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節
不過,想不通可以慢慢揣摩。魯少飛可以確定的是,推動滿族加速漢化,這點絕對是大局中的大局。 魯少飛有的是時間,他可以等待機會的來臨。直到有一天,他見范文程眉頭鎖得緊緊的,似乎遇到了為難之事。 他有意無意地往范文程旁邊靠攏,試圖引起范文程的注意,讓范文程主動與他商議事情。 果然,范文程一籌莫展時,見魯少飛出現,隨口問道:“年產量超過五百萬斤,至少需要萬余工人,現在種植糧食的農民猶嫌不足,哪里能抽調這么多?魯侍從可有什么好計策?” 魯少飛從骨子里一直將自己當成滿清朝廷的局外人,正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魯少飛的思路比皇太極、范文程要開闊。他稍稍思索片刻,便有了對策,不過他沒有直說的意思,反而故意顯得驚詫,問道:“大清人口超過兩百萬,抽調萬余工人居然也會為難?” 范文程嘆道:“的確為難。大清境內,滿人和蒙古人大約有七八十萬,壯丁基本都用來養馬、打獵和征戰,剩余一百三十多萬人口,遼東本地漢人約有八九十萬,其中披甲人幾乎就占了壯丁的一半,剩余的壯丁,也需要打獵、放牧和種植糧食。還有四十多萬,都由北直隸一帶遷移而來,基本都是包衣,歸屬貝勒、貝子所有,怎么可能從這些人口中奪食?” 范文程一時焦慮,居然忘記了當面的魯少飛也是多爾袞的包衣。待反應過來,話已經出口,忙安慰道:“當然,魯侍從乃杰出之輩,非一般包衣所能比?!?/br> 魯少飛淡淡地笑道:“包衣就是包衣,有什么諱言的?為皇上辦事,包衣應該有出頭之日?!?/br> “為皇上辦事?”如同迷霧中突然出現了一絲光明,范文程的思路陡然清晰起來:他不敢從貝勒手中搶奪包衣,并不代表皇太極不敢??! 魯少飛接著又嘟囔了一句:“就算是朝鮮人,能盡心為皇上辦事,也應該有出頭之日!” 對哦,征集朝鮮人也不錯??! 范文程陷入沉思中,幾乎忘記了魯少飛的存在。魯少飛嘴角露出一絲常人難以察覺的笑容,默默地從范文程身邊走開,開始忙他自己的事情。 魯少飛心里非常明白:包衣被大大小小貝勒、貝子、勛爵控制,生命和尊嚴根本無法保障,只會向著蠻夷滑得越來越遠。能讓包衣擺脫貝勒的控制,成為大清朝廷的奴隸,至少能保障生命權和少得可憐的尊嚴。只要有一絲尊嚴,這幫包衣絕不會忘記自己屬于驕傲的華夏族! 至于引入朝鮮人,朝鮮人心慕華夏文明,漢化已經非常嚴重,大批量的朝鮮人進入遼東,顯然對滿族漢化有利。 待范文程醒過神來,對魯少飛再次刮目相看,更加堅定了引魯少飛為援的想法。至于從大小貝勒手中搶奪包衣一事,范文程覺得還是不要動他們的奶酪為好,否則將來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范文程打太極拳的本事一流,直接向皇太極上了一本奏章,匯報南芬采礦面臨的人力困境。 最關鍵的地方并不在這里,而是在奏章的末尾,范文程還匯報了包衣奴才的糧食生產事宜。 皇太極接手這個難題后,在范文程若有若無的提示下,稍一琢磨,就把主意打到了包衣和朝鮮人身上?;侍珮O乃戰略高手,進一步深思后,立即認識到將包衣收歸國有的妙處。 就拿包衣耕種糧食來說,所有收獲的糧食壓根就沒有經朝廷的手,直接歸入各旗手中,這顯然削弱了朝廷的權力。 一旦包衣收歸國有,土地由朝廷分配,生產的糧食歸朝廷所有,這個誘惑讓皇太極根本無法拒絕! 皇太極想到做到,立即命令各旗交出所有包衣,趁著冬天即將來臨,重新劃分土地,交由包衣耕種,并規定包衣除了留夠口糧外,所有多余糧食均歸朝廷所有。 各旗對此令大為抗拒,有心反對,無力回天,只好乖乖地交出了包衣。 皇太極對大小貝勒、貝子的管理能力相當懷疑,下令由漢臣寧完我對所有獲得自由的包衣進行管理。 寧完我立即發現皇太極政策中的漏洞,建議皇太極仿照大明按畝征集糧食,鼓勵墾荒,充分調動包衣的積極性。 自此,包衣生產的糧食幾乎有七成被朝廷征集,不過,他們基本擺脫了奴隸的身份,成了滿清朝廷的自耕農,并慢慢地形成了大大小小以漢人為主的村落。 與此同時,皇太極又撥付給范文程一萬五千多名包衣壯丁,令范文程加快建設鋼鐵冶煉爐的進度。 待到鄭鴻逵再次來到遼東,鄭鴻逵身邊足足攜帶了四百多名工匠。 范文程對這四百多名工匠并不放心,一一進行審問,惟恐林純鴻借機滲入暗樁。審問的結果讓范文程相當滿意,這四百多名工匠雖然大部分來自于廣州,但對荊州、安平及沈陽之間的厲害關系所知非常有限。 管他工匠來自何處,只要能把高爐建起來,煉出鋼水,即便軍情司安插個把人,又有什么關系? 于是,一萬多工人冒著秋寒,投入到轟轟烈烈的鋼鐵工坊建設中。范文程又借著秋季枯水的時機,組織數千工人對太子河、遼河進行疏浚,期待能行走載重超過五百石的船只。 鄭鴻逵攜帶的工匠中,包含精通管理、財計的人才。在這幫人才的管理之下,萬余工人的勞動效率還算過得去。 過得去的效率,自然是荊州方面的標準,但是這個效率放在范文程及皇太極眼中,簡直就如快馬加鞭一般。 皇太極和范文程大為驚嘆,立即組織一些平日看得過眼的才智之士跟隨工匠干活,期望學得工匠做事的精髓。 后來,一些滿族、蒙古人中的有心人,也慢慢聚攏在南芬工坊周邊,細細地觀察漢人工匠如何做事。 待到年底,第一爐鋼水出爐后,在漢人工匠的堅持下,這批鋼鐵并未拿來制作武器,而是開始鋪設鐵礦井、煤礦井至冶煉爐的鋼軌路。 待到鋼軌路成,范文程見識了鋼軌路強大的運輸能力后,直接哀嘆道:“被鄭鴻逵給騙了,按照這個搞法,明年產量超過五百萬斤,又有何難?” 第六百四十八章 東南變局(一) 聽聞皇太極將所有包衣變成了自耕農,林純鴻喜不自勝,對左右言道:“滿清小朝廷充滿了銳氣,執行力非大明朝廷可比,本候還真想看看他們能做出什么成就!” 周望一直對接觸、貿易戰略耿耿于懷,不滿道:“這是赤裸裸地資敵!假以時日,韃子不缺糧食、不缺鋼鐵,后果根本無法預料!屬下擔心,荊州軍將士未來會流更多的血!” 林純鴻大笑道:“種糧食、煉鋼的韃子還是以前的韃子么?觀幾千年來的歷史,胡人之所以為禍,正因為他們是胡人。一旦胡人扛起了鋤頭,就搖身一變,成為華夏族的一份子!周都督,眼光得放長遠點嘛,蒙古人現在不也幫我們養馬、剪羊毛、征戰?” 周望雖然認為林純鴻說得有道理,但還是覺得今后的風險不可控,他重重地吐了口氣,道:“但愿這次不要失算!” 林純鴻心情不錯,不再理會周望,接著對左右說道:“韃子是陸地上的強盜,鄭芝龍是海上的強盜,現在居于正統的大明朝廷固步自封,反而陸海兩大強盜銳氣十足,積極進取。嘿嘿,鄭芝龍不錯,識大體!” 左右聽到林純鴻說鄭芝龍識大體,無不大跌眼鏡,心里腹誹道:鄭芝龍識大體,還不是被逼的!雄威軍團入駐仙霞關,估計鄭芝龍會一夜三驚,或者根本睡不著覺! …… 鄭芝龍的變化,并非從雄威軍團入駐仙霞關開始。 早在大明銀行爭論未休時,鄭芝龍就摒棄了繼續與林純鴻對抗的思路,轉而積極介入荊州主導的事務,借機擴大自己的影響,為自己謀利。 只可惜,鄭芝龍選了豬隊友,江南的那幫老爺只盯著家里的一畝三分地,絲毫看不到大明局勢的變化,將銀行主導權拱手相讓,還成了林純鴻向朝廷叫板的棋子。 鄭芝龍非常后悔:如果當初選擇與林純鴻合作,何至于在大明銀行上空手而歸? 待到大明銀行成立,鄭芝龍迫不及待地向大明銀行繳納準備金后,設立了安平錢莊,將分號撒向福建、臺灣、棉蘭、香料群島等地,成為繼邦泰、源豐之后的第三大錢莊。 林純鴻敏銳地察覺到鄭芝龍的變化,經一番謀劃后,派遣陸敏成率團至安平。 按照以往的經驗,只要林純鴻派人至安平,準沒有好事,比如上次陸敏成至安平,就將鄭芝龍與滿清的勾連扼殺在搖籃之中。 所以,當鄭芝龍聽聞陸敏成要來后,不知林純鴻又要提出什么不合理要求,嚇得夠嗆,發動各路人馬打探陸敏成的目的,結果一無所獲。 直到陸敏成面見鄭芝龍,直言這次是來商討合作事宜的,方才讓鄭芝龍懸著的心落回肚子。 人總是要爭取對自己?自己有利的地位,鄭芝龍這等梟雄,更是如此。既然商談合作,也不是什么非常急迫的事,所以,鄭芝龍對陸敏成愛理不理,準備將陸敏成晾一段時間再說。 陸敏成對此毫不介意,每日活動于安平豪貴之間,安之若怡。 漸漸地,鄭芝龍覺得有點不妙,他發現,幾乎所有的安平人都在談論一個話題:大東洋商號! 陸敏成率領的團隊中,王大俊、李多義等人赫然在列,甚至還有幾個老西!這幫人早就覬覦大西洋商號豐厚的利潤,有心以自己為主導,成立大東洋商號,往東邊開拓! 雖然王大俊、李多義在大西洋商號中都有股份,但是,什么事情能比得上自己親自挺槍上馬? 于是,王大俊、李多義聯合一幫徽商,直接向工商司總管郭銘彥上了折子,申請成立大東洋商號。 折子自然遞到了林純鴻的手中。 剛好林純鴻在琢磨如何將鄭芝龍統和,見到折子后自然大喜,命令王大俊、李多義隨陸敏成至安平,將鄭芝龍商隊拉到大東洋商號旗下。 王大俊和李多義大喜。林純鴻此舉,無異于在為大東洋商號尋找市場和基點! 雖然王大俊、李多義雄心壯志,試圖組建大東洋商號與大西洋商號一較高下,但是他們心里一點底都沒有。畢竟,茫茫東洋,目前可以看見的市場僅僅只有日本、孫蘭洲及美洲。日本乃鄭芝龍的禁臠,孫蘭洲和美洲上只有猴子,找誰做生意去? 不過,若能拉攏鄭芝龍,一起合作敲開日本幕府的國門,前景不言而喻! 陸敏成、王大俊和李多義口舌生花,不停地描述前至美洲貿易、建立據點的美好前景,甚至還拋出當年西班牙運銀船至馬尼拉的盛況,力圖讓所有安平人相信,美洲遍地是白銀! 至于日本,陸敏成三人似乎有默契一般,絕口不提。 閩籍海商都是泛舟海上的好漢,視野非常開闊,當然不會輕易被陸敏成三人忽悠。不過,這并不妨礙海商們找陸敏成三人打探大東洋商號的詳情。 一時間,陸敏成三人居然成了安平的焦點,就連鄭府也顯得黯然失色。 正當鄭芝龍準備采取措施阻止三人在安平興風作浪時,忽然接報,蔡明山率領驍衛軍離開駐地惠州,向廣西方向移動。 鄭芝龍以為這是林純鴻表達合作誠意的方式,心里更是安定,試圖進一步晾晾陸敏成。 哪想到,僅僅過了一日,又接到匯報:雄威軍團移師衢州府,并派遣一營兵力接管仙霞關防務,兵鋒直抵福建! 雄威軍團脫胎于雄威營,組建之初,就在巴東一帶山區作戰,其統帥田楚信,更是生在山中,長在山中。福建多山,不見得對雄威軍團有多大的阻礙! 林純鴻用大棒告訴鄭芝龍,吃胡蘿卜吧,否則大棒伺候! 鄭芝龍這才收起歪門邪道,開始認真地與陸敏成談判。 既然現在大東洋商號炒得沸沸揚揚,陸敏成就拋出了第一個議題:就組建大東洋商號一事進行合作。 鄭芝龍心里有氣,又認為先讓大東洋商號冷卻一段時間為妙,于是,他堅持先不談大東洋商號,還拋出了一個議題:在福建合作組建弓兵、架空當地官府。 陸敏成大奇,他萬萬想不到,鄭芝龍居然主動向荊州模式靠攏,還試圖仿照湖州建立弓兵隊伍! 鄭芝龍提議,以荊州方面的名譽,組建弓兵隊伍入駐福建鄉村,在福建各縣依照湖州設立相關部門,實行改制。至于人員,弓兵隊伍由鄭芝龍負責組建,各縣的吏員,荊州和安平按照三、七比例瓜分。 涉及改制大局,陸敏成沒有權力決定,立即派快馬通報荊州。 林純鴻接報后,馬上召集在荊州的閣幕使開會,商討具體方略。 眾閣幕使一致認為,鄭芝龍雖然在福建有著較大的影響力,但距離完全控制福建還差得遠,朝廷依然在福建有著完善的管理體系,擁有說一不二的權力。 鄭芝龍很可能早就想借鑒荊州的控制模式,將福建收入囊中,只是擔心朝廷將此舉視為謀反,方才拖延至今。 一旦朝廷宣布鄭芝龍謀反,朝廷雖然無力剿滅鄭芝龍,但是荊州窺伺一旁,豈能錯過這個大好時機? 也就是說,鄭芝龍借改制之名,行控制福建之實,而且還把荊州當槍使,讓荊州抵擋朝廷的壓力。 一眾閣幕使,意見分歧相當大,周望、張兆、陸世明力主拒絕鄭芝龍,待時機成熟,將鄭芝龍逼反,徹底收取鄭芝龍的地盤和人口。 而張道涵、朱之瑜、郭銘彥、李崇德則力主同意鄭芝龍的提議,趁機將勢力滲透至福建,在統和鄭芝龍的道路上邁進堅實一步。 一方為軍方,一方為文官,涇渭分明,互不相讓。 就事論事,林純鴻當然可以和稀泥,投票決定。不過,這事涉及到荊州內部相當一部分人的呼聲,林純鴻顯然不能。 林純鴻心里有事,夜宿崔玉兒房間時,一直心不在焉。崔玉兒問起緣由,林純鴻反問道:“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這句話很難理解么?” 崔玉兒冰雪聰明,一下明白了林純鴻的苦惱,歪著腦袋想了一會,笑道:“趙家的女兒,嫁給了錢家,趙家失去了女兒,覺得吃了虧。后來,趙家的兒子又從孫家娶了個媳婦,趙家就不覺得吃虧了?!?/br> 趙錢孫李地說了一大堆,把林純鴻逗笑了。 崔玉兒的例子雖然不倫不類,倒把道理說得明白。放眼大明境內,可能的作戰對象就只有韃子和鄭芝龍,這被軍方視為軍功,視為增強權力的絕佳臺階。 現在林純鴻力主接觸、統和戰略,直接斷了發動大規模戰爭的可能,無異于動了軍方的奶酪。 按照崔玉兒的例子,就是女兒被人娶走了。崔玉兒建議,女兒被娶走了,就讓兒子討一個媳婦唄! 林純鴻一把將崔玉兒攔腰抱起,喜道:“你說得對,明日就讓他們琢磨著怎么討別人家的女兒!安南?葡萄牙?兩個一起討!” 第六百四十九章 東南變局(二) 第二日,繼續召開閣幕屬會議,林純鴻直接拋出了他的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