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炮灰jiejie后爆紅了、仙宮之主逆襲[重生]、[綜漫]每天都在被偵探逮捕的邊緣試探、世間只得一個你、蜂巢里的女王、梅夫人的生存日記、從今天開始網戀、豪門巨星之悍妻養成、[綜]我靠寫同人稱霸世界、古早文女主,你不配擁有
“你快放手!放手!”我叫道,疼痛的不只是脊背和肩頭,屈辱、憤怒、悲涼、絕望……無數情緒都涌到心頭,幾乎將心也擠碎了。 他卻置若罔聞,手上的力道如同不受控制般加大。我被他握住的雙肩痛得幾乎令我無法呼吸,混亂間摸到腰間的匕首,立刻抽出朝他胸肩之間沒有護甲的地方刺去! 這匕首正是皇奶奶賜我的那把,極為尖銳鋒利,我雙肩被制,其實用不上多大力氣,但匕首依然刺穿他的衣襟,刺入肌膚寸許。他肩上的衣襟立即紅了一片,手上的力度也驟然減弱。 我駭然看住他衣襟上不斷擴大的血跡,手腳發軟再使不上半點力氣。正想縮回手,他卻抓住了我的手朝前一送,匕首頓時沒入衣襟,完全扎入身體。 我驚駭地瞪著他,看他松開手退后一步,隨手拔出匕首扔在地上,血瞬間染紅了大半邊衣襟。 他通紅的眼眶似乎有些潮濕,但很快便蒸發了:“我受你這一刀,你我就此恩斷義絕。末將犯上之罪難赦,女皇陛下來日懲制末將時萬萬不可手軟?!?/br> 他說完便邁步出去,這一次,沒有半點停留,只有地上一道刺目的血線。 我倚著門框慢慢滑下,等他離開許久,才無法控制地發起抖來。事情終于走到了這一步,我們終究是要劍戈相對,無法挽回。 …… 五月二日,距明軒兵變僅三日。 御書房里爭吵不休。我表面上平靜,實際上卻心神不寧,如坐針氈。 昨晚明軒離去后便不再見我,不要說家寶,連二丫、雪姨都不見人影。我徹夜未眠,幾次差凝香去明軒所宿的院子外喊話,但院外戒備森嚴,凝香連靠近院門的機會都沒有。 若三日之內我還無法見到家寶,一旦明軒提前兵變離開,家寶將會再一次永遠離我而去,而大周也將走向意料之中的覆滅,那么我這一世的努力可謂白費。 想到此處我手心已滿是冷汗,而此刻御書房中許相和寧國舅兩方的爭執已進入短兵相接的階段,雙方都想極力蓋過對方的聲音,根本聽不清楚誰在說些什么。 我終于忍無可忍,倏地拍案而起。眾臣因我的突然舉動停止了爭吵,愣怔了片刻,這才意識到我已動怒,紛紛跪倒,拱手低頭口稱惶恐,多半也只是作出惶恐的樣子敷衍我了事。 我掃視了一圈道:“爾等都是一品大臣,國之棟梁,大呼小叫成何體統?!鳖D了頓,見這些大臣們神情稍稍認真了些,又道,“本公主雖尚未登基,但先皇已有托付,不敢怠慢。望眾卿亦以國事為重,認真商討池州事宜。勿要義氣用事,更不可因一己私欲誤了大周百姓!” 我說完似有若無地瞟了寧國舅一眼?;噬┰噲D勾結慕容安歌,要說寧國舅和慕容家族完全沒有聯系,叫人如何能夠相信。 其實朝中不乏貪生怕死之輩,腳踩兩只船,吃著著大周的皇糧,暗地里卻使銀子疏通東阾或是平南的官員,給自己留條后路。一旦大周不行,立刻見機行事倒向更強的一方。 寧國舅本人只怕就是其中的一員。但此時我還沒有實力挖掉寧氏家族,戶部的實權掌握在寧國舅手里,我還要利用他為前線準備軍餉和物資。 不想再浪費時間聽他們無休無止的爭論,我交代了幾句后便匆匆離去。我必須去見一個人,一個早就約好的人,我曾經的皇姐常齊,如今是普濟塔院的了塵法師。 這幾日的普濟塔院不同以往那般香火旺盛?;市竹{崩,大喪即將開始。當大喪開始時,襄城的各大寺廟將同時為皇兄超度亡靈,整整七七四十九日,寺廟將不再接受百姓的香火,專侍超度之職。 我象以往一樣喬裝打扮,也未帶侍從,只帶了凝香一人。我以為一切依然會象以往一樣,有人將我領去見主持,主持會帶我去那個黑暗隱秘的小屋。 然而,一切都不一樣了。早有當值的法師在等我,一見我步入塔院,立刻上前直接將我引入主持的禪房。 “貧尼等施主整整一日一夜了?!敝鞒蛛p手合十道。 不見常齊我很是不安,心里涌起極不好的預感,也對主持合了一個十,傾身問道:“請問了塵法師在何處?我是來見了塵的。我與她有約?!?/br> “阿彌陀佛?!敝鞒终b了一聲佛,并未回答,回身自柜中取出一樣物件,擺在我面前的桌上,“這是了塵讓貧尼交給施主的,施主請過目?!?/br> 那是一只織錦束口的小袋子,常齊還在宮中時,常隨身攜帶各種各樣的藥丸,藥丸便是裝在這只藥香撲鼻的袋子里。我救她出來的時候,她身上除了衣物就只有這只小口袋。歷時五年,織錦已起毛、變舊,但那股熟悉的藥香卻尚未褪去。 這是常齊從未離身之物,我的心一下抽緊,緊張得不敢取過那只袋子打開來看。 主持嘆了口氣道:“她讓我將此物交給你,施主打開看看吧?!?/br> 我躊躇著取過袋子,廢了好半天勁才將它打開。從里面掉出一塊劣質的玉佩,上面歪歪扭扭刻著一個“平”字。我哆哆嗦嗦地自腰間解下另一塊玉佩,一樣的玉質,一樣歪歪扭扭地刻著一個“?!弊?。 這兩塊玉佩是常齊第一次偷偷帶我出宮玩耍時,在襄城熱鬧的街頭集市上買的。常齊還在上面刻了字,取我倆名字中的第一個字,合起來便是“平”“?!?。那時的我們曾希望自己只是平常人家的女兒,只能買得起這種街頭的劣質玉佩,卻依然無憂無慮、心滿意足。 我倆互換玉佩,近十年來從未丟失過。如今她將我的玉佩還給我……我不敢往下想,直直地望住主持。 “解藥在袋子,還有一些她近年來制藥的心得?!敝鞒趾鲜]眼,語氣安詳,“了塵讓貧尼告訴施主,務必在明日日落西沉之前給患者服用此解藥,過了明日則遲矣?!?/br> 作者有話要說: 簡單歸納一下這個誤會的產生緣由: 公主原本料定歸來坡會把家寶送回,而將軍白天都不在府里,那么只要她等在府里接家寶,隨后立刻送往常齊處,這件事情就算完滿了解。但她沒有料到皇兄猝死,還傳位于她,她必須入宮早朝,大臣們還爭吵不休,待她脫身回府的時候,家寶已經被將軍的人截走了。 將軍這方面,因軒轅望舒已死,公主繼位,他原本已經決定作出改變(后面的將軍番外二中會說明),對于家寶這件事上,他對公主可以說是百分百信任。但現實展現出和他的意愿完全相反的一面,因此他對公主的信任瞬間崩盤,所受的痛苦深過前世許多,導致他完全無法冷靜思考??v觀將軍這個人,雖然心智深沉,一旦沖動起來也是個不要命的。 目前的情形對于將軍來說已經完全陷入絕望,所以希望其實是掌握在公主手里。她的性格中有諸如皇帝那樣強橫的一面,也有她母后遺傳的軟弱的一面(誰還記得我寫過公主回憶母后的那段啊……),現在幾乎所有的親人都已離她而去,將軍已經準備兵變,家寶在死亡線上徘徊,大周即將覆滅,所有這一切都讓她無可選擇,她唯有完全啟動作為軒轅皇族強橫的那一面,否則便會重蹈覆轍,甚至更比前世更慘。 對公主和將軍來說,人生就如同一場賭博,有些決定只是一念之差的事,不成功便成仁。 ☆、天涯咫尺間(十) 我過了許久才聽懂了這句話的意思,笨拙地往袋子里摸了摸,果然摸出一粒黑色藥丸。我將那粒藥丸捏緊,抱著一絲幻想問主持道:“常齊在哪里?可否讓我一見?” 主持又誦了一聲佛,合十低頭道:“施主又忘了么,常齊早已不在人世。了塵昨日已圓寂了?!?/br> 藥丸滑落在地上,我說不出話,只聽到眼淚滴在木質地板上的聲音,從一滴一滴的輕響,逐漸練成一串。 “了塵常年試藥,體內積存的毒素已難清除,身體早已不負重荷。她曾對貧尼說過,既然佛祖讓她活著,必有要用她的那一天,在那一天來到之前,無論如何痛苦她都必須活著。她等到昨日已是極限,如今往西天極樂世界去,身體上的痛苦終得解脫,施主應為她高興才是?!?/br> 她說完便靜靜退了出去,關上禪房的門,任我在門內呆坐。如果不是凝香進來,我想我也許會一直這樣枯坐下去,直到暮色深沉。 失魂落魄地步出普濟塔院,心里想得全是小時候和哥哥jiejie們嬉笑打鬧的畫面。至此,我最后一位jiejie也離開了我,丟下我孤獨地承受著世間的生離死別。諷刺的是,皇兄竟將皇位傳給了我,令我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 回到將軍府,奶娘和朵兒已被送回。我并不覺得輕松,明軒這樣做只能說明一件事,與我劃清界限,兵變即將開始。 我目無表情地看向凝香,凝香垂淚搖了搖頭,想說什么又忍住。在將軍府兩個月,她多少也看出了一些倪端,只不過不敢說破而已。 她倒了一杯茶給我,我接過茶,一口接一口地喝,她也不勸阻,一杯接一杯地倒,直到我再也喝不下。 我道,“讓林若秘密來見我,盡力避開暗衛,莫驚動將軍府的人?!?/br> 五月初三凌晨,距離前世明軒兵變只剩兩日。 丑時末,宮里的大太監總管已招齊宮中所有太監,照著一張墨跡未干的名單,吩咐太監們在寅時結束之前向名單上所列官員傳遞“今日卯時早朝”的口諭。寅時初,接到旨意的太監們陸續出宮。 文德殿,大周國早朝的地方。此時殿內尚空無一人,我已早早坐在皇兄身前坐過的那張龍椅上。 他駕崩前的一年里已很少再坐上這張龍椅。龍椅結實而巨大,它的制造者仿佛只記得它是權力的象征,而忘記了它也是一張給人坐的椅子,坐在龍椅上并不舒服,手不能扶、背不能靠,憑空讓人生出一種孤獨感。 卯時,已在殿外等候多時的文臣武將魚貫而入,一品大臣在前,二品大臣在后,三品大臣依然留在殿外。我冷眼瞧去,有人目無表情刻意掩飾,有人詫異,有人不安,也有人躍躍欲試,自然亦有人眼露不屑,對我這個尚未登基、從未參與朝政的長公主嗤之以鼻。 明軒也在早朝之列,我看到他的身影時心突地一跳,手不自覺地摸向腰間匕首。 我端坐龍椅,朝身邊恭身祀奉的太監總管微微點了點頭。隨著太監總管的一聲高唱,百官由許相、寧國舅引領著下跪行禮。 禮畢,我并未照規矩說一句“有事上奏無事退朝”,而是朝太監總管使了個眼色,他立即會意,一路小跑跑出殿門去。隊列中許多官員已開始東張西望,面面相覷。 不多時,太監總管又一路小跑進殿,依舊是躬身站在我身邊,眼觀鼻,鼻觀口。跟著是一陣金屬摩擦、碰撞的聲音和雜而不亂的腳步聲,全副武裝的御林軍由林若帶領,迅速進入文德殿,將殿內的文武官員圍在中間。 殿內霎時間sao亂,大臣們或驚惶失措,或震驚憤怒,連一向正定自若的許相也猛地抬頭,睜大眼驚詫地望住我。站在武將之首的明軒眼里立時激出兩道凌厲來,但也只是須臾,他便垂下眼眸,恢復到剛進殿時的平靜。 已有定力稍差的官員在喊:“文德殿不得攜帶武器入內,林大人這是何意?” 武將們更是暴躁,紛紛上前欲質問。林若一聲令下,殿內的兩百御林軍齊齊抽出腰刀,對準企圖有所動作的官員,殿內明晃晃的全是刀光劍影,令人生寒。 我見眾大臣懾于御林軍的武力不敢作聲,目光徐徐掃視,提高聲音道:“本公主原不欲動武,怎奈若不如此,諸愛卿恐不會好好聽從本公主的旨意。先皇英年早逝,卻無子嗣,危難之中將大周托付于我。本公主雖不才,卻也知道君命難違,職責所在,自當盡綿薄之力,為大周、為百姓肝腦涂地、死不足惜。望眾愛卿拋棄成念,一如既往忠心效力,保我大周千秋萬代!” 這短短一番話自然不能改變許多人心中的成見,但我堅定決然的語氣,加上林若手下御林軍手中寒氣逼人的刀尖,已對殿內官員們造成足夠的威脅。 我向明軒所站方向望去,他依然是那副無動于衷的表情,倒是站在他身側的龐一鳴掩飾不住心中怒氣,似乎想上前說什么,卻被明軒隨手一擱擋住。他轉頭瞧了明軒許久,終于也低頭不語,只是額頭青筋有些微突。 在我的示意下,太監總管高聲宣讀旨意,共有四條。 其一,林若由代御林軍指揮使升值為指揮使,官升二品。 其二,赦免李超,授職為鎮府司,專管大獄、審案事宜。 其三,即日起全力支持池州,凡貽誤戰機者滿門抄斬。若池州失守,專管糧草、物資、軍餉、征兵相關的官員與池州失守將領同罪。 其四…… 太監總管念到第四條時,我下意識地舉手示意他停下。他訝然看向我,等了片刻,我深吸一口氣,堅定地道:“繼續吧?!?/br> 其四是,捉拿鎮國將軍駱明軒、龐一鳴等一干涉險謀反作亂的武將,并包圍、查封鎮國將軍駱明軒、征南將軍龐一鳴等人的府邸,其府中族人全部收監待審。 這一道旨意如同一方巨石砸入井中,武將行列里頓時大亂,連御林軍的刀尖也阻擋不住武將們的憤怒咆哮,當時就有幾名武將與御林軍廝打起來。 武將們入殿是不能隨身攜帶武器的,身上穿的也只是戰袍,不比御林軍全副武裝、人數眾多,因而不多時,率先動作的幾名武將便被御林軍制服。兵器無眼,有幾人還受了傷。武將們也不都是魯莽的渾人,多數人見勢不妙,不再與御林軍正面沖突,但口中罵罵咧咧不停,殿內依舊嘈雜。 這時一直無動于衷的明軒抬起頭朝我望來,他的目光異常平靜,平靜得甚至讓我有種隱隱不安的感覺。對視片刻,他緩緩抬手,身后一般武將立時便安靜下來。 此時林若已下令綁人,見他如此,倒反愣住。 明軒將目光從我臉上移開,看住林若,神情隨意地問:“打過仗?” 林若點點頭,臉龐微微發紅。大周打過仗上過沙場的將領,沒有不把駱家男兒當做偶像的。我有些緊張,雖然昨晚和林若秘密長談時,他的絕對服從已讓我對他完全信任,但真正面對明軒時,總會有些擔心他心生怯意讓人有機可乘。 不料明軒微微一笑,對林若道:“既打過仗,必知軍令如山。綁吧?!?/br> 林若面色一正,步伐從容地從侍衛手中取過繩索,說一聲“得罪”,親自將明軒綁了。 這時同時被綁的龐一鳴突然高聲道:“公主好計謀,拿人先拿婦孺,果然有先皇之風!” 他語氣譏諷,意指我也如皇兄一般,陰險狠毒,先把一班手無寸鐵的無辜族人擒住了,以此要挾對手,好讓對手有力使不出。 我稍一揚眉,道:“倘若龐將軍在本公主之位,將軍會如何做?我本就是手無寸鐵的婦孺,若不用計謀,難道要我面對面和眾位將軍刀劍相對,分個輸贏高下?如今不過是收押眾將軍的族人,李超李大人的為人想必眾將軍總該放心,由他來審,若眾將軍是清白的,本公主自會放人?!?/br> 龐一鳴被我一頓搶白,一時間憋不出話來。武將中過半數都是大老粗,如今又被御林軍的刀尖和繩索逼得不能大鬧朝堂,原先的氣焰竟然被我壓下大半。 久久的對持和沉默后,殿中忽有個聲音響起:“不知公主以謀反之嫌拘禁鎮國將軍等人,有何證據?” 作者有話要說: 公主咆哮:拆老娘臺的人是誰!是誰! 噗哈~~~別急,公主是有備而來的。 1)關于將軍為什么會上朝這個問題: 這是古來帝王為了驗證臣子是否忠心的慣用手段,或宣其上朝,或招其進京述職。如果抗旨,那么直接就把抗旨作為謀反的證據了;如果臣子遵旨,被捕的風險很高。 歷來被懷疑的臣子所用招數大多是:先遵旨,然后見機行事,上朝的做好當場謀反的準備,進京述職的做好隨時逃跑的準備。所以歷來帝王也是作兩手準備。公主早知道將軍要兵變,采取的是先發制人的策略。 當然現在事情已經有了變數,將軍上朝另有原因,所以才會表現異常。 2)為什么皇帝以前不用公主這招捉拿將軍: 皇帝和公主的目的有本質上的不同?;实塾玫氖橇硗庖徽?,那就是本文開始的時候,他和太皇太后合謀把公主嫁了,準備先穩住將軍,然后謀劃干掉將軍鏟除駱家。但貿貿然殺了將軍很有可能會引起軍中嘩變,因此他需要時間去安排去布局,然后一擊成功。 從前世的結果看來,皇帝動作沒將軍快,讓將軍帶著族人跑了。這還得歸功于皇后,因為帝后死的那個章節里說了,皇后想的是怎么讓大周覆滅在他手里,前世皇后殺了家寶也是為了加速將軍兵變的歷程。 3)為什么公主以前不阻止將軍兵變,現在又決定阻止了: 這關系到本文的設定。之前的公主沒有阻止將軍的能力,沒有兵權,沒有可用的心腹將領,也無法消除軒轅和駱家之間的仇恨讓將軍放棄兵變?,F在不同了,皇帝、皇后、太皇太后這些謀害過駱家的人都死了,公主收服了林若、李超,手里有御林軍,可以有所作為,加上她繼承帝位,守護大周責無旁貸。當然救家寶是個導火索。 基本上把前后文提到的很多事情都串起來了。這文從頭到尾很多腦補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