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節
書迷正在閱讀:不慍不火、[綜漫]熱愛學習的我被迫成為海王、望九重煙火、獨占之豪門驚婚、[綜漫]我的使魔是咒術師、玄學大佬穿成豪門炮灰小少爺、[綜漫]我只喜歡紙片人的你、空間之絕色、豪門痞少[重生]、霸天武道
這化解了這數十年來,南北朝軍民之間的不少仇恨。 慕昭攻打吳越曹皓大勝而歸,手下的兵馬更是由最初的一萬二千人,發展到了現在的四萬多人,要是再加上葛大友和何順方手下的軍隊,更是有了八萬多人。 在對曹皓的戰事之中,慕昭帶領的軍隊只死傷了幾千人,但之后又有曹滿給慕昭的軍隊,人數便又有了八萬多人。 但這八萬多人已經和剛出發時的八萬人不一樣了。 原來招募來的新兵,已經在這短短三月之間有過嚴厲艱苦的訓練,雖然不是身經百戰的老兵,卻也有了些士兵的樣子。 長江天塹阻擋了北朝南下的大軍,現在北朝的軍隊在長江北岸駐扎,不敢貿然渡江攻打西都。 北朝的大軍在長江北岸,只見旌旗獵獵,鋪天蓋地,不知有多少兵馬。 現在是盛夏時節,長江上沒有霧,能夠從長江南岸的山上看到北岸的情形,所以這更讓南岸的軍民驚恐。 西都城里已經有不少大戶和一般百姓往更南邊逃去。 慕昭回到西都時,西都已經被籠罩在一片恐慌的陰云之下。 劉昶已經病倒了,朝臣們全在商討遷都的事。 劉昶既然能夠篡了大周的政權,自然是有膽量的,他堅決不允許遷都,只讓備戰。 他的意思是北朝的軍隊并不知道長江的厲害,南朝將據守長江,北朝軍隊攻打過來,他們就在岸上攔截住一批批渡江的北朝士兵,這樣便能抵擋住北朝的進攻。 朝中硬氣的官員都支持劉昶這個觀點和決定,長江天塹,不是那么好突破的。 慕昭大勝班師回朝的消息也讓南朝的朝廷歡欣鼓舞,因南朝的十幾萬兵馬在長江以北的戰事中被殲滅了七八萬之多,又有不少被俘虜了,撤回長江南岸的兵馬,只有四五萬可用,而且這四五萬兵馬,還只有兩萬左右是精兵,其他的都是新招募的新兵,在戰場上的作用不是很大。 第112章 第五十一章 六月時,北朝大雍皇帝已經組織起了親征隊伍南下南朝,留在京城東京的是齊王皇甫昇,北朝軍隊越過淮河,又有慕家帶著軍隊投誠,呈破竹之勢將南朝的軍隊打得潰不成軍,短短一個月時間,就將長江以北的地區控制住了。 皇甫昇處每隔幾日就有軍報送到,讓他覺得奇怪的是,一向英勇善戰的秦王皇甫奚并沒有隨著皇帝皇甫元渡過淮河南下,而是一直鎮守在潁州,負責調度糧草。 雖然調度糧草非常重要,但此次皇甫元親征,慕家為表誠意,向皇甫元獻了十萬石糧草,皇甫元本也是打算速戰速決,所以要調度的糧草并無太多。 而很顯然,秦王留在潁州城里就很奇怪。 書房之中,皇甫昇對自己的幾位親信謀士說了這個疑惑。 四十多歲的謀士解萬坐在最上手,他是皇甫昇非常仰仗的一個謀士,皇甫昇本就是有機謀的人,在蕭祐在位時,他是蕭祐很信任的一位謀臣和將領,而這時候,解萬就已經在他的身邊了,會為他出些主意。 解萬捻了捻下頜的長須,思索著說道:“探子報回的消息,秦王是因為病了,不得不在潁州城行轅里養病,不能隨皇上親軍南下,難道這個消息是假?” 另一位謀士班同雖然和解萬有些競爭關系,但他此時也想不到皇甫昇提出那個疑問的原因,說道:“秦王妃拋下秦王世子也南下了潁州,據說便是去為秦王侍疾。只是秦王行轅都是秦王親信,很難打探到更詳細的消息?!?/br> 皇甫昇也留了長須,他摸了摸長須,說道:“事已至此,讓你們知道一件機密也無不可。我這個五弟,父親將他認回家時,說是他在潁州城駐扎時同一位民女所生,之后他很快去了北線攻打韃靼,再也沒有這個民女消息,直到十幾年后,我這五弟生母過世,他帶著信物找到我的父親,他才被認回來。你們相信這個說辭嗎?” 要說,在這戰爭頻繁的亂世,妻離子散乃是常有之事,甚至賣妻賣子的事情時有發生,人口流動也大,一個四處流離的平凡百姓,要具體去查出他的過往,是非常不易的。 但是,老五皇甫奚一被皇甫元認回皇甫家,則幾乎無人懷疑此事的真實性。 因皇甫奚身上自有一股勇武不凡和剛強勇毅的氣質,除此,只要仔細看兩眼,就可以看到他容貌的俊美,龍生龍鳳生鳳,一般人家可生不出這種孩子來。 當然,皇甫奚身上還有皇甫家男人的一些特點,這些特點很明顯,讓人一看就只會想,這個果真是皇甫老將軍的兒子。 就是蕭祐,他也完全沒有懷疑過皇甫家新認回的小兒子,因他身邊的將領,時不時就有兒子認回來,或者便是認干兒子,蕭祐是不會將這種事往心上放的,只在皇甫元向他說起時,他漫不經心地想了一下,皇甫元在外面只有一個私生子嗎這種事。 所以,此時皇甫昇說那句反問的話,倒讓這兩個謀士驚訝了。 班同直言道:“秦王難道不是皇上的親生兒子?” 要是是認的義子養子,受寵也并不奇怪,畢竟前朝就有過皇帝喜歡養子勝過親生兒子想將皇位傳給養子,最后導致親生兒子叛亂的事出現。 前車之鑒就在眼前,班同覺得以皇帝皇甫元的老謀深算,不會寵信養子比親生兒子更多。 解萬從齊王那挑了一下眉的眼神里明白班同那猜測顯然不對,便說道:“是秦王的身世有問題吧,他應是皇上的親生子,畢竟他有些地方頗像皇上。不過,秦王能文能武,寫得一手好字,還會圍棋,劍術和騎射都非常精湛,還頗知宮中禮儀,一行一動之間的風范,非世家大族不能養出來,這顯然不是一個民女能夠教導他的,他當不是由民女所生,而是世家子才對?!?/br> 皇甫昇心想解萬果真觀察力非同一般,而且思維也非常敏銳,他頷首道:“西超所言不錯,我這五弟的出生的確不差。甚至不比當年我皇甫家為北朝武將第一家差?!?/br> 西超乃是解萬的字,他在皇甫昇這話之后瞬間露出了驚訝的表情,很顯然,他已經明白了皇甫昇的所指,甚至覺得自己猜測到了事情的真相,說道:“難怪秦王下了潁州,慕家便讓人前來向皇上陳了投誠之書?!?/br> 皇甫昇道:“正是?!?/br> 班同也不是蠢人,已經從皇甫昇和解萬所打的機鋒之中明白了皇甫昇所說的那個機密,這個猜測讓他震驚萬分,說道:“秦王乃是慕家所出嗎?在下聽聞當年慕老將軍的嫡女因被玷污生下了一個私生子,這件事本被慕家掩住,只有西都城中少數人家知道?!?/br> 皇甫昇說:“對?;矢烧悄郊抑?。當年慕靖只有一位女兒,且是嫡女,愛若珍寶,但是卻未婚生子,這個孩子在慕家教養長大,之后父親多次想要認回他,只是礙于北朝和南朝多年征戰,互為仇敵,且礙于皇甫家和慕家各為其主,所以才不好認為他來。所以之后父親能夠認回他,自然十分歡喜看重,現在也很是恩寵。本王看,父親看重老五比我更甚?!?/br> 雖然班同知道了秦王乃是慕家女所生,但在這個信息十分不發達和流通的時代,慕昭的身份又不是誰人皆知,班同很難猜到秦王就是慕昭。 他問:“只是不知秦王的這個身份同他在潁州城稱病不出有什么關聯?” 解萬比班同有更多消息,他已經說道:“秦王在慕家是叫慕昭吧。慕家據守南朝北境之后,便是慕家家主慕華的兩個弟弟慕言和慕昭共守濠州,慕昭在慕言回壽州城之時,帶著一萬多兵馬投奔了西都劉昶?!?/br> 劉昶建立了乾國,另起年號乾元,但他所建的乾國在此時并不為所有政權所接受,乾元這個年號,連南朝的不少割據政權都不使用,北朝就更是對他瞧不上了。 所以解萬的話語里提到劉昶時,語氣里多有不以為然。 班同這下明白了,說道:“王爺的意思是,秦王在潁州城不出,乃是因為他沒有在潁州城,而是以慕昭的身份南下投奔了劉昶,他這是前去臥底?” 皇甫昇說道:“慕昭已經回了我北朝做秦王,但在南朝,依然有一個慕昭存在,我當時便覺得奇怪,不過也沒有多想,只以為是慕家怕慕昭手下的那些兵將會因主將的身世而起亂子?,F在才知,老五保著那慕昭的身份,實在是太深謀遠慮。慕昭帶著一萬兩千多兵馬南下投誠劉昶時,我便覺得驚訝,還以為是慕家安排的替身叛變而逃,現在看老五并未隨著父皇親征南下,才想到那慕昭會不會就是老五?!?/br> 解萬沉吟道:“秦王是唯一有能力和殿下爭奪皇位的皇子,皇上又那么看重他,身份貴重,并不該是涉險之人。再說,以我大雍的兵力,要攻打下南朝那一個爛攤子,是遲早之事,秦王又何必前去涉險呢?!?/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