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人口繁茂的王家
氣度涵養這些東西,是需要時間來成就的,三年時間,如今的王鵬已經成長為一個合格的官吏。不僅如此,如今的王家比起當初來,也熱鬧多了,也虧得王鵬如今成了主簿,不然當初的屋子可真還住不下了。 兩年前,王鵬納了一個妾室梁氏。梁氏是他當初跟知府聯系上時,知府送給他的,那是在跟二郎的婚事取消掉,大概也算是關系的一種和解,對此,王鵬當然不能拒絕。不僅如此,他還要給足梁氏的體面,再說,梁氏本身年輕又貌美,他也無意拒絕的。一年后,梁氏產下一子四郎,然而因著四郎,梁氏可沒少鬧騰,也因此,他最近倒不怎么去了。 梁氏不知道的是,當初她懷孕時,王鵬曾經還惴惴不安過,只為他不知大郎是何想法的。王鵬想著,大郎當初似乎不怎么喜歡三郎,只是總不能瞞著大郎吧,最后還是給大郎寫了信,想著大不了以后對四郎冷淡點。不過大郎的回信倒是給了他驚喜,大郎在信上說,這是喜事,多子多福。王鵬看了又看,發現真沒什么負面情緒,最后他估摸著,大郎是覺得已經有三郎了,那再多個四郎,甚至五郎也沒什么要緊的。 這么一想,他就更放得開了,于是緊跟著,后院又多了個宋氏。宋氏出身貧寒,家里日子本就艱難,偏偏后來她爹還病了,于是她就機緣巧合地進了他的后院。比起梁氏來,宋氏的美貌也不遑多讓,唯一遺憾的,就是她不識字,可即便如此,就宋氏背景單純這點,看著怎么也比梁氏更讓人放心。如今,宋氏也有了身孕,三個月了,正有些害喜。 除了她們兩個外,他還找了一個妾室,顧氏。顧氏,今年二十一,他爹還是個童生,自己也是識文斷字的。原本,她是不該為妾的,可架不住她被人退了親,又守了母孝后,年齡是真大了。而家中子侄讀書的也多,銀錢緊張,嫂子們就嫌她在家吃白飯礙眼了,也不知她哪得來的消息,半個月前找到他,自賣自身地進了他的后院。 除了這三個新納的妾室外,原來的二房姨娘程氏,自然也是在的。只是如今,她的寵愛極少,如今在王鵬跟前的體面,倒基本是看在三郎的份上。好在三郎也爭氣,雖然才四歲,卻記性極好,她已經開始教他背三字經了。 對于三郎的提早啟蒙,王鵬是不以為然的,如今家里又不需要靠三郎撐著,何必去逼三郎呢。王鵬也曾這么對著程氏說過,結果人家用大郎四歲就啟蒙去堵他,最后,他也就不管了,愛怎么著怎么著吧。說到底,家里是不靠三郎撐著,可程氏的后半輩子,倒的確是靠三郎撐著的。只是王鵬暗自想著,以這些女人的爭寵勁,以后怕是孩子們的啟蒙都會提前到四歲了,算是早一年過上苦日子。 對于孩子們,他都是喜歡的,不管是三郎也好,四郎也好,還是即將出生的五郎異或是四丫,甚至將來顧氏會有的孩子,他都是期待的。對于有能力的父親來說,他是從來不會嫌棄自己的孩子多的。 但是,要說他會像栽培大郎一樣去栽培另一個兒子,他是真沒那意思,當然也沒有當初的那份心勁。再者,他即便就是栽培了,也不會比大郎更優秀了,大郎都是榜眼了,更優秀的,狀元嗎?這世上,有幾個敢說自己是能考上狀元的。 再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如今比起栽培兒子帶來的成就感來說,他顯然更希望,自己的精力都耗在仕途上,將來能有所成就。他咬了咬牙,怎么著也要到縣令的位置吧,不然那還算得上是當過官嗎? 至于這些小兒子們,他當然不會不管。他會給他們足夠的資源條件,讓他們讀到他們不想讀為止,至于他們將來的成就如何,那就要靠他們自身了。王鵬算著自己的年齡,想著等這些孩子長大娶妻時,他自己都五六十了,頂多能最后幫他們一回。而他們以后如何,他是真顧不上了。所以,他如今最信奉的,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了。到時他會給每個孩子置辦一份家業,不至于讓兒子們將來生計無著,這也就行了。 相比起這些小兒子們,他如今對二郎的cao心,是最多的。二郎可不是那些小的,他的前程就在眼下,他沒法不當回事,然而,他又是當真失望的。二郎今年又沒有通過院試,這讓人無比地掃興,為著二郎科舉的事,他都差點跟著愁白了頭,尤其二郎今年都十九了,婚事在即。 你現在所看的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請百度搜進去后再搜重生農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