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節
除了那天煮的一小碗,剩下的谷物全被麥冬小心收了起來,還有糖草根莖以及其他能種植的植物,這些將是春天工作的重點。麥冬將自己帶來的那些蔬菜種子也放在其中,準備明年春天一起種下。 到春天來時,除了這些要種的,還可以去野外尋找其他植物,肯定還有可以種植的作物。 這樣的工作量,即便雪人比較多,沒有適合的農具也很辛苦。幸好雪人精于鍛造,而且又有了鐵,早在之前麥冬就讓雪人去找了許多鐵礦石,原料充足后,雪人工匠們最近鍛造的就不再是閃閃發光精致絕倫的金銀器,而是黑不溜秋形狀簡單的鐵器。 這么不符合雪人審美的東西,實在是讓一向審美卓絕的雪人工匠們心塞,但它們也知道這些東西丑是丑,但對于它們的幫助卻是巨大的。 既然不能違抗,聰明的雪人工匠們便另辟蹊徑,鍛造熟練后,便偷偷在不影響使用的前提下給鐵器們加點“料”,比如雕個花,比如嵌顆寶石,再比如纏上一層金銀絲……總之,經過雪人加料后的鐵器肯定跟麥冬認知中的鐵器大不相同,麥冬經??粗┤怂徒o她的那把鑲了顆碩大寶石,柄用金銀絲做出纏枝紋的鍋鏟,同樣心塞不已:拿著這樣的鍋鏟做飯,她亞歷山大啊。 不說麥冬和雪人各自的心塞,雖然最終形貌有些差異,但雪人鍛造的手藝還是很不錯的,因此麥冬這幾天都跟幾個最擅長鍛造的雪人混在一起。 基本的鐮刀、鋤頭等比較好弄,麥冬畫出個圖形,擅于鍛造的雪人工匠就能分毫不差地打出來,但至關重要的鐵犁卻費了一番功夫。 麥冬只在小時候見過鐵犁,還是那種老牛拉的鐵犁,至于傳說中的木犁卻沒見過。后來到了上學的年齡,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便很少回老家,而在她成長的那幾年,正是中|國農村迅速發展的時期,農具的淘汰更換速度堪比電子產品,等到她上了高中,爺爺奶奶村子里再也見不到牛拉犁的場景,連拖拉機拉犁的都沒有了,不論是整地還是收獲,一律是大型農機在田野間轟鳴。 一來見得少,二來她平時也從未仔細觀察過鐵犁的構造,這就導致麥冬對于鐵犁的構造只有一個模糊的印象,知道大致樣子,細節卻說不出來。 但只要有個大概樣子就夠了。 雪人的確是個很聰明的種族,麥冬將鐵犁的大致樣子和作用以及原理說了之后,雪人工匠們實驗了幾次,雖然每一次都不成功,但卻一次比一次好。 等到將儲存的鐵礦石用了大半的時候,雪人終于鍛造出符合麥冬要求的鐵犁。 經過咕嚕牌老黃牛的實驗,新犁試用良好,完全可以滿足春天時開荒的需求。 麥冬看著將拉犁當做新游戲的咕嚕笑個不停,又開始盤算起到春天要抓鐮刀牛來飼養的事了。 這個冬天,也不清閑呢。 不過,也很充實就是了。 作者有話要說:沒想到今天還有更新吧!沒想到今天不僅有更新還很肥吧!酷愛表揚我【搖尾巴~ ☆、第九十一章 做好了農具,剩下的鐵礦石也不能浪費,麥冬開始著手早就構想的一個計劃——給雪人配上裝備! 雪人的戰斗力實在是太弱太弱了,雖然說現在有了咕嚕,似乎已經不用擔心它們的安全問題。但事實卻完全不是這樣,咕嚕雖強,卻不能時刻保護每一個雪人,那么多雪人到了春天肯定要四處去覓食的,除非有分|身之術,不然咕嚕哪可能個個護得周全。 即便咕嚕能保護它們,但也只能護得了一時,卻護不了一世。一旦失去咕嚕,這個種族或許又將陷入任人宰割的境地。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它們自保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要配置裝備,武器自然是重中之重。而麥冬為雪人選擇的武器是——弓箭。 雪人人小體弱的身體特點注定了許多武器都不適合它們,近身搏斗更是找死。所以,適合遠攻和群體配合的弓箭就成了上上之選,在這個時代,擁有了遠攻優勢幾乎就能壓制大部分陸上生物。 麥冬原以為制作弓箭很簡單,但真做起來卻不是想象的那樣。 當然,如果不求質量,只是做出個弓箭的樣子來那自然不難,可難就難在質量上。 雪人個子矮,力氣又小,重弓長弓肯定都不適合。麥冬便將弓身尺寸定為半米長,取質地細密的木料,用火熏烤使其彎曲,做成弓身,弓弦用的是動物的筋,就是當初撿到的串骨頭項鏈的線,箭身為木制,箭簇是鐵打,箭羽則是一種長尾野雞一樣動物的翎羽。 聽起來有模有樣的,但實際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兒! 麥冬雖然沒親自射過箭,但沒吃過豬rou也見過豬跑,書上電視上各種書面描寫影視資料不要太多,什么百步穿楊、什么彎弓射大雕、什么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無論是射程還是穿透力,她做的弓箭都遠遠達不到這些“傳說”的標準。 弓弦拉滿能射五十米,而且,到五十米的時候,箭矢的威力已經不剩下什么了,因此在保證箭矢威力的前提下,有效范圍只在大約三十米內,三十米內穿穿楊樹葉倒是可以,石頭就別想了。 麥冬拿著新做好的弓箭和咕嚕一起試了試,將能找到的還在地面活動的動物都試了個遍,發現這樣的弓箭也只能對付對付皮毛不怎么厚的家伙,像盔甲龍那樣皮糙rou厚的,箭射在它身上就跟撓癢癢差不多。 恰巧的是,盔甲龍幾乎是平時坑害雪人最多的海邊生物了,這貨海陸兩棲,皮糙rou厚,一般動物都奈何不了它們。而不知為何,它們特別喜歡吃雪人,因此對于雪人來說,每次靠近海邊都是一次生死歷險記。像麥冬見識過的那次海祭,其實她還錯過了開頭,錯過了盔甲龍大啖之后滿足離去的場景。 這樣天敵一樣的對手,自然要找到防御的辦法。 雖然盔甲龍本身防御能力超絕,但還是不能阻止麥冬心里郁悶。她是想給雪人制作出一個強有力的攻擊性武器的,但現在武器的威力只是能勉強自保,現實與預期值相差太大,她失落了。 灰心喪氣地回了地底,順便挷了幾頭倒霉被試箭的盔甲龍回地底,繼續試箭。 接下來幾天,幾頭試箭的盔甲龍在昔日口中食的地盤遭受了慘無人道的折磨。 雖然箭射在身上不疼,但蚊子咬多了還要命呢!尤其是隨著逐漸改良,蚊子越來越兇殘了!不僅要被蚊子咬,還要被以前任它們宰割的食物圍觀砸臭雞蛋! 這日子沒法過了! 幸好,在箭簇終于能射進盔甲龍體內一半的時候,上天總算聽到它們內心的吶喊,幾只倒霉蛋的苦日子總算到了頭,麥冬干脆利落地一只一刀,痛快地送它們上了西天。 終于能破了盔甲龍的防,雖然還不算太好,但也差強人意了。只要能破防,雪人依靠團體優勢還是有可能戰勝盔甲龍這樣的對手的,如果能找到見效快速的毒藥,那么雪人的安全基本就可以得到保障了。 只是,這是麥冬自己試驗的結果,可弓箭卻是給雪人用的,而雪人的力量跟麥冬相比,那就是兔子之于猛虎=口= 一千個雪人里面,能將這為了照顧它們身高而特制的小巧版弓箭拉滿的,不超過十個。而麥冬也只是在滿弓的情況下才能勉強破了盔甲龍的防御,也就是說,只有滿弓才能破防,而能破防的雪人,不超過十個…… 而這不到十個雪人之所以能拉滿,是因為它們都是經常鍛造金屬的,平時掄慣了打鐵錘…… 雪人的弱雞程度再次刷新了麥冬的認知。 但既然有能拉開的,就說明只是沒有足夠的鍛煉,而不是體質上硬性達不到要求,既然鍛煉不足,那就增加鍛煉好了,正好冬日無事,此時不鍛煉更待何時?麥冬微笑著想著。安看著她的笑容,不知道為什么有點毛骨悚然。 接下來的日子,一向羸弱優雅的雪人們可謂吃盡了苦頭。 每天繞大廳跑十圈,下蹲練習一百次,啞鈴練習二百次,掄鐵錘二百次,最重要的拉弓練習——五百次。 對于除了尋找食物幾乎再沒怎么活動過的雪人來說,這么高強度的練習簡直不是雪人過的日子!以前這個時候大家都在貓冬好么?別說流汗了,不凍得發抖就好了,可現在,所有參加鍛煉的雪人一天不流一身汗簡直不好意思見人! 第一天,一千個參加鍛煉的雪人中百分之九十都在第一關——繞大廳跑十圈——就倒下了。原本空蕩蕩的大廳擠滿了雪人,一個個東倒西歪,小臉慘白,眼淚汪汪,幽怨的小眼神直指害它們如此的罪魁禍首——麥冬。 麥冬神經強大地完全無視上千人的目光洗禮,一邊指揮著撐下來的一百來人去做下一個項目,一邊皺著眉頭跟安抱怨:太弱了!實在是太弱了! 安卻笑呵呵地,摸著長胡子說,這肯定還有之前一個月勞動的緣故。不然以雪人的體質,正常情況下一千人中有十個能跑完十圈就算不錯了。麥冬仔細觀察了下,發現果然,撐下來的這百分之十,幾乎都是在之前一個月勞動中干體力活最多的。 發現這個情況麥冬也不氣餒,相反更加高興了。至于為什么?當然因為這百分之十撐下來的雪人再次證明了鍛煉的作用!所以,鍛煉不僅不能停止,還要加倍!不過等到所有雪人都能輕松完成十圈跑太慢了,而跑圈卻不能很好地增加射箭所需的臂力,因此可以適當減少每個項目的數量,每個項目小數量疊加為一組,一組一組地來。比如說一組鍛煉包括跑兩圈 下蹲二十次 啞鈴二十次 掄鐵錘二十次 拉弓練習五十次。這樣一組下來身體的整體素質也提高了,最需要鍛煉的臂力也鍛煉到了。這樣的練習,或許一天二十組比較適合? 麥冬愉快地宣布了加練的決定,順便宣布,倒下的九百人休息時間到,現在全部都給她爬起來,繼續練習! 話聲一落,大廳里哀鴻遍野。 第二天,新的鍛煉方法開始實施,能夠堅持一組的人數仍舊不多,但在麥冬嚴厲的盯梢政策下,每天高強度的鍛煉的確很有效果,沒過多久,能將一組動作一次性堅持下來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雪人開始向著第二組、第三組的成績靠近著。 與雪人堅持的時間成正比的,是它們的食量。 雪人的食量在麥冬看來那就跟小鳥沒什么兩樣,她親眼看過安每頓只吃幾顆野果,其他雪人也差不多,經常是幾顆野果就是一頓飯,如果是烤rou的話,麻將大小的rou塊,它們只吃一塊就飽了。而且——它們一天只吃兩頓飯。 這樣的食量在麥冬看來實在是不可思議,雖然雪人只有一米左右,但換成人類,這也是三四歲小孩的身高了,三歲小孩也不會吃這么少。她只能理解為雪人食物短缺,不得不將食量控制在一個極低的水平線內。 之前一個月的相處證明了這一點,在外面工作的一千雪人比留在地底的食量大得多,但也只是從三顆野果or一塊rou塊上升到六顆野果or兩塊rou塊的程度。 經過兩周左右的高強度鍛煉后,參與鍛煉的雪人們的平均食量已經上升到了一頓飯十顆野果or四塊rou塊的程度,而且看樣子,還有上升的趨勢。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麥冬總覺得,這些參加鍛煉的雪人似乎更加強壯了? 不過不管怎樣,目前的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食量增大不是問題,食量增大身體才好嘛,雪人以前的食量一看就是不正常,反正現在食物充足,麥冬表示,只要努力鍛煉,食物管夠。 入冬后一個月,也是雪人開始體質練習第三周時,外面的天氣已經越來越冷,雪花再次紛紛揚揚地落了下來,這一落就是好幾天,斷斷續續地從未停過。 除了安排幾次外出掃雪和喂食巨鼠活動,麥冬也不怎么外出了,專心待在地底訓練雪人,閑著的時候就琢磨著給雪人弄些什么防具,目前已經研究并制造出的就有用藤條編的藤甲,以及用盔甲龍的皮做的護心鏡。 經過兩周的訓練,能拉開滿弓的雪人增加到了三十個,雖然還是很少,但麥冬已經心滿意足。 什么都要慢慢來嘛,她有時間,雪人也有時間,不急。 作者有話要說:更新來了~ ☆、第九十三章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山洞雖不是小樓,卻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尤其是在這天寒地凍的時候。進入冬季的第二個月中旬,第二場雪后,氣溫急遽下降,土壤上凍,小河結冰,積雪覆著茫茫大地,慘白的日光絲毫不能融化分毫。 給巨鼠喂食的難度再次增加,即便地底通道的火徹夜不熄,雪人也要全副武裝才能對抗嚴寒。麥冬不得不將鍛煉計劃做了修改,上午只留五百人在地底訓練,另外五百人出去喂食巨鼠,第二天再輪換。這樣五百人一起出去,喂食速度大大提高,而且擠在一起也比較暖和。 因為雪人食量的增加以及咕嚕這個大胃王的存在,每天被宰殺的巨鼠總是不下數百只,雖然巨鼠不再成批死亡,但由于繁殖率的降低,再這么吃下去,等到春天的時候,所剩的巨鼠恐怕也不會很多。麥冬想將巨鼠養殖擴大,自然不會坐視這種情況不理,只是雪人鍛煉量大,營養必須要跟得上,她也不舍得讓咕嚕少吃,因此節流的路是走不通了。 不能節流,就只能開源了。 天氣已經冷地麥冬寧愿待在憋悶的地底也不想出去了,但現在不出去不行。她找出狼牙棒,又背了把特制的大弓,從頭到腳,全身上下全副武裝,拖著咕嚕出了門,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獵物。 值得一提的是,狼牙棒已經鳥槍換炮,原本木頭的棒身升級成鐵,龍鱗也在鍛造的時候就加了進去,鱗片與棒身渾然一體,不用再擔心鱗片脫落的問題。 咕嚕這些天一直以巖漿果為食,rou食雖然仍舊吃的很多,但卻只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而且相比它暴漲的身軀,食量卻沒有相應增加,只能說巖漿果已經提供了足夠它成長所需的營養。 最初遇到雪人時,咕嚕的身高只有兩米多,但到了現在,不過兩個多月的時間,它的身體就像春天抽條的楊柳,一日一個變化,成長的速度幾乎rou眼可見。麥冬每天都跟它待在一起,因此往往會忽略這種變化,只是隔幾天就會驚訝地發覺咕嚕似乎又長高了一截。 現在的咕嚕已經長到將近五米高,或許在龍族中還不算什么,但看上去卻實在稱不上幼龍了。 以前是咕嚕只到麥冬腰部,現在是麥冬使勁踮起腳才勉勉強強能讓頭頂與咕嚕的腰平齊。 出入地底的甬道本是按照雪人的身量設計,在咕嚕長到三米高的時候,它不得不彎著身子通過。后來咕嚕嫌彎腰難受,索性揮揮爪子,將甬道擴大了一倍不止,以方便自己進出。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隨著咕嚕越長越高,麥冬覺得咕嚕身上似乎多了一種什么味道,有點像巖漿果,卻又不完全是,淡淡的,卻很好聞。她問咕嚕,咕嚕卻一臉迷茫的樣子,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上發生了什么,又去問安,也得到了同樣的答案。 事實上,由于沒有文字的傳承,又不像龍族一樣能從血脈中繼承部分記憶,雪人對于龍族的認知說不定還比不上麥冬,她起碼還在夢中見過巨龍的樣子,雖然不知道那到底是夢還是咕嚕的記憶,畢竟她和咕嚕有著那個共命契約,說不定她所夢到的其實就是咕嚕的記憶。 找不到答案,那味道也沒對咕嚕造成什么影響,麥冬也就不再糾結,心想興許就是巖漿果吃多了,所以染上了巖漿果的味道也說不定。 # 一出樹洞,撲面而來的寒氣和腳下通道的熱氣在身上交匯,說不上什么滋味,總之不太好受。 麥冬先去看了看畜棚,見巨鼠沒什么問題,才離開畜棚,向河岸走去。 雙腳一離開地熱通道,踩上厚厚的積雪,腳下的感覺立刻變得不同,而離通道越遠,身體感受到的嚴寒也越甚,兩相比較之下,麥冬才發現有無地熱通道有什么區別。 前幾天雪下地太大,積雪到了麥冬的膝蓋,一腳踩下去就像陷入了深坑,踩下去再□□都要費好大的勁兒,麥冬走了幾步就氣喘吁吁起來。 咕??吹禁湺y受的樣子,伸出爪子要抱她。 麥冬搖頭拒絕。 反正不趕時間,自己慢慢走反而暖和些。而且,她總不能事事依賴咕嚕,一些她做不到的事就算了,走路這種小事,她還是可以自己做到的?;蛟S以后可以讓咕嚕幫助她,但第一次,她總要自己嘗試。 咕嚕沮喪地收回一只爪子,另一只卻仍舊執拗地伸著。 明白它的意思,麥冬笑笑,將一只手伸過去,握住它的爪子。 咕嚕裂開嘴巴笑,已經長大的爪子牢牢握住麥冬帶著毛茸茸手套仍顯得小巧的手,爪子上的熱度隔著手套依然清晰地傳遞到麥冬的掌心,讓麥冬身上總算了個溫暖的地方。 除了被咕嚕握著的手,其他身體部位則要僅靠衣物抵御寒冷。