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頁
黛玉道:“其實我想的不是軍糧,是行業。西海國疆域和大靈朝不能比,人口也有限。戰爭打的是消耗,西海國即便一時得勢,終究成不了氣候。但是航海若是成功,便有可能讓這個世界的后世擺脫百年屈辱。航海上除了帶慣常那些糧食、rou類,也可帶大量牛羊rou干?!?/br> 司徒卓笑道:“我總覺得我足夠愛國了,沒想到玉兒你比我更甚?!?/br> 次日,司徒卓就將采購rou干的折子遞到了御前。太宗皇帝看后,十分滿意,還留司徒卓在上書房談了一陣對西海沿子局勢的看法。 戰爭么,總司講究個好兆頭。若是太宗皇帝不曾聽水瀾說過朝廷兵敗西海沿子的事,對司徒卓此言只怕要認為不吉;但是提前知道了結局,太宗皇帝只會覺得司徒卓果然有見識,有預判性,對其乃是良弓的事越發深信。 采購軍糧這種事,都不用在朝會上討論。太宗皇帝只將文丞相、兵部尚書、戶部尚書、京營節度使叫到宮里商量了此事。 叫司徒卓說,兵部尚書嚴博天乃是朝廷幾大尚書中最平庸的一個。許是朝廷承平日久,竟叫這樣的人當了尚書令,難怪前世堂堂大靈朝會戰敗和親,難怪兵部尚書之位竟然叫賈雨村那樣的人取代了。 嚴博天對于此事的態度是:“北狄歸順朝廷不久,若是此時就大量購買他們的rou干,豈不是幫扶其恢復國力么?將來不知道會不會養虎為患?” 文丞相道:“這有什么好擔心的?國之邦交,從來不是按住鄰國限制其發展,而是將自己國內治理得更好。限制他國的時候,自身也會付出許多人力物力財力,拖累自身發展。若是購買北狄的rou干,能夠有助于北疆的戰事。光是能讓戰爭提前數月結束,我朝便會少折損多少兵力,對西海國若能速戰速決,。足夠震懾北狄?!?/br> 司徒卓對文丞相這番話是佩服的,這不就是大國自信,道路自信么?難怪人家能做丞相呢。 林如海也從戶部的角度分析了此事,道:“朝廷購買北狄的rou干,自然會讓北狄有所進益,但是北狄也從朝廷購買瓷器、絲綢等物,尤其北狄貴族極愛這些。我們付出去的銀子,亦能賺回來?!?/br> 至于林如海這番話,用后世的話說,便是保持一定的貿易順差便好,若是順差過大,長久下去是對雙邊經濟都有害的。人家能做財政部長的人,也不是吃素的。就是這個國防部長叫司徒卓說,真該換人了。 賈敬作為京營節度使,首要任務自然是負責皇城安全。但是經營官兵數十萬,還有個重要作用是戰時補充其他地方的兵力和負責后勤保障。 若要去北狄購買rou干,數量自然不小,并非哪個商人能夠完成的。于是賈敬也發話了:“皇上,京營隨時可以調派出人手?!?/br> 雖然在場的沒一個人直接駁斥嚴博天的觀點,但是嚴博天依然覺得自己被針對了。 但是目前情況下,誰還管他呀。太宗皇帝道:“大量購買rou干,乃屬邦交行為了,朝廷亦要派出使團前往北狄為好。眾卿以為誰適合出使北狄?” 司徒卓毛遂自薦道:“皇祖父,孫兒愿意前往?!?/br> 第101章 之前北狄怕派…… 之前北狄怕派來出使大靈朝的, 是十九王子,而且北狄已經稱臣,其實大靈朝派一個臣子前往就可以了。但是這次前往北狄, 除了協商采購軍糧之外,還要商議軍政上的事。 現在西海沿子起了戰事, 北狄作為附屬國, 原本就應當給宗主國軍事上的支持, 不過西海國才歸順一年多,而且國與國之間畢竟各有訴求, 所以若朝廷要用北狄牽制西海國, 也需要派遣使者去北狄具體協商。 司徒卓身份絕對是足夠的,能力么,太宗皇帝也足夠相親, 但是畢竟司徒卓在兵部行走以來,還沒辦過遠差, 若是讓司徒卓出使,在朝上必有阻礙。 當然,西海沿子的消息傳回朝廷, 證明那邊已經開戰不是一日兩日, 戰局千變萬化, 早日將軍糧送至西海沿子,說不定對于戰局就有決定性作用。究竟派誰出使的事,太宗皇帝也不會因為使臣人選的事在朝會上拉鋸耽擱時間。 因此太宗皇帝道:“七郎在兵部歷練了些時日, 朕瞧他辦事也沉穩, 雖不能作為正使,做個附使倒是合適,眾卿推舉一個正使, 便可組了使團即日出發?!?/br> 林如海道:“吏部右侍郎張彥辦事沉穩老練,堪當此任?!?/br> 文丞相道:“臣附議?!?/br> 就沒有比張彥更合適的人了,禮部出使他國本就名正言順,關鍵是這次出使北狄的任務主要是配合西海沿子的戰局。張彥在金門剿匪的時候好歹算是打過仗了,禮部還尋得出第二個這樣的人嗎?尋不出了。 另外一名附使是賈敬推選的一名京營校尉。這次出使北狄,除了負責保衛使團安全外,還要負責運輸打量的rou干。 回王府之后,司徒卓跟黛玉說起這事,黛玉道:“我倒是也想去北狄,不過恐去了之后多生事端,王爺仔細些也就是了。這個時候,北狄不敢同朝廷作對,這一趟出使當不會出大的問題。不過王爺去了之后,可多留心北狄那一僧一道,若能離間他們和北狄王,則想法子弄回來,留活口?!?/br> 司徒卓道:“我也是想到這個,若是你能與我同去,想必比我更有法子。不過北狄遠隔千里不說,許多地方荒無人煙,路上甚至淡水都不足,你一個小姑娘跟隨使團同去,太不方便了,我隨機應變就是。你留在京城,有什么事多跟岳父商量?!?/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