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節
書迷正在閱讀:你們想抓無慘曬太陽和我有什么瓜系[鬼滅]、[綜漫]戰力天花板竟是我自己、南明副榜舉人、主播被迫營業日常、[綜漫]抽卡嗎抽卡嗎、陛下她不想翻牌子、美人兒、[綜]廢后不易、兩個小孩過家家(高干)、重生之農女學霸
待所有詩篇讀完,皇帝給新媳婦留了體面,并未像往日那般分成三六九等行賞,給每個人都賜了些金玉玩器和錦緞。 直到絲竹重新奏起,阮月微才敢略微抬起頭,用眼梢瞥一眼太子,見夫君神色如常,略微松了口氣。 夜闌席散,兩人同車回東宮,阮月微心中忐忑,良久才道:“方才的詩作得不好,妾太緊張……” 太子皺了皺眉,語氣有些不耐煩:“只是小事罷了,都已經過去了,何必再提?!?/br> 阮月微的眼眶頓時紅了:“妾給殿下丟臉了?!?/br> 往常她只要露出泫然欲泣之態,太子便會立即溫言哄她,可他這回只是瞥了她一眼:“除夕佳節,別苦著臉了?!?/br> 阮月微越發委屈,可太子當真冷下臉來,她也不敢再使小性子,只能盡力把淚意憋回去,心中翻來覆去地想,若換了桓煊…… 桓煊,一想到這個名字,她的心口便一刺一刺地疼。 換了桓煊又如何呢?她靠在車廂壁上,自嘲地扯了扯嘴角,當初信誓旦旦非卿不娶的人,如今可還記得當初說過的話? …… 桓煊從觀風殿離開時,家宴方才開筵。馬車駛出蓬萊宮正南門,長街上沒有半個人影。 所有歡聲笑語和暖意都關在了坊墻內,宅門里。 但他知道,此刻所有人都在與親人團聚,無論貧富貴賤。 他以為歲除夜會留宿宮中,便放了高邁一日假,讓他回去與養子過個年。甚至連替他驅車的下人,將他送回王府后也會回去與妻兒團聚。 只有他,在這偌大的長安城里,沒有歸處,宛如一個游魂。 齊王府只是座掛了他封號當匾額的空宅子,沒有人在等他,也沒人記得今日是他生辰。 或許有人記得,但長兄剛好生在元日,比他只晚一日,提起他的生辰,難免想起來傷懷。于是他的生辰也成了難以啟齒的事。 想起王府的孤枕寒衾,桓煊便有些不想回去,可又不能在這空寂的街道上游魂似地飄蕩一夜。 他撩開車帷,對親隨道:“去常安坊?!?/br> 親隨嚇了一跳,去別館過年顯然不合規矩,但他們家殿下豈是講規矩的人,他不敢多言,便去傳話。 到得山池院時已是中宵。 桓煊挑開車帷,遠遠望著那兩扇老舊的烏頭門,門前的雪已積得很厚了,風燈在風雪中搖曳,像是兩點螢火。 這會兒她應當已經睡了吧,他想,這是歲除夜,他即便不在宮中,也會在王府,無論如何不該出現在別院。 馬車駛入內院,桓煊下了車,徑直穿過楓林小徑,向著溫暖的燈火走去。 院門“吱嘎”一聲響,高嬤嬤從門里迎出來,一臉驚愕:“殿下怎么來了?宮宴這么早結束了?” 桓煊淡淡地“嗯”了一聲:“鹿氏睡了?” 高嬤嬤道:“鹿娘子在廚房?!?/br> 桓煊道:“這會兒怎么在廚房?” 他估計已經過子時了。 高嬤嬤道:“老奴前日同鹿娘子說起今日是殿下生辰,方才鹿娘子忽然說她想吃碗雞湯面,庖人都回家了,她便自己……” 不等老嬤嬤把話說完,桓煊已經穿過院子向小廚房走去。 隨隨正將搟好的面片切成條,忽然聽見橐橐的靴聲,詫異地抬起頭,便看見庭中站著個熟悉的身影。 她放下切面刀,抬手撥了撥額發,手上面粉沾在臉上,顯得很滑稽,可她全然沒有察覺。 她一看見他,又露出了那種有些恍惚,宛如身在夢中的眼神。 “殿下?!彼p輕喚了一聲,那一聲也如同夢囈。 第29章 二十九 桓煊心上好像被人拽了一把, 恍惚間也跌進了夢里。 他撣了撣裘衣上的風雪,向她走去,低下頭, 抬起手, 用指腹輕輕蹭了蹭她額頭上的面粉,明知故問道:“在做什么?臉都弄花了?!?/br> 女子垂下眼眸, 因此他沒看見她眼中的光芒瞬間暗去,黑沉沉的仿佛無星無月的夜晚。 隨隨如實答道:“回稟殿下,民女在做面?!?/br> 桓煊眼神動了動:“生辰面?” 隨隨“嗯”了一聲,卻并不抬眼看他。 桓煊沒說什么, 他是突然決定來山池院的,她自然不可能預先知道。 即便他不來,她也要做這碗生辰面,他一時有些茫然, 這樣的心意在他生命里太陌生, 好像有人捧了一顆熱乎乎的心給他,他卻不知道該怎么接。 他沉默了許久, 方才道:“進去吧,宮宴上都是些冷食, 孤嫌油膩,沒吃多少,這會兒也有點餓了?!?/br> 他這么說未免有些欲蓋彌彰, 隨隨不是真的獵戶女, 知道皇宮里宴飲大概什么時辰開始,他這時候到山池院,恐怕是剛開筵便已離席,定是宮宴上遇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 歲除佳節團圓夜, 他和太子就算有天大的仇怨,也要做個兄友弟恭的表面功夫。 隨隨略一思索,便知多半是因為皇后了。 她在各宮都有耳目,皇后帶發修行的尼寺中自然也安插了人,知道皇后對三子心有芥蒂,這幾年更是連面都不愿見。 皇后不喜三子,這是眾所周知的事,不然以皇帝與妻子的恩愛,也不會將她親生骨rou送去給太后教養。 隨隨只是未曾料到,皇后竟然可以對親骨rou如此決絕。 待她回過神來,桓煊已經走進廚房,好奇地看著里面零亂的工具和食材。 隨隨自然不能讓他一個金尊玉貴的親王坐小杌子,去房中搬了一張短榻來,又在小風爐上煮上姜湯給他捂手暖身。 桓煊捧著碗,坐在榻上看她切面。 灶上鍋子里熬著雞湯,鮮香氣味隨著水汽彌漫開,氤氳在暖黃的火光里,模糊了女子的眉眼。 隨隨這時已平復了心緒,失落和絕望都已沉回眼底,只是眼眶略有些發紅。 桓煊的心頭好似被什么撞了一下,也悶悶地一痛。 她cao刀的模樣十分利落,連做這樣的粗活也賞心悅目,桓煊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坐在滿是雜物的小廚房里,饒有興味地看個女子下廚,頭頂上還掛著兩條臘rou。 隨隨不一會兒便將剩下的面皮切好,每條都是不粗不細的半指寬,簡直像是用尺子量過。 面切好,鍋中的水也煮沸了,隨隨揭開鍋蓋,將面投入水中,用竹箸撥了撥。 煮面的同時,她將雞湯舀入黑陶大碗中,撒上蔥花,調入細鹽,撈出雞rou,撕下一條雞腿,剝下rou來,切成rou茸放進湯里。 做完這些,面已兩沸,她撈出面條放進碗中,卻將碗放在灶上,并不端來。 桓煊不發一言,卻盯著那碗面瞧。 隨隨道:“殿下稍待片刻,民女重新替殿下做一碗?!?/br> 桓煊道:“不必,孤吃這碗就行了?!?/br> 說著便去拿玉箸。 隨隨卻道:“方才和面的時候混了些陳粉,民女用今年的新粉搟一碗,不用多久?!?/br> 若是換了平日,她這樣頂撞反駁他,他說不定會冷臉,但今夜他變得特別好說話,或許是氤氳的熱氣熏得他人也軟和起來。 隨隨不敢耽擱,動作比方才更麻利,不多時便將第二碗雞湯面煮好了。 裝面的卻不是粗陋質樸的陶碗,而是鎏金海棠紋碗,放在紫檀金銀平脫海棠花食案上,與這里的一切都格格不入,就像他這個人一樣。 桓煊拿起湯匙喝了一口湯,這不過是尋常的雞湯,做法也很簡單,可要熬得這樣香醇濃郁,要費不少時間,還需寸步不離地守著火候。 齊王的舌頭何其刁鉆,一嘗便知,她為了這碗長壽面,至少在爐灶前守了兩個時辰。 他腹中只有一杯冷酒,溫暖的雞湯和面條入腹,渾身上下都暖和起來。 他一向是不喜歡歲除的,每年的家宴,他和父母、兄姊們在一處,總像個外人。 可是這個歲除夜卻因為這碗長壽面,添了幾分暖意。 他驀地想起這時候早已過了子時,新春已至,外面雪還在落,夜卻已是春夜了。 他不經意地瞥了眼隨隨,卻見她只是怔怔地看著他,陶碗放在面前,玉箸擱在一旁,湯和面都一動未動。 桓煊擱下玉箸,撩起眼皮:“你怎么不吃?” 隨隨只是往碗里看了看,面已放糊放冷了,凝結的油脂飄在湯上。 “民女已用過晚膳了,這會兒不餓?!彪S隨道。 明明不餓,卻非要花那么多功夫做這碗生辰面,做完了自己一口也不吃,只是看他吃便心滿意足,桓煊感到方才吃下去的熱湯熱面越發熨帖,四肢百骸中都是暖意。 即便高嬤嬤疼他,也不會在這些徒勞無益的事情上花功夫,他們之間終究還是主仆,身為奴仆,每使一分力都要主人看在眼里才好。 這是第一次有人勞心勞力,為他做一件沒有意義的事。 桓煊連湯帶面地將整碗都吃完,這才擱下玉箸:“去清涵院?!?/br> 隨隨有些詫異。 她平日沒少在正院過夜,但歲除夜不比平時,一個無名無份的女子按規矩是不能在正院中守歲的。 桓煊見她發怔,挑了挑眉道:“難道你想獨自守歲?” 隨隨這才明白過來,他這是不想獨自守歲,找個人陪著,這里除了她確實也沒有別的選擇。 兩人回到清涵院,侍衛和內侍、婢女見齊王帶了鹿隨隨回正院,都暗暗吃驚。 桓煊卻是旁若無人,帶著她徑直去了臥房。 房中燃了炭火,掀開簾子熱氣撲面而來。兩人先后沐浴,隨隨剛走出浴池,忽聽臥房里傳來若有似無的琴音。 她的心頭一悸,迅速擦干身體,穿上寢衣,朝臥房中走去。 隨著她走近,琴聲越來越清晰,起初有些斷斷續續,撫琴之人對這曲子顯然有些生疏,逐漸流暢起來。 聽著聽著,隨隨的腳步不覺放慢,然后停住。 那首曲子正是桓燁常奏的《葛生》。 男人正坐在榻上撫琴,披散著微濕的長發,穿一件寬袍廣袖的白綾衣裳,衣襟微敞著,乍一看很有些魏晉名士般的落拓不羈。 與平日他高高在上、矜持緊繃的模樣很不一樣,反而與記憶中的另一個身影逐漸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