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剛開始,戶部不缺銀錢,倒沒什么。 但是新立朝廷, 百廢待興, 耗費銀錢之處不知凡幾。沒過幾年, 戶部便有些支應不過來了。不過欠了朝廷銀子的人家,都曾跟著太|祖出生入死,太|祖總不能還在位的時候就催欠銀, 落得刻薄寡恩的名聲。于是, 太|祖在位時候,一直沒提這茬。 太宗繼位之后,也不是沒動過這個心思, 但是總不能太|祖一走,太宗就催債,若真是這么干了,不知道有多少老家伙要去哭皇陵了。 但是現在太宗已經繼位三十多年了,當年真正向朝廷借銀子那批人,已經無人在世,不怕有人哭皇陵。再則,這事兒是戶部尚書新官上任要改記賬方式引出來的,遞奏折的是御史臺和翰林院的人,連仇恨值都落不到太宗皇帝頭上。 不但能收回大筆的銀錢,還不會落得舊臣怨恨,太宗皇帝何樂而不為??傊?,在戶部舊賬本還沒清理完的時候,就有許多人家在籌措銀兩了。 黛玉掌家兩年多,已經養了許多得用的人,府外的消息,也會很快傳回黛玉耳中。榮國府那邊的消息,黛玉更是能得第一手的。 探春是個明白人,知道自己要什么,自然也看得出來林家表姐有意無意的在成全自己。一來,是為了給自己找個依靠,二來也是為了投桃報李,榮國府發生些什么事,探春都會打發人來跟黛玉說一聲。 當然,探春用的都是交流書法的由頭。 探春素喜書法,黛玉一筆好字更是不像閨閣之作。兩個年歲只差月份又志同道合的表姐妹交流,就是賈母也是支持的。不為別個,賈母之前執意要保賈王氏,不但沒保住,還得罪了親閨女?,F在女婿位高權重,賈母還指望和林家修復關系呢。賈家二房,林家唯獨對探春另眼相待,賈母巴不得探春作為修復兩家關系的橋梁。 所以今世的探春,要比前世自由得多。雖然不能做到她自己說的那般‘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至少沒了嫡母的壓制,探春的書信可以出得去;若是黛玉時不時的給賈家姐妹下個帖子,賈母也是支持探春常往林家走動的。 從探春那里得知,賈母之所以同意賈政和王氏和離,是賈敬不但把王氏包攬訴訟、重利盤剝的證據擺到了榮慶堂,甚至還將王氏逼死人命的苦主帶到的賈母跟前。 賈母再是疼元春和寶玉,也不敢拉著闔族陪葬,見族長威逼,賈母依舊替二房積極爭取,最終定了和離。 簽了和離文書之后,王氏原是要將小庫房的東西一并帶走。但是賈赦攔著不讓,非要王氏拿著嫁妝單子出來,只準王氏帶走嫁妝,榮國府的東西,一樣也不許帶走。 后來清查了好幾日,果然王氏乘著這些年理家的便利,將不少公中的好物順入了私庫。單憑這一點,賈家休了王氏也名正言順。擅拿夫家財物,乃是犯了七出中的盜竊一條。 但是如今是皇子們斗得如火如荼的時候,但凡有些根基的人家,不知道多少人盯著,就等犯了錯誤好渾水摸魚;賈家倒是也沒扣王氏的嫁妝,待得交割清楚,將其轟出了榮國府角門。 探春作為庶女,又遇到這樣佛口蛇心的嫡母,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林家入京之前,都過得頗為艱難,打小養成一身看似無心實則投其所好的本事。譬如前世,探春就常替王氏、寶玉解圍;前世那年過中秋,探春也是唯一一個陪賈母等人熬到深夜的姑娘。 今世探春選擇投靠的人不同了,這份本領一點沒變。譬如之前開角門的事,探春自然是因為知道林家上京后,頭一回去榮國府,賈王氏故意只命開角門的事,特意提了一筆。 黛玉看到此處,莞爾一笑,也有些同情探春。前世各有各的苦楚,今生,希望彼此都有新的出路。 至于王氏的親信周瑞一家,已經被賈赦查抄了一遍,錢財充公,人直接投到了順天府。 周瑞一家靠著這些年做管家之便,又借著王氏的勢巧取豪奪,竟然攢了好幾萬的身價。探春的信上寫到這里,連筆鋒都走得更加凌厲鋒芒了。黛玉倒不覺意外,就算不能跟賴家比,周瑞家也是榮國府第二個豪奴。 剛查抄了周瑞家,王氏還以自己是周瑞之主為理由,妄圖要走周瑞的身家,被賈敬反問了周瑞這些年有幾個月銀,數萬的身家哪里來的?王氏才不敢過問了。 末了,探春在信末感謝了林家,也感謝了敬大伯。為什么感謝,探春沒寫明,但是黛玉卻知曉。嫡母之于探春,猶如一道枷鎖。不但拿捏住了她的婚事前程,也拿捏住了生母和弟弟的性命。 聰敏如探春,自然知道王氏被從族譜除名,她應該感謝誰。 至于王氏的下場,黛玉從探春那里知道了在榮國府發生的一半;又在林家自己的消息渠道知道了王氏離了榮國府后的另一半。 王氏帶著自己的嫁妝去莊子上落腳,當天就發現自己藏在莊子上的金銀細軟不見了,其中便有得知朝廷催繳欠銀后,連夜偷運出去的二萬兩黃金。 這筆黃金被王氏偷運出去,半夜由王子騰手下的城門衛開門運到城外,鳳姐那邊都查清楚了。之所以賈府遲遲不追回,乃是另有用意。 只有王氏原本以為神鬼不覺,想到和離之后,自己起碼有大筆的身家。所以出了榮國府,并沒有回娘家,而是去了自己名下的莊子。到了之后卻發現自己那些家底早已不翼而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