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頁
嚴尚書想了一下,補充道:“臣以為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若是馮校尉南下駐軍澎湖,便不能再歸京營管轄,而應調任兵部?!边@話也合理,京營負責皇城安全,直屬京營節度使管轄,京營節度使之上,則只有皇上可以調派指揮京營官兵;而全國其他駐軍,皆由兵部統一調派。若是京營的將士可以直接調任其他省份,那日后兩部相爭,也是后患無窮。 賈敬當然也不會反對這個,依舊是‘臣附議’三個字。 接下來,太宗皇帝讓兵部尚書回去擬定了此事的各項細節,再寫個折子遞上,也就是了。于朝廷而言,澎湖駐軍是大事,但是五品官的安置和歸屬卻還不值當在朝會上討論。 這個事也該兵部尚書安排,不過卻叫兵部尚書犯了難。按嚴尚書的意思,澎湖都是個不值得駐守的小地方,馮景駐守一個澎湖,官職給太高了不合適,但是馮景是立功回來的,給太低了也不好。 不過這些都是嚴尚書的事了,朝會上沒別的大事商討,太宗皇帝便示意戴權宣布退朝。 讓馮景去兵部任職,賈敬到沒覺得有什么,確實京營的手也伸不到地方上,水師里只要有京營出去的嫡系就成。但是讓嚴博天給馮景安排職位,賈敬不太放心,于是回家之后也字斟句酌,寫了一張奏折。 折子的內容無非是馮景乃自己愛將,但是若朝廷需要,將其調任地方,自己無條件擁護朝廷決定。但是馮景無論如何都是立功回朝的,安排在地方的官職,應當比現在高,否則到了地方,恐地方官員輕視他不肯配合其差事,cao練水師的事難以開展。 一般來說,如果京官和地方官同品級,會默認京官略高一籌的。甚至有些職位,京官調任地方的時候,就是略升了品級,都會被認為是明升暗降。 馮景是京官,調任澎湖那等不受重視的地方,若是沒升職,地方官員只當馮景是受了貶謫,日后工作自然不肯配合。這些潛規則,嚴尚書心知肚明,賈敬也一清二楚。當然,吏部尚書也知道里頭的彎彎繞,所以但凡是受重視的官員調任地方,都會加銜。 所以,關于馮景到澎湖駐守后的官職安排,前后兩道奏折擺到了太宗皇帝的龍案之上。 嚴尚書的提議是讓馮景駐守澎湖,但是品級和泉州守備同級,也就是平級調任。嚴尚書覺得自己已經考慮了馮景的品級和顏面問題了,不然澎湖那個地方,哪里值得派遣一個五品官去? 太宗皇帝看完兩道奏折,直接宣了文丞相、吏部尚書、嚴尚書和賈敬入宮商議此事。其中的唇槍舌戰不必細述。因為太宗皇帝的本意就是在此事上有所作為,賈敬自然占了上風。 最終議定馮景任泉州知府,總攬泉州打小事務和水軍cao練一事,原泉州知府調往別處。如此一來,馮景肯定不會親自駐守澎湖的,但是澎湖本就屬泉州下轄范圍,馮景自然會對澎湖的治理負責。 黛玉聽林如海說了整個經過,只評價了一句話:“兵部尚書失策了?!?/br> 林如海問:“玉兒因何這樣說?” 黛玉道:“若是我坐在兵部尚書的位置,京營節度使都已經同意讓馮校尉入職兵部了,我一定大方些,直接提議讓馮校尉任泉州守備加銜兵備道?!?/br> 林佑側頭道:“jiejie,以前朝中并無如此任職的先例?!北鴤涞滥苏钠返奈涔?,管轄好幾個州府的兵務,主要負責分理轄區軍務,監督地方軍隊,管理地方兵馬、錢糧和屯田,維持地方治安等。以前都是讓各地分守道兼任,確然從不曾讓守備加銜。 賈敏也皺眉道:“而且,若是嚴尚書提議讓馮校尉任泉州守備,已經將一個州府的兵權拱手相讓給京營嫡系,再加兵備道銜,豈不是連讓好幾個州府的兵權?這種諫言,誰提都不可能是兵部尚書提出啊?!?/br> 黛玉笑道:“有沒有先例打什么要緊?現在兵部尚書要做的是表態,讓圣上知道他對朝廷興建水師一事的重視。給了提馮校尉做兵備道的諫言,準不準奏,是圣上的事。而且圣上若是有心興建水師,我想不到不批準的理由。但是如此一來,泉州守備和兵備道兩個職位,都屬兵部管轄,有什么不好? 兵部尚書提議馮校尉與泉州守備同級,和京營校尉同為五品官職,實則有暗貶之意?,F在馮校尉人還在京營,你堂堂一部尚書就暴露出沒有容人之量,叫圣上如何滿意?所以這次馮校尉直接升任泉州知府,已不屬于兵部管轄屬于吏部管轄,乃是圣人的意思。 給馮校尉加銜兵備道,馮校尉能做的依舊是cao練水師,并不會插手其他州府的防務?,F在馮校尉升泉州知府,依舊要cao練水師,不也掌了泉州兵務?但是日后的馮知府,卻隸屬吏部管轄,這一進一出的賬并不難算?!?/br> 一席話聽得蘇嵐、英蓮都時而點頭,若有所思。 其實叫黛玉說,兵部尚書損失的絕不僅僅是將水師納入兵部的起手。堂堂一部尚書失了氣度,于他自己日后的仕途也是有礙的。 當馮景的最終安頓問題傳入長康宮的時候,小鐘妃母子皆覺意外,小鐘妃反復跟九皇子確認道:“皇兒是說,在朝堂上的時候,賈敬已經同意馮景入職兵部了?” 九皇子篤定的點了點頭。 小鐘妃便狐疑道:“那為何最終馮景連升數級任了泉州知府,并未做泉州守備?守備才隸屬兵部管轄,知府則屬于吏部管?!?/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