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頁
次日也沒時間談兒女情長。除了派出兵士打掃戰場,收拾武器糧草外,司徒卓還給這次的各級指揮開了個會,黛玉也參加了。 周安志能被太宗皇帝委以重任,絕不是浪得虛名。這次大意失荊州,確然和馬暢有關,而且周安志也是一個有擔當的人。都不等司徒卓提,就主動出來請罪,承擔責任。 至于周安志為何會不聽黛玉勸阻,執意相信馬暢,以至于中計,也有一段緣故。 當年在平安州賈代善軍中,馬暢出身簪纓之家,周安志出身貧民。平安州離京城不過來回半月路程,是相對安全的駐軍地,當年有不少勛貴子弟去平安州刷履歷。 所以在平安州軍中,勛貴子弟和貧民子弟向來是兩個世界的人,不怎么往來。但是馬暢和周安志倒談得來。 再后來北疆戰敗,平安州馳援,這幫子只是混履歷的勛貴也被拉上了戰場。賈代善擅長用兵,朝廷軍勢如破竹。但是只要打仗,即便勝利一方免不了傷亡。當初在北疆,周安志救過馬暢,從那之后,馬暢走到哪里都把周安志當救命恩人報答。貧民子弟容易被冒領軍功,馬暢也替周安志作證,據理力爭。 就這么一個同過生死,又知恩圖報的人,周安志哪會懷疑他呢? 第109章 人其實都很容…… 人其實都很容易被感情所左右, 周安志作為一個軍事素養不錯的將領,剛一出師就犯下這樣的錯誤,雖然作為一個有血有rou的人, 也算有原因;但是作為一個軍事將領,卻是極大的錯誤。所以周安志麻溜的‘負荊請罪’了, 當然, 也不忘把自己之所以上當的原因痛陳一遍。 司徒卓仔細的聽完, 不辨喜怒的道:“周將軍辛苦了,趁這幾日修整隊伍, 也好生歇息。勝敗乃兵家常事, 記得日后不能感情用事?!?/br> 周安志也沒聽出來司徒卓話里話外的意思,不知道是讓自己繼續領兵呢,還是暫時雪藏呢。不過司徒卓作為年輕郡王, 正是心高氣傲的時候,沒有因為自己犯下決策錯誤就懲處自己, 足夠周安志感恩戴德了。 若是換一個年方弱冠的鳳子龍孫,旗開得勝之后春風得意,說不定還真會懲處犯了錯誤的老將, 但是司徒卓不會。正如司徒卓所說, 勝敗乃兵家常事, 除了極大的戰略錯誤,即便有將士打了敗仗,也很少懲處的, 軍紀嚴明不等于苛刻, 太過嚴苛一來損傷士氣;二來,不是逼著將士當逃兵么?所以,司徒卓留下這么一句指向不明的話, 周安志的事就暫時告一段落了。 接下來便是討論之后的行軍部署和指揮權的問題。 其實所有將士對王爺夫婦都是很尊重的,畢竟王爺夫婦身先士卒、禮賢下士,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但是因為王爺夫妻年輕,先前將士們對王爺夫妻的軍事才能并不放心。經此一役,倒是去了很多將士的疑慮。 之前,皇室和京城貴族都在淡化神瑛侍者、絳珠仙子的說法,京營里頭更是嚴禁說這個。畢竟神權如果大于世俗的皇權,便會威脅皇權的統治,而維系皇權統治的,軍權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軍隊里面,絕對不能說這個。 但是當初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的事傳得太玄、太廣,將士們都是聽說過的;神瑛侍者、絳珠仙子的名聲也是如雷貫耳。以前在京城不能說,現在王爺、王妃神兵天降般解了大軍的困境,不少將士就又想起這一茬。 不管信不信神仙下凡之說的,現在司徒卓和黛玉在軍中不僅僅有了之前的敬重,還獲得了威望。 在軍中,威望是極其珍貴的。一個將領有足夠的威望,才能讓手下的所有將士相信他的判斷和指揮,而將士一心,是士氣的基本保證。 這也是司徒卓寧愿冒險展示才能,憑本事拿到指揮權的原因。這次出征,司徒卓手握兵符,若是強要指揮權,周安志還不至于不給,但是下面的將士如果不信任司徒卓,人心分裂,對一支軍隊而言絕對不是好事。 黛玉其實理解司徒卓的做法,甚至換做自己也會如此選擇,但是每每想起之前的奪糧之戰,又覺得后怕。 指揮權的事就很好解決了,就算是投票,與會的各級將領也都大多數選擇司徒卓,當然,也吹了王妃的彩虹屁。自此,司徒卓才成為這支軍隊名義上和實權上真正合一的最高將領。 昨日一戰,黛玉所帶的有四個營兩千人的步兵并未投入戰斗,今日還他們打掃戰場,倒是極快的。 這次西海國軍來的都是輕騎兵,原本是打算搶了軍糧就跑的,所以留下的戰利品有限。不過朝廷軍也得了一批戰馬和武器。至于尸體,還是要掩埋的,否則開春回暖之后,尸體腐爛,便有可能引發瘟疫。 次日,黛玉等幾個女子也終于好生梳洗了一番。前世黛玉癖性喜潔,倒是穿越到后世,過了幾年軍旅生活之后,黛玉這方面已經很能適應了。行軍打仗,有時候連吃飯都沒時間,哪能時刻保持干凈整潔的。 倒是湘語和雪雁頭一次經歷戰爭,據說昨夜一夜不曾睡好,兩人都頂著烏青的眼圈。 修整一日之后,大部隊重新整肅集結,繼續行軍,尋找適合扎寨的地方整頓。只留下四個營的步兵掩埋尸體。 司徒卓這些時日很是繁忙,拿到真正的指揮大權之后,每日都會召集各級將領談話。 從部隊出來的人,向來不打無準備的仗。司徒卓離京之前,就要了五萬大軍中各級將領的履歷,但是只看履歷和親自談話,所得的信息還是不一樣的。以后是大軍統帥了,司徒卓也要多了解部下們,才能知人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