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但是因為太子先捉拿了自己那個親信,逼問出計策之后,面上不顯,依舊帶著親信侍衛浩浩蕩蕩去了鐵網山。到了圍場之后,才命人將那親信侍衛捆起來,堵了嘴,藏在營帳內,卻另派親信扮作那侍衛的樣子,依計行事。 那日風和日麗,小鐘妃侍候在太宗皇帝身側,說起當年自己頭一回隨駕鐵網山的舊事,太宗皇帝想起當年豪情,便也跨馬彎弓,要親自下場。身后自有大批的侍衛護駕,九皇子也帶了親信隨太宗皇帝一同出獵。 按照事先約定,九皇孫的親衛瞧見遠處林中寒光一閃,道了一聲皇上小心,便撲在太宗皇帝身上,護住太宗渾身要害。 這變故來得突然,九皇子高呼護駕,太宗皇帝的隨行侍衛也個個列陣以待。 然后尷尬的事情發生了,并沒有什么刺客出現,更無冷箭飛石暗器等物。倒是太宗皇帝有了年歲,這突出起來的變故,一個壯漢撲在身上,太宗皇帝緊張后退之下,閃了一下腰。 那九皇子的親信侍衛忙翻身下馬,跪下磕頭如搗蒜,大呼自己太過緊張圣上安危,眼花看錯了。同時,那侍衛兩鬢已經滾下冷汗來。其他尚可作假,唯獨那冷汗是真的。 太宗皇帝打獵自然沒打成,忙傳召了隨行御醫,眾侍衛浩浩蕩蕩護著太宗回了營帳。檢查之后,太宗皇帝倒是沒有大礙,用些舒筋活血的藥酒推拿,再施以針灸便好了。 九皇子的親信侍衛名叫鐘盛,便是范太太的兄弟。 雖然鐘盛自承對皇上一片忠心,因看錯了,又救駕心切,才做出大不敬舉動,到底被打了板子罰了俸,被趕回家閉門思過了。鐘盛是承恩公府的旁支,鐘家又出了一后一妃,就是看在太子和九皇子的面上,鐘盛到底沒有被治行刺未遂的罪,但是因為鐘盛是九皇子的親隨,九皇子也因此得了一頓訓斥。 東宮對這個處置頗為不滿,鐘盛是當差當老了的,照理說斷不能出現這樣的錯誤,但是東宮到底也忍住了沒和九皇子府正面沖突?,F在江南還斗得如火如荼內,兩線作戰是忌諱。 鐵網山發生了這樣的事,那個出了紕漏的侍衛又是承恩公府的旁支,二皇子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于是在圍獵隊伍尚未歸京的時候,皇太子、二皇子、九皇子便暗中斗作了一團。其他皇子、公主也各有出力。 所謂伴君如伴虎,大抵就是如此,只要被人抓住些許小錯,便會有一群政敵圍上來,恨不能喝其血,啖其rou,將對手打得永世不能翻身。而犯錯者為求自救,更是窮圖匕見,什么事都做得出來。 九皇子作為前世最終的勝利者,自然不會因為一個侍衛出了紕漏就坐以待斃,正如黛玉所料,九皇子暗中推動了私鹽案的進程,以圖圍魏救趙。 太子、二皇子、九皇子各有勢力在江南,自然回京之后便將消息傳遞了出來。林家因為回蘇州過年,又刻意淡化和京城的聯系誤導甄應嘉,反而是消息得得最遲的。 蘇州參政道范光熙得到消息的時候,很是嚇了一跳,夫妻兩個商議的時候,被范適聽到一耳朵,那范適又沒聽全,只知道舅舅被革職,又聽到什么林家,才故意在姚巡撫府上找黛玉的麻煩。 而江寧織造甄應嘉也得到了消息。甄應嘉本身心狠手辣、斂財有道不說,府上清客也是有真才實學的,當時其謀士羅拂山就跟甄應嘉說:“老爺,這次九皇子為了脫身,定然也會暗中推動東宮查私鹽案,老爺得多做準備,一定要找到蘇家那個孤女?!?/br> 甄應嘉何嘗不知道這個道理,都加派了人手盯著柳征和林如海,兩人派入京城的人也細細盤查了,就是沒尋到蘇嵐的下落。 而在巡鹽御史府,林如海一面將京城來的信扔進炭盆,一面道:“時機來了?!?/br> 第29章 時機確實來了。 …… 時機確實來了。 因為鐵網山圍場內出了事, 太宗皇帝雖然將此事大事化小了,但是必然會將注意力拉回到幾個兒子的內斗上來。當權者注意力都拉回來的時候,才是上眼藥的最佳時機。 林如海適時的將查到的有關私鹽案的證據連抄了好幾道密折快馬送入京城。雖是密折, 卻也沒另派送信人,直接用了官方斥候, 八百里加急入京。 這一回, 林如海倒不怕甄應嘉派人攔截了, 牽一發而動全身,鐵網山的事情一發, 太宗皇帝也必然緊盯江南, 若是叫太宗皇帝發現甄應嘉連巡鹽御史的密折都敢攔,不過是替二皇子加罪。 但是為了謹防甄應嘉鋌而走險,林如海也不止發一封, 同樣的密折,一道接一道的發。 甄應嘉對江南官場滲透的確非常之深, 剛開始兩道密折,還真被甄應嘉攔下來了,攔到第三道的時候, 甄應嘉自己都覺得詫異, 這林如海向來老jian巨猾, 怎么會在如此大事上,反復做無用功。 因此,甄應嘉開始和羅拂山商量。 羅拂山一聽, 冷汗都流下來了, 道:“老爺,攔截御史密折,罪同謀逆。這林如海是故意引老爺攔截, 好置老爺于死地呢。老爺且想,若是這些事情最終沒壓住,再有言官參老爺一本連攔數道密折,圣人會如何龍顏大怒? 事已至此,老爺不妨將能銷毀的證據都銷毀了,能推出去的替罪羊推出去,剩下的,交給二皇子和娘娘去處理,老爺且莫再給二皇子添麻煩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