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節
林純鴻笑問道:“張府令,若真與韃子交鋒,戰場在遼東有利,還是在朔州有利?” 張道涵道:“對我荊州而言,兩地都差不多,至遼東,水路上萬里,軍輜損耗不少,至朔州,轉運困難,花費也不會比遼東低?!?/br> “那對韃子而言呢?” 張道涵幡然大悟,問道:“都督想借朔州來消耗韃子的實力?” 賀儀銘也聽明白了林純鴻的打算,有點可惜地說道:“往草原拓展的勢頭正猛,這下要被打斷了?!?/br> 林純鴻回道:“漢民族與游牧民族恩恩怨怨數千年,也不急在這幾年。三年五載,我們還是等得起的?!?/br> 說到這里,林純鴻頓了頓,聲音變得奇冷無比:“我就是想讓韃子欲罷不能,在朔州流干他們的血!” 言罷,林純鴻對張杰夫下令道:“傳我命令,龍武軍無需北上,如有可能,可趁機越過延州,經華池、慶陽一線插入鄂爾多斯部屁股后面,與虎嘯軍團一道圍剿!” 末了,林純鴻又加了一句:“居然膽敢大喇喇地跑到陜西來,一定得全殲,讓這幫狗強盜有來無回!” “傳令盛坤山,保持與鰲拜接戰的態勢!明確告訴他,除了驃騎軍和武衛軍一部,荊州方面不會增派援兵,兵力損失了,可就近招募牧民補充!” “傳令黃渤,冬季來臨,牧民留在草場無益,可與盛坤山一道將牧民遷移至朔州以南!” …… 草原部署告一段落,五人重新將目光投向了水量還算充裕的唐白河。 唐白河有兩條主要支流,唐河和白河,兩條支流在兩河口匯合后,稱為唐白河。唐白河歷來就是南北水路要道,百料的木船,白河上可一直抵達南召縣白土崗,唐河則可抵達方城賒店,離埡口僅僅只有百余里。 從陪同人員來看,王兩全在列,林純鴻此行自然與重大工程有關,而賀儀銘在列,則意示著必然與重挽馬有關。至于張道涵與宋應星陪同,旁人一眼就能看出,此工程關系到荊州的總體戰略,以及工程面臨著極大的技術難題。 果然,宋應星拱手道:“經工程院測試,木質軌道,最多只能承載萬斤重壓,最多只能使用兩年,就需要全線更換;至于鋼質軌道,承載能力幾乎無限,若做好防銹工作,軌道足夠使用十年以上!” 林純鴻想也不想,脫口道:“上鋼質軌道!” 張道涵倒吸一口涼氣,問道:“那該需要多少鋼?從賒店至葉縣,至少有三百里,一里至少需要五萬斤,三百里,足足一千五百萬斤,現在荊州一年產鐵不過一億五千多斤,鋼僅僅只占三分之一!按照五斤鋼一圓算,僅僅采購鋼一項,就耗費三百萬……這還僅僅只是鋼,若加上人工、木材、車輛、馬匹,至少得往千萬計!若要修到汝州、洛陽,再修到陜西和山西,那該要多少錢?” 林純鴻毫不在意,輕松地說道:“賒店至葉縣的軌道一旦修通,葉縣的鐵礦、魯山的煤礦算是利用起來了,規模雖比不上大冶,也小不了多少,屆時,我們的鋼鐵產量足足可以增加三分之一。一旦想出售,售價豈止低于千萬?再說,軌道這玩意比狹窄的唐河、白河運輸效率可高多了,速度也快,三百里,僅僅七八個時辰就抵達,一條快速通道,其價值非千萬圓錢所能衡量!” 宋應星也說道:“按照百里洲的試驗軌道,一節車廂可載一百石,若掛載三節車廂,就是三百石,六匹重挽馬可拉動,一個時辰前行四十里!” 張道涵聽畢,沉默片刻,突然激動地說道:“窮十年之力,應該能修到陜西和山西,一旦修到陜西、山西,整個大明的格局就完全變了……” 第五百九十章 西北劇變(五) 荊州欲在葉縣與方城之間修鋼制軌道,海派的反對之聲最為強烈。 按照王兩全初步擬定的方案,從賒店至葉縣縣城,里程為三百二十三里,若采用分段施工的方式,需要萬余工人施工八個多月,共花費九百二十萬圓。 海派最為有力的理由就是,九百多萬圓足夠造三艘先進的三層甲板戰艦,增加三艘主力戰艦后,東洋、西洋兩支艦隊就有足夠的實力將勢力拓展至東非沿岸。 這可是看得見的利潤,比將大圓鋪在河南這塊鳥不拉屎的地方要實惠得多。 有人反對,當然有人支持。這次,張道涵、朱之瑜等功名派與周望、郭銘彥等老舊派倒是協同一致,強烈支持鋪就軌道。 他們支持的理由就五花八門了:加快兵力輸運、為陸上交通做出示范、刺激荊州鋼鐵業的發展、為實現戰馬戰略打下堅實的基礎…… 尤其是張道涵,厲聲指責張兆、陳力子等人,稱海派本末倒置,視大漢核心之地不顧,而去爭奪蠻夷之地。 爭論迅速升級,逐漸波及到荊州、江南及廣東的商家。 商家們紛紛動起來,聲援修筑軌道交通。這里面,以剛剛買到馬連、火燒坪煉鋼工坊的洪齊云蹦得最高。畢竟,修筑鋼鐵軌道將帶來廣闊無邊的鋼鐵市場。 做木材生意的,自然也在其列。按照工程院的設計,鋼軌之下,需要鋪設枕木,這是一筆巨大的生意。 緊接著,羅永浩也加入了聲援的行列。羅永浩成功搶到了馬車工坊,在可以預期的未來,將為軌道交通制造重型車廂。 …… 海派的聲音逐漸弱了下來,落了下風。 此時,林純鴻適時站了出來,豪氣干云地宣稱,未來兩年,將在上海、廣州造船工坊同時建造六艘? ??級戰艦。 林純鴻如此揮霍大圓,自然有他的底氣:金票增發,兩億大圓被納入囊中;重工坊出售,獲利六千萬圓。 有了這個承諾,海派自然消停下來,不再反對建造軌道。 自此,軌道交通開始建設。工程院派遣精干力量,開始勘測葉縣至汝州、汝州至洛陽、洛陽至西安、洛陽至山西晉城路線,為下一步軌道建設打下基礎。 與此同時,汝州的巨型煉鋼中心也被納入計劃之中,開始動工建設。 這些都是后話,暫且不提。 自張獻忠覆滅之后,汝州就成了荊州的勢力范圍。汝州知州錢祚徵舉人出身,官場上莫名其妙地受到排斥,又從荊州拿了不少錢糧、武器,正所謂拿人手軟、吃人嘴短,錢祚徵遂半推半就地投入至荊州懷抱。 汝州乃直隸州,下轄葉縣、魯縣、寶豐、郟縣、伊川等縣,境內煤炭資源、鐵礦資源極其豐富。汝州又處在南陽至洛陽,乃至陜西、山西的必經之道上,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一州之長是否投靠荊州,并不能作為荊州控制該地的判斷標準。比如,武昌府的知府就一直與荊州不對付,一點也不妨礙荊州徹底控制武昌府。無論在荊州內部,還是外面的人看來,判斷的標準應該是弓兵是否入駐該地鄉村、稅收是否由荊州方面向朝廷代繳。 汝州于去年完成政府架構、弓兵入駐等事宜,徹底融入了荊州體系。 當錢祚徵聽聞林純鴻在方城,立即赴方城面見林純鴻。 抵達方城后,他赫然發現,陜西巡撫熊文燦也在。更讓錢祚徵吃驚的是,熊文燦居然大喇喇地對林純鴻提條件:“十萬石糧,一石都不能少,除此之外,需要另外撥付兩百萬圓,用于恢復水利設施!” 這只能證明一個事實:熊文燦已經徹底投靠荊州,在以下屬的口氣對林純鴻說話! 果然,林緦林純鴻似乎根本就未聽到熊文燦的話,只管將眼睛盯著一份輿圖,一句話也不說。 錢祚徵心里說不清什么滋味:堂堂一省之巡撫、禮部左侍郎,居然也投靠荊州,看來,自己投靠荊州真的算不了什么! 半晌之后,林純鴻忽然抬起頭來,說道:“十萬石糧沒問題,南陽、汝州常平倉能籌集出來,只是,糧食如何運過去?花費幾何?需要組織多少人力?兩百萬圓,荊州這邊也沒問題,只是,關中殘破多年,兩百萬投入夠不夠?修好后,天旱之下,能發揮多大作用?” 熊文燦瞠目結舌,不知如何作答。 錢祚徵暗笑不已。剛開始,他也面臨著熊文燦一樣的窘境,總是習慣于報一個大概數字,錢糧具體怎么用,心里沒有任何概念。后來,在荊州派來的技術小吏的幫助下,方才形成擬定計劃、制定行動方案的習慣。 林純鴻也不理會熊文燦的窘態,徑直說道:“按照萬歷六年的數據,陜西有口四百五十多萬,經歷了十年的動亂后,估摸著也有個四百萬,比四川人口多,人口太多了!” 熊文燦和錢祚徵愕然,不知林純鴻何意。 “陜西連年干旱,所產糧食極為有限,缺口恐怕得有一百多萬石,區區十萬石,濟得何事?要說,一年向陜西輸運百萬石糧草,荊州這邊也做得到,不過,算上運費后,就極為不合算。河南這邊,形勢比陜西也好不到哪里去,一年糧食缺口也高達一百五十萬石,兩省合在一起,就非荊州所能承受了?!?/br> 林純鴻突然提高了音量,接著說道:“與其讓饑民們在陜西苦挨,還不如疏導饑民至荊州就食,省卻運輸費用?!?/br> 熊文燦和錢祚徵吃了一驚,錢祚徵失聲道:“都督,糧食缺口百萬石,饑民至少有七八十萬,讓七八十萬饑民至荊州就食,這個太匪夷所思了!幾乎相當于把五分之一個陜西搬到湖廣!” 林純鴻笑道:“所謂的就食,并不是白白養活,有個原則必須遵守,要吃飯就得干活!如果有二十萬饑民干活,就足以養活七八十萬人?!?/br> 錢祚徵忽然想到了葉縣鐵礦、魯山煤礦的開發計劃,問道:“難道都督準備將陜西饑民安排至葉縣和魯山挖礦?” “不純鴻搖頭道,“葉縣和魯山是為河南的饑民準備的。河南饑民比陜西還多,將近百萬,也就是說,需要為三十萬人找到工作,加上陜西的二十萬,總計是五十萬!” 說到這里,林純鴻伸出手指頭,開始盤算家當:“葉縣鐵礦、魯山煤礦,一年之內吞下十萬勞力沒有問題,圍繞著這十萬勞力,必然出現一些相關的產業,容納個五萬,應該不成問題?!?/br> “大冶的銅礦、鐵礦冶煉也在擴大規模,吞下五萬勞力問題不大?!?/br> “按照工商司的估計,棉紡織業發展迅猛,在荊州境內呈遍地開花之勢,即便算上女工,勞力也頗為緊張,兩年之內,至少有六萬的缺口?!?/br> “二十六萬……還有二十多萬的勞力無處安排……” 林純鴻的眉頭緊緊皺了起來。 他倒想到了一處極度緊缺勞力的地方:呂宋島、爪哇島。 要說,荊州對呂宋島和爪哇島的開發一直進展緩慢,無他,合適的勞動力極度緊缺。島上的種植園主、礦主殫思竭慮,甚至從遙遠的非洲買來了黑奴。 可是,兩島上的土著和黑奴非常懶惰,哪里有勤勞、規矩的中原農民好用? 就沖這兩個大島,即使吞下百萬勞力,也不在話下。只是,這幫饑民十有八九寧愿餓死,也不愿意奔赴萬里之外的煙波浩渺之處。 這還真是頭痛。 不過,正所謂有了錢好辦事,最終,林純鴻咬牙道:“從葉縣至洛陽,從洛陽至西安、晉城的軌道足足有兩千五百多里,現在暫時沒有這么多鋼鐵、木材鋪設,但路基可以提前開始鋪設。一旦工程院完成了勘探,就可以分段筑基了。哎……就當先養著這二十多萬人吧……” 旋即,林純鴻對熊文燦說道:“大濛公回到陜西后,第一要務就是招募饑民。至于如何招募饑民,這里面門道非常多,我會派一些陜西籍小吏至西安協助大濛公?!?/br> “總之,大濛公要記住了,陜西饑民的第一優先安排之地就是呂宋和爪哇。呂宋島和爪哇島絕大部分地方都屬于無主之地,若有愿意至兩島者,按人口分以三十畝地……注意了,是人口,不是丁口,無論男女老少都一視同仁?!?/br> “第二優先安排之地就是廣東沿海,可按人口發放大圓。至于不愿意去呂宋、廣東者,我會令林純義安排預備隊護送至各地,除了提供口糧外,什么也沒有?!?/br> 熊文燦聽得頭昏眼花,以前在福建、在廣東、在朝廷,所做之事多以務虛為主,哪里干過這般實務? 看著熊文燦露出為難之色,林純鴻安慰道:“以大濛公之才,區區小事,自然不在話下。具體實務,可由麾下小吏完成,大濛公只需監督協調即可。大濛公放心,本督會在一個月內派人至西安,先將陜西的架子搭起來,還請大濛公多費點心?!?/br> 熊文燦哪里敢反對,只是拱了拱手,道:“敢不盡心竭力?” 第五百九十一章 金銀復合本位 貨比貨得扔,人比人得死,這句俗語用在楊嗣昌、陳奇瑜身上,對他們近期心里狀態的刻畫可謂入木三分。 先是范永斗首先從行知學刊中發現了《金本位、銀本位利弊之辯》一文,惶恐萬分,迅速通報李多義、楊嗣昌和陳奇瑜,預測林純鴻很可能利用調整金銀兌換比的機會打壓銀票。 最讓范永斗著急上火的是,并不是銀票的未來,而是他生意的根基:票據。范永斗的票據,以大圓為計價單位,金票與大圓兌換比的變化,勢必給他造成慘重的損失。 范永斗雖然混跡生意場大半輩子,玩票據也有數年功夫,但他對金融、貨幣的認識多出自于直覺,并未形成完整的體系。 顯然,范永斗高估了林純鴻對源豐錢莊票據及朝廷銀票的關注度,理所當然地認為林純鴻此舉的目的就在于搞垮銀票和源豐票據。 范永斗如此,李多義、楊嗣昌和陳奇瑜對金融貨幣的理解還沒有他深刻,自然也陷入惶恐之中。 果然,僅僅過了十數日,就從荊州傳來消息,荊州方面將金票升值,并且瘋狂加印金票,大圓如同流水一般流入林純鴻的金庫之中。 正當四人臉色灰敗地準備接受失敗的命運時,他們赫然發現,荊州、江南及廣州的金融混亂,對銀票和源豐票據的影響微乎其微。銀票依然如故,并未出現大規模擠兌潮。 四人面面相覷,搞不清楚這到底是為什么。 如果讓林純鴻來給他們上課,林純鴻一定會告訴他們:大明各地,如同一塊塊封閉的經濟體,相互之間的聯系遠沒有想象的那么深。近十年來,由于荊州大肆發展水運,致使江南、廣州逐步融合,方出現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之局面。至于北方,由于交通不便 政治阻隔,荊州、江南及廣州的變化,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會波及北方。 也就是說,銀票、源豐票據遲早會受到金票升值的波及。 林純鴻當然不會來給他們上課,也不會如良師益友一般,將道理說透,所以,他們依然蒙在鼓里,還以為錢幣的運行規律就是這樣。 楊嗣昌四人終于松了口氣,將心放回肚子里,開始著手將銀票推廣至軍隊中。 與此同時,楊嗣昌借著銀票獲利五六十萬大圓的機會,從京營中精心挑選出孫應元和周遇吉,令二人率領本部精銳千余人,至山東招募士兵,組建羽林軍。 楊嗣昌非常大氣,直接給了羽林軍兩萬四千人的編制,并承諾按時足額發放軍餉、提供糧草軍輜。 此舉,無疑在侵奪曹化淳的權力。曹化淳極力抗爭,奈何朱由檢將大明中興的希望寄托在楊嗣昌身上,言聽計從,并不理會曹化淳的唧唧歪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