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節
靜姐是下了好大的決心才說出那句的,此時見她這么笑忍不住惱羞成怒:“你笑什么???笑什么?不準笑了!你還笑!丟臉死了,連南安王府的臉都被你丟光了!” 回答她的,是安姐更響亮的笑聲,心姐羨慕的在旁邊看著。過去是她同安姐的關系最好,可現在……她抓了一下衣擺,不,她不是對安姐有怨念,雖然她也有想過如果當時在暖房的是她就好了,可她也知道這事是怪不得安姐的。但是每次面對安姐,她就有些無法開口,一次兩次,幾次后安姐也有所察覺了,她們兩個的關系就真的疏遠了。 她不想這樣的,這讓她覺得非常不舒服。安姐救了她,后來還陪著她治病,她卻因為這個原因而冷淡她,這讓她很看不起自己。 “開口??!”她想,“哪怕就叫一聲二妹也好??!快啊快啊,她馬上就要走了,再不開口就沒機會了?!彼χ?,兩手越抓越緊,肌rou都繃在了一起,可還是沒能張開嘴。 從北京到天津,在現代做高鐵只用一個多小時,但此時高家用了一天半。雖然走的是大道,路上也沒有趕,可一直窩在馬車里的眾人還是個個都覺得疲憊,高老太太更一個勁兒的說在京城當老太太把她養廢了:“在過去這點路算什么啊,早先我送你們爹到府城趕考,那全是走出來的,我兩天就跑一個來回!現在坐在馬車里竟然還覺得累!” “母親你說的那是什么時候的事了,那時候兒子還沒成親,現在孩子都這么大了?!?/br> 高老太太看著他,嘆了口氣:“是啊,你現在的孩子都這么大了啊?!?/br> 語氣里很有點落寞,高老爺連忙哄她,又是夸她身體好,又是展望未來,好一會兒終于把高老夫人給逗樂了。安姐看了看她,又看了看旁邊的張氏,沒有出聲。高家這對婆媳算是徹底鬧崩了。在心中她是比較同情張氏的,畢竟高老太太有時候真的是蠻不講理,可走到這一步,還真不能說就是高老太太一個人的錯。 不管高老太太做婆婆怎么霸道,她總是一個好母親。在丈夫死后自己一個人拉扯兩個兒子,并送他們讀書科舉,高老爺能有今天最先歸功的都是他娘,從他內心深處對他娘一定也是非常感激的,再加上此時的孝道世俗的宣傳,他根本就不可能不孝順高老太太。而張氏卻從內心中看不起她…… 這話不見得沒有人對張氏說,她身邊的孫mama就是個聰明的,鄭mama更是一個心中透亮的,一定沒有少勸過她,可結果卻是現在這樣。想到這里安姐不免有些怔然,如果是她呢?如果是她換到張氏的位置上她能做的更好嗎? 不能。 對這一點她很清楚,在現代時和她那個男友的母親還沒怎么往來,她就覺得受不了了,更何況這樣的朝夕相處了?,F在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她也許知道怎么做,但人一旦帶上了情緒就很難自控。 剛來的時候她總帶著一種冷然來看這個世界,但這些日子下來,她已經漸漸融了進來。她喜歡楊氏,喜歡冰琴。欣賞心姐,對靜姐也沒有惡感,再過一段日子,她又會如何?而再幾年后她嫁入南安王府,她又會變成什么樣的?安姐覺得自己要好好考慮了,穿越者的身份不過是令她多了些經驗歷練,和一顆絕對不會依靠男人的思想,但這并不能保證她以后的日子就過的順遂了。好日子不光是吃好喝好就可以的。 “安兒你怎么了?”見她皺著眉楊氏開口,“是不是忘帶了什么東西?” “啊,沒有?!彼剡^神,“父親我們要在這里等船嗎?” 高老爺點點頭:“蘇管家已經找好了船,不過要待兩日再發。正巧我們也可以在天津游覽一番?!?/br> 就在他們說話的時候,幾個媽子已經帶著下人把他們的東西收拾好了,因為過兩天還要再上船,因此只是開了一些隨身要用的箱子,大件的都還捆著,倒也不麻煩。 剩下的兩天,高家一行就在天津城里四處游玩。本朝以來,各個港口都得到了大力發展,這天津臨著京城,更是熱鬧非凡,不說別的,只是黑人兄弟安姐就見到了好幾個。還有牽著白象的泰國人,坐在街口玩蛇的印度人,若不是周圍人的服侍不對,她真要以為是到了現代的哪個異國鬧區呢。 此外,各種稀奇古怪的小玩意也不少,心姐就得了一個小鏡子,木頭盒子做成了一個扇面的樣子,畫著一對兔子,看起來很是可愛。雖然張氏就有一個戴鏡子的首飾盒,但這個小鏡子還是引得幾個姑娘一陣稀奇,安姐見了也有些唏噓。雖然她做銷售的時候經常會忘了自己的性別,但包包里也是會隨身放一面小鏡子的。 “給你?!?/br> 安姐抬起頭,就見心姐正滿臉通紅的看著自己。 “給、給你!到了那邊,你、你注意身體,照顧好父親和楊姨娘,哦,對了,還有老夫人?!?/br> 安姐笑了,這段日子心姐對她都有些別別扭扭的,可她也不好說什么,在別人眼里她這絕對是走了狗屎運,一個庶女竟然和王府的公子有了婚約,就算那公子也是庶出的,也要比她高n個等級,她再說什么自己也不愿也不想之類的,那是紅果果的找打。而且小女孩的心事是很不好說的,所以她只能保持沉默。 現在心姐能主動送她禮物,那就是想開了吧,當下她接過盒子:“謝謝大姐,待我到了那邊,看到什么有趣的也給大姐寄來?!?/br> “哼,你能找來什么好東西?”靜姐在旁邊開口,心姐道,“三妹,你不要這么說,母親都說南邊的東西很有趣,她那個首飾盒都是從南邊運過來的?!?/br> “就算有有趣的東西她也買不起啊?!?/br> 這倒是實在話,張氏的那個八寶首飾盒價值百兩,別說安姐,加上楊氏也夠嗆,心姐連忙道:“二meimei你到了那邊送一些土特產過來就好了,這主要是個心意?!?/br> 幾姐妹正說笑,一個丫頭就來說,說高老爺叫安姐過去。 “父親叫我?”安姐一邊疑惑著,一邊隨那丫頭走了過去,到了那里就看除了高老爺,還有兩女一男。那名男子三十歲左右的年齡,容貌極為清秀,穿著長袍,應是讀書人,他身邊站的那個女子看起來有些秀氣,還有一名女子就長的粗獷了些,竟比一般男子都還要高上一點。 行了禮,高老爺把她叫了過去:“這三人是二公子給你送來的?!?/br> “???” “見過安姑娘?!碑斚鹊哪凶哟蝾^,剩下的兩名女子跟著行禮,“在下姓秦,這一位是內人,這一位是孫娘子。我們都是二公子的隨屬,二公子知道姑娘要南下,怕有什么不便,就派遣了我等過來。我們三人雖粗鄙,但做個雜活還是可以的?!?/br> 安姐知道這應該就是早先她找朱抵要的人了,她抬頭看向高老爺,高老爺道:“既是二公子派來的,你就留下吧。不過秦先生等人都是有大才的,你萬不可輕慢了!” 這話說的并不像是一般的客套,安姐有些驚奇,不由得看向那個秦先生,她知道高老爺有些看不起女子,若這三人中有令他刮目相看的,也只會是他。秦兄,讀書人,秦……舉人?那個雙龍巷的秦舉人嗎? 腦中這么一想,安姐就應了是,高老爺還有別的事就讓安姐帶著他們去見張氏了,雖然現在只是在旅店,有些規矩還是要注意的,秦先生是外男,安姐就沒辦法帶他到女眷的院子,只帶了秦夫人和那個孫娘子過去。聽到是朱抵派來的,張氏的表情也有微妙,看向安姐的目光也充滿了詫異,安姐低著頭當沒看到。雖說她同朱抵現在有婚約,但朱抵以自己的名義派人還是不太妥當的。 不過張氏也沒有多說什么,只是稍微問了兩句,就讓她自己留著了。 出了張氏的房間,安姐先讓一個媽子去安排秦先生在酒樓里坐下,這才帶上秦夫人與孫娘子回自己的房間。出門在外,一切從簡,她現在就與楊氏住一個房間,見她一下帶了兩個沒陌生人過來,楊氏也是一驚,待知道二人的來歷又愣了起來。安姐也不管她,叫冰琴上了茶,就揮手把房里人都打發走了。 “二公子派你們來……”她沉吟著開口,“可有什么安排嗎?” “回姑娘,二公子說您這里需要人,就把我們打發了過來。我家夫君是讀書人,我會做一些針線,早先家中也做一個生意,雖不能說很懂,卻也知道一些,記賬算賬都還可以。這位孫jiejie身手高明,是公子特地派來保護你的?!?/br> 孫娘子道:“不過是幾手粗功夫,對付三五個蟊賊而已?!?/br> 安姐聽了點點頭:“既如此,那兩位就先跟在我身邊。秦先生,若他沒有意見的話,就先到我父親那里,待咱們到了江寧再重新安排可好?” 她們都知道下面要坐船,也只能這么安排,都沒有異議。秦夫人見她剛才還記得先打發媽子安排自己的夫君,就知道她不是個難相處的,也放下了大半心。雖說他們夫妻本來也沒別的地方好去了,可就這么背井離鄉,心中還有惴惴。不過朱抵對他們有大恩,安姐又是他未來的妻子,他們才沒有異議的過來,現在見安姐年齡雖不大,行事還靠譜,也就安下了心。 “對了,二公子早先說他要離開,你們可知道他要去哪兒嗎?” 秦夫人笑了:“果然讓公子說中了?!?/br> 安姐一怔,秦夫人道:“公子早先說若姑娘不問也就罷了,若是問了,就把這個給您?!?/br> 她說著拿出一封信,安姐接過,就見上面是一行大白話:“meimei我去大同了,你安心在江州等我?!?/br> 字跡狂肆潦草,若不是安姐這段日子用功練字,勤加學習,還真不見得能認出來,不過現在安姐對他的不靠譜已經沒啥感覺了,只是有些疑惑,他去大同做什么? 再問秦夫人和孫娘子,她們也說不出什么了,她們甚至不知道朱抵的去向。 又在天津停留了一天,高家一行就上了船。他們乘坐的是一種類似于福船的船只,不過比福船稍微小些,速度卻會更快些,最大的特點則是穩當,因此是很多官宦人家的最愛。高老爺是從五品的知州,是可以免費坐這種船的,不過太、祖早有規矩,若無要事,官員乘坐這種船,要等貨物到齊,如果你不想等也行,那就要把錢交出來。據說這規矩剛定下的時候,很惹了一些風波,但現在大家也都習慣了。蘇管家早早就拿著高老爺的帖子來定了船,可待高老爺等人過來,還是等了這么兩天。 這一天風和日麗,高家一行在碼頭道別。高老爺張氏這邊比較冷淡,倒是四個琪之間很多了一些愁緒,只待高老爺開口,她們才依依不舍的分手。 “二jiejie,你說咱們下一次回來是什么時候?”舒姐掛著兩泡淚道,安姐看著依然在岸上揮手的靜姐,嘆了口氣:“起碼要三年吧?!?/br> 舒姐看了她一眼,欽羨道:“二jiejie是早晚都要回來的,我卻是不一定了?!?/br> 安姐沒有說話,只是把目光投向了遠方,她開始不過是隨便一看,但之后就愣住了。那個人……那個人!她是看不清那個人的臉,可是那么囂張的紅色大衣,還有他身邊窩的那個大狗! “這家伙不是說要去大同嗎?怎么跑到這兒了?” 她瞪著眼,然后就見那個人仿佛有感應似的沖她揮了揮手,然后,她的眼瞪得更大了。而就在這個時候,船只啟動,,慢慢的離開了港口,而那個紅色的身影也原來越小…… “美麗,你說安meimei有沒有看到咱們呢?”見安姐乘坐的船離開,朱抵開口,美麗歪了歪頭,沒有理他。 “嗯,她應該看到了,我這么顯眼,她怎么會看不到?” 美麗低嗚了一聲,朱抵呵呵的笑了:“走吧,我們也該上路了!” 說著他轉過身向外走去,一開始還是走,漸漸的就跑起來,美麗興奮的跟在他身后,也虧得這里是港口,人們見識多廣,不過即使這樣下面的人也是一陣陣驚呼。 朱抵越跑越快,心中也越暢快,最后忍不住長嘯出聲,聲音傳出,人們紛紛驚愕,循聲看去,只見一個紅色的身影飛快掠過。 而此時,南安王正和左先生相對而坐,這一次他沒有帶朱納,因為他是來抱怨朱抵的:“抵兒還是走了?!?/br> 左先生沒有說話。 “兩年前他就說要去軍營里,我以為他是在開玩笑,但這一次他還是走了?!?/br> “二公子早有規劃?!?/br> “他有什么規劃,從小到大,他做事就沒靠譜過!”南安王來了氣,“他大哥都開始學策論的時候,他連百家姓還沒學全呢,納兒也就比他大了兩歲!兩歲!還身體不好,否則成就更大!總算他還有幾分蠻力,騎射功夫也還可以,但我們朱家子弟,會這些也就夠了,真要再學武事,也是兵法韜略,可你看他都學了點什么?找點江湖耍大刀的來,什么偷雞走狗的都往自己身邊拉?!?/br> “錦衣衛中的高手,卻是王爺您介紹給二公子的?!弊笙壬拈_口,南安王老臉一紅,“我那也就是讓他看看,不是真讓他學,何況他能學出個什么?也不過是把力氣練的更大些,就這還要到軍營,運氣好也就罷了,運氣不好還不知道怎么著呢?!?/br> “王爺早先,不也到軍營感受過嗎?” 南安王沉默了下來,過了好一會兒才道:“正德,抵兒這是不是在逃避?” 左正德看著他:“王爺是真的想把爵位傳給二公子嗎?” “正德覺得不妥?” “王爺可忘了早年的大議禮?” 這話說的平靜,卻仿佛晴天霹靂,頓時烏云陣陣,就算是南安王臉色也是一變。嫡子身體柔弱的事情并不只是他一個人遇到,此事早在成化年間就有爭論,而在建文年間矛盾終于爆發。 大議禮的導火線就是一個庶子爭家產,其嫡兄有些癡傻,雖有嫡子卻不過兩歲,那庶子就以這個為借口繼承了家業,這事一出來后群情激奮,那庶子立刻被下了大獄,但很快審查就發現,那庶子雖然謀了家產對其兄長卻是很好的,就連其嫂也說,若不是他,是絕不可能有這種錦衣玉食的生活,親自到衙門求情,又說家產不是庶子奪的,是早先的老爺留的,因知道嫡子不行,才留給庶子,并且拿出了文書。 見到這個情況,人們就覺得這庶子雖有些沒風骨,卻也不是什么大錯。于是就主張放了他,但就在這個時候又一個聲音出現了,說庶子雖情有可原,但罪無可沒,不管是什么原因,他這就是亂了嫡庶,若放了他,那就表示這是對的,那以后還誰為嫡?誰為庶?現在是嫡子傻了,就把家產留給庶子,那嫡子殘了呢?病了呢?再以后是不是只要想換繼承人,都可以找到借口了?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七章 茶甌里的第二泡毛尖冒著絲絲的香氣,南安王緊緊的皺著眉。大議禮的時候他還小,不太理解朝上的大臣們在爭什么,也不能理解為什么能爭的這么厲害。只記得一開始還是爭,后來就演變成了斗。再后來,就開始有死人了。 那時候朝中分為三派:一派為禮派,堅持禮法不可違,認為不管有天大的原因,錯了就是錯了,特別此事事關嫡庶,若是亂了甚有亡國之禍; 一派為情派,認為律法還不外乎人情,更何況禮法,若是禮不可廢,那柳下惠又如何說?有時候禮不是廢,而是緩。 還有一派,那就是中間派,不言不語,保持沉默。 那段時間不管大朝會,小議會談的都是這件事情,建文帝也被左拉右扯,弄的頭疼。不過一開始建文帝還是偏向禮不可廢的,畢竟他是正經的嫡子嫡孫,感情上就偏向嫡派。 而就在這個時候,那個庶子死了! 在他活著的時候,他是個罪人,而在他死后,這個事情就變了。原來這個庶子除了占據了兄長家產外,平時卻是個大大的好人,熱衷善事,修路造橋,資助窮苦,還供養了兩個平困人家的童生,其中一個已成了秀才。情派立刻抓住這個機會,大加攻擊禮派,說禮派食古不化,因禮廢事,好好的一個人就這么被他們逼死了。 “若沒有這個庶子,他的嫡兄如今何在?嫡孫又何在?”情派說這本來是一個和睦的美好的家庭,庶子本來可以幫助很多人,造福鄰里,可就因為一些人的別有用心,這個家庭完全被破壞了,他周圍的人以后也不知要少受多少救助。還說若是這庶子堅持禮法,家業早就不在。畢竟名不正則言不順,這庶子若不取得家主資格,又怎么可能指揮的了下人?還說庶子在這件事上就算犯錯了,也是坦坦蕩蕩,他若是真小人,完全可以讓他那個腦袋有問題的哥哥頂著家主的名號,然后私吞家產,之后再另創家業,如果是那樣是不是就沒有錯了?是不是就不會被逼死了?禮派宣揚的是不是就是偽君子的做法? 禮派在這種攻擊下節節敗退,建文帝當時也起了憐憫之心,畢竟人都死了,還說什么呢?就恕他個無罪又如何?而就在建文帝露出這個跡象的時候,一個禮派官員進行了死薦,在撞死在柱子前只高呼了一句:“禮不可廢!” 這一下來的太猛了,不僅建文帝沒能反應過來,情派的人也傻了,他們沒想到會有人這么做。而禮派的人則齊刷刷的都跪了下來,當先一個說,他們對那庶子沒意見,也承認他并不是大惡人,刨除掉吞家業這件事,還算是個好人。他們之所以爭,爭的是這千古道理,是這萬世根基,是立國的根本。嫡庶不能亂,不可亂! 建文帝動容了,被說服了,終于定了那庶子的罪。而就在眾人覺得這場爭斗結束的時候,早先被那庶子資助成才的秀才來到了京城,然后一頭撞死在了禮部門前。留下的遺書說,他有今天完全得益于那庶子,說那庶子如同他的再生父母,若那庶子錯了,他也沒必要再茍活。 那大臣的死是當著皇帝的面,而這秀才的死,則是當著百姓的面。這事也迅速在百姓間流傳了出來,大多數百姓對嫡庶并沒有太深的概念,畢竟對于一般人來說,能娶個老婆都不容易了,何況小妾丫頭了,再加上他們生活困苦,本能的就希望有人幫助,感情上自然也就偏向那個庶子,想著人死都死了,何必再定罪? 一死百了,人死了,什么都不說了,就算那庶子生前有罪,可他被關了這么久,也算是被懲罰了吧,再在身上定個罪,這不是讓他到閻王爺面前受罪嗎? 下面人議論紛紛,作為一個皇帝,一個沒有經歷過戰場的皇帝,眼睜睜的看著人死還是很有感觸的。情派又抓住了機會,他們說禮派太想當然了,庶子被定罪了,也許不會亂了嫡庶,可善惡如何? 庶子占了家業是惡,但他照顧兄長難道不是善嗎?若他是錯的,以后別的庶子遇到這種事要怎么辦?家業仍然給兄長,而自己就是照看?這是在以圣人的標準在要求普通民眾,一般的百姓都是逐利的,有好處的事他們才會做,沒有好處他們為什么要白白付出?子貢贖人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嗎? 庶子是侵占了胞兄的家產,但他也贍養胞兄,同時還令家業得以延續,并惠及他人,這本是一舉三得之事,雖有些不合乎禮法,可特事特辦也是可以存在的。 面對這種說法,禮派犯了個錯誤,舉出了太、祖,他們說若是如此,那太、祖留下的那條規矩是不是也可以這么做?一些王爺的嫡子身體不好,是不是能把王位讓給身體好的庶子? …… 沉默、平靜,當時的京城成了一個大漩渦,就算他只是一個小小的皇子也能感受到了其中的危險,他還記得當時就連娘娘們都不敢在隨意笑鬧。 天子守國門,王爺護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