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節
今上得知許府與寧王府結親,下賜了一座郡王府以備武輝成親。 寧王專程前去宮中謝恩,為寧王府請封世子,又向今上提起,等武輝成親之后,想帶著長子長駐云南。 “臣多年在云南散漫慣了,始終不喜歡長安城,等曜哥兒繼承了寧王府,臣也想到處走走看看,在云南養老。那里氣候溫潤,就算百夷之地如今已逐步漢化,到底還需有人鎮守邊陲?!?/br> 今上挽留再三,寧王去意已定。 曜哥兒的世子之封很快就下來了,這大大抵銷了寧王妃關于武小貝繼承王府的恐懼。寧王大張旗鼓的為武小貝說親,這般重視長子婚姻,她不得不防。 因此,就算是武小貝娶的是胡嬌的閨女,成親之日又是在郡王府行禮,名份已定,她心中也已大安。 寧王要帶著長子長媳長駐云南的消息是武小貝與許珠兒成親之后才傳出來的。 胡嬌的第一印象是去找寧王拼命:魂淡竟然唆使你兒子拐了我閨女去云南?拆散別人家骨rou必須不能忍! 不過她低頭看看自己已經瞧不見腳尖的腳子,悻悻罷手。 寧王妃聽到這個消息,足有一刻鐘的愣神:“王爺他……他真的決定要長駐云南?” 侍候她的嬤嬤也知最近幾年寧王與王妃感情冷淡,幾乎形同路人,有關府里的事情都是各自單方面決定。 “郡王成親之后,前院就開始收拾行李了,聽說已經收拾出來了十幾個箱子,從武器到書籍,瞧這架勢,王爺的私庫都要被搬空了。聽說圣上已經撥了一筆銀子,在云南郡修建寧王府了?!?/br> 寧王妃內心多年所求,就是讓兒子繼承寧王府的一切,可這不包括將丈夫給趕出去啊。 她的人生計劃里是等庶子們都分府另過了,就算相敬如賓,夫妻倆也可以白頭到老。等到曜哥兒成了親生了孫兒之后,她與寧王的關系自然會破冰。 到時候她與寧王含飴弄孫,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見過了寧王寵武小貝,她相信寧王對小孫孫會更歡喜的。 只是,她的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九月初五,大吉,利遠行。 寧王府中門大開,一大早就有仆從將東西裝車,整整十幾車的東西,寧王的私庫只留了三分之一,其余盡罄。 宏哥兒一大早就起來送寧王,他也到了成親的年紀,只要成了親就能分府另居,兩個兒子的親事寧王皆托了今上,求皇后多掌掌眼。 若非周側妃還在長安城,宏哥兒都恨不得跟著寧王去云南。 寧王此次前往云南,連一個身邊人也沒帶。當年跟著他一同從云南回來的尚美人等都留在了府里養老。 車隊從王府全部出去之后,又侍衛牽了馬過來,寧王回頭,向眼淚汪汪送別的寧王妃道:“王妃保重,以后府里就交給曜哥兒了?!?/br> 寧王妃瞬間覺得天都要塌了似的。 從前寧王在邊陲,哪怕知道他在打仗,可每過三五年總能回來的。這幾年他長住王府,寧王妃都習慣了府里有他。哪怕夫妻感情不好,總歸他還是頂天立地的存在,府里有了他就跟有了頂梁柱一般。 可是寧王如今卻是不愿意再回長安城。 哪怕她早就已經不指望著寧王的溫柔體貼來過活,此時此刻心中也涌上一股說不出的難受,好像自己錯過了什么東西,再也找不回來了。 車隊到達城外灞橋,便與郡王府的車隊合為一處。 胡嬌挺著肚子在此送別武小貝與許珠兒,拉著女兒的手舍不得離開,許清嘉在旁護著,生怕她傷心過度,還要一遍遍開解:“等過兩年你生了這個小的,我就帶你去云南看珠兒跟小貝?!?/br> 被她橫了一眼:“信你才怪!”誰見過工作狂翹班帶老婆到處玩的? 相爺被老婆搶白,訕訕摸了摸鼻子。 好在女婿就是養子,從小看到大的,倒也不覺得尷尬。 另外一邊,許小寶許小寧以及軒哥兒一起前來相送,許小寶與許小寧尚不覺得什么,軒哥兒卻傷心許多,只不過自從聽到許珠兒與武小貝訂親,他就將此事咽回了肚里去,發憤苦讀。 胡厚福與魏氏接到消息的時候也是震驚不已。他們原還想著,許小寶未訂親,那珠兒也不著急。哪知道許珠兒卻先一步成親了。 他與魏氏接連幾日將給許珠兒攢的嫁妝給裝到船上,隨船一起來長安。 待見了許珠兒提起武小貝那歡喜的神情,倒也無話可說。 郡王府里今日車隊里的大半東西都是郡王妃嫁妝,其余的便是寧王與寧王妃,還有今上所賜,各府賀禮之類。 見到寧王騎馬而來,武小貝牽著許珠兒前去迎他,呼一聲:“父王!” 許清嘉始覺做了一樁賠本的買賣,本來替寧王養兒子就算了,結果兒子大了將自己閨女也拐跑了,還要跟著去孝順寧王,他心中這口氣實不能平,對寧王說話就含酸帶醋,搞得寧王回他一句:“怎么本王聽著許相竟然比本王府里那些婦人們醋性都要大?” 胡嬌“嗖”的轉頭,立刻去瞧自家夫君。 發什么了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情嗎? 許清嘉見自己差點引火燒身,立刻揮手催寧王啟程,又去哄老婆。 胡嬌與許珠兒母女倆揮手作別,一行人很快絕塵而去。 十月中,胡嬌產下次女,取名玉兒。 這一次她發折誓,一定要看好自家小閨女,不能讓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給拐跑了。 今上聽聞相府喜獲千金,還特意賜下玉如意以及金鎖等物。 他如今咳疾愈發嚴重,上朝之時也能聽到零星咳嗽聲,議政之時更是咳的厲害。為此朝中重臣都很是擔心他的龍體,太子年方十一,就算性格敦厚,但年紀也太小,不足以挑大梁。 此種情況之下,齊王與蜀王也提出回封地去,獲今上允準,年后就可離開長安。 永和三年春,齊王蜀王先后啟程前往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