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節
黃宗羲、顧炎武組織了大批光祿士,打著顧問的旗號,義無反顧地從上海坐船至交州。 東林黨、復社當然不會落在后面,瞿式耜、堵胤錫、張溥、張采親自出馬,也從上海登上了海舟,不避風浪,前往交州。 交州偏遠之地,居然破天荒地聚集了這么多華夏精英,可謂空前絕后。 交州城,已經不僅僅是火藥味漸濃了,而是在全城撒滿了火藥,只要有一點火星,就足以燃起滔天大火! 第六百八十二章 交趾風云 短短兩個月內,朱之瑜再一次踏上了交趾的土地。 馬世奇、錢祚徵正匯集在交州,商議交趾、廣南兩省恩科取士的方案,當兩人接到朱之瑜欲至交州的消息后,先是愕然,繼而大喜,這個月來繃緊的弦終于松弛下來。 待到朱之瑜進入交州城,馬世奇不無抱怨地說道:“交趾、廣南恩科取士,牽扯甚廣,關系到科舉革新,甚至關系到大明的長治久安。僅靠屬下與錢大使,如何能擔起此等重任?朱幕使來得正好,屬下和錢大使可以偷偷懶了?!?/br> 朱之瑜哼了一聲,斥責道:“汝等作此想法,可算沒有明白江陵侯的用意。江陵侯費盡心思,為交趾、廣南爭取了恩科取士,無非想借著兩地偏遠、與士林牽扯不大的優勢,闖出科舉取士的新路。江陵侯上次南巡交州、金蘭,這話已經說得非常明白了,要汝等二人不怕犯錯,盡一切努力去試,為何到頭來,汝等倒生出畏難之心?” “朱幕使教訓得對,屬下知錯了!”一席話,說得馬世奇、錢祚徵羞愧難當,滿臉漲得通紅。 朱之瑜也不去管兩人的感受,徑直說道:“試錯,雖然有成本,但對于交趾和廣南而言,并非不可忍受,這是江陵侯的本意??墒?,現在情勢有變,想照著試錯的老路走下去,可能行不通了?!?/br> 馬世奇、錢祚徵大驚,問道:“莫非京師有變?” 朱之瑜點頭道:“確實。楊嗣昌jian猾,故意把恩科取士搞得滿城風雨。南雷先生、亭林先生、東林黨、復社都在往交州趕,非常復雜。接下來如何做,江陵侯已經有了大致方略,不過方略如何實施,我等三人還得細細琢磨?!?/br> …… 接下來十數日,各路人馬陸續抵達交州,交州一下子成了全大明關注的焦點。 朝廷高層官員、大明最具實權人物之一、超重量級大儒陸續抵達交趾,普通交趾人當然茫然不知。 他們只知道,交趾大街上突然出現了許多四輪馬車,四輪馬車里坐著的人一看就不一般,有的溫文爾雅,有的肅穆清冷、不怒自威。 這些都還算了,交州城內來什么人,不關小百姓什么事。但是,與他們生活緊密相關的是,交州城內的酒店、客棧處處爆滿,一房難求。順帶著,城內的生意也好了不少,總有一幫cao著大明官話的人,四處尋找具有交州特色的小吃、工藝品。 最讓交趾人感到吃驚的是,城內忽然突然冒出了無數被稱作“報紙”的紙張。報紙制作精美,寫滿了漢字。 聽識字的老爺說,報紙有好多種,有交州時報、有時聞錄、有交州商報…… 于是,茶館里興起了一項新業務,由說書先生讀報。 交趾老百姓在想什么,朱之瑜、林欲楫當然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當林欲楫抵達交州后,朱之瑜與林欲楫之間發生了第一次交鋒。 林欲楫,泉州人,第一次參加鄉試,就中了解元,萬歷三十五年,中進士,選為庶吉士??梢哉f,林欲楫就是現行科舉制度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林欲楫根本看不起僅僅只是貢生出身的朱之瑜,心里又對他心目中的亂成賊子充滿了怨氣,見到朱之瑜后,語氣頗為不善地說道:“按照慣例,皇上恩準交趾、廣南兩省恩科取士,需由布政使司群官組織。汝身無官職,為何卻大喇喇地身居兩位大使之前?” 林欲楫明知故問,顯然抱著搶占先機、打擊荊州士氣的目的。朱之瑜掌管荊州職官司多年,與無數jian猾的官員打過交道,此等小伎倆,放在他眼里,顯然不值一談。 林欲楫開口之前,朱之瑜還有點擔心他難以應付,現在見他只有這么點斤兩,反倒放下心來。朱之瑜微笑道:“奉江陵侯之命,本人忝任辛巳恩科督導,并署理海事諸務?!?/br> 林欲楫張口結舌,面色微紅。朱之瑜坦言得到了江陵侯的授權,他若要繼續駁難,必須從江陵侯的命令是否合法入手。這年頭,若江陵侯的命令是否合法能說出個子丑寅卯,哪里還有這么多麻煩事? 前面有座山,林欲楫翻不過去,只能繞道而行:“本官奉皇上之命,至交州督導辛巳恩科。臨走之前,皇上已經吩咐,自隋唐以來,開科取士早已有慣例,交趾、廣南民情雖與中原有所不同,但不宜對慣例做過多修改,大體上還是按照往常的習慣來?!?/br> 說完之后,林欲楫笑瞇瞇地看著朱之瑜三人,心里卻冷哼了一聲:江陵侯不是一直打著皇上的旗號嗎,現在我倒要看看,你們敢不敢抗旨。 朱之瑜亦笑瞇瞇地答道:“皇上有口諭,我等自然遵旨?!?/br> 林欲楫大吃一驚,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瞅著朱之瑜,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林純鴻到底想干什么?鬧出這么多幺蛾子,就單單為了一個恩科取士? 正疑惑著,朱之瑜繼續說道:“剛才還在發愁,我等鄙陋,恐怕難以勝任主考官一職。馬大使和錢大使還琢磨著請林大人擔任主考官。不知林大人是否愿意屈就?至于內簾官和外簾官,也一并由林大人決定?!?/br> 此話一出,林欲楫更是吃驚:連主考官都要讓出?吃驚之余,又為難至極,這次出京,攜帶的可用之才不多,哪里能找到這么多內簾官和外簾官? 想來想去,林欲楫覺得先把主導權抓在手中為好,所以,他重重地點了點頭:“蒙兩位大使看得起,本官就勉為其難吧!” …… 黃宗羲、顧炎武、張溥等人起身比林欲楫晚,卻先一步抵達交州。到交州后,這些人紛紛前往交趾布政使司,打聽恩科取士事宜。 包括朱之瑜在內,所有知情官員無不拿著“正在擬定方案,不日即將完成,屆時一定會邀請諸位前來討論”等托辭推脫。 哪想到,等來等去,林欲楫剛剛抵達交州,就傳出了林欲楫為主考官,內外簾官員皆由林欲楫決定的消息。 這個消息太具有戲劇性了。原本,黃宗羲等人一路心急火燎,惟恐朱之瑜奉林純鴻之命,將科舉改得面目全非,最終影響儒學的根基。哪想到,鬧來鬧去,最終由林欲楫主導這次恩科取士。 怎么回事? 黃宗羲等人不解、吃驚、憤怒,紛紛前去詢問朱之瑜。 朱之瑜回道:“皇上已有口諭,說此次恩科取士,大體上依照舊例。說到舊例,我們之中誰也比不上林大人熟悉,只好委屈林大人擔任主考官了?!?/br> 黃宗羲等人失望不已。 朱之瑜主導時,他們擔心荊州方面會脫韁,而真正輪到林欲楫來主導時,他們又不甘心。 無論是黃宗羲、顧炎武,還是張溥、瞿式耜,或者說凡是有識之士,都認識到,大明的科舉已經慢慢走入了歧途,如果不趁著這次機會修改一番,遲早會出大問題! 黃宗羲、張溥等人不約而同地聚在了一起,商議辦法。 幾人對朱之瑜突然放棄主導權百思不得其解。按照他們的認知,林純鴻一旦想做什么事,天皇老子都難以更改,為何單單這次來了個林欲楫,就全盤更改了計劃? 瞿式耜想來想去,忽然說道:“莫非林純鴻知道我們想對科舉制度做一番更改,然后以退為進,把我們推到前臺爭斗?” “這……” 眾人紛紛起疑,氣氛一下子沉靜下來。 良久,顧炎武忽然說道:“不管江陵侯有什么打算,我們只需要做我們想做的事。八股取士這一套,非變不可,我看大家都沒什么異議。若這一次不做任何更改,再要找到機會,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 瞿式耜嘆了口氣,道:“萬一荊州方面不愿意參合這事,僅靠我們,林大人哪里會聽我們的?” 瞿式耜終于認識到林純鴻的力量,并且承認了荊州方面的能力,這讓黃宗羲不由自主地多看了瞿式耜幾眼。 黃宗羲道:“江陵侯早就對科舉不滿,這點眾所周知,也就是說,若科舉改不成江陵侯心目中的樣子,他就絕不會同意讓科舉與職官任命掛鉤。一旦科舉與職官任命脫鉤,儒學最終會式微,這是我們所不愿意看見的?!?/br> 瞿式耜皺著眉頭說道:“林純鴻突然置身事外,難道他已經對科舉不抱任何希望?” 瞿式耜到底經驗豐富,一下子想到了林純鴻很可能另玩一套的可能,讓幾人臉色大變。 釜底抽薪!另辟蹊徑! 幾人腦中,立即冒出了這幾個詞。林純鴻最擅長的,不就是這種玩法嗎? 已有的制度,林純鴻能改得對自己有利,就改,不能改的,干脆置之不理,重新立一套規矩??傊稽c,規矩得由林純鴻來定! 要阻止林純鴻徹底拋開科舉,唯有說服朱之瑜,一道對科舉進行改制,一直改得林純鴻滿意為止! 林欲楫看似拿到了主動權,卻不知不覺地陷入了極大的被動之中,只是那個老糊涂知道么? 不僅如此,就連瞿式耜、張溥、黃顧二人也覺得陷入被動之中,除了與朱之瑜一道精誠團結對付朝廷、對付林欲楫以外,還有什么選擇? 第六百八十三章 地方官制 黃宗羲、瞿式耜等人議來議去,覺得應該聯合朱之瑜,一同說服林欲楫對取士的慣例進行改革,以改變科舉僵化的現狀。 哪想到,林欲楫為了防止夜長夢多,動作相當快,數日功夫內,擬定方案、指定內外簾官,全部搞定。 好在林欲楫考慮到這么多大儒在交州,不敢擅專,將黃宗羲、瞿式耜一幫人請去商議,共同修改方案。 黃宗羲、瞿式耜一幫人看到林欲楫的方案,不由得心里涼了半截。 林欲楫的方案,相比較以前的科舉方式,還是做了一些修改。比如,以往的鄉試、會試中,分為經義、實用文體寫作、時務策論三場,所謂的經義,即八股文。只要八股文寫得好,應用文和策問別留空白,就有機會被錄取。 林欲楫好歹考慮到林純鴻更注重官員的實際能力,將應用文體寫作和策論的重要性提高了一點,規定應用文體寫作和策論必須合格,然后才有資格被錄取。至于名次,還是以八股文來定。 這點改動,豈能從根本上改變科舉制度僵化的趨勢? 黃宗羲、瞿式耜等人一百個不滿意,堅決主欲楫在考試內容、組織形式上做一些根本性的改變。 林欲楫哪里肯多事,堅決拒絕。 黃宗羲、瞿式耜無法,非常委婉地告知林欲楫:若科舉制度繼續這樣延續,按照林純鴻的秉性,非得另搞一套,最終科舉將湮滅于歷史的塵埃中,儒學將逐步走向式微。 林欲楫不是笨蛋,馬上意識到這種可能,心里也擔憂不已。 不過,林欲楫想來想去,最終還是拒絕了黃宗羲等人的建議,不做任何更改。 林欲楫的想法非常簡單:林純鴻另搞一套,朝廷、士林的板子無論如何也敲不到他的屁股上;但是,如果他在交州對科舉做了根本性的改革,不僅有可能會被皇上怪罪,還有可能被反對的士子痛罵。 孰輕孰重,林欲楫分得非常明白! 黃宗羲等人無法,只好去尋找朱之瑜,希望朱之瑜代表荊州對林欲楫施壓。 正當黃宗羲、瞿式耜等人在交州焦慮非常時,林純鴻突然頒布一條命令:有功名之士可授予官職,秀才功名,可直接授予從九品之職,舉人功名,可授予從八品之職,進士功名可授予從七品之職;功名之士,取消稟膳、免糧等優待。 此令一出,天下皆驚。 按照大明舊制,官職極為有限,隨著進士、舉人、秀才的數量越來越龐大,有限的職位基本上都被進士和少部分舉人所霸占,秀才和大部分舉人要想等到空缺,非常不容易。 反觀荊州方面,官職則極大豐富。就拿一個縣來說,以往僅僅只有知縣一人,正七品,縣丞一人,正八品,主簿一人,正九品。其余的,最多還有典史、巡檢數人,都是從九品。而林純鴻對縣級機構進行改制后,僅僅正七品,就有知縣和監察令兩人,至于從七品,包括安防局局令在內,至少有五人以上,其余正八品、從八品、正九品、從九品的,足足有將近百余人。 官員數量,一下子翻了幾十倍! 絕大多數舉人、秀才奔走相告,欣然至縣衙登記,然后根據個人稟賦,授予不同的官職,開始從荊州財政中拿取俸祿。 當然,反對的聲音也很強大。在改制時,林純鴻通過強力搞官紳一體納糧,一些田產豐富的舉人秀才拼死反對,但在強力鎮壓下,沒有攪起風浪?,F在,林純鴻再次明確功名之士一體納糧,無疑斷了他們最后的一點念想。 他們雖然不敢公開行動,但是在報紙上含沙射影地痛罵林純鴻還是做得到的。 此等嗡嗡聲,林純鴻也懶得理會。 授予功名之士官職,支持的聲音遠遠強過反對的聲音,一時之間,林純鴻的聲望大增,居然開始有舉人、秀才在報紙上公然拍馬屁。 此舉,無疑是荊州的轉折點,從授予官職令頒布開始,荊州開始加速融合士子階層,將士子拉入荊州陣營。 荊州弱小時,大批量地引入士子,恐怕會對荊州產生無法估量的影響。但是,現在荊州已經足夠強大,再大批量的引入這幫士子,對荊州的影響已經微乎其微了。 更何況,林純鴻還面臨著非常尷尬的現實:大明的識字率實在太低了。 剛開始時,林純鴻在荊州、夷陵等府數縣搞免費強制教育,經過將近十年的努力,識字率由不到兩成勉強升至三成以上??墒?,當林純鴻控制的地盤越來越大,林純鴻突然發現,他根本就沒有那么多錢來搞免費強制教育。 因此,除了荊州、夷陵等府數縣外,其余縣均量力而行,并沒有推廣免費強制教育。 識字率低下,致使林純鴻很難找到這么多合適的人來當官。秀才、舉人都屬于知識分子,無論思想有多保守,總比大字不識的文盲要適合。 而且,據林純鴻觀察,能考上秀才和舉人,基本上都是一時之人杰,其中的書呆子并不多,至于范進之類的瘋子,更是萬中無一。 這是一塊金礦,不開采,太可惜了。 消息傳至交州,黃宗羲等人一下子傻了眼:在交州恩科取士還沒有絲毫眉目之時,林純鴻為何一下子承認了士子的功名?這到底是何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