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頁
姜長瀾一躬身行禮,答她道:“稟陛下,卻有一件關于到北周乃至九州存亡的大事?!?/br> 世家總喜歡扣高帽子,雞毛蒜皮一件小事也要盡力將它拉扯成虎皮大小,往整個九州身上套。 姜長瀾卻不是如此。 他說許會關乎到九州存亡,八成可能當真會關乎到九州存亡。 姜后幾近曳地的衫擺似無風無浪海上沉沉不動的帆,足夠莊重肅穆,也足以迎接暴風雨的侵襲。 “臣近日查探到西荒處多有異動,似欲集結軍隊來犯九州,恐鎮西軍軍心渙散,人手不齊,難以抵御。手書奏章難叫人生起事態嚴重之想,于是臣親自來鎬京走一遭,想請旨陛下調集各地軍隊,同時征兵,好早做準備。 調軍西上聽著只是姜長瀾口中簡簡單單的幾個字,說出來容易得很,其中的分量卻遠要來得重。 北周除鎮西、鎮北兩支邊疆守軍和鎬京禁軍是完全聽命于周室調遣的外,地方守軍和地方世家節度使勾連千萬,哪家愿意多調點自家的勢力? 幾位為首的朝臣眼色交換之間已然達成一致:“地方守軍良莠不齊,且各地調來陸續不一,時間有先后早晚的順序。不如統一從鎮北軍抽調過去?一來鎮北軍常年駐守北疆,戰力軍紀毋庸置疑;二來北疆有謝歸元的歸元軍在,料想出不得大岔子。 姜后世家出身,常年與世家打交道,心里曉得這幾個老家伙滿腦子滿心眼里考慮的全是自家利益,自家掃地的傭人比旁人少掉一個就能心痛得不行,最是難纏不過。 什么大義道理,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在自家利益面前統統化作沒門兩字。 若是她能像當年周太|祖一樣,比這些老家伙強勢太多,用強權武力壓得他們氣也不敢喘一聲就算了。 可偏偏加上姜長瀾和他背后那支未必借得出多少力量的鎮西軍,姜后也不過是堪堪壓過他們一頭而已。 姜后籠在大袖里的指尖輕顫。 連她自己亦說不清楚,是因不得不被強摁頭妥協的憤怒被點著,而是為心中隱隱生出的不祥之兆,不敢細想的九州將來。 姜長瀾當然不會看不出朝臣的那些小算盤。 他剛跨步向前想要質問出聲的老臣,就被姜后強自平穩的語調壓下:“言之有理,那么先撥一部分的鎮北軍去西疆做緩沖,同時各地抽調守軍,分批前往?!?/br> 含元殿內空氣仿佛懸了刀子,咽得姜后呼吸生疼,喉間干澀出血:“此事就此照做,不必再議?!?/br> 離她拔劍斷案未過去多久時間,長劍出鞘時的劍光和破空厲風還刺得群臣耳目生疼,眼見著姜后已然讓了一步,不敢多逼。 滿殿上下皆清楚鎮北軍剩下那點兒軍力,不夠在北荒十二部手下守住北疆的。 姜后、姜長瀾和與他們有對立之勢的群臣,此刻轉過的念頭竟是一個字不差的一樣。 只能希望于謝歸元的歸元軍爭氣點。 希望那支活像是被人杜撰出來的傳說里的軍隊在這一次依舊戰無不勝,未嘗一敗。 被他們惦記念叨的正主被人堵在南域北周交界之處,最大的一道關卡之外。 驛道顯然是被人提前清場過,空曠無人,蒼茫一片,唯有古來有之的青山環繞佇立在驛道側旁,見過商隊帶著不世的奇珍和能將驛道壓出重重轍痕的金銀往來;見過或許高門大戶,或許寒門小家出游時的歡聲笑語,小娘子裙邊一縷香氣猶縈繞在鼻邊;也見過月黑風高夜里,山匪攔路搶劫,鮮活的生命流逝在刀箭之下。 它即將要見證的是一位大乘強者的隕落與死亡。 那位大乘強者還有更響亮,響亮到震耳欲聾的名頭。 那支縱橫九州的歸元軍主帥,謝歸元。 四名大乘,十二名小乘和一眼望去密密麻麻占滿了驛道的修行者將謝容華團團圍住,這樣一來,別說是謝容華這樣顯眼的一人一馬,連只蚊子也恐難飛出去。 四名大乘中并非全然是荒人,至少謝容華認出一名眼熟的鳳陵城供奉。 背后是誰做的手腳,放這一大群魔修入南域驛道中來,已經不言而喻。 謝容華和鳳陵城的大乘供奉心中俱有數。 他們誰也沒有開口敘舊。 在此地相見,謝容華的決心不消分說,大乘背后的謝庭柏也必然是狠下心腸,打了斬草除根的念頭。 再說思及謝容華小時候那混世魔王樣兒,大了以后仗著自己傲人天賦和背后逐漸雄起的歸元軍更為肆無忌憚,飛揚跋扈,從來只有她氣哭她看不順眼之人的,沒有被她所不喜之人欺負的時候。 不幸的是,大乘供奉有幸被列為這名單的其中之一。 內心當然很冷漠,甚至還想著一雪前恥。 謝容華開口打破這沉默僵持的氣氛。 她說話一個字一個字地極有力,并非是刻意胸中含著一口中氣,咬重音節的故意為之,更像是自然而然,舌尖蘊著九州萬年氣魄的有力,山岳壓頭,東海灌頂: “我很失望?!?/br> 大乘不屑地在心里嗤笑了一聲,心說他又不是仰仗著你謝歸元鼻息過活的歸元軍,誰稀罕你的期望。 果然還是個經歷不多的年輕人。 正是年輕,才心高氣傲以為自己能重要到讓天下所有人事都圍著自己心意來轉。 正是經歷不多,才不知道這天下除了要靠你活著有求于你的人,在旁的人眼中你根本值不了幾個銅板,更別說在乎你所謂勞什子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