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頁
既然自己的六個營有相對的行動自由,黛玉又預判自己和周將軍出了分歧,那么黛玉自然要有所準備。于是黛玉拿出令箭,讓探子探路,看看前面山谷兩側是否有道路可以繞行上山。 探子領命去了,黛玉命自己率領的六個營跟上,自己也掏出rou干啃了幾口,拔開水壺塞,頗是豪邁的喝了一大口。想起前世自己腸胃弱,烤鹿rou都不敢吃,比之現在大口吃rou,黛玉迎著山谷刮過來的寒風一笑,揚鞭前行。 長征的時候爬雪山過草地,那真是沒有路也要躺出路來。而這次,黛玉也不準備走官道。 如果黛玉所料不錯,對方確然已經有降了敵的朝廷軍前來誘敵,那西海國軍也暫時組織不起來一口氣吃掉朝廷五萬大軍的力量。那么自己若是西海國元帥,定會設法吃掉朝廷軍的糧草。 這次朝廷援軍是帶著補給來的,若是能奪下部分糧草輜重,于西海國軍而言,如虎添翼,而朝廷軍則實力大打折扣,此消彼長間,西海國軍才有勝算。 黛玉部沒向前走多遠,就迎面碰上了向東逃來的軍隊,看軍服旗號,正是戰敗回撤的朝廷軍。而朝廷軍身后,有打著西海國君旗號的兵馬在后面追。 瞧見增援的朝廷軍大部,西海國軍將領一打令旗,阻止了隊伍前行,緊接著一番急打令旗,嚴陣以待,又派人打探朝廷援軍的多寡部署。 西海國軍的應對當然半點問題都沒有,但是黛玉依舊覺得對方來得太巧了。 見了朝廷援軍的大旗,被打得抱頭鼠竄的西海沿子守軍大喜過望,連忙派了斥候迎頭向黛玉軍中奔來。 沒奔得幾步,見了林字大旗,那斥候一愣,依舊上前打聽林家軍是那位將軍名下的。 黛玉這邊都沒和那斥候接上頭,那斥候只跟黛玉陣前幾個卒子對答了幾句,就又退了回去,至于跟西海沿子守軍將領說了什么,黛玉這邊是聽不見的,然后,那些敗走的守軍就大喊要見周將軍。 黛玉聽了,神色一凜,道:“果然有詐!”,便想出兵阻止這斥候去周安志跟前報信。 黛玉忙命人打令旗,剛想上前攔截,主力軍中已經沖出一列騎兵,打的正是周字令旗。 黛玉顧不得這許多,策馬上前。但是到底遲了一步,也不知那些西海沿子守軍跟周安志說了什么,周安志已經打著令旗,奔了出去,貌似追西海國軍去了。 黛玉無法,又打令旗,帶領隊伍朝山上奔去。 從京城出發開始,這位王妃就毫不嬌氣,什么都身先士卒,在軍中威望極高。但是這些古代將士,再怎么紀律嚴明,也不能跟后世的華國軍隊比。有好好的官道不走,有好好的敵軍不追,這不是攔著人建功立業么? 將士之中,便有兵油子不服,大聲嚷嚷起來。 黛玉氣沉丹田道:“各營帳聽令,若是誰手下有人不聽軍令,全給本宮記下名冊,容后軍令處置!” 別看黛玉一個小姑娘,不但自幼習武,還在后世軍隊的時候喊慣了各種口號,聲音雖然清脆,倒也極具穿透力,清清脆脆的傳出去,不說三千將士全聽見,至少各營長聽明白了,也都傳下令去。 軍令如山,那些個兵油子被震住之后,黛玉繼續帶兵前行。 當然,各營營長也都是領兵五百的官職了,也都是有一定軍事素養的,軍令要傳達,但是為什么這么做,也要問個明白。 騎兵營營長就問黛玉為何要在冰天雪地里選擇上山,路不好走不說,還有可能遇到雪崩。 黛玉道:“方才西海沿子的守軍敗走而來,遇到本宮領的兵,繞過去找主帥也就罷了。但是朝廷軍的主帥是王爺,為何西海沿子的敗軍求援,脫口就找周將軍?!?/br> 騎兵營營長一聽,也覺蹊蹺,不過他的思路和黛玉不一樣,大驚失色道:“難道王爺被西海國軍捉拿了,或是遭了毒手?” 黛玉搖頭道:“王爺一定沒事,至少就之前來的西海沿子守軍知道的消息,王爺沒事。否則他們來求援的時候,就不會忽視本宮,直接找周將軍。而是也對本宮哭一哭要救王爺,或者給王爺報仇什么的。他們不找王爺、不找本宮,而是直接找周將軍,想來來求援的是當年周將軍的同袍,容易取信于周將軍?!?/br> 騎兵營營長聽完,只覺茅塞頓開,道:“多謝王妃指教?!痹僖矝]抱怨了,而是認真去維持軍紀。若是前來求援的西海沿子守軍當真是來騙朝廷軍入包圍圈的,那么王妃的三千將士能從山道上繞過,說不定還能支援朝廷軍一把。 五萬人過山谷,其實沒那么快,就是首尾相接,也要過許久。為了謹慎起見,周安志擺出一字長蛇陣,將糧草輜重放在隊伍的中后段。這樣,即便敵方有詐,也來得及回撤救援。而不是前方狀況未明,就將糧草送入別人的包圍圈中。 黛玉手里只有三千人,自然是只能選一側山道。否則人手太過分散也不好集中力量。 很快,周安志的傳令兵來了,同來的還有羅遠和黛玉派去的另一個內侍。 兩個內侍沒完成王妃的囑托,很是內疚。黛玉擺擺手道:“什么都不用說了,這不是你們的錯?!?/br> 至于那個傳令兵,自然是來懇請王妃隨大部隊前進,周安志還算很是保護黛玉,將黛玉安排在中段,黛玉自然是拒絕了。 很快,黛玉派出去的探子回來,回稟說兩側山上都有山道,但是其中北側山道上似乎有人才走過,有些足跡。那探子越說到后面,神色越是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