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頁
當然,最震驚的還是長康宮母子。長康宮母子本就做賊心虛, 可沒有外頭那些信徒那么自信。 九皇子踱著步子, 語氣有些焦躁,問:“母妃,您說柳征是真的抓住了僧道還是唱的一出空城計?” 小鐘妃現在也心煩意亂的。之前, 小鐘妃一直覺得自己境界提升了,哪怕身處困境, 也能保持鎮定,現在小鐘妃才知道,自己所謂的提升只是沒被逼入絕境。 “不可能!僧道在江南活動已經是半年前的事, 若是柳征真發現了他們的異常, 也應當是好幾個月前抓的入, 為何現在突然遞的折子?不是聽說之前林家寫信去和柳家議親了么?林家讓柳征虛張聲勢也不一定?!?/br> 聽得小鐘妃這么說,九皇子心下稍安一些。但是要說踏實,這對母子不可能踏實的。原以為林丫頭這次必死無疑了, 誰知道峰回路轉, 現在皇上不但沒下圣旨,甚至還真已經派出斥候去查北狄的局勢了。 因為北疆候的關系,北狄局勢小鐘妃是最清楚不過的。但是大靈朝也不止一路刺候, 太宗皇帝也有別的情報來源,北狄的局勢瞞不住太宗皇帝。也就是說,林家女即使不去北狄,北狄為了度過困境,一樣會對朝廷稱臣,那么太宗皇帝為何要用臣子之女去換利益,寒臣子的心呢? 小鐘妃道:“林家女必須除掉了,若是這次她還能逃過一劫,則派殺手也要了她的命!另外,放出關于司徒卓的消息,司徒瑞自然會除掉他!” 可惜,太宗皇帝并沒有給小鐘妃派出殺手的機會。 柳征的折子入京之后的第一個朝會日,就有言官在朝會上提起了這件事。 畢竟柳征遞的不是什么密折,連京城百姓都在討論了,言官聞風奏事也是分內之事。 言官么,說話向來是擲地有聲的。關于這次,言官直接提出了神權對君權的削弱和影響,旁征博引,舉了歷史上佛教壯大后對民生的影響,對皇權的侵害甚至有可能顛覆皇權。 這里面的道理,做帝王的肯定懂啊。所謂得民心者的天下,現在民心都向著所謂的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了,現在這兩人是預災測難,深得民心;萬一有朝一日這一僧一道說天子為君不仁,鼓動百姓揭竿而起,誰坐在龍椅上不怕呢? 于是太宗皇帝都沒打斷言官,讓言官繼續說。說完還讓百官討論。 百官的意見肯定不會統一的,又少不了一場辯論。 朝會上的聲音主要有兩種:一種就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確實神權突然如此盛的風頭,得考慮君權的穩定性;一種就是這次的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和歷史上所有的得道僧道都不同,人家有真神通,有真神通的神休怎么能沖撞呢?再說,真神仙不會來搶凡間的君權的,別杞人憂天,反而引來神仙不滿,帶來災禍。 九皇子聽到這里,嚇得心都要跳出腔子了。其他官員的討論,建立在不知道一僧一道底細基礎上的,九皇子明明白白知道一僧一道怎么回事,如果真徹查,別說什么九五之尊的春秋大夢了,只怕自己母子死無葬身之地。 于是九皇子也不得不走出班列道:“啟奏父皇,兒臣以為敬鬼神而遠之即可,沒有必要刻意沖撞神靈?!本呕首記]敢太幫著一僧一道說話,但是就是這句話,也給長康宮帶來了后患。 一僧一道的影響實在太大了,都影響到鄰國北狄了,作為一國之君,是不愿看到有其他人的影響力超過自己的。再說,你一僧一道就算是神仙,那不也是在人間積攢功德的小神嗎?大得過天之子嗎? 于是太宗皇帝還真決定徹查此事,直接提出對被抓的一僧一道進行三司會審。而且這次會審的官員太宗皇帝沒讓百官提名,自己點了人,讓百官表態。 所謂百官表態,不就是看皇上臉色行事么?皇上都如此表態了,如果還不支持,以后的官還想不想好好做了? 三司會審那一僧一道的事就這樣定下來,而且因為太宗皇帝太過重視,長康宮和林家都沒插上手。 林家插不上手是不怕的,現在捉住的假僧道都不止這一對,就算這對口風嚴審死了沒有吐露實情,難道后面的全都是硬骨頭?只要撕開了一對僧道的最怕,足以解決長康宮。 但是長康宮怕啊,現在小鐘妃母子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了,還不敢過分打聽一僧一道的審訊情況?,F在這個當口,誰著急就是心虛的表現,太宗皇帝如此重視這個問題,自然也會派人留意各方反應。 小鐘妃現在有些后悔了,道:“早知道,就不將這一僧一道的聲望推那么高了?!?/br> 九皇子嘆了一口氣,道:“這個怪不得母妃,渺渺真人、茫茫大士是捏在咱們手上的武器,誰不想武器更鋒利呢?”可就是太鋒利了,引起皇上忌憚了呀。 但是事已至此,長康宮總是要掙扎一下的。三司會審的事情上,長康宮插不上手,但是民間輿論還是掌握了一些的,然后民間就傳出謠言,說有人用死囚假扮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又謊稱抓住兩位神仙,向皇上邀功。 聽到此等消息,黛玉只淡淡的評價了一句:“長康宮徹底慌了,昏招跌出?,F在可以諫言全國發告示,招募見過一僧一道的人證?!?/br> 是啊,這一僧一道鬧出那么大動靜,不過是占了長得又臟又丑,無人細看的便宜,但是他們在全國各地都曾現身,總有幾個眼尖的百姓能認出他們來,若是各地百姓認出的僧道長得不一樣,謠言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