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面對自己的父親,黛玉也不用賣關子,小聲而堅定的道:“譬如今年鐵網山圍獵出點亂子讓圣人震怒?!?/br> 穩重如林如海,都被自家閨女嚇得險些嗆了茶水,誰敢在鐵網山造次??? 第21章 “鐵網山圍…… “鐵網山圍獵,圣人親往,戒備森嚴,哪會出什么亂子?”林如海依舊質疑閨女這個大膽設想。 黛玉卻十分有把握的樣子:“父親別不信。去歲圣人抱恙,幾位皇子必有動作,有些事開弓沒有回頭箭。雖然今年圣人已經好了,都能圍獵了,但是有些做好的準備,勢必要執行的?!?/br> 林如海嚇得大驚失色:“鐵網山之行,別出大亂子才好。若是……則天下大亂了?!?/br> 黛玉知道林如海的意思,言下之意是若太宗皇帝遇刺,國中無君,幾位皇子相爭,則黎民百姓受苦。不過黛玉不覺得會出現這種局面,前世無人干預,只是太子被圈禁,太宗皇帝則是好端端的回來了。 “父親也不必悲觀,父親說了,鐵網山圍獵,戒備森嚴,應當不至于出現如此糟糕的情況。我們已經提醒過姑母了,太子殿下應當會有所防范?!摈煊裆裆届o的道。 林如海覺得,閨女神色再平靜,自己一點也沒受到安慰。 前世東宮劇變的時候,黛玉還小,沒人跟她說朝堂上的事,就是后世穿越看了原著,也發現書上并不記述朝中大事,只能根據后宅諸事的蛛絲馬跡推測。但是據黛玉分析,太子姑父大約就在今年秋鐵網山圍獵的時候出了紕漏,以至于失了儲君之位。 現在是六月初,父親的奏折遞上去,圣人那邊都要準備啟程去鐵網山了。人多事多的,一不留心這樣的事便被忽略過去了。再一個,甄貴妃協理六宮,不知道多少宮人多巴結討好她,只要秉筆太監那里做個手腳,將父親的折子分到無關緊要的奏折中,折子便遞不上龍案,這件事便混過去了。別看太子殿下如今是儲君位,但因元后早亡,小鐘妃也不會真心替東宮謀劃,在后宮頗受掣肘。 越到太宗皇帝一天天老了的時候,這東宮的日子越煎熬。像太宗皇帝君臨天下幾十年的人,越是力不從心的時候,越是對最有可能取代自己的人防范得緊,也是那個位置的人之常情。 不然怎么古往今來,那么多太子沒熬到登基。 這頭林如海將查到的證據暫且壓了下來,那頭甄應嘉可不敢掉以輕心。日日都叫羅拂山留意這掃尾的事。 自古以來,鹽鐵專營都歷經多少朝了,可見鹽雖小,對國計民生影響卻極大,能和打造兵器農耕器具的鐵比肩,若是一個不好,便會動搖江山社稷。 也是因此,本朝的巡鹽御史一年一任,怕的就是鹽課政在這位置上坐久了,有了根基,監守自盜,或是投靠某方勢力,上下勾結。如此一來,兩淮鹽運上,向來是鐵打的鹽商,流水的鹽運使。 鹽商利潤極大,但是想要做官鹽的生意卻不容易,就是一個拿到鹽引份額,就有極嚴苛的審核制度。所以不管新老鹽商,為了保住自己的鹽引份額,或是擴大經營規模,少不了巴結討好地方官員。 鹽運使是一年一任,多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在任上收一年的各級鹽商冰炭敬,已是一等一的肥缺。鹽商們給鹽運使送禮,也多為求別被降了份額,若要擴大份額或成為新晉鹽商,還得走別的路子。 這個別的路子,便是封疆大吏和江南大族了。 而甄家,原是跟著太|祖發家,傳到甄應嘉手上時為第三代,論傳承,比不得林家這樣的百年望族。論實權勢力,卻隨著甄貴妃地位穩固,二皇子乃是太子以下最受器重的親王,而一躍成為江南第一等的人家。揚州鹽商,除了孝敬地方官和鹽運使外,每年也都會去金陵走禮,甚至金陵甄家的禮才是大頭。 水至清則無魚,本朝是不禁三節兩壽走禮和冰炭敬的,原本甄家守著這樣的身份,光是一年到頭的節禮,已是不用任何本錢,就有一等一的進項。 奈何二皇子心大,甄貴妃作為母親,豈有不為他謀算的。江南甄家作為甄貴妃的娘家,二皇子的外家,自然沾了二皇子的光一躍成為江南第一等的實權人家,同時也成了二皇子的錢袋子。 江南乃本朝龍興之地,當年隨太祖皇帝征戰天下的親信多為金陵人士,且大多聯絡有親。甄家,除了宮里有位貴妃之外,行事還有許多別的便利。譬如總督、巡撫這樣的封疆大吏,若是在別的省份,便是地方職權之巔了,在江南,就是總督巡撫,也得給甄家幾分薄面。 不為別的,江南除了甄家,還有多少和甄家聯絡有親的勛貴人家,沒了這些世家大族配合,就是封疆大吏也難以施展才能,談何治理地方。這便是強龍不壓地頭蛇的道理,何況甄家不是一般的地頭蛇。 有了這樣的便利,甄家就是插手一些利潤極高的卻有違國法的生意,上至總督、巡撫,下至地方官員,不過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另有王家這樣掌著閩、浙、粵、滇海船貿易的人家;薛家這樣生意遍全國的皇商提供方便,這私鹽的生意便猶如趟水般的掙銀子。 經年累月下來,二皇子一系的勢力跟滾雪球一般的壯大,江南大小官員,也全都裹挾進了這驚天利益里。 至于無人檢舉揭發?江南新到任的官員,要么得適應這里的風氣,要么受到排擠,官都做不長。但凡是在江南平平安安到任的官員,就算沒有摻和這些違法亂紀的事情,也必要得些好處,落點些須把柄,自己還經不起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