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書迷正在閱讀:控尸領主、重生之擁抱幸福、校長回家修馬桶、穿越之大唐酒家、[綜]我在橫濱磕的cp都成真了、與大師兄一起修仙的日子、蝕骨纏愛:厲少難伺候、人類進化之始、[綜漫]二代目不想再吸粉了、相親游戲
小翠現在比較忙,鹵味店已經全部交給黃秀蓮管理,不拿工資,只管分紅,黃秀蓮則工資分紅都有。一個月收入是李建的幾倍,部隊專門為隨軍家屬安排的工作也被她發揚風格拒絕掉。理由是需要安排的家屬太多,自己就不給部隊添麻煩了。 六月底,方光輝在軍校結束了學習,分配到平城某衛戍部隊,任副師長。原來方光輝以為自己這輩子要“終結”在團長這個職位上,哪里曉得柳暗花明又往前走了一步。最重要的是還能在部隊繼續打拼,對熱愛部隊的方光輝來說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小翠記得今年的十月就要宣布恢復高考了,沒事到書店買了些參考書和模擬題,給曉慧和曉麗各一份,另外一份寄回了老家給方小冬,也就是李春蘭的女兒大丫。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大丫能不能靠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全看她自己了,反正該創造的條件小翠已經創造,就看她在機遇來臨時有沒有準備充分了。 方光輝才到新的工作崗位,忙得像打轉的陀螺,沒空陪小翠去趕集。無事時小翠就一個人去趕集,或者跟著齊大爺去撿漏?,F在有這方面的消息齊大爺會提前告訴小翠,小翠有空就會跟在齊大爺后面去湊湊熱鬧,有齊大爺把關,而且現在都是白菜價,小翠也入手了一些瓷器或者家具。 經常跟著齊大爺后面跑,小翠對古董開始有了興趣,特別是古代瓷器這一塊。于是專門拜了齊大爺為師傅,學習“業務”知識。 齊大爺上個月已經落實政策返聘回平城某大學當教授了,他沒有搬回學校,反而繼續住在郊外的小院里,說這里空氣好已經住習慣了。 他準備用補發工資的錢把郊外的小院翻修一次,以后就在那里養老。小翠向他推薦了張師傅,齊大爺經常去小翠家,自然看得出張師傅和李工的厲害,欣然同意。 齊大爺還從大學 圖書館里借了一些關瓷器考古歷史方面的書籍,讓小翠學習。所以現在小翠的日常生活除了賺錢以外,也是很充實忙碌的。 時間一晃就到了十月,平城不愧是*都,連小翠這樣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人都隱約聽到了風聲,說要恢復高考,給小翠做玉雕的吳師傅的兒子已經在到處找書看了。曉慧曉麗更是玩命似的看書,黃秀蓮和李建兩口子在家里說話都不敢大聲,怕影響孩子看書。 終于有天的報紙和新聞廣播中,公布了全國恢復高考的消息,許多回城的知青欣喜若狂的互相轉告,許多人涌向書店,去購買教科書或者參考書,書店人滿為患,一時間滿城洛陽紙貴。 書店實在買不到書的,有門路的就去廢舊物資回收站買,這里廢舊書籍多?,F在不僅是找不到參考書,許多人連高中的課本都沒有,所以廢舊物資回收站竟也緊俏起來。 老家。 方小冬下課后帶著堂妹小菊回到方家村,剛打卡院門,就迫不及待的大聲叫喚:“阿媽,阿媽,要恢復高考了,我可以考大學了!” “什么?考大學?不是推薦的工農兵大學生?“李春蘭聞言從灶房屋走出來,在圍裙上把手上的水擦干凈,接過女兒手里的報紙,認真的看了起來。 李春蘭只讀過小學,文化水平不高,勉強看通了報紙后,熱淚盈眶,“冬兒,加油啊,考上大學你就可以和二叔一樣,都是干部吃商品糧了!” 女兒蹉跎到二十三沒找婆家,李春蘭嘴上不說,心里著急,現在終于發現女兒沒找婆家沒嫁人的好處了。至少婆家不能干預她參加高考,考起了更不用cao心有人拖后腿。 “阿媽,這兩年我把高中的課本又重新看了兩遍,做了很多的習題,上回二嬸寄回來的參考書和模擬試題我都看了,考上大學應該沒有問題!”小冬十分的有底氣,畢竟幾年的書不是白看的,“阿媽,你就等著我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吧!明天我就去縣城里報名?!?/br> 今年的高考是先填志愿的,報名時就要填志愿,方小冬在縣教育局報名時,第一志愿填的是“平城師范大學”,第二志愿則是服從分配。交表時,工作人員見她第一志愿就是*都的大學,忍不住看了這個眉清目秀的姑娘幾眼。心里卻在嘆息,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能考上大學都是祖墳埋得好了,竟然還敢填*都平城的大學! 功夫不負苦心人,高考成績出來時,方光明兩口子才知道女兒方小冬居然還是縣里的高考狀元,兩人激動得整夜睡不著覺,絮絮叨叨的說了一夜。沒多久就大丫就收到了平城師范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現在整個生產隊的人都知道老方家“高齡未嫁”的女兒考上大學了,以后要進城吃商品糧。不少說媒的人找到李春蘭,想給方小冬介紹對象。 李春蘭若是腦殼進水了才會現在給女兒找對象呢,她已經給小翠發電報了,告訴她小冬考上平城師大的消息,還準備寫封信,讓小翠和方光輝在那邊部隊給女兒介紹個對象,讀書和解決個人問題兩不誤。 方光華在老家安分了一段日子后,懶癌癥又犯了,去生產隊上工挑肥揀瘦,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年底算工分連他自己都養不活,別說養孩子了。 幸虧女兒小菊有方光明和方光輝幫著養了,家里節省了些糧食,方光華又經常打發小兒子去找爺爺要錢。方大貴不看一面看一面,總不能讓孫子餓得面黃肌瘦,每個月方光輝寄回來的錢起碼有一半都補貼給了方光華家里,才讓他們一家能吃飽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