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陸家的選擇
二郎的婚事,兜兜轉轉,最后還是定了陸縣令的嫡幼女陸柔。王鵬為了表達對陸縣令的感激,更是給了高達五千兩的聘禮,這在縣城普遍五百兩就算高的情況下,當真是巨額聘禮了。 對王鵬的大手筆,錢氏自然不會說什么,其它幾個妾室,雖是頗有些微詞,到底只敢私底下嘀咕幾句,也就過去了。當然最重要的是,她們的孩子都太小,如今就來談論家產的問題,實在是為時過早,若是為此得罪當家主母,那更是不智了。 而陸家,尤其是陸夫人,面對這么多的聘禮,著實有些欣喜,夫家的看重,總是讓人歡喜的。說來,剛開始陸家對這門婚事,并不是那么認同的,最后能同意,也是頗有一番曲折的。 最近有意為陸柔提親的,并不止是王鵬一家,還有柳家的那位七品縣令。對方的兒子與二郎同齡,也同為童生,自身條件相當。按說,一個七品縣令,一個九品的主簿,根本就不用選的,只是陸家看重陸柔,所以兩邊都去細細打聽了。而打聽后的結果,就是陸家打算下嫁王家,對外宣稱的理由是,王家京里有靠山。 有靠山這點,當然也是原因,卻不是主要原因,而要談到主要原因,就要提到陸家的往事了。 陸家發家前,其實只是個普通的農戶,陸家有三子,而陸縣令陸泓則是家中幼子。但凡家中寬裕點的,都會想著改換門庭,陸家也一樣。那年村里辦起了私塾,于是陸家將三兄弟一起送去讀書了。一年后,次子因為實在不是讀書的料輟學了,又一年,家里負擔不起兩個兒子同時讀書,最后長子也跟著輟學了,因為相比起來,陸泓更是個讀書苗子。而陸泓,他也爭氣,在十六歲就考上了秀才,很是給家里人掙臉,之后,家里也就一直供著他讀書了。 原本,若是事情順順利利的,這也就是個感恩圖報、雞犬升天的故事。然而,事事并不盡如人意,陸泓自考中秀才后,在之后的十多年間都不得寸進,直到三十歲才終于中舉。雖說好事來得晚了點,可家里還是很高興的,怎么都是光宗耀祖了不是? 可偏偏就在這個當口,不幸的事情發生了,第二天,陸泓的大哥在田間勞作,一頭栽下去,就再也沒有起來。猝死的原因,誰也說不清楚,可能是有什么隱疾,又或者是高興過度,更甚是積勞成疾。 積勞成疾這個原因一出,就像是捅了馬蜂窩,她的公婆幾乎瘋了。他們素日,對能光宗耀祖的幼子更加心疼,可長子的猝死,卻讓他們對長子的感情一下子迸發了。那是他們的長子啊,在期待中出生的長子,因為家里沒錢而自愿退學的長子,這些年在家里任勞任怨的長子,對著父母孝順不藏私的長子啊。長子的猝死,就跟掏了他們的心肝一樣,讓他們瞬間老了十歲。 在大伯的靈前,他們是口口聲聲地不該,字字句句地后悔,哭訴都是因為他們偏心,才會害得大兒枉死。而對著剛給家里帶來無上榮耀的幼子,卻一下沒了好臉色,反而將他看成了,害死長子的兇手,哪怕只一瞬,卻足以讓人心寒。 看到父母的愧疚,他二伯也不是傻的,自然是打蛇隨棍上,要知道,在家里干活的可不只老大一個,不能因為老大的猝死,就抹了他的功勞。于是,在二伯的靈前哭訴聲中,公婆心疼的人又多了一個,心中更是暗道,老大已經沒了,老二再不能出事了。 彼時,陸家第三代中,共有五男六女,其中長房有二子二女,分別是大姐兒、大郎、三姐兒、四郎;二房有一子二女,二郎、二姐兒、五姐兒;而他們三房則是二子二女,分別是三郎、四姐兒、五郎、六娘。 大郎與大姐兒都已經成婚,這暫且不說,可四郎、三姐兒卻尚未長大,如今更是沒了父親。喪事一辦完,公婆就要求他們家收養這兩個孩子,她自是不同意,養孩子如何是小事,這得多出多少是非來。然而,婆婆卻說大伯是為這個家死的,家里不能不表示,更不能喪良心,她口中雖然說,大伯是為了這個家,眼睛卻直直地盯著相公,顯然是覺得相公欠了大房的。 她氣得差點跳起來,怎么就是為了他們了,田間猝死怎么就一定是因為積勞成疾呢?田間勞作的人多了,怎么就他猝死了?隨后,她更是質問大嫂,她怎么就不能養孩子了,爹沒了娘不是還在嗎?結果,她那大嫂也是本事人,當下就哭了,說自己沒本事,養不起兩個孩子,還說自己要代相公伺候公婆。這話一出,立馬就把婆婆給說哭了,直說她的兒子中,就數大兒最孝順。 她正打算再爭幾句,哪怕出錢出糧,也沒有領回家養的道理,然而相公卻攔了,許是真有愧疚的,相公說他們沒爹,他作為叔叔,養了也是該的。隨后,四郎、三姐兒就住到了他們家,而之后,大郎、大姐兒也時常打著看弟弟meimei的幌子,跑他們家來打秋風。二伯呢,以擔心自己會步大哥后塵為由,再不肯干活,公婆卻深以為然地默許了,還讓相公出錢養著二伯一家。大郎他們的,二伯家的,再加上孝敬給公婆的,相公成為舉人后,通過別人掛靠田地而多出來的收入,就一下少了大半。 這還只是外部的,更鬧心的,是家里多出來的那兩個孩子。他們家一直不窮,她自己更是有嫁妝,所以在伙食上也舍得花錢,四郎他們來了后,自然也是一樣的待遇。結果可好,人家吃完一抹嘴,就告到公婆那,說他們家不孝,自己吃香的喝辣的,卻由著爺奶過苦日子。 在一連串辛苦的解釋之后,大家才終于認同,相公每月交給公婆的錢,足夠他們天天吃rou了,只是他們自己儉省,才會讓日子過得清苦。鬧了一場之后,四郎卻沒有半點收斂,反而盯得更緊了,當然這也是因為沒有人說四郎做錯了。 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尤其在鬧過不愉快之后,很容易就會出矛盾了。結果,四郎他們但凡少吃一口,都會鬧得沸反盈天,讓家都知道,最后還得給他們補上,這才算完。而自家孩子受了委屈鬧起來時,不管有理沒理,她公婆都偏著大房的人。 而他們當父母的,只要一有意見,她大嫂就哭,隨后她婆婆也跟著哭,哭四郎他們可憐,哭自己兒孫不孝,哭到事情不了了之為止。她的四姐兒,那么好的孩子,就是這樣被三丫頭奪了婚事的,家里最后竟連個交代都沒有。后來,四姐兒的婚事,就不怎么順了,之后嫁的夫家條件也不好,也是因此,她對六姐兒的婚事,更加慎重。 那樣的日子,他們苦熬了十年,相公才終于考上了進士,他們滿心疲憊地離開了老家。本以為可以就此解脫了,畢竟孩子們都養大成人了,嫁的嫁了,娶的娶了,該做的都做完了。然而,還沒過多久,她公婆又把那幾個侄兒送來了,理由是給相公這個叔叔的當個跑腿的。她每回想起來,就恨不得把她那對公婆給生吞了。 這些年來,相公心里怎么想的,沒人知道,可家里孩子受的委屈,卻是真真切切的。 這次的婚事,相公是傾向于柳家的,而為了不得罪王家,則有意將五姐兒嫁入王家。然而,柔娘卻選擇嫁入王家。陸夫人對此也很疑惑,后來,還是柔娘跟她說了些話,她這才同意的。 nb你現在所看的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請百度搜進去后再搜重生農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