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頁
戴權一邊派人去請太醫, 一面搖醒了太宗皇帝,關切的問:“皇上又魘住了?” 太宗皇帝終于從噩夢中醒來,猶自驚魂未定。 戴權見太宗皇帝滿頭冷汗, 一面派手腳利落的宮女服侍, 一面勸道:“皇上可是又做噩夢了?” 太宗皇帝沒理會戴權,自顧自的問:“戴權,你說, 卓兒和他那王妃,莫不真是神仙下凡吧?”太宗皇帝還記得在夢里,司徒卓和林家那丫頭都是早死的命。難道他們真是下凡的神仙,正因為在自己夢里沒得到善待,大靈朝才搖搖欲墜? 戴權雖然不知道具體,在太宗皇帝身邊兒跟久了,也知道怎么安撫太宗皇帝的情緒:“皇上可是關心西海沿子的戰事?前幾回傳回的戰報都是朝廷軍得勝的消息,想來卓郡王和王妃一切都好?!?/br> 太宗皇帝沒說什么,更衣之后,傳了筆墨說要寫圣旨。 戴權剛研好墨,鋪開紙,便有小太監傳話說有西北的戰報到了。 太宗皇帝忙命呈上來。 傳回的戰報是捷報:上書卓郡王夫妻大獲全勝,已經占領西海國全境,西海王歸順朝廷,從此再無西海國。因為原西海國境內尚有亡國余孽,卓郡王夫妻特申請留在封地治理地方。另有一封私信,是向太宗皇帝問安的。 太宗皇帝看完,大笑數聲,接著聲音越來越小,進而臉色也白了,白里發青。 戴權在宮中數十年,見過多少生老病死,一看就知道不好,忙命外頭候著的太醫進來。 太醫院從掌院到普通醫師全都來了,竟是一個也無力回天。 已經說不出話的太宗皇帝只捱了半日,便在大驚大喜的極端情緒沖擊下駕崩了。 唯有駕崩前,半日開不了口的太宗皇帝從牙縫中擠出一個柳字。 任何人都是怕死的,更何況是君臨天下、權勢無雙幾十年的人。他想說:傳柳行。 大靈朝和夢里完全不是一番景象了,作為大靈朝的一國之君,太宗皇帝本該高興的,但是他臨死前,卻后悔了,后悔派柳行隨軍。 如果柳行在京城,是不是還能救朕?太宗皇帝帶著這個疑問駕崩了,臨了都來不及頒他計劃那道最后的圣旨。 若非駕崩得這么快,太宗皇帝原本是想頒一道太子繼位后,必須立司徒卓為太子的圣旨的。 他自己經歷過奪嫡之苦,卻在坐穩幾十年皇位之后,再不考慮如果立司徒卓為太子,他自己的皇孫輩會經過怎樣的殘酷斗爭。 彼時,他想的只有他是大靈朝的皇上,他希望大靈朝千秋萬代。而那個夢,也許是在暗示自己:司徒卓夫妻是真正的神仙臨凡,是大靈朝的氣運所在。那么,太子繼續之后,再立司徒卓為太子便是順理成章。他們應該會保庇佑大靈朝國運昌盛。 可惜,上天連給他留下一道遺詔的時間都沒給。從此陰陽兩隔,大靈朝與他再無瓜葛。 次日,前世的廢太子稱帝臨朝,擬國號順和,但是登基大典容后再辦。 這些年,太宗皇帝雖時常生病,但是內外皆有賢臣輔佐,朝野倒是安定。自司徒卓前往西域就藩之后,連連勝仗,昨日新來的戰報更是說一舉將西海國滅國。 朝野中第一等的大事便是太宗皇帝的喪事,因太宗皇帝早疾病纏身,禮部一切皆預備好了,cao辦起來自有章程。 順和帝擬了圣旨,將太宗皇帝駕崩的事通報全國各地,地方文武官員就地守國孝,不必進京。 另立皇嫡長子為太子,封林清為皇后。司徒卓升卓親王,封地除原西海沿子大靈朝的疆域外,還加上整個原西海國屬地。 黛玉夫妻接到圣旨,已是月余之后。因卓郡王夫妻皆如戰神一般,前西海王又帶頭歸降,民風桀驁的西海國民也盡皆臣服。兩人在原西海國屬地主政雖然不久,卻已經理出些頭緒。 得知太宗皇帝駕崩,雖圣旨說讓卓親王以治理藩地為要,不必回京,黛玉依舊準備了奠儀命人快馬送去帝陵,以全孝道。 原著中的西海國便是后世新疆等地、另加一部分中亞諸國的土地,現實世界里,這片廣袤美麗的土地要在清乾隆年間才納入華夏版圖。沒想到在這本被穿越的紅樓夢里,卻早了幾百年。二人滅了西海國之后,依舊稱這片土地為新疆。 司徒卓在現代是軍人,黛玉對后世的國際形勢也了如指掌。知道這片疆域對華國一帶一路建設有何等重要,即便是在架空時空里,兩人也決心好生治理這片地方。 開辦學堂,教授漢學的同時,也向學童們宣傳植樹造林,保持水土的概念。又對用水資源的利用開始優化,有計劃的向下游放水,而不是上游無節制引水。這些做起來都需要時間,不過兩人身上頂著神仙下凡的名聲,回京反而引人忌憚,在風景秀美的地方做些利在千秋的事,兩人也自得其樂。 三年之后,司徒卓奉詔回京。這三年里,二人已經整理出一整套對新疆的治理方案,新疆在兩人引用科學管理方法之后,也確然綠洲越來越多,人民生活越來越富足,王爺王妃在新疆也越來越受人擁戴。 甚至原本抵制漢人的年輕原住民,也開始主動要求進學堂,學漢話。 臨行前,二人將新疆托付給周安志和提拔起來的當地官員共同管理,又帶了大量的土儀回京。除了便于存放的葡萄干和哈密瓜,還有這幾年新開墾的棉田種植出的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