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節
書迷正在閱讀:嶼海(1v1,親姐弟骨科)、都市之修仙直播、在他們身下承歡(np)、辣手仙醫、色氣可欺(1v1,高H,校園)、悟者天下、最強貴婿、傅少,離婚了解一下?、藥香小農女,王爺寵不停、打臉成神系統
當年白老四就是在巨耳王墓里,發現了鬼厙之面的線索,并且將詛咒轉嫁到了爺爺頭上。后來爺爺曾經冒險進入過巨耳王墓,誰知里面兇險異常,連古墓中心都未能接近,便折了一條腿。正是如此,因此爺爺后期無法再下大斗,陳詞事后才會為了尋找鬼厙之面的詛咒而獨闖巨耳王墓。 某種程度上來說,陳詞在技術上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因為爺爺那一次去什么也沒有得到,但陳詞卻得到了一份帛書。 顯然,這份帛書,便是解開萬妖妃鬼厙之面的關鍵線索,但那該死的趙老頭,竟然丟給我一句東西被偷就完事了。 當時,爺爺并不知道這些內情,他腳受了傷,不可能再闖一次巨耳王墓,但同時,陳詞可能死在里面,或者陳詞可能被困,正等著人去救援的這些念頭,在爺爺腦海里盤亙,有誰能舍棄自己的后代? 爺爺當然不能,更何況,陳詞是他的驕傲。 但爺爺心里明白,自己去了只是送死。 他不是個莽撞的人,當年白老四帶了那么多人進去,最后卻也只他一人活著出來,而且差點喪命,雖說鬼王陳思遠的名號,在道上是響當當的,但爺爺明白,這不過是道上的人抬舉,自己比起師父白老四,手段可差的太遠了。 白老四差點兒死在里面,而自己也親身體驗過巨耳王墓的可怕之處,因此爺爺縱然心如刀割,也只能靜下心來細細思量對策,必須得想個萬全的辦法,該怎么進入巨耳王墓? 那墓里又埋葬著什么人?這一切都是個未知數,那一年,我剛好出生,估計陳詞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去的,給陳家留了個后代,自己就跑去巨耳王墓冒險了。他一死,爺爺思來想去,萬一他也出了事兒,孫子該怎么辦? 巨耳王墓里的東西,可以說是解開鬼厙之面詛咒的關鍵,現在細細想起來,陳詞盜出的那份帛書,很可能是進入巨耳王墓的關鍵。那墓究竟有多兇險,筆記上到是沒有提,不過,能讓飛刀白老四、鬼王陳思遠還有陳詞紛紛折戟的,光是想一想,也知道有多厲害了。 權衡再三,爺爺最終嘆了口氣,知道自己不可能扔下孫子,也不可能有機會進入巨耳王墓。他一條腿半殘,年紀也上來,去巨耳王墓,更是天方夜譚了,只有先徹底搞清楚這座墓的來歷,才有可能找到陳詞,或者說他的尸身,也才有可能破解詛咒。 從那兒起,爺爺開始收集和巨耳王墓有關的一切信息。 時間一晃就是八年,也就是20年前,那年我八歲,爺爺將我托付給葛叔照顧,自己則以外出辦事唯有,一晃便是兩個月。我記得這事兒,當時爺爺離開,我特別不習慣,那時候我還不知道爺爺是個土夫子,為此哭鬧很久,兩個月后,隨同爺爺而來的,還有干瘦的老頭子。 那老頭子蓄著稀疏的長發,挽了個道髻,看似是個四十來歲的道士,身上卻又沒有穿道袍,當時來的時候,還給我帶了本多書筆紙本零嘴當禮物,爺爺讓我稱他馬爺爺,在我們家住了一段時間便離開了。 當時爺爺那兩個月究竟干嘛去了?那段經歷,就被記載在這本筆記中。 原來,爺爺當時,打聽到了巨耳王墓的線索。 巨耳王墓,坐落于滇西的莽莽群山之中,經過多年的不懈探索,爺爺推測出了一些關于巨耳王墓墓主人的信息。滇地自古以來為多民族聚集地,地理形勢從高原至深谷,無不囊括,這片大地上,也衍伸出了無數古文明,而關于巨耳王,則出自于一個神秘的古國,史書記載為哀牢國。 哀牢國,傣族史籍中記載的“達光王國”,據說是傣族先民在怒江至瀾滄江流域建立的部落聯盟國家。 達光王國最早與漢朝有接觸的國王叫“哀牢”,因此,漢朝的史官就把達光王國稱作“哀牢國”。又因達光地區的百姓善騎大象,生活環境又與漢朝南方的越人相似,被漢朝誤以為是越人的一支,把達光王國也稱作“滇越乘象國”。 現在史學家,更習慣稱其為哀牢國或者滇越國。 滇地民族眾多,古哀牢國更是當地文明發展后土生土長的國家,在歸并入漢以前,相傳是個寶石遍地,富足煩擾之地,在滇地的歷史上,與赫赫有名的南詔馳名,但隨著哀牢并漢,哀牢的歷史、人文、習俗也逐漸淡去,這一古國,最終以一種看不見的姿態,慢慢的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但值得一提的是,古哀牢國并漢,并非一番風順,在怒江以中的區域,在那一片綿延群山中,便有一支堅守自己文明的人,他們最終成為了哀牢文明的守護者,但在不過百年間,便神秘的消失了。 關于古哀牢國,自史記起就有記載,后代也紛紛補充,爺爺曾經去過巨耳王墓,那是王陵才有的規格,再結合地域和歷史,爺爺當時推測,那墓中的主人,很可能便是滇地的某位古代國王,經過歷時八年多的追查,爺爺最終將目光鎖定在了哀牢國之上。 順著這個線索查下去,果然便發現了關于巨耳王墓的蛛絲馬跡。 ☆、第六章 寶象女王 據說那支堅守古哀牢國的守護者,生存與怒江以中的綿延群山中,以開采寶石礦藏,農耕狩獵為生,然而大漢有心一統天下,因此這個在群山間繁衍的文明,開始了接連不斷的征戰,這一部分不愿意歸漢的人,又稱為小哀牢。大漢國力強盛,小哀牢國哪里能抵抗,眼見著就要滅亡之時,哀牢國出了一位‘寶象女王’。 據說這位寶象女王風姿絕麗,在她出生的當天,王族的象隊中,也出生了一只小象。 哀牢位于滇地,古時多象,哀牢又有滇越乘象國的稱號,因此象是吉祥和強盛的象征。據傳,這頭小象出生時,耳朵比普通的大象更大,幾近垂地,通人性,左耳能聽天,能請天神下凡,右耳能聽地,能讓鬼怪助威。 寶象女王自小便乘著巨耳象,目睹國家被欺凌,更加看不起歸并入漢的‘大哀牢’,成年繼承王位后,她立志要擊敗漢朝軍隊,并且將已經歸順漢朝的大哀牢奪回來。就這樣,寶象女王乘著她的巨耳象征戰四方,逢戰必勝,不僅擊潰了漢軍,還逐漸開始收復大哀牢的領土。 自古以來,盛唐強漢,漢朝以武立國,兵強馬壯,這寶象女王有什么本事,竟然可以擊潰漢軍的征討? 她難道有非常杰出的軍事才能? 她手下難道有能征善戰的驃騎將? 都不是。 據說,每次征戰之時,寶象女王都騎巨耳象,身后跟著為數不多的哀牢國士兵。寶象女王在前,寶劍一指,嘴里念動著誰也聽不懂的咒語,仿佛是在施放什么命令。咒語一念,她身下的巨耳象就會嘶鳴一聲,右耳扇動,隨著右耳的扇動,腳下的土地里,便會爬出無數地府鬼怪,幫助哀牢國殺敵。 由于寶象女王的戰斗力太過彪悍,大漢最終只能放棄收復小哀牢的打算。寶象女王從此帶著她的臣民生活在了綿延的群山中,開辟了繁榮富饒的‘后哀牢國’。 只可惜,好景不長,這位有寶象相助,被譽為天神下凡的哀牢女王,未及三十歲便重病而逝。滇地民族混雜,葬俗各不相同,寶象女王死后,據說就埋在了哀牢城外,并且留有遺言,說自己一生征戰,多虧巨耳象相助,自己實在沒有功績可言,死后薄葬即可。巨耳象乃是神巫降世助我,我今一去,巨耳當亡,死后需舉國而葬神?!?/br> 果然,寶象女王死的當天,巨耳便也無聲無息的死去,哀牢國驚以為神,便按照寶象女王臨終之前的吩咐,舉國力而葬巨耳。 所謂的神巫,乃是哀牢當地薩滿所信奉的圖騰,原始的薩滿教,最初以巫的形象流傳于世,因此巨耳象被譽為了當地薩滿神靈的化身,所葬之地,傾國力而葬。寶象女王死后的幾十年里,小哀牢國忽然神秘的消失了,或許是因為舉國而葬的行為,動搖了小哀牢國的根基,使得國破家亡了。 這一千古謎團,至今未能破解。 爺爺當時鎖定了這段資料,心里猛然打了個突,心道:莫非那巨耳王墓的主人,就是那頭能趨役鬼神的巨耳神象? 這傳說究竟是真是假? 難怪一個小小哀牢國的墓葬,竟然會如此詭異離奇,原來還有這么一段過往。爺爺打聽到這些資料,頓時愁眉不展,當然巨耳王墓真的是傾國力而葬,只怕自己難以窺得真容。轉念一想,爺爺冒出個主意,這巨耳象乃是哀牢國真神的化身,一生與寶象女王寸步不離,那么寶象女王的墓中,會不會有什么線索? 人的信念有時候是無窮大的,為了孫子,為了兒子,為了改變陳家的命運,爺爺不知疲累,堅定的朝著一個目標而努力。他心知自己腿腳不利索,就算寶象女王死時乃是薄葬,以自己的力量行事,怕也夠嗆。思來想去,爺爺于是聯系了一些久未來往的道上朋友。 這些人大多是爺爺尚未從良時認識的同行,轉眼也數十年沒有聯系過,爺爺以寶象女王墓為餌,果然有人來搭伙,后來陪同爺爺回家,給我買禮物的那個馬爺爺,便是其中之一。 馬爺爺,道上外號‘馬潑皮’,為人雖然仗義,但只要跟錢扯上關系的事兒,就最容易耍潑皮。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因為窮怕了。馬潑皮是江西人,打從有記憶開始,就沒吃飽過肚子,那年頭,越窮越生,越生越窮,馬潑皮爹媽一口氣生了九個,他排行老小。 后來爹媽實在過不下去了,商量著老九還小,在家里光吃飯干不了活,家里實在養不下了,干脆送養吧。 送哪兒好呢?恰好,他們家就位于龍虎山腳下。 龍虎山乃是道教正一道的開宗勝地。相傳正一道的祖師爺張道陵偶然乘著竹筏路過龍虎山,觀此山鐘靈毓秀,乃是靈氣鐘愛之所,洞天福地之列,當即舍舟登岸,隱遁于山中修煉長生不老的仙丹。據說丹成之日,山中靈香四溢,空中虎嘯龍吟,因此命名為龍虎山。 這龍虎山上道門林立,那會兒正遇上日寇侵華,民不聊生,沒幾人能吃頓飽飯,出家的道人也多,他爹媽便將馬潑皮送入了龍虎山天師門中修煉。 道人生活哪里適合馬潑皮這個上山掏鳥窩,下河捉烏龜的孩子,只為吃口飽飯,便勉強待著,對于道德經這類玩意兒更是不放在心上,天師道有修行法術一說,多是一些玄之又玄的東西,法術?嘿,誰信啊。 總之,馬潑皮就是個混日子的,跟著天師門的師父學了些活兒,耍的不倫不類,到他十七八歲那年,能自己養活自己了,便不甘心在困在道觀里,扔了道袍入世去尋逍遙。那年頭死人很多,到處白喪事,度化經,道士和尚們,經常能用得上。 馬潑皮下山后,見道士和尚容易混飯吃,便還做道人打扮,后來在一個朋友的帶領下,踏入了盜墓的圈子,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此處不提也罷。 卻說我爺爺請了十多個人,真正前來赴約搭伙的,卻只有馬潑皮和他的兩個徒弟。那兩個徒弟都是憨貨,一個肌rou虬結,看似了不得,實在卻是虎頭虎腦,腦子不太靈光;一個干瘦皮黑,滿腦子機靈古怪,分別喚作仇大愣和瘦雞子。 挖蘑菇這行喜歡給人取外號,因為這是個損陰德的勾當,經常叫名字,容易被閻王爺記掛上,死后閻王要找你算賬,因此為了避諱,大多以號相稱。 爺爺離了家,與馬潑皮三人碰頭,卻聽馬潑皮看著爺爺的瘸腿感慨:“陳老哥啊,想當年你是何等的威風,怎么落的這步田地了?!?/br> 巨耳王墓的事,爺爺不欲讓外人知曉,揮手道:“人間事,禍福相依,今日笑,明日哭,今日富貴明日辱,哪是我能掌握的,倒是馬兄弟,多年不見,依舊風采依舊,還收了兩位伶俐的弟子,佩服?!睜敔斝愿窭蠈嵃徒?,為人厚道,這話到是說的真心。 馬潑皮哈哈大笑,說:“什么伶俐,都是兩個憨貨,還不見過前輩?!蹦悄觐^重禮數,不像現在,幾人一番寒暄,置辦了裝備家伙,便坐著綠皮火車到了古書上記載的哀牢國地界,也就是怒江中游的那一片群山之中。 爺爺習得楊方一手觀風斷水,望氣發墓的絕活,數十年yin浸其中,經常實戰,不是我這個初入門的青臉能比的。眾人到達地界,找了戶人家投宿,爺爺并不急著觀山尋龍,而是問當地老鄉:“請問這是個什么地界?” 今天看來,這話問的可能有些奇怪,你自己到了什么地方,自己還不知道? 其實,在當時并不奇怪,那一帶是連綿不斷的群山,山石雄渾,層巒疊嶂,一句順口溜形容,是:北入川,南入緬,背連萬里昆侖山,在那個交通不便的年代,那一片兒未開放的地域太少了,一些小點兒的地方,地圖上都找不到。 借宿的老鄉是傣族,會說漢話,告訴他這地方是‘寶鄉寨’。 爺爺一聽寶鄉,便有了眉目,追問說:“為什么叫寶鄉?” 老鄉說:“這我可就不明白了,歷來就是這么叫的?!?/br> 仇大愣憨呼呼的問道:“是不是因為你們這兒寶貝很多?” “有嘎寶貝,竹房子,穿褂子,吃的是糯米沾醬子,不過我們這兒有個傳說,據說山里有寶貝,山中是數不清的寶石礦,但誰也沒挖到過,或許就是這么個來歷?!崩相l說完就離去,馬潑皮分析說:“寶鄉,聽著有點兒像寶象,或許是年代久遠,所以叫差了,咱們要找的寶象女王,肯定就在這一塊兒?!?/br> ☆、第七章 豎洞墓 爺爺是個謹慎的人,第二天便尋了個高地,觀山斷水。爺爺對于古代哀牢國的葬俗并不了解,因為哀牢后期嚴重漢化,墓葬遵循漢朝葬俗,史書所記載的哀牢葬俗,已經是漢化之后的葬俗,而小哀牢由于未曾歸漢,因此保留了自己獨特的葬俗,而這些,并未被記載入史冊,因此寶象女王的王墓會不會遵從風水學,爺爺不能肯定。 大山聚靈氣,小山出精怪,爺爺觀望山形,發現此地乃是個大吉之地,群山綿延入臥龍,細數之下,為九龍盤踞之態,龍頭聚成一團,各自朝天,中間仿佛拱衛著什么。那巨耳王墓,距離此處遠遠隔著一條龍脈,在當時未通公路的條件下,得有七天六夜的形成。爺爺盯著其中一條龍脈,心想:這條山龍的盡頭,便是巨耳王墓,乃九龍拱衛之地,如此看來,古哀牢選擇葬地,也是有一定規律的。 當然,這個規律并非一定指風水,其實風水風水,蓋兩層含義,一是從玄學角度觀無形之風,看無形之氣,二是從地理角度,舉個例子,就算不懂風水的人,也知道土質稀疏潮濕的地方不能住人或者葬人,這就是最基本的風水雛形。 風水,先要學會看有形,然后才能看無形。 雖說不理解傳統哀牢的葬俗,但古哀牢是個多民族國家,因此也是個多信仰國家,一部分人信仰佛教,還有一大部分人則信奉當地的薩滿,由于薩滿是個原始宗教,因此各地的形式都不一樣,不過在葬俗上,則遵循人神分離的做法。 寶象女王的墓雖然不遵循中國的風水術,但從宗教角度來說,巨耳王墓在龍首,那么寶象女王的墓,則很有可能位于龍尾,而此時,那條龍尾隱約可見,就在山后云煙飄渺處。爺爺有了結論,眾人當即置備干糧火具,收拾妥當便進山,過程不必贅述,約摸兩日,四人到達了龍尾處。 此時,觀山斷水,望氣發墓之術已然無用,便只能用傳統的看土法。 眾人根據山上的土石結構,大致推斷出了幾個適合墓葬的地方,花了三天時間用洛陽鏟定位,到地三天中午時,馬潑皮拔出洛陽鏟,忽然喜道:“有了?!睜敔敱歼^去一看,卻見從十來米深的土層中,帶出來無數漆黑的木屑,木屑隱隱發紅,看來曾經有過漆色。 爺爺聞功不算好,馬潑皮卻深諳此道,將洛陽鏟橫在鼻子前面,閉上眼細細嗅了一番,再睜開眼時,說:“氣郁而味滯,色赤而帶黑,下面有墓,不下一千八百年?!币煌扑?,和哀牢國存在的歷史時間也大致相同,眾人打起精神,立刻開始打盜洞。 在這深山之中,也用不著做土望風,四人甩開膀子干,十來米深的盜洞,也不過片刻功夫。 這墓是個石墓,沒有墓磚這些東西,頂部是用塊狀的石頭封起來的,眾人挪開石頭,下面立刻吹上來一股暗風,那會兒盜墓工具還比較原始,爺爺打著軟鐵皮制的手電筒往里面一瞧,猛然驚了下,說:“我從未見過這樣的墓?!眳s見下方沒有墓室,也沒有墓道,而是一個筆直向下的深洞,一眼望不到底,四周的洞壁上,橫亙著很多鑲嵌入石壁的木頭,一眼望去,如同洞壁上長了刺一樣。 時隔一千八百多年,那木頭有些已經斷裂,有些兀自完整,皆呈四四方法的形狀,距離爺爺他們最近的,朝上的那一面,在手電筒的照耀下,隱隱約約散發著異光。爺爺年紀大了,老眼昏花,一時看不清是什么東西在反光,卻聽瘦雞子顫聲道:“哎喲媽呀,是寶石,那木樁子上面鑿出了凹槽,里面放的全是寶石!”聽聲音,已經是激動的不行了。 爺爺大驚,心說,相傳古哀牢國盛產寶石,看來不是假的,寶象女王已經薄葬都有如此陣仗,也不知那巨耳王墓深處,會是何等的景象。 爺爺那時候對錢財已經不是太看重了,他是個本分的老實人,當初盜墓,也是被白老四脅迫的,后來遇上鬼厙之面的詛咒,再加上親族遭難,奶奶逝世,爺爺覺得那是自己盜墓的報應,因此已經決心不再因錢財而倒斗,這會兒見了諸多寶石,雖然眩人眼目,但也沒有心動。 他對眾人說:“這豎洞墓,或許就是古哀牢國的墓葬形式,想必寶象女王,應該放在這洞的最底下?!?/br> 瘦雞子心眼兒多,朝下一張望,豎洞深不見底,黑漆漆的,如同怪獸張開的嘴,一股陰風從下面吹上來。壁洞上除了木樁子,便沒有攀登之物,雖說帶了繩索,但看樣子,繩索的長度也肯定不夠,如果要下到深處,最后勢必要徒手在木樁子上攀登,一個不留神就會摔的粉身碎骨。 與其如此,何不將近處木樁子上的寶石取盡,便是這些寶石,變賣之后所得,尋常人一輩子也花不完,何必再冒那個險下到墓底?他這么一想,便將這個主意提了出來,爺爺心里不樂意,如果是我,當時遇到那種情況,肯定一腳就將痩雞子踹開,讓他有多遠滾多遠,別在這兒來動搖人心,但爺爺是個和氣的人,心想:他說的也對,若這三人不愿意,我也只能自己下去一探了。 馬潑皮雖說是個鉆錢眼的人,但撇開錢不說,為人卻是十分仗義,早就得知爺爺并非單為錢財而來,便罵徒弟說:“你個賴貨,算什么蔥,敢跟你師父我的老哥這么說話,信不信我一腳就把你踹下去,現在就摔死你?!?/br> 仇大愣是個老好人,見師父罵師弟,連忙護著瘦雞子,說:“師父消氣,師弟不會說話,您別動怒,我們下去,陳伯伯要辦什么事兒,我和師弟聽從吩咐?!瘪R潑皮聞言,這才滿意,對爺爺說:“老哥,小孩子不懂事,別跟他們計較,我們這便下去吧?!?/br> 爺爺心中感動,點了點頭,四人固定好繩索,將繩子扔入洞中,當即順著繩索而下。 這繩索足有二十五米,尋常的墓里,怎么著也夠了,但卻沒成想遇到這個豎洞墓,頓時就短了一大截。眾人下了二十多米,眼見繩索到頭,下面的洞卻依舊不見底,爺爺身體發力一蕩,身形在空中晃蕩,用腳踩了踩旁邊支出來的木樁子,發現木樁子保存的挺好,撐住一個人沒問題,于是說:“咱們接下來就得靠身手了,一個個來,我先打頭陣?!?/br> 畢竟這三人是陪著自己來范險的,爺爺是個厚道人,當仁不讓的在前面趟雷,爬上木樁,在刺一樣的木樁間輾轉騰挪,試探著尋找最結實的木樁,馬潑皮等人則順著他的路線走,一時也安然無恙。 小心翼翼的又下了十米左右,爺爺腰間別著手電筒,隱隱已經可以看見,洞下顯露出一些灰白色的東西,似乎就要到底了,誰知就在此時,仇大愣忽然驚叫一聲,粗啞的聲音驚破了這座千年古墓的安寧,卻聽他道:“師父,那里有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