不是掉水了嗎?你猜誰最緊張?” 皇后看向了淮王,沒有說話,淮王也不賣關子,直接說出了答案:“是四弟!沒想到四弟對那七小姐還真上心,我聽下面的人說,他聽到宋七小姐掉水之后,第一時間就沖下了水,只不過可惜,宋七小姐會水,不僅沒讓四弟英雄救美成功,還讓她個小姑娘做了回英雄,聽說父皇還要賞她,真是因禍得福?!?/br> 這件事情皇后也早就聽下面的人說起過了,若是其他人家的女子,哪怕是個庶女,她也能就此讓定王直接以負責任的名義,將那落水姑娘娶了,可偏偏是宋玉汐,一個就算做皇子妾侍,身份都不夠的女人。 淮王眼珠子一轉,看向了皇后,獻媚似的笑了笑,摸著鼻子對皇后說道:“不過那宋七小姐確實生的很好,就是年紀小些,若是再大一些,母后干脆把她指到我后院去,等我娶了王妃之后?!?/br> 宋玉汐那個姑娘雖說有點棘手,身份也低,但女人嘛,一張臉生得好就是資本了,又不指望她有多少用,不過就是伺候伺候男人罷了。 皇后瞥了一眼淮王,冷哼道:“你想把她收房?做什么呀?側妃?” 淮王聽出了皇后話中的冷意,嘿嘿一笑,說道:“什么側妃呀!就是個玩意兒,她什么身份,一個半路歸家的庶女,也就比丫頭高那么一個檔次,讓她做個妾都算是給宋逸面子了?!?/br> 皇后聽了淮王這話,心里才稍微好受一些,說道:“這還差不多!那姑娘容貌生的太好,看著就是個勾引男人的狐媚子,等她再大些看吧,若是你這兩年上進些,到時候就是賜給你也沒什么,你只需記住自己的身份,千萬別學你父皇那般,自甘墮落就成!” 淮王見皇后允了,又是討好的一笑,親自給皇后剝了個蜜桔,送到她手中,皇后橫了他一眼,說道:“你也別高興的太早,宋玉汐就算是個上不得臺面的,可只要宋家有秦氏那個女人在,你要想順順當當的把她充入你的后院,只怕也沒那么容易?!?/br> 皇后的話讓淮王冷了冷面孔,說道:“哼,那老嫗婦惹了母后,那時候還在不在都不知道呢,就是在,我也能想辦法讓她開不了口?!?/br> “怎么?”皇后轉過身去,看著自己的小兒子,問道:“你有法子?” 淮王挑眉一笑:“什么法子?秦氏活的也夠久了,她給母后添堵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留她至今是母后仁慈?!?/br> 皇后大驚:“你可別胡來,鎮國公府也不是豆腐做的?!?/br> “我知道,母后放心吧,我的法子自然不用自己動手……”淮王這么一句話后,便不再說下去了,皇后問不出來,只叮囑他不可冒進云云。 母子倆又說了一番體己話之后,淮王殿下這才告退。 ******** 宋玉汐在床上躺了三天,第一天發熱,第二天流鼻涕,第三天又開始咳嗽,直到四五天以后,身子才漸漸好了起來,起床后,就收到了宮里的賞賜,因為她救人有功,所以皇上又賜了不少金銀細軟給她,為她的百寶箱中又添一些資本。 而之前為她所救的信國公府三小姐楚敏和寧國候府六小姐杜顏也親自上門看望了她,感謝她的救命之恩。 宮里的賞賜下來的時候,宋家所有人都一起去門前接賞去了,宋玉汐大方,將有些金銀就直接在府里撒了,大額的金銀直接送到寧壽院去,讓秦氏安排,然后又給其余姑娘,挑了幾樣可以送人的釵環玉佩,就連府里的奴婢仆人也都有恩賞,唯獨宋玉蟬那里沒有送去任何東西。 宋玉汐這人就是這樣的,你若對她好,她百倍還,你若對她不好,那就是天王老子也別想讓她妥協。宋玉蟬已經觸犯了她的底線,就算今后和她撕破了臉,沒有了從前的和睦,宋玉汐也不在乎。 宋玉寒等姐妹不知道宋玉汐和宋玉蟬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也不敢問,不過宋玉夢心里多少是知道一點的,畢竟她當時也在宮里,宋玉汐無緣無故的從水面掉下去,那道急彎她也經過了,沒感覺水流有多猛烈,照理說應該不會掉下去才對,而宋玉蟬當天又被秦氏給召回了宋家,連選秀也沒參加,和定王賜婚的事情更是沒有邊際了,秦氏將她禁足,可見她的確是做錯了事情的,這一點,讓宋玉夢很容易就想到了宋玉汐落水肯定和宋玉蟬有關系。 不過這件事情她誰也沒敢說,既然秦氏那里有了定論,她說再多都是沒用的,省得被宋玉蟬連累了,再讓秦氏將她也給禁足了! 宋玉蟬得不到定王妃的位置,宋玉夢一點都不覺得可惜,只怪宋玉蟬這段時間顯擺過了頭,今后還不知道在那些貴女面前怎么圓過去呢,之前一回,她和姨娘想在秦氏眼皮子底下做些小動作,害一害九姨娘和宋玉汐,卻被秦氏給整治的傷了元氣,賠了一個大舅舅,從此四姨娘失去了娘家的助力,人也變得老實起來,宋玉蟬的事情,宋玉夢覺得事不關己,她只需靜靜的看戲就好。 宋玉汐不在芙蓉園和遠客居一個多月,福伯和林樊將鋪子打理的井井有條。譚昭娘在遠客居里也自成一道風景線,她如今每日刺繡,繡出來的東西都供不應求,也給林樊額外招攬了不少生意,琉璃賣的空前火熱,窯廠已經連續燒了好幾個月沒有停,若不是原料不太夠的話,也許這窯洞燒個兩三年都不會熄吧。 宋玉汐這回倒是沒有讓林樊去催促,而是讓窯廠的堰伯將手頭這批燒制完成之后,就把窯洞大火熄了,一來是水晶不太夠用,二來,宋玉汐是擔心五月里京城那場毀滅性的大雨。 已經讓福伯在芙蓉園后院的后面又開辟出一個院子,專門用來存放炭火和木柴用的,福伯以為是窯廠需要,所以也沒有多懷疑,按照宋玉汐說的那些就去做了,林樊那兒也沒閑著,一路收了萬噸米糧,存放起來。 這一場大雨足足會下三個月!整個夏季都在這一片雨水中渡過,不是偶爾暴雨,而是每天日夜不停的下,從京城到河間再到直沽,這些地方在雨水過后,京城城內還好些,城外的良田和房屋都給淹了,造成災民無數,全都一窩蜂的往京城涌來。 就因為這個,宋玉汐當年買下了長安街以后,重新建造店鋪時就特意讓工匠,把她手里的所有店鋪的地基加高了兩米,所以長安街的所有鋪子門前全都是有石階的,這樣一來,租她鋪子的商店應該都不會有什么問題。她收集炭火和木柴,還有糧食,倒不是為了在那時發一筆財,相反的,她手里掌控這些,總比其他人掌控要好,到時候是施粥還是放糧,都能由她控制,不會被少數jian商坐抬米價,上一世就是那樣的,有很多jian商在下雨一個月之后,就大肆收上米糧,然后高價賣給來求活命的百姓,百姓們吃不起糧食,怨氣積聚,那段時間,在京城鬧出無數的官司,也死了很多人! 雨后百姓流離失所,有的落草為寇,有的成了叛軍,還有的染病身亡,再有便是河間府發生的那場特大的瘟疫了。人畜死的多了,瘟疫便要盛行了。 宋玉汐那時還在平陽候府,親眼目睹了那場瘟疫死了很多人,可是有些官員報喜不報憂,死亡百姓人數也只報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的百姓染上病以后,就給關到郊外的死人村去了,官員們上行下效,知道如果如實上報,不知要撤銷多少官員,于是一級瞞一級,等到傳到皇帝耳中的時候,就變成了,偶有疫情病發,已經有所控制云云。 所以說,那場瘟疫到底有多厲害,也許連同樣是重生回來的蕭齊豫都未必清楚知道,蕭齊豫只知道改換排水,可是對瘟疫的事情似乎沒有提及,宋玉汐想,他很可能是不知道的。 城外的死人村那個時候,也許有成千上萬個因為水災流離失所的重病災民被關進去,不過最后幾個深坑,就把人給埋了,因為是各地流竄而來,統計不了名額,死了就權當黑戶處理,這件事宋玉汐之所以知道,就是因為平陽候紀朔也是這件事的參與者,他那時兼任五城兵馬司,若是告訴朝廷的話,他的五城必然是要受牽連的,所以他大著膽子隱瞞朝廷,死人村的事情算是他和幾個官員私下處理的,那個時候,紀邙已經從宛平調任到了京城,她在詹事府里住一段時間,也會被喊去平陽候府住幾日,暴雨那段時間,她就在平陽候府待著,紀朔的貼身侍衛和門房很熟,門房的班頭又是廚房嬸子的男人,宋玉汐也是聽丫鬟們說起這事兒,才有所耳聞的。 雖然沒有親眼見證死人村事件,但聽了之后,光是想象就足以叫人頭皮發麻。雖然沒有親眼看見,但城里城外會爆發瘟疫,這是她能夠明確知道的事情。 所以宋玉汐在準備了柴火,煤炭還有糧食之后,又讓人準備了棉衣棉被等保暖物件,而最重要的東西,應該就是藥材了! ☆、109|100 第一百零八章 宋玉汐是老百姓,親身經歷過那事件,所以對當時治療瘟疫的方子記得很清楚,畢竟那段時間,家家戶戶都在熬藥,藥店里的藥材供不應求,自然也有不少jian商坐地起價的。 瘟疫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熱病,還有一種是鼠疫。熱病的方子是:黃柏三錢,知母三錢,黃、生甘草各七錢,五味子,當歸各三錢,升麻、柴胡各十二錢;而鼠疫的方子則比較復雜,因為鼠疫分為好幾種表現,大致有皮膚化膿感染,瀉痢不止,還有肺炎咳嗽這三種癥狀,需要準備的東西比較多,九節菖蒲兩分,銀花蕊六錢,連翹、葛根、生地各五錢,蘇木、桃仁、紅花各一錢,黃連,苦參和大黃各八錢,三碗煎服,早中晚各一次。 這些都是比較常見的藥材,所以一般藥鋪里都有售賣,不過藥鋪的存量都不多,所以盡管宋玉汐讓林樊跑遍了京城所有藥鋪,將能買的藥材都買了不少回來,不過因為藥鋪有規矩,只要是常用藥材都只能賣七留三,不能只給一家,所以林樊也只買了幾十斤回來,百八十人喝是夠了,卻不能應對那樣龐大的數量。而藥材大多出產北地,靠商隊和京城藥鋪有計劃的進貨,一時間也難以湊齊那么多藥材。 不過這個宋玉汐倒是不很擔心,畢竟如今不是只有她一個人重生回來,蕭齊豫是當今太子,他既然已經下令改道排水溝渠,那便說明他已經對那場大雨有了準備,東宮勢力龐大,能人輩出,既然著手準備,那她還要cao什么心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就好了。 五月初開始,天地間大雨傾灑而下,就像是天漏了一般,豆大的雨點很快就淹了街道,幸好之前排水溝渠做過擴建引導,才不至于讓內城陷入汪洋之中。 宋玉汐站在二樓房間里,看著院子外頭大雨傾盆,院子里的花草都淹了半寸在水里了,她知道這場大雨,可是卻不能在府里有所作為,林氏這些天已經不怎么孕吐了,四個多月的身子已經能看得見了,腰帶解開,直接穿著齊胸襦裙,她打著傘從雨里穿過院子,來到宋玉汐的小樓,讓梅薔給宋玉汐送來了一鍋雞湯,說道: “廚房里熬的,我吃不完。這雨也不知要下到什么時候,屋里又冷又潮濕,梅雨來的太早,這也太厲害了,冷的都快要燒銀絲炭了?!?/br> 宋玉汐坐過去,接過林氏遞過來的一碗熱湯,說道:“這才下了幾天呀!府里也不知采買的東西夠不夠,待會兒還是讓梅薔她們出一趟門,多買些東西回來放著,萬一你想吃個什么廚房里沒有,你這肚子里的rou可不跟你講理!” 林氏喝著熱湯,臉色好了許多,覺得這大雨天,待在小樓里感覺挺好,喝著熱湯,看著窗外大雨,笑道: “哪里就會沒東西吃了。我看這雨再下個一晚上,明天差不多就該出太陽了吧,還去買什么呀!” 這可不是明天出不出太陽的事。若不準備著,很可能到了下個月的時候,鎮國公府雖說不至于沒飯吃,可是一些林氏想吃的菜和rou可能就沒那么容易買到了??墒怯植荒苤苯痈质险f自己知道這雨的來頭,若是能說的話,她早就在下雨之前,把東西給林氏備下了,依舊勸說道: “我瞧著這雨還得下個好幾天呢!娘,你就聽我的不錯,待會兒我讓秋彤和秋云,還有綠丸,全都跟著梅薔出去,不說牽頭豬回來,最起碼雞鴨魚買多些,回來不用立刻殺,養在廚房里,菜最好也買多些,瓜果什么的,總要備著才成,多備一些東西總是好的?!?/br> 喝了半碗雞湯,林氏又挑了兩塊雞rou送到宋玉汐的碗里,說道:“神神叨叨的,這雨哪能再下幾天呀!咱們住的倒是高出,要是下游的百姓,還不得淹著過日子呀!快多吃些,廚房里還熬著蹄髈,這些天也不知怎的,胃口大的很,怎么都吃不飽?!?/br> 宋玉汐放下碗,說道:“我跟你說要多買些東西回來,你和旁人現在不一樣,想吃個什么東西沒準兒!算了算了,這事兒你也別管了,待會兒我親自帶梅薔她們出去采買?!?/br> 說完這話,宋玉汐就撫著林氏的肚子,說道:“餓著誰,也不能餓著我弟弟呀!”見林氏還想說什么宋玉汐一抬手,說道:“你別說了,我決定了,待會兒就出去?!?/br> 林氏只好把到嘴邊的話咽了下去,低頭看了一眼肚子,露出一抹無奈的笑,忽然想起什么,說道:“對了,你別忘了讓人再給你哥哥送點東西去,他一個人住在東林書院里,身邊也沒個知冷知熱的人,我說給他找個書童,他偏不要,這種時候沒人伺候,我看他怎么好?!?/br> 紀衡自從那回從紀家被帶回之后,宋逸就幫他說到東林書院里去當客座先生了,白鷺書院是私家書院,東林書院就是直接掛靠在國子監名下的,書院的等級差了不是一點點,而且紀衡又是宋逸親自作保的,自然更受尊崇,而之前白鷺書院的院士和副院士,曾經私下有找過紀衡,給他送禮道歉,說自己一時糊涂,才被紀寧氏利用了,紀衡不想與他們為難,可是要恢復從前的師生情誼卻也是不能了。 “嗯,我知道了!之前就派人給他送了好些衣裳和被褥,我再另外給他準備些吃的放在芙蓉園,他住在東林書院里,東西搬進搬出也不方便。這樣讓他每天到芙蓉園吃飯,或者我讓人做好了,直接給他送過去,這樣又省得他做,還省得他下雨天來回跑,不是更方便嗎?” 宋玉汐做事向來穩妥,不像個十三歲的小姑娘,倒像個三十一歲的老大娘。林氏被自己的想法給逗笑了。 三兩口就喝掉了雞湯,然后宋玉汐就下樓喊了秋彤秋云和綠丸,撐傘去了主臥,讓林氏干脆就在她的小樓里歇著,別在雨里走來走去,林氏剛覺得她小樓舒服,本來就想多待會兒。叮囑了宋玉汐幾句,讓梅薔照顧好她,便不再管了。 她知道自家閨女是個閑不住又能干的。從前她還擔心她回到宋家會不適應,其實,那個時候她想錯了,只有拼命的想要融合這個高貴的圈子時,女兒才會覺得不適應,若是她一點都沒有融合的意思,做一切事情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意志,那無論到那里,誰也都沒法約束她。 有時候林氏還很羨慕這個小姑娘,因為她有勇氣!與她比起來,自己的勇氣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小時候,沒有勇氣抵抗父母的命令,遠嫁京城,后來遇見了紀洲,在那個家里,只有跟紀洲關起院門后,過的日子才稍微舒心些,她那時又沒有勇氣抵抗周氏和紀寧氏,一路隱忍,而她隱忍的后果,就是被周氏和紀寧氏打包送給了宋逸這頭野狼,被吃的渣都不剩,可是那時候,她又沒有勇氣去死,拖著這殘破的身子,茍延殘喘著,還是沒有勇氣給孩子們創造好的生活,最終落得被囚禁廢園的下場,下決心帶著女兒來給宋逸做妾,應該算是她這一生做的最有勇氣的事情了,這還是因為,心中憋著對紀家的仇恨,她真的很失敗,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她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做什么,這兩年,看著閨女從那么小的年紀就開始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她心中別提多自豪驕傲了。 而在女兒面前,林氏倒覺得自己像個年紀小的,需要被女兒妥善的保護著,而最詭異的是,這種感覺居然還挺正確,女兒的能干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就連宋老夫人對她這個姨娘都尊敬了不少,而她知道,這不僅僅是因為宋逸對她的看重,還有就是女兒在宋老夫人心中的地位一日日的改變著。 就好像現在,外面下著大雨,本該縮在娘親懷里躲懶,可是她偏偏不懼風險,也不怕麻煩,就這么用她瘦弱的肩膀,承擔著本不該由她承擔的責任!不過這些責任對她來說,已經算不得什么了,因為她已經足夠厲害,這種厲害的技能,足以讓她在任何地方都能平安的活下去。 宋玉汐帶著十幾個人,幾乎雨桐院全體出動,又讓管家給套了七八輛馬車,借著林氏想吃東西的名頭,出門去了,這陣仗可把綠丸和梅薔給震驚的說不出話來了,梅薔好不容易恢復過來,在馬車里對宋玉汐問道: “七小姐,我們上去把整個集市都搬回來嗎?” 宋玉汐當然明白梅薔是什么意思,七八輛馬車,若是擠擠的話,說不定還真能把一半菜市場給搬回來,而她要做的就是這個。只不過不能和她們明說。 畢竟再過幾天的話,其他人也會意識到這雨漫無天際的下,所有的食材都會跟著緊俏又緊俏,到時候再去買,可就買不到什么了。之前是沒有理由大肆買東西回來,好不容易這回林氏松了口,她當然要大買特買,把需要的東西都買回來放著,這樣等到林氏想吃的時候,總不至于什么都沒有。 ☆、110|100 第一百零九章 這一場絕望的大雨,已經下了足足二十天了,人們開始意識到這不是一場普通的雨,五城兵馬司和城防營日日都有官兵在街上來回巡邏,總的來說,內城淹的不多,只是怕護城河的水來不及流,然后溢出來,那樣在城邊的百姓們可就遭殃了。 京城里的店鋪,大多都被淹了,只有長安街新建的那些店鋪因為地基頗高,所以,店內并未有什么影響,只不過下雨天上街的人少了,顧客也少了,賣吃食的店鋪倒還好,每日只要有東西賣,就一定能賣掉,可是那些買首飾珠寶,衣裳布料的可就門可羅雀了,下雨天的日子,誰會上街來買這些不必要的東西呀。 內城的米價,菜價一度翻高,維持了十多天之后,然后大家發現,能買的東西就越來越少了,糧鋪里的糧食已經把價格漲的面目全非,宋玉汐讓林樊把之前囤積的糧食,找了一家空的店面,做起了臨時買賣糧食的場所,價格和往常不變,只不過,需要來買的人提供戶籍證明,每家每天最多只能買一斗米,五天一個輪回,然后歇兩天,繼續五天的輪回,多了不賣,出再高的價格都不賣。 有好些米糧商販來找林樊商議,說要以十倍的價格將林樊囤積下來的糧食全都買回去,也被宋玉汐給拒絕了,并且跟林樊說定,就算人家出百倍、千倍的價格,也都不能賣! 一開始的時候,還有人說這家店鋪老板傻,有錢不知道賺,一些大戶人家,本身地窖里就有余糧,所以還不至于為了這兩升米來排隊??墒堑扔赀B續下了一個多月之后,他們就不那么說了,老百姓家里的余糧也吃得差不多了,米缸見底,宋玉汐的糧食鋪子就給他們解決了大問題了,而大戶人家也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而關鍵是,城里其他糧食鋪子的糧都已經賣的差不多了,大戶人家就算有錢,也是買不到更多的東西了,所以,也只能像一般人家那樣,每天都到長安街上的糧食店買,有些百姓揭不開鍋,都紛紛的說這家糧食店有良心云云,街頭巷尾都在傳播,然后每天都會增加一些人來。 宋玉汐早就預見了這個情況,從一開始就做好了防范,為確保每家都能買到,所以一開始她就限定大家每天只能買一升,就因為她算計著供應,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京城大部分人家缺糧的尷尬。 這件事很快就被宋逸知道,聽說女兒居然搞出這么大個交易來,并且還辦的有模有樣,井井有條,生怕糧食店出問題,宋玉汐也知道,若是雨繼續下,難保不會有人惡向膽邊生,打起她屯糧的主意,所以,干脆把這事兒記到了宋逸名下,讓他以鎮國公府的名義買賣這些糧食,每天鋪子外還有左右四五十個城防營的官兵輪班站崗,宋家的事情很快也傳入了朝堂之中,原本宋逸還想低調處理的,可沒想到被太子給當朝說了出來,皇帝一聽頓時欣慰,將宋逸喊到跟前,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