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次日,黛玉吩咐給英蓮做的新衣裳便得了,英蓮換上之后,越發顯得水秀出眾。 自此,英蓮便暫在林家住下來,沒入奴籍,但是和黛玉的幾個丫鬟一樣,也在黛玉讀書的時候伺候筆墨。說是伺候筆墨,實則跟著讀書識字,有什么不懂的,黛玉還會悉心指導幾句。 這樣又過了數月,門房回話說有個婆子尋上們來,說是找走失的女兒的。 黛玉命人將人領進來,卻并未讓其見英蓮,而是自己見了,問了些話,確認了來人正是封氏,才讓其母女相見。至于母女兩個相見之后如何痛哭流涕,如何對林家感恩戴德,卻不必細述。 封氏為何會尋到揚州,倒有一段緣故。 揚州知府陳瑞武也是新上任不久,也知道齊國公府江河日下了,到任之后自然勤政愛民,希望做出一番事業。既是抓了拐子,便順藤摸瓜,決心將治下的販賣人口問題狠狠整治一番。 那拐子雖說是日常在金陵活動,實則拐子之間也是互通消息的,供出不少人來。抓的拐子多,需要尋訪父母家人便多,同時,陳瑞武也將消息放出去了,讓附近州縣走失了兒女的人家到揚州府衙認親。 封氏尋女多年,得了這等消息,自然是滿懷期待的趕來,只見了那些被解救的女孩子,沒有一個是英蓮,封氏還大哭一場。后聽說巡鹽御史大人府上也收留了個女孩子,封氏便抱著一試的心尋來了,這對苦命母女也終于重逢。 當日,黛玉就暫且將封氏安頓在英蓮住的客房隔壁,但是母女兩個久別重逢,有說不完的話,當夜,母女兩個卻是住在一處。 次日,賈敏才將封氏母女請來,問她們日后打算。 封氏昨夜已經將英蓮這些年的遭遇問清楚了,知道英蓮跟著拐子遭了多少毒打;也知道英蓮在林家這數月,不但吃穿用度什么都好,還有書讀,林家又沒讓英蓮入奴籍。叫封氏說,自然是愿意英蓮留在林家的。 但是人家林家世宦人家,位高權重。在英蓮沒有尋著家人的時候,人家善意收留,如今自己尋來,沒道理還讓女兒賴在林家。賈敏這樣問,封氏一時間很是猶豫。 有這份猶豫,也就夠了,至少證明封氏不是那起將別人的恩情當理所當然的人。 于是黛玉道:“母親,這些時日,我和英蓮jiejie相處極好,能將英蓮jiejie留下來么?” 賈敏早就聽林如海說過,閨女初見英蓮,眼神不同,夫妻兩個只當黛玉和英蓮合得來,便也樂得留下英蓮與黛玉作伴,遂笑道:“就是不知封夫人是否愿意?” 封氏一聽,就拉英蓮跪下磕頭,口中直呼愿意。又捧出一把金葉子并一些碎銀,道:“老身家業凋零,太太的大恩大德,老身無以為報了,如今英蓮已經有了著落,老身沒了后顧之憂。唯有這點東西能夠回報太太,還請太太不要嫌棄?!?/br> 當年甄士隱資助賈雨村,一出手就是五十兩,可見甄家原本家底是豐厚的。后來接連遭遇不測,封氏到底是留了點子細軟傍身,那些金葉子,都是縫在衣裳里,昨夜連夜拆出來的。散碎銀子也有二三十兩的樣子。 賈敏見了,忙推脫道:“你這是做什么?快收起來留著你們傍身。我們留下英蓮,不為別個,只為我們玉兒與她合得來。你這樣我們反倒不好將人留下了。我看英蓮聰明伶俐,也愛讀書,暫且給黛玉做個伴讀,你們母女可覺得合適?” 封氏又是一番感恩戴德,將金銀收起來了。做伴讀,便不會入奴籍了,封氏母女只差將林家做菩薩供起來了。 封氏一個婦道人家,又上了年紀,又剛尋到女兒,林家自然是好人做到底,將封氏也留下來了,不教她們骨rou分離。 至于官場上,果然揚州、金陵換了知府后,其他州府也陸續換了地方官員,江南原本的地方官,或升或貶,也有和私鹽案牽連得深的而落罪的。這個案子,朝廷巡按團在江南呆了足一年,才堪堪樹立了江南官場的新風氣。 這一場江南吏治的大整頓下來,無數大小官員落馬,也無數新的官員上任。和前世一樣,朝廷起復了一大批以前被革職的官員,賈雨村也赫然在列。 不過這一次賈雨村未給黛玉做西席,自然也沒借林如海的關系攀上榮國府。但是賈雨村素有才干,吃了上一回被罷黜的教訓,道蘇州巴結上了范光熙,走了范光熙的關系,竟還是讓他侯到一個缺,只是不是前世的應天府知府,而是在粵海梅州做知府。原梅州知府調任江南,另有委任。 甄應嘉被罷了江寧織造,查抄甄家,同時,甄家老小押解回京,進行三司會審。這次相關部院皆派了得力官員到江南辦案,朝廷賦予巡按團的職責也極大,二品以下的官員皆可當地裁決。獨甄應嘉身份特殊,巡按團來時,太宗便做了指示,若是查到甄家罪證,需押入京城受審。 倒是甄應嘉府上幾個厲害的管事被判了死刑,就地行刑。 這些心腹管事原是替甄應嘉打理私鹽生意的,以前吃香喝辣,身著綾羅?,F在一朝犯事,甄應嘉將一應罪過往這些人身上一推,自己上折子負荊請罪不說,還大哭對不起皇上,有愧朝廷。又自承治家不嚴,叫手下清客和刁奴蒙蔽,以至犯下大錯。 看似坦白從寬,實則推出好些替罪羊,將一應罪過推得一干二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