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這是一個巨大的潛在資本,木葉早就盯死了這一塊,作為經歷過現代洗禮的人,別人不清楚,她還不知道棉花是怎樣的大殺器嗎? 棉花花期是夏秋季,現在種正好,在種植的同時把手工作坊搞起來,等到今年年末,凜冬來臨時,她就不必擔心寒冷再度削減她本就緊缺的勞動力。 木葉本打算是自己親自下場開作坊,起帶頭作用的,但她沒想到,這些平民百姓自己便找到了出路。 底層人民也有屬于他們的智慧,他們獨有的一套生存法則。 在棉花尚未登場亮相的如今,手工作坊還是麻布的天下。不過沒關系,最多不過一年,棉花的到來便會雄霸所有的紡織場。 第一階段,先讓封地上的百姓,和自家的村民們都穿上棉衣。 第二階段,提高棉花商品率,這就需要機械發展齊頭并進,因為棉花的去籽和紡織都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有了機械,生產效率就會快很多了。 尤其,這些紡紗機可以人力驅動,不需要用到珍貴的能源。 成本再度降低。 除了這些顯而易見的好處之外,棉花的崛起,紡織場的設立,還能帶來一系列的正面效應。 其中最讓木葉在意的,便是女性經濟地位的提升。 農耕時代,勞力所限,男尊女卑是沒辦法的事。 這當然涉及到很多因素,但最根本的還是在于男女的生產力不同,男性天生體力比女性要好一些,而農耕是一項極耗費體力的工作。 久而久之,女孩子家“深閨不出”便成了心照不宣的法則,好像女性生來便只能養在室內,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最多為家里織織布做做衣,勞力不足時提起鋤頭耕地……一眼望到盡頭的人生,嫁人,是她們一生的歸宿。 這種思想甚至在忍族里都有體現,一些女忍最后也是轉職成了家庭主婦,當然這和她們實力不強也有關系。 這在木葉看來就很浪費了。 上次召集民眾開荒時她就有特別注意過,隊伍里沒有一個是女性。 還有千手一水……雖然小jiejie沒對她明說,但木葉多多少少也聽說過平民對她的閑言碎語,看不慣千手一水一個女孩子家拋頭露面。 太浪費了。她指勞動力。 本來人手就缺,這種思想還給她砍了一半的勞動力,他們知不知道讓女子走出家門,能創造多大的財富?女孩子也能頂半邊天的??! 木葉很懊惱,但她也沒辦法,只能想著慢慢改變思想。 這個“手工作坊”就給她指了一條明路。 與其費盡口舌去嘴遁平民,還不一定有效果,不如行動起來,讓他們親眼看看女子的雙手帶來的經濟效益。 他們看到了,嘗到好處了,問題就自然而然迎刃而解了。 愉悅地把報告上“手工坊”圈出重點,木葉繼續看下一條。 育種基地的工作也進展順利,雖然過程失敗了無數次,但好在有木遁這個外掛,上一秒養死了一株下一秒就能給整活過來,這么磕磕絆絆地探究,居然也被他們摸出了一點思路。 新聞臺的設置很成功,千手一水憑借著夜以繼日的演講,總算讓民眾記住了肥料的重要性,畜牧業整起來了,基本每一家都在給自家安置一個衛生間,道路上的空氣都清新了不少。 嗯,獎懲措施也好好地實行起來了,但凡是在路上隨地排泄、亂扔垃圾,污染公共衛生的,都處以扣除積分的懲罰,若是有人檢舉,則給檢舉者增加積分。 托這個措施的服,現在百姓們的眼睛都亮得跟寫輪眼似的(千手語),取得的效果驚人。 木葉很滿意,批注:可以多實施這樣的檢發獎懲措施,在維護治安方面也有奇效哦。不過也要注意誣告的現象,司法方面嚴謹一點。 把手上的卷軸放在一邊,木葉拿起了另一側的文書。 這是漩渦水戶送過來的,關于學堂擴建的事宜。 按木葉的構想,“木葉公立第一小學”有了,她該把“二小”整出來了吧?學堂建在雷之國,因為雷之國生活條件低下,木葉許諾會在財政允許的范圍內給予教師補貼。 每個月會放幾天假,老師們這才能回家。 學堂的招生范圍是不限男女,十二歲以下,為吸引民眾,還免除學雜費--木葉看了看財政表,嗯,暫且還能茍段時間。 沒關系,大不了就再去宰一波其他四大忍村,木葉心態平和地想。 根據之前的人口普查,再結合當地居民的家庭情況估算,第一波入學的孩子應該充其量三位數,一整片封地,就這么多,這還是保守估計,兩位數都有可能。 畢竟在農民家庭里,六七歲的孩子就已經算是勞動力了,忍界也沒有“科舉”之類的上升空間,平民看不到讀書帶來的長遠效益,他們可能更寧愿多留一個勞動力。 唉,萬事開頭難啊,放平心態放平心態。 附在學堂報告之后的,是此次招聘的教師名單。 因為考慮到愿意應聘的老師可能會很少,所以木葉就沒有太限制年齡,她自己出了一套考卷,考察了學術水平和思想水平后,達標的都可以錄入編制。 這也是為什么她能在名單里看到幾個眼熟的名字。 木葉挑了挑眉:“千手明光?宇智波鏡?還有猴子和團藏,小椿,水戶門炎,秋道取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