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十三章 初上任 調查情況
送走父親后,他又專心地投入到縣衙的事務中去。這些天,他將身邊的人,都派出去了,也算是替他看看整個縣的實際情況。 據他原先得到的資料,燕山縣內有兩條水域,一大一小,農田分布,則基本是五分水田,兩分沙地,還有三分旱地。其中縣北,也就是縣城所在的方位,基本為水田,因為這里是兩條水域的交叉點,也因此是縣里的主要產糧地??h西是沙地,縣東則是旱地,因為這里沒有水域經過,縣南則是一片連綿的山脈。 在派人出去的時候,他自己也沒有閑著。王睿自從交接完后,他就先調了官員的履歷,隨后又要求查看縣衙日常的事務,甭管是繳稅還是開堂,總是有例可循的。 他看完履歷后,這才發現在人事上,縣丞已然在任十五年了,尤其他還是本縣人,事務那是相當地熟悉,估計他的話在縣衙,比他這縣令都好使了。他皺了皺眉,隨后又看向了主簿,好家伙,這位也已經是長達十年了,都是老伙計了。十年,這兩位的關系要不是水火不容,就是在很多事情上,已經達成一定的默契了。 而就他這幾天看到的情況,可不像是水火不容的樣子,一時也很有些心煩,不過還是很快按下了心思,暗地里告誡自己別太心急。這年頭就沒有完美的人,他還就不信,這兩人間會沒有矛盾。如今估計就是他剛上任,那兩位正是最緊密合作的時候,不過他也不急,時間還長著呢,以后總能找到機會破局的。 此外,他還查了本地最新的縣志,略知本地主要的生產情況,其實就是糧食作物,與其他縣別無二致,這么個縣在自己手上,要想出彩并不容易。不過,他多少還是有一些想法的,比如種植一些經濟作物,如此也能很好地創收,就是商路的路,估計要找父親幫忙了,他在商場上的朋友多。而且,這個范圍也要限制下,免得一窩蜂的,結果讓好事變壞事。稍稍有個思路后,他也就放到一邊了,暫時不急,所謂事緩則圓。 隨后,他又開始翻閱了縣里登記在案的商鋪,看看大概有多少家商鋪,同時看看哪些是關系到民生的鋪子,如今都是在哪個家族手上。其實也好查,縣里的大戶就那么幾家,都是些大地主,有些還有功名在身。一如縣丞,他本身就是本縣人,家里也是個小地主,而主簿也在慢慢本地化,嫁女娶媳都在本地,如今是房產田產都不少。 半個月后,他派出去的人陸陸續續都回來了,然而基本沒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倒是聽了一堆主簿縣丞的風評。 據說縣里井井有條極了,井井有條地讓人覺得只要有縣丞跟主簿就夠了,縣令都是不該出現的存在。那些百姓,在知道他們這些人是縣令的人后,立馬就跑光了,好像生怕跟他們扯上關系。 王睿在得到這些消息后,自然非常惱火,他初到地方難不成要被下屬架空,這讓人怎么忍?這若是在地方毫無作為,哪怕他上頭再有人,也無濟于事,只能從一個地方混日子,變成到另一個地方混日子,這可不是他要的。 王睿想了想,又讓人換了個方向去打聽,去查查前任縣令都干了些什么好事,以致連累他收拾爛攤子。這會沒幾天,得到的消息就多了,人走茶涼的事,總是常態,沒人會為前任做的事隱瞞,那些百姓一點顧慮都沒有的,紛紛都開口說話了。 他的前任姓廖,人稱廖縣令,他在燕山縣連任兩任,待了六年,卻徒留下罵聲一片。 據說,當年這位廖縣令上任沒多久,就以縣庫空缺,不利長治久安為由,要求大家獻計獻策。這話其實也不算錯,真有個什么災啊難的,一個空缺的庫房的確不能拯救局面,只是誰也不能憑空地變出錢來。 于是,這話說了半個月,誰也沒搭理這茬,只覺得廖縣令異想天開。廖縣令呢,他也是剛出仕,正有一堆的雄心壯志來展現,結果就這么被人冷落了,當下就有了芥蒂。半個月后,他發現沒人出頭,于是他就決定赤膊上陣了。 次日,他召集縣衙的人,說是縣城城墻年久失修,不力戰事,要求給所有農田加稅,每畝增半成。當下,自然是一片嘩然,是反對的聲音,畢竟誰也不想憑空掏錢,不過在廖縣令下一句,這稅列入他們的年終考核后,就沒人敢再說話了。 原本農田是稅三,上繳二成五,半成是作為縣衙的俸祿開支。如今再增半分,他們心里想想,也不算很多,至少不會就讓人活不下去了,于是你現在所看的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請百度搜進去后再搜重生農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