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 本書由(梨梨梨梨只丶)為您整理制作 ================================== 影后人生 作者:狴犴 【文案】: 基本上每個“一炮而紅”的演員,身后都有一段艱辛路。 你羨慕我的光鮮亮麗,卻不知道這無限風光的背后,是一個十年。 她當過替身、演過尸體、扮過乞丐…… 從替身到龍套再到女配角……厚積薄發,如今也該她一飛沖天! 原創架空娛樂圈文,事業線,1v1,男主戲份少。 內容標簽:娛樂圈 平步青云 天作之和 都市情緣 ☆、第一章 轉行·起點 連夏進入娛樂圈純粹是個意外,她原本是一個小有名氣的雜技團里的雜技演員,十四歲那年,跟著團里到一個旅游景點搭臺子演出,被正準備籌拍一部武打片的導演謝選相中,在該片中出演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賣藝丫頭。 這部名為《江湖》的影片從籌拍到上映,僅花一年半,片中演員全部采用新人,制作成本不足三百萬,最終卻將1.2億票房收入囊中,創造了當年華語電影票房史上的奇跡,不僅捧紅了男一號蕭文軒和女一號宋楠楠,還捧紅了片中一竿配角,謝選一躍成為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可謂是風光無限。 不過這一切和連夏似乎是沒有什么關系的,這部拿獎無數,口碑爆棚的影片,連夏出場時間不足四分鐘,僅露了三次臉,唯一一個正臉還是被壞人殘忍砍死后、死不瞑目的面部大特寫,在化妝師高超的技藝下,特意跑到電影院看了五遍、連夏的親媽都沒認出來,熒幕上那個表情猙獰、臉上糊得一團血的家伙是自家閨女! 換句話說,《江湖》是成就導演謝選的“江湖”,是成就男女一號的“江湖”,卻不是連夏的“江湖”。 不過連夏并非全無好處,這部戲雖然沒有讓觀眾記住連夏,卻讓導演謝選對連夏的表現印象深刻,畢竟在娛樂圈身手矯健靈敏、又能在鋼絲上如履平地的藝人,并非一抓一大把。 《江湖》拍完后,正逢謝選同行好友王啟源導演正在拍攝一部武俠電視劇,需要大量的替身演員,謝選便推薦了連夏。 連夏有幸在大導演王啟源的《刀劍無情》當女一號的替身,王啟源導演見連夏長得不錯、鏡頭感好、也不怯場,便安排連夏在電視劇里客串了一個武功高強的女刺客。 不過那女刺客比較倒楣,出場還沒有兩集,就被男一號一箭穿心,臨死前,只有一聲“啊——”。 無論是電影《江湖》還是電視劇《刀劍無情》,連夏扮演的都是只比群眾演員戲份多一點的,跑龍套的小角色,不值一提,但是對連夏來說,意義非凡。 若沒有它們,她或許會一直在雜技團呆著,直到她退休。 連夏所在的雜技團,雖然并不大,但也曾拿過獎,在外省、甚至出國演出過,連夏最拿手的走鋼絲,亦是劇團壓軸表演之一,她并不缺少掌聲,每次演出謝幕后,總有觀眾沖到臺上,為她獻上一束鮮花。 但是雜技演員和影視演員給她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不得不說,在片場,那些前呼后擁的明星給連夏帶來巨大的刺激,他們這些雜技演員哪個不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為了臺上的一分鐘,臺下拼命苦練,鞋不知道磨破了幾雙,膝蓋不知道纏了多少繃帶,就拿連夏來說,為了練習在鋼絲上翻跟頭的絕技,她不知道摔傷過多少次,扭過多少次腰,但是他們這些雜技演員的收入連影視演員一個零頭都不如。 他們團里演出多的月份,工資最高才發到一千五,他們這些小演員頂多拿到幾百塊錢,在演出少、甚至沒演出的月份,他們團里常常發不下工資,而那些影視演員,少說一集也有幾千塊,多了甚至幾萬,十幾萬。 連夏當替演的日子,拿到的薪酬,是在雜技團的三四倍。 很多年后,連夏在接受某電視臺的采訪,當被問及,“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在十五歲那年放棄練習了十年的雜技、毅然決然踏上娛樂圈的道路”時,連夏忍不住笑了,她很坦誠地說道,“是錢,最初的最初,我只是因為錢?!?/br> 是的,沒有什么原因,就只是因為錢。 回想自己邁入演藝圈的過程,連夏覺得自己的心態是漸漸發生變化的。 最初,她真的是想要在雜技這條路上堅定地走下去,但是外面誘惑實在是太多了。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她從小立志要當中國最好的雜技演員,四歲開始訓練,六歲演出,七八歲便可以獨立表演走鋼絲、空中特級等高難度的動作。 團里老師對她抱著很大的希望,認為她日后一定能成為團里的臺柱子。 連夏也非常驕傲,一心想要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可是十幾歲的孩子,心智畢竟不成熟,連夏也承認,那時的自己,還很虛榮。 比起雜技演員,連夏覺得拍電影的演員真是好,能穿漂亮衣服,有助理照顧著,保鏢護送著,還有粉絲追捧著,而雜技演員呢,縱然站上了金字塔尖,二十五歲一到,立馬走下坡路,到了三十歲,身體大病小病都出現了,只能退休改行。 連夏見了太多因為傷勢過重,提前退休的雜技演員,他們每個月能拿到的補助非常少,有的甚至沒有,他們大多數,練得都是童子功,除了雜技,他們什么都不會,沒有文化知識,也沒有一技之長傍身,連夏有時候也會迷茫,她有時候也在想,除了雜技她還會什么,和很多在雜技團長大的小演員一樣,訓練花費了她太多的時間,她的成績并不好,通過正常途徑,考上大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不得不說,謝選導演的出現,讓連夏看到了另一條路,另一條和雜技截然不同的路。 退出幾乎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拍完《刀劍無情》劇組后,十五歲的連夏離開了生活十年的雜技團,經王啟源導演牽線,簽約了《刀劍無情》編劇柏青的柏青工作室,成為了柏青工作室旗下的演員,自此開啟了她的演藝之路。 ******* 十五六歲,哪個女孩不虛榮?哪個女孩不懷揣一個明星夢? 連夏不止一次幻想自己和電視報紙上那些明星一樣,拍電視拍廣告,接受各種各樣的采訪和粉絲的追逐,那些粉絲大喊著“連夏連夏我愛你”,追著她的保姆車,高喊著,哭叫著…… 每次想到自己紅了以后,她會和在影視基地見到的那些大明星一樣,保姆車車接車送,連夏都會萬分激動。 不過理想和現實,總是有差距的。 連夏簽約的柏青工作室后,因為老板柏青的喜好問題,并沒有多少適合她的戲。 柏青是娛樂圈赫赫有名的編劇,也是言情小說家,他的筆觸細膩,人物塑造飽滿,筆下情節常以男女主人公纏綿悱惻的感情糾葛見長,換句話說,本身并不擅長武俠題材,他曾經在接受媒體采訪大方承認自己不擅長也不喜歡武俠題材,和王啟源導演合作過的《刀劍無情》,是他第一部武俠作品,也是他最后一部武俠作品。 對于觀眾來說,柏青的決定就是以后大家再也看不到《刀劍無情》這樣有血有rou有打斗的精彩故事,對于以武俠題材見長的導演來說,不能和柏青這樣文化底蘊深厚,文字功底卓絕的編劇合作,深感遺憾。 對于連夏的經紀人來說,柏青直率的決定,直接影響到了她對連夏的定位,因為最初,經紀人是以“打星”定位連夏,老板都不拍打戲了,要連夏這個打星做什么? 于是定位要改。 但是怎么改,卻是個問題。 能進娛樂圈發展的女星,就沒有一個丑的。 連夏的樣貌,并不是驚艷的大美女,但十分可人,若讓經紀人形容就是,記得住。 連夏有一張讓人記得住的臉。 這也是最初柏青會簽約連夏的原因,長得漂亮的在這個圈子里比比皆是,但長得有特點還是非常占優勢,當然,這只是相對來說,中國人那么多,長得好能讓人記得住的比比皆是。 當然,連夏也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劣勢,大約是因為常年超強度訓練的關系,連夏發育比同齡人要晚,十四歲初潮,和圈里很多十四五歲就已經張開的年輕女藝人相比,十五歲的連夏明顯要稚氣的多。 長得稚氣也就意味著,除了特定的劇本,她幾乎不適合擔任任何影視作品的重要角色。 上世紀九十年代,題材并不是那么寬泛,大家的思路也沒有打開,俊男靚女的影視作品,通常局限在愛情題材中。 一個還沒張開的豆蔻少女,讓她演什么?兒童劇嗎? 除非編劇特意添加一個十幾歲的少女在劇本里,連夏幾乎找不到合適的角色。 經紀人不由得嘆息,連夏要是再張開點就好了。 一個經紀人會負責好幾個藝人,他們心里也有自己看好的藝人名單,柏青工作室旗下藝人眾多,連夏條件不上不下,并不在經紀人看重的名單之列,如此,好的資源,也輪不到她。 就這樣,十幾歲的連夏,很快被淹沒在娛樂圈俊男美女中,水花都沒拍響一聲,娛樂圈,這樣的小人物太多太多了,連夏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后一個。 ☆、第二章 盒飯生涯 時間過得飛快,一轉眼,連夏簽約柏青工作室已有七年。 七年,風靡一時的bb機逐漸退出市場成為歷史,小巧的手機取代了大哥大,手頭寬裕的家庭甚至用上了電腦。 在這七年里,連夏做過群眾演員,在劇組打過小工,在工作室人手不夠的時,她還當過某個明星的生活助理,鞍前馬后cao持著。 曾經連夏想,若是在娛樂圈混不出名堂,就回團里繼續當雜技演員,如今回過頭看,只覺得當時的想法很幼稚。 這世上不是什么都有回頭路,總有一些決定,是不能反悔的。 簽約柏青后,她依然保持著以前的好習慣,早晨起來的時候練功,但有人督促和沒人督促是不一樣的,沒有針對訓練,自己的骨頭越來越硬,有些普通人看似很難的動作,雖然還能做出來,但和當年的“身輕如燕”比,如今的自己,差太多了。 即使她現在不做藝人,也做不了雜技演員了。 如今,二十二歲的連夏是首都電影學院表演系大四學生,和她絕大多數校友一樣,連夏并沒有什么名氣。 首都電影學院表演系被譽為明星的搖籃,有人說,踏入首都電影學院,就相當于一只腳踏入明星之門。 如今想想,這話真跟放屁差不多。 他們這屆系里三十多個人,稱得上知名度的只有兩個,一男一女,男的是靠和圈內一個二線女星談姐弟戀,找到的資源,女的則是和某電視臺副臺長談了一場忘年戀當了一部現代劇的女二號。 兩個人都不是一線,頂多算是在觀眾那兒混了個臉熟,饒是如此,還是羨煞旁人。 中國最不缺的就是人,各地電影學院、戲劇學院俊男美女一抓一大把,有表演天賦的比比皆是,但是真正走出來的,屈指可數,他們專業少部分學生在劇組跑過一兩個龍套,更多的是連龍套也算不上的群眾演員。 眼看著大學畢業在即,一些同學已經決定轉行,考公務員的有,考研究生的有,回老家做買賣的有,當然,也有一些不知道畢業做什么。 連夏還算情況好的,簽約柏青工作室后,雖然很長時間,因為這樣那樣的關系她都沒有戲拍,但是因為柏青工作室名氣大,就算不拍戲,她也有活兒干,拍個平面、跑個龍套,做個替身,偶爾也會和公司旗下藝人一起拍汽水飲料的廣告,雖然沒什么名氣,但連夏也是同學羨慕的對象,至少她可以用自己的收入養活自己。 連家并非什么大富之家,甚至連小富都算不上,連夏的mama就是工廠普通職工,爸爸曾經也是雜技團的雜技演員,不過二十年前因傷退役,現在在青少年宮,教小孩子練雜技。 連夏走鋼絲的絕技,就是連爸爸一手教導的。 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最初連夏想要轉行的時候,連爸爸一句反對的話都沒說,雜技這一行真是太苦太苦了,閨女要是有別的路可以選擇,不當雜技演員也罷,而且連爸爸還有個小心思,他覺得自己閨女在雜技上還行,在演戲上也就那樣了,中國長得漂亮的小姑娘太多太多了,他閨女又不是最好的那個,憑什么能出人頭地,等閨女明白自己不是做明星的料,當個明星助理或是經紀人也很不錯。 總之一句話,連家對連夏收入并沒有很高的要求,他們甚至沒有指望過連夏真的能在娛樂圈大紅大紫。 事實證明,連爸爸還是有一定遠見,連夏確實沒有翻出什么水花,哪怕從成千上萬人中脫穎而出考上首都電影學院表演系,也沒有為她帶來太多優勢。 娛樂圈原本就是個不需要學歷的地方,沒有人會因為她畢業于首都電影學院就高看她一眼,因為在這個圈子里,她苦苦掙扎的校友太多了,誰也不甘心,可現實就是那么的無可奈何。 眼看畢業在即,饒是身負合同,決定在這個圈子闖蕩下去的連夏也不免迷茫,她有時候甚至在想,當年離開雜技團,究竟是對還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