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頁
黛玉點了點頭。 即便父女兩個分析了種種可能,但是也知道保齡侯府不會采用林家的建議,所以老保齡侯府人什么造化,端看她自己的兒女如何取舍了。 不過對于保齡侯夫婦請柳行給老保齡侯夫人診病,黛玉還是有一二分的樂觀的。 薛家太太還是王子騰、王氏的嫡親妹子呢,薛家主不也去了寶慶堂問診。而且宮里太醫治不好的病,人家柳郎中出手之后,薛家主的病情還真一日好似一日了。這起碼說明柳行的醫術和醫德都是有保障的。不會因為柳家和林家交好,王家又和林家有仇,就在給薛家主診病的時候藏私。那么,史家和林家雖有沖突,并無大恨,若是史家請柳行診病,應當是放心的。 如此過了月余,忠靖侯史鼎終于回京了。 自然,鎮守邊關多年,史鼎回來的第一件事便是入宮面圣。據司徒卓的消息,史鼎入上書房內和太宗皇帝交流了很久,但是司徒卓自然打聽不到具體內容,其他人也難以打聽。但是據司徒卓判斷,太宗皇帝也沒有發怒。 面圣回府,史鼎又跟兄嫂交流了這些年京中的情況。林如海任戶部尚書后干的幾件大事史鼎自然是有所耳聞的,但是知道得肯定不如一直在京城的史鼐詳細。 史鼎花了整整三日光聽兄嫂說這些年京城發生的事,然后問:“中秋宮宴那一次,二嫂能不能再跟我詳細說說?!?/br> 其實宮宴已經過了很久的了,但是因為那次林家姐妹兩個表現實在太過驚人,保齡侯夫人至今記憶猶新,都不需要叫來那日帶去的丫鬟幫忙回憶,就差不多將黛玉姐妹兩個說過的話原原本本的復述出來了。 史鼎沒做任何評價,又問史鼐:“二哥可否跟我說說大朝會上討論關于如何安置我的經過?” 關于此事,史鼐很是氣憤,所以也記憶深刻。當然大朝會上唇槍舌劍的,爭論很是激烈。史鼐是沒那個本事全都復述出來,但是哪些重臣站什么立場,史鼐是知道的。于是,史鼐也將朝會上的事說了,還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分析。 史鼎認真聽完,又道:“二嫂可否將林姑娘送來的十首牡丹詩給我看看?!?/br> 史鼎這個要求挺奇怪的,現在都火燒眉毛了,他倒有心情去看幾首閨閣詩。但是史鼎這人難得在他有真本事,而且心術還算正,沒有打王子騰那種滅了兄長爵位就是我的了這種主意,而是早早出去建功立業。所以史鼐夫妻還是很喜歡這個兄弟的,也服史鼎的本事,便將黛玉那日寫的十首詩取來了。 當然,黛玉的原信已經留在了長康宮,現在保齡侯府人取來的是謄抄本。史鼐夫婦覺得畫蛇添足的事,史鼎卻覺非常必要,因為一個人的詩作,是能體現一個人的心境格局的。 黛玉的詩自然是好,前世已經極好了,不過前世黛玉孤苦無依,詩的意境有些幽怨悱惻;但是現在,黛玉的詩有種王者之氣,瞧著不像閨閣詩。 自然是不像的,黛玉穿越到后世的時候也手不釋卷,尤其極愛華國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詩詞,且不說格律,光是那種格局氣象一已不作第二人想。黛玉的詩詞自然還沒有達到毛詩詞那樣的氣派,但是已經不似前世婉約纏綿,自帶磅礴氣象了。 史鼎只掃了一遍黛玉的詩就暗道:世上竟有如此奇女子!這還是史鼎看了謄抄本的情況下發出的贊嘆,若是史鼎看了原版,配上黛玉那一筆力透紙背的好字,不知道如何驚若天人。 “若有機會,我想見見林姑娘?!笔范Φ?。 史鼐和保齡侯夫人也是懂詩的,但是他們還真覺得黛玉送來的十首詩是林如海代筆。因而保齡侯夫人道:“你見她做什么?這丫頭雖然出挑得有幾分邪性,這詩應當是林如海所作?!?/br> “何以見得?”史鼎抬起頭來問。 保齡侯夫人道:“你只看這詩哪像一個九歲孩子能寫的,何況是個姑娘?況且你沒看她那一筆字,筆鋒中都隱隱透著崢嶸氣勢,更加不似一個姑娘能寫出來的?!?/br> 說到此處,保齡侯夫人一臉懊喪:“都怪我,當初林家突然送信來,我已經瞧出詩作筆跡都有不對,還是叫湘云回了信。我原是想著林氏女的詩作是林如海代筆,湘云的詩則是正緊出自閨閣女兒之手,就算輸了,也羞死林氏女。誰知那林如海老謀深算,假意讓女兒斗詩,卻給我們挖了陷阱,原是要離間我們和長康宮?!?/br> 史鼎搖頭道:“這詩多半不是林如海所作?!鳖D了一下,又道:“不過我離京多年,許是林如海境界有提升也不定。二哥可否找些林如海近幾年的詩作給我看看?” 史鼐和保齡侯夫人對視一眼,都一副史鼎果然還是史鼎的表情。怎么說呢,當年史家子弟,最出色的就是史鼎,一直膽大心細、料事如神。譬如史鼎提的這個細節,林姑娘是閨閣姑娘,詩作不外傳,所以不好做對比;林如海是當朝名臣,詩作甚至被許多學子抄寫頌習的,找來一對比,不就能判斷那十首牡丹詩是不是出自林如海手筆了么? 當然,真正的詩詞大家也是可以轉換風格的,林如海故意用平常不用的風格寫十首牡丹詩也不是不行;讓林家謀士代筆也不是不可,但是對比一下總比什么都不做武斷下結論強吧。 史鼐道:“我這就去問?!笔芳乙灿星蹇椭\士,當朝名臣的詩作,這些謀士許多原本就極熟悉,很快就能查了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