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節
“我倒是想要公布,公司那邊不讓,據說有記者拍到了照片,照片還在那壓著呢,我是無所謂的,但是公司那邊……”連夏沒有說下去,文楚行也明白,華創現在不景氣,不會放過任何可以炒作的機會,連夏如今話題夠了,婚訊也只能是錦上添花,還不如等到沒有新聞的時候,爆出來這個消息博眼球,這是藝人常用的炒作手法。 “那我先在這兒說聲‘恭喜’,什么時候舉行婚禮,我現在這兒預定一個席位?!蔽某袑а菪Σ[瞇地說道。 “好說,”連夏大手一揮,“沒問題,鐵定有文導您的位置,就怕您那時候不來!” 相比起同齡亞洲女星,連夏在歐洲還是有不小的人氣,至少她上過不少歐洲報紙,絕大多數歐洲人都知道有這么一個中國女明星,所以在連夏現身《出詭》首映典禮時,周圍影迷的歡呼格外的響亮,當然這其中絕大多數是中國留學生。 在這個天氣,還能在外面排著隊靜等偶像的影迷,絕對是真愛。 連夏雖然凍得瑟瑟發抖,還是和熱情的影迷握手簽名合照,不過因為時間有限,她不可能給所有到場的影迷簽名合照,那些沒有要到簽名的,連夏只能遺憾的對他們說一聲抱歉。 風頭無限的連夏,將跟在他身后,走在他身前的一竿主創人員都襯托成了保鏢,走在連夏之前的,初入紅毯的女星,也都變成了路人甲,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在這里面,只有連夏一個人能成為“星”,其他的演員都沒有什么名氣。 即使是這部電影的導演文楚行,都知道,電影票房好不好,除了這部電影本身的題材口碑,這部作品的原著書迷、連夏自身的票房號召力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文楚行在制作費不夠的情況下,非常有魄力的選擇啟用片酬不低的連夏,看好的除了是連夏自身的演技和國民度,還有就是她在海外的知名度。 不得不承認,在東西文化相互交融的今天,西方文化輸入東方很多,東方文化輸出的卻很少,文化輸出包括明星輸出,有許多好萊塢演員,在中國都非常有人氣,甚至是一呼百應,但是很少在美國聽到關于中國明星的消息。 連夏作為為數不多,在國際市場上掀起有水花的藝人,相比起那些“國際巨星”,連夏簡直可以稱為物美價廉。 因為前幾部由連夏主演的電影,票房成績都不錯,文楚行的《出詭》題材雖然是懸疑,但因為是本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影片,又是口碑一直不錯的連夏主演,不少片販子將目光聚焦到了《出詭》上,想看看有什么商機。 雖然整個柏林國際電影節星光稍顯黯淡,但是放映廳還是座無虛席,從上座率來說,《出詭》還是蠻吸引人的。 *** 這是連夏第一次看到《出詭》成片,最近她實在是太忙了,徐妙珍絲毫不體諒她初婚的心情,迫不及待拉她到香港參加試鏡。 香港導演關俞非要為他的新片《審判》選角,這部由好萊塢參與制作,中美合資影片,將斥資1.6億制作費打造一部超豪華陣容的劇情片,兩年前劇本還未寫好就開始炒,炒到至今總算是進入了選角環節,即使連夏是片方重點考慮的幾個候選女星之一,也要中規中矩的參與試鏡。 當然片方的考慮不可能是連夏一個人,除她外,宋楠楠、李祺蕾、金雪飛、陳敘等一竿一線女星,都在極力爭取這部電影,周靜蕓,林爽,林麗、陳怡等當紅花旦也爭取在電影中出演一個角色,哪怕是女二、女三。 要知道這可是好萊塢參與制作的電影,以后會在美國上映,說不定火爆之后就紅到美國了。 對于國內的演員來說,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為此,連夏差點錯過飛機航班,趕不到柏林電影節。 正因為這個原因,連夏甚至沒有過多的精力用在柏林電影節上,她從頭到腳都交給了造型團隊,甚至連電影首映穿什么樣的衣服,都是在下飛機后酒店里才知道的。 《出詭》最初打造的是懸疑推理驚悚,從拍攝現場就可以看出來,導演不僅打算嚇死觀眾還打算嚇死演這部電影的演員。 在導演文楚行的設想中,電影是一部集詭異、怪誕、恐怖、血腥、懸疑、推理為一體的,不求中國版《達芬奇密碼》至少也應該是個中國版《白夜行》,事實上成片出來以后,導演確實很滿意,不過電影在送審的時候,被電影局以過分血腥打了回去。 文楚行和剪輯師,小心翼翼剪了一些,又將電影送審,還是被打了回去。 中國電影市場沒有分級,無論什么電影,都要確保你這部電影各個年齡層都能看。 對于《出詭》這樣的影片,這顯然是一個非常為難的要求。 157分鐘的電影,經過不斷的剪輯,變成了103分鐘,那剪去的54分鐘全部都是劇組全體工作人員不眠不休的結晶,文楚行曾經想過和好友婁葉一樣,不管不顧先帶著作品上柏林電影節走一圈再說。 不過他始終沒有那個魄力,這世上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五年不能拍電影的巨額罰單,不得不說電影局“殺雞儆猴”還是有效果的,文楚行就乖乖的將電影送給電影局,一遍遍審核,直至通過。 當然影片效果,也是大打折扣。 和最初宣傳的懸疑推理驚悚倫理相比,如今的《出詭》懸疑有余,推理不足,驚悚更是被剪得七零八落只剩下一個殼子,若不是連夏所飾演的桑宛筠分裂出的人格還有些驚悚元素在,驚悚這項可以直接被扔出去了。 唯一值得討論的,大概就是這部電影倫理部分,關于人性的探索。 電影局大約覺得電影剪現在這樣也不好意思,倒沒有苛刻電影中關于人性最黑暗的那部分。 男配角魏同光會一次次出軌,男主角安和會遺憾為什么女主角桑宛筠的第一次不是給了他,女主角桑宛筠則會在理智的情況下,選擇原諒出軌的丈夫,拒絕心動的情人,維持這段看似“完美”的婚姻,安和也會在和樂樂上床后,質疑對方為什么不是處女,即使他在瘋狂的尋找樂樂,還是會參加母親給安排的相親,魏同光會在得知妻子精神不正常,將所有的責任推到妻子上,安和會制止女主殺人也會不顧一切袒護她。 不能容忍自己其實是個多重人格的完美主義桑宛筠,最后還是選擇自殺,她要留給這個世界,留給安和一個干凈的清醒的美好的自己。 可惜了…… 這是連夏看完電影后的感覺。 這部電影總讓人感覺,有些沒有講完的故事在里面,似乎還可以變得更好,或許這就是剪輯造成的無法彌補的缺憾。 那些被減去的鏡頭,那些沒有講完的故事,都不復存在。 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就是現在這部充滿遺憾的《出詭》。 雖然《出詭》充滿了遺憾,但不能否認,這仍然是一部好電影。 能讓喜劇導演文楚行一意孤行一定要拍的題材,一定有它的魅力,無論導演心中是否有遺憾,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在掌聲和尖叫聲中,連夏和所有主創站起來,向觀看這部電影的觀眾和影評人致謝。 感謝他們進放映廳,觀看這部103分鐘的影片。 “那個未剪輯版本,還有嗎?我拷一份留著作紀念?!彪x開放映廳后,連夏問文楚行。 “沒問題,回去我給你寄一份,注意查收?!蔽某幸荒樰p松地說道。 《出詭》也許不是26部主競賽單元最出色的那部,但一定也給評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經久不息的掌聲就是最好的證明。 事實上正如文楚行篤定的那樣,《出詭》在柏林電影節受到了巨大的關注,這種關注程度甚至不亞于由蒂爾達·斯文頓領銜主演的驚悚犯罪題材電影《朱莉婭》。 【“……連夏,無疑是這部電影的靈魂人物,她幾乎完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個近乎無懈可擊的多重人格病人……”】 不少影評人將連夏和電影《無憂無慮》中的女主角莎莉·霍金斯放在一起,認為兩人是最有可能摘得柏林電影節影后桂冠的人。 國內媒體也放棄了詢問連夏是否結婚,而是一遍又一遍詢問連夏,是否有信心獲獎。 這一幕不禁讓人想起06年的威尼斯電影節,連夏也曾離影后桂冠很近,但是最終卻不低老牌影星海倫米倫,值得一提的是,莎莉·霍金斯和海倫·米倫來自同一個國家,他們都是英國女星。 老實說連夏對獲獎毫無把握,因為《出詭》的剪輯版,減去了連夏許多鏡頭,在整部電影中,連夏這個絕對主人公的戲份,也就比高馳飾演的安和多一點,多重人格分裂,雖然給她的表演增加了許多難度,但是“大姐”性格的過分剪輯,使得整部影片在講故事這一環節上,似乎卻了點什么。 可是看著大老遠跑到自己德國的中國媒體那包含期待的眼神,連夏實在是不好意思說,抱歉我真的沒把握,她只好笑著說,“我希望我可以獲獎,但是沒獲獎也沒什么,我還有未來,這次不行下一次再來?!?/br> 1976年出生的莎莉·霍金斯比連夏大六歲,連夏說她還有未來,這話也沒錯。 作者有話要說:三次元中第5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之一是舒淇,本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有中國內地導演王小帥《左右》、香港導演杜琪峰的《文雀》,王小帥最后憑借《左右》拿下了最佳編劇銀熊獎 這一屆的影后是莎莉·霍金斯,一個超級漂亮的姑娘,鑒于作者是她的粉絲,就不把獎項蝴蝶走了。 撓頭,王小帥還是挺厲害的,不知道為什么現實生活中《左右》沒啥水花,我說一句,我沒看過這部電影啊,到底講的什么我也不知道,別打我 ☆、第一百一十八章 盡管放馬過來 絕大多數影評人對《出詭》評價都是正面的,認為這部電影從敘事手法到表演方式都充滿幻想,但是也有很多人對這部電影產生質疑,認為這個故事并沒有說明白,很多事情都不清不楚的,比如說桑到底將尸體藏在了什么地方,男主安到底是怎么一步步察覺樂樂和桑是一個人,又是怎么發現桑另一重人格大姐,女主角的丈夫最后下場如何,但是出于職業cao守,電影公映前影評人并不能寫劇透的影評,這些疑惑只能私下向導演討教。 但是記者就不會這么客氣了,許多專門報道電影節的媒體人,他們和影評人一樣,看過大量的電影,擁有獨立的審美眼光,換句話說,影評人能看出來的,他們也能看出來。 于是在之后的記者采訪環節,記者將一連串的問題拋向了導演文楚行,好在文楚行是有備而來,在外媒面前他自然不會說自己的電影在自己國家審核沒通過減去了50分鐘,即使這可能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但是在這種場合,文楚行這樣的性格,注定不會說出炮轟自己國家文化部門的話語,他只是笑著說: “這些問題在影片中都有暗示,這些真相隱藏在臺詞,畫面中,蛛絲馬跡的線索串聯成了最終的答案,若是覺得不明白,電影公映后,歡迎你們再到影院看一遍?!?/br> 記者對于這個答案自然不是特別滿意,但文楚行也算是給出了一個像樣的答案,記者又將問題對準了影片中唯一一個大腕兒連夏,希望從導演嘴里知道對這位演員的評價。 別說文楚行和連夏關系不錯,就算兩人關系不好,文楚行也不會傻乎乎的留個把柄在記者手中,他毫不猶豫將贊美之詞用在了連夏身上,“她是我見過的最優秀的演員之一,她能將我腦子里想得畫面,很自然地表現出來,和這樣的演員合作,我感到很愉快?!?/br> “除了連夏外,《出詭》大量啟用了新人,您對這些新人演員的表現是否滿意呢?” “基本滿意,新人沒有經驗,他們對鏡頭的熟悉度不如有經驗的演員,但是新人演員有新人演員的好處,他們進取心很強,可塑性也很強,對這部電影里,幾位新人演員的表現,我都很滿意,他們都是非常優秀非常有潛力的演員?!蔽某行χf道。 因為電影局的剪刀手,《出詭》原本流暢的劇情變得支離破碎晦澀難懂,劇組沒有一個人對拿獎有信心,大家都是抱著重在參與的心里來的柏林,沒有想到獎項揭曉后,《出詭》卻拿下了本屆柏林電影節評審團銀熊獎,在一片掌聲中,這位才華橫溢的導演激動地走到頒獎臺上,文楚行英語很好,他稍微平復了一下心情,用英語說道,“這振奮人心的時刻,請容許我說中文,我的母語……” 這句話為他贏得了在場熱烈的掌聲,接下來他的話全部是中文,獲獎感言結束時,才轉換英語的“謝謝”,這句恨不得全世界都能聽懂的英語此時的意思是,我的演講完畢,你們快鼓掌吧。 《出詭》獲得柏林電影節評審團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國內。 國人驚喜又一部電影在國外電影節收獲重量級獎項,對文楚行、連夏在內的一竿主創人員大贊特贊。 文楚行柏林電影節會說英語說中文,愛國贊一個,連夏紅毯女神范十足,贊一個,雖然電影還未公映,看預告片,新人高馳和杜航的演得不錯,也贊一個…… 雖然如今網絡崛起,但是大家還是很習慣從電視和報紙上獲取信息,主流媒體對《出詭》的吹捧讓當事人看了都覺得羞恥。 好像他們獲得的不是一個銀熊獎,而是一座金燦燦的“奧斯卡”,國內媒體似乎已經看到《出詭》美好的未來,聯想到兩年前很紅的“啞母”,絕大多數人認為《出詭》會和“啞母”一樣,在國際電影獎項上大放異彩,甚至有媒體寫出《征服,從柏林電影節開始》這種完全沒有腦子的標題。 這簡直就是“捧殺”,文楚行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斤兩,也知道《出詭》已經被剪輯的七零八落,原版能不能和“啞母”相提并論尚且有待考察,更何況一個殘疾版,在柏林電影節得到評審團大獎已經是僥幸,更何況同級別的電影獎項。 文楚行甚至想說,若不是這兩年柏林電影節影響力降低,結果還不知道怎么樣呢。 但是國內的媒體不會管這個,他們只管出新聞,觀眾喜聞樂見,高唱主旋律這種不要太好,柏林國際電影節,這個獎來的太重要了,最近的娛樂圈,除了“傳言連夏已領證”都沒有別的新聞。 至于這部電影上映后反響如何,他們完全不考慮,國外獲獎電影普遍都是“叫好不叫座”,票房再爛,爛得過“啞母”? 在這部電影開拍之初,大罵文楚行糟蹋原作品的原著粉徹底消失,當初不看好連夏接這部電影的業內人士也集體啞聲,那些因為擔心連夏因為爛片被拖累,轉而攻擊連夏經紀人徐妙珍的激進粉絲也站出來向徐妙珍道歉,有些神通廣大的粉絲甚至將道歉信送到了華創內部,華創上上下下全知道連夏粉絲給她的經紀人徐妙珍寄來了道歉信。 看到連夏粉絲的道歉信,徐妙珍是萬分感慨,她對連夏說道: “他們這樣,讓我壓力很大啊,我不可能每次眼光都這么精準的,若是哪天走眼了,豈不是很對不起他們,看看你家粉絲說的話,‘感謝你慧眼識珠,幫夏夏選了一部有一部好作品,你是夏夏的伯樂,你是我們夏令營的宰相’,這句話你家粉絲就說錯了,其實我不是宰相,我是營長來著……” 這句“我不是宰相,我是營長”被連夏記住,后來在一檔談話類節目,提及對自己事業幫助最大的人,連夏毫不猶豫選擇了徐妙珍,并且說出了這段話,徐妙珍也被連夏的粉絲親切的稱呼為“徐營長”。 亞洲電影除了功夫片,在歐美電影市場一直沒有什么太大的水花,在歐美電影走進中國電影市場的今天,中國電影也渴望走出去,進入廣大的歐美市場,渴望在歐美主流電影節上獲得肯定。 國人通常唱衰國產電影,事實上卻是亞洲電影中,中國電影在國際電影市場,無論是認可度還是關注度,一直都高于日韓等國家,華人在歐美還有認知度比較高的電影人,日本黑澤明去世之后,也有一些才華橫溢的日本電影人出現,但是他們的作品始終無法取得黑澤明的成就。 大約這也算一種“為國爭光”的特殊方式,又或者,媒體人只是單純的想讓大家知道,有這么一部電影在國外規格相當高的電影節上獲得了獎項,最主流的媒體,央視電影頻道攝制組找到了《出詭》的主創人員,希望可以做一期節目,央視羅列了幾個采訪名單,除了本片劇本的編寫者聶南山,聶泰斗,《出詭》的制片人師帥帥、導演文楚行,主演連夏、高馳、杜航等人都在其中。 不知道為什么,在問別人的時候,電影頻道主持人天曉都是中規中矩的問題,到了連夏這邊問題卻突然尖銳了起來: “當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時候,你以兩票之差,落后英國老牌影星海倫·米倫,對于那個時候還是新秀的你,算是一個傲人的成績,如今兩年過去了,你已經不能稱為新面孔,如今又以一票之差落后英國女星莎莉·霍金斯,和柏林電影節影后失之交臂,會不會怨天尤人,覺得老天對你不公平,很少有演員,在兩年的時間兩次離國際三大電影節這么近,幾乎是垂手可得,卻鎩羽而歸,會不會感到遺憾或者是難過?” 聽到這個問題,連夏微微一愣,在之前節目組的溝通過程中,雖然有類似的問題,但是卻不是天曉這個表達方式,如今天曉做了這么一連串的鋪墊,她要是回答好了,別人會說她機智,若是回答不好,不是落個狂妄的名聲,就會有人說長外國人的志氣滅自己國家的風頭。 連夏想了想,說道,“遺憾和難過都會有的,但也不是特別多,柏林國際電影節,每年有上千部電影參賽,只有26部會入圍主競賽單元,我們就是其中之一,即使沒有得獎,對于我們來說,都是肯定,更何況我們得獎了,評審團大獎,26部電影,只有11部電影獲獎了,我們就是其中之一,這個獎項非常有分量,并不是某些媒體嘴里的安慰獎,柏林國際電影節沒有安慰獎,若是真的有,相信我,很多人會為這個獎項打破頭?!?/br> 聽到連夏的調侃,天曉和連夏一起笑了起來。 連夏繼續說道,“一部電影的成功,并非是一個人的成功,而是一個劇組,許許多多人的努力,我們是共同成功,這個評審團大獎,也有我的一份功勞,不能因為我沒有得到某個獎項否定了我對這部電影做出的貢獻,也不能因為某個演員獲得了某個獎項,抹殺掉其他人為這部電影做出的貢獻?!?/br> “你提到了貢獻,那么你認為這部電影誰的貢獻最大,據我所知,像在德國擁有讀者眾多的《ema(電影)》雜志影評人,看過電影后認為你是這部電影的靈魂人物,對此你怎么看?是認為他說得對,還是認為他說的不對?”天曉笑瞇瞇地又拋出一個炸彈。 “這個答案不應該說對和錯,應該說他說的不是很準確?!边B夏想了想答道。 “我飾演的角色很重要,在原版小說中,整個故事都是圍繞我飾演的那個角色展開的,聶老改編劇本后,我飾演的那個角色,分量依然很重,可以說是最重的一個,首次挑戰‘多重人格’患者,這和一人分飾兩角三角完全不同,同樣的外貌,同樣的打扮,同樣的妝容,我要讓觀眾覺得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對我來說,這是一件很有難度很具挑戰的工作,但是這不意味著這部電影我的功勞最大,做出貢獻最大的應該是幕后工作者,比如說編劇,導演,統籌,攝像,剪輯,即使拋開這些人不提,和我對戲的演員,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因為我們是一個整體?!?/br> 天曉點點頭,“確實是這樣,一部電影不應該歸于一個人的功勞,就像是你一直在強調的,你們是一個整體,”頓了頓,主持人天曉又問道,“如今娛樂圈85后強勢崛起,90后蓄勢待發,連夏,若是我沒有記錯的話,你是82年出生的對吧?” “是這樣,沒錯?!边B夏給予了肯定的答復。 “《出詭》中文導大量的啟用了新人,和你同劇組的高馳、杜航在電影中都有不俗的表現,對此你會不會感覺壓力大,感覺到競爭激烈,三年前在《靖康變》劇組的首映典禮,當時蕭文軒有句話給我印象特別深刻,他說你讓他感受到娛樂圈的新老交替,在面對實力不俗的新人演員時,你會不會也有類似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